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97
1
作者 郭卫 徐万鹏 +1 位作者 杨荣利 汤小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27-831,共5页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治疗的有效途径。 方法 回顾 1996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 119例间骶骨肿瘤的治疗结果及经验。手术时平均年龄为 5 7岁 (18~ 80岁 ) ;男性 72例 ,女性 4 7例。其中 ,脊索瘤 5 2例、骨巨细胞瘤 16例、神经纤维瘤 ...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治疗的有效途径。 方法 回顾 1996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 119例间骶骨肿瘤的治疗结果及经验。手术时平均年龄为 5 7岁 (18~ 80岁 ) ;男性 72例 ,女性 4 7例。其中 ,脊索瘤 5 2例、骨巨细胞瘤 16例、神经纤维瘤 5例、转移瘤 2 3例、骨髓瘤 9例、骨母细胞瘤 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 5例、骨肉瘤 3例、软骨肉瘤 4例。采用后方入路 83例 ,前后路联合切口 36例。 2 9例接受第 2~ 3次手术的患者 ,16例术前接受过放疗。 结果  3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 ,多数转移瘤及骨髓瘤死于术后 1~ 3年。 3例骨肉瘤中 2例死亡 ,带瘤生存 1例。 4例软骨肉瘤术后均反复复发 ,3例死亡 ,带瘤生存 1例。 5 2例脊索瘤中 ,3例死于转移性脊索瘤 ,3例死于肿瘤反复复发所致衰竭。在其余 4 6例患者中 ,31例无瘤生存 ,平均随访时间为 3年半 ,没有肿瘤局部复发迹象。 15例脊索瘤患者均出现局部复发。双侧S3 以上神经根基本保全的患者中 ,术后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基本正常 ,2例仅保全S1神经根或更高位神经根的患者 ,均出现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能力受损 ,术后长期放置尿管 ,均未接受结肠造瘘手术。 结论 骶尾部肿瘤的最佳治疗为广泛的手术切除 ,术后加用辅助放化疗可降低复发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治疗 外科手术 脊索瘤 骨巨细胞瘤 神经纤维瘤
原文传递
高位骶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方式探讨 被引量:49
2
作者 肖建如 贾连顺 +4 位作者 陈华江 魏海峰 杨兴海 陈德玉 朱秋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75-577,共3页
目的 探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和重建方式。 方法 我院于 1998年 10月至 2 0 0 2年 4月 ,收治 35例原发性高位骶骨肿瘤患者 ,L5 S14例 ,L5 S2 2例 ,S14例 ,S1 2 8例 ,S1 3 6例 ,S1 46例 ,S1 55例 ;肿瘤切除方式 :L5 S1椎节切除 4例 ,L5 ... 目的 探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和重建方式。 方法 我院于 1998年 10月至 2 0 0 2年 4月 ,收治 35例原发性高位骶骨肿瘤患者 ,L5 S14例 ,L5 S2 2例 ,S14例 ,S1 2 8例 ,S1 3 6例 ,S1 46例 ,S1 55例 ;肿瘤切除方式 :L5 S1椎节切除 4例 ,L5 S2 椎节切除 2例 ,全骶骨切除 9例 ,骶骨部分切除 2 0例。肿瘤切除术后给予腰椎与骨盆TSRH或ISOLA内固定术 ,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 结果术后随访 6~ 4 2个月 ,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 ,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瘘 ,1例术后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 ,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 ,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 ,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1例脊索瘤和 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于术后 1年复发 ,其中 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于术后 19个月因肺部转移全身衰竭死亡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断钉、断棒。 结论 肿瘤的切除方式和术后综合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骶骨切除术后腰椎与骨盆内固定术有利于保持腰椎及骨盆的稳定性 ,更好地减轻疼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骶骨肿瘤 切除术 重建方式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Ⅳ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42
3
作者 梁雪早 徐丽珍 +3 位作者 陈礼全 王苏 林晓婷 张晓薇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Ⅳ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30日因Ⅳ度盆腔器官脱垂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患者65例... 目的探讨"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Ⅳ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30日因Ⅳ度盆腔器官脱垂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的各指示点位置评估客观疗效,以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底器官脱垂与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患者整体印象改善评分(PGI-I)评估主观疗效。采用门诊和电话的方式随访。结果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术中出血量20~250 ml,术后留置尿管天数为(2.5±1.1)d,术后住院天数为(6.2±1.7)d。门诊随访53例,电话随访12例,随访时间为6.1~80.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5个月。术前、术后POP-Q指示点(Aa、Ba、C、TVL、Ap、Bp、gh)的位置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阴道前壁、阴道顶端及阴道后壁脱垂Ⅳ度的客观治愈率分别为90%(47/52)、100%(23/23)和95%(20/21)。PGI-I评分除1例患者为"有改善"外,其余64例(98%,64/65)均为"明显改善";65例患者术前、术后的PFDI-20、PFIQ-7、PISQ-12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主观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率5%(3/65);网片暴露2例(4%,2/53),其中1例为阴道顶端网片暴露、1例为阴道前壁网片暴露。术后复发:6例患者(11%,6/53)术后脱垂复发,其中5例为阴道前壁脱垂复发,均为POP-QⅡ度,无脱垂相关症状,均未再次手术;1例为阴道后壁脱垂复发,诊断为阴道后壁脱垂Ⅲ度。无阴道顶端脱垂复发。再次手术率(包括暴露网片清除术2例及后盆腔重建术1例)为5%(3/65)。结论"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对于Ⅳ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主观治愈率高,阴道顶端脱垂的客观治愈率也高,网片暴露率低,再次手术率低,术后感染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妇科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査 复发 阴道 紙骨
原文传递
球囊导管阻断动脉控制肿瘤术中出血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米川 马忠泰 +1 位作者 卢海霖 徐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术中应用球囊导管阻断肿瘤近端大动脉后再切除骨肿瘤,探讨其对减少术中肿瘤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对4例高位骶骨肿瘤(骨巨细胞瘤3例、脊索瘤1例)和4例髋区骨转移瘤(肺癌3例、骨肉瘤1例)患者施行肿瘤切除术。术... 目的术中应用球囊导管阻断肿瘤近端大动脉后再切除骨肿瘤,探讨其对减少术中肿瘤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对4例高位骶骨肿瘤(骨巨细胞瘤3例、脊索瘤1例)和4例髋区骨转移瘤(肺癌3例、骨肉瘤1例)患者施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先用球囊导管阻断下腹主动脉或一侧髂总动脉,每次阻断动脉40~70min或间隔15~20min再阻断,后行肿瘤切除。结果阻断大动脉后,在分块切除及刮除骶骨肿瘤和边缘性切除股骨近端骨转移瘤时,出血极少,无须止血,有类似肢体手术中应用止血带的效果,全部病例在切除肿瘤过程中出血100~300ml。术野干净,解剖清晰,肿瘤边界易确定,肿瘤切除完全,肿瘤的术野污染小。手术全过程中,患者血压均平稳。结论应用球囊导管阻断肿瘤近端大动脉,再切除高位骶骨肿瘤和髋区肿瘤,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导管 术中出血 阻断动脉 高位骶骨肿瘤 2003年3月 控制 骨转移瘤 2005年 骨巨细胞瘤 肿瘤切除术 手术中应用 大动脉 临床意义 肿瘤出血 髂总动脉 腹主动脉 股骨近端 患者血压 再切除 脊索瘤 骨肉瘤 边缘性 止血带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国东 蔡郑东 +5 位作者 傅强 王季 李全 何大为 雷会宁 纪方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6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见的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类型及相应预防治疗措施,为提高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进行手术切除的9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 目的探讨常见的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类型及相应预防治疗措施,为提高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进行手术切除的9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骶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中大量出血和伤口相关并发症:本组中14例(15.2%)围手术期失血量大于3000ml,切口局部发生延迟愈合的8例(11.59%),切口感染5例(7.25%)。在获得长期随访的69例患者中30例(43.48%)发生肢体麻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男性性功能障碍。行ISOLA内固定者术后6例(17.14%)出现腰部僵直。结论术中大量出血、神经根丛损伤、伤口并发症、腰椎骨盆失稳-重建相关并发症是除肿瘤局部复发之外最常见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类型,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将并发症的危害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27
6
作者 范清宇 马保安 +3 位作者 周勇 张明华 沈万安 李钊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88-491,共4页
目的 介绍骶骨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重点阐述高位骶骨肿瘤的治疗手段。方法 自1992年1月~2000年3月共治疗骶骨肿瘤64例,骨巨细胞瘤、脊索瘤、神经源性肿瘤及转移癌为主要的诊断。对于低于S2的病变可安全地施行骰骨部分切除术;而对高于S... 目的 介绍骶骨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重点阐述高位骶骨肿瘤的治疗手段。方法 自1992年1月~2000年3月共治疗骶骨肿瘤64例,骨巨细胞瘤、脊索瘤、神经源性肿瘤及转移癌为主要的诊断。对于低于S2的病变可安全地施行骰骨部分切除术;而对高于S2甚至高达腰椎的骶骨病变则采取前后联合入路、直视下刮除及局部置管持续化疗的方法,滴注时间可持续1周。研究证明高浓度的铂类药物对马尾神经无可见的不良影响。结果4例良性肿瘤者单纯行摘除术均治愈。9例部分切除者中仅1例复发;51例高位骰骨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为76.5%,无严重而无法控制的并发症。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直视下刮除加局部高浓度化疗是高位骶骨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多数患者可避兔创伤很大的全骶骨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综合治疗 手术疗法 化学疗法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0
7
作者 谷诚 杨晓东 +6 位作者 夏广 麦奇光 王华 谭新宇 黄海 廖坚文 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1-527,共7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9例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患者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21-61岁,平均38岁;...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9例骨盆、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患者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21-61岁,平均3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6例为7-20d,3例为21-59d。骨盆骨折Tile分型:B2型2例,B3型1例,cl型2例,c2型1例,c3型3例;骶骨骨折Denis分型:I型3例,Ⅱ型6例;神经损伤分级:完全损伤1例,部分损伤8例;其中3例合并髋臼骨折,3例合并同侧股骨中段骨折,2例合并胫骨骨折,其他脏器损伤5例。术前通过3D打印制作1:1骨折模型,并在电脑上进行骨折模拟复位;5例患者术前1h在血管造影下行患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手术经腹直肌外侧切口进入,于腰骶干外侧显露骶髂关节,在骶正中血管与腰骶干、髂内血管间分离显露s,椎体前方,复位骶骨骨折并松解腰骶丛,紧贴骨面放置钢板跨骶髂关节固定,而后再处理合并的耻骨支及髋臼骨折。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224min,平均183min;术中出血440-2760ml,平均1150ml。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骶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陈旧骨折与新鲜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6例新鲜骨折中5例腰骶丛损伤症状完全恢复,1例恢复良好;3例陈旧骨折患者,其中2例于术后6个月神经症状大部分恢复,1例无恢复。结论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能较好显露骶髂关节周围,松解骨折压迫的腰骶丛神经根,通过腰骶干下方跨骶髂关节钢板固定能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是治疗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一种可行洼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骶骨 骨折 腰骶丛
原文传递
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9
8
作者 白靖平 党耕町 +3 位作者 锡林宝勒日 田征 刘永刚 邓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51-556,共6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取60具骶骨干标本及26具完整骨盆标本,测量S1棘突与S1后孔间位置关系、骶前区血管、骶神经及梨状肌之间关系.对14例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在... 目的探讨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取60具骶骨干标本及26具完整骨盆标本,测量S1棘突与S1后孔间位置关系、骶前区血管、骶神经及梨状肌之间关系.对14例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在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的同时,又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观察神经走向及毗邻关系.11例行自行设计的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3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S1棘突位于S1后孔中上1/3者占90%.骶前区主要血管有骶外侧动静脉和骶外侧血管、骶正中血管及臀上血管进入骶前孔的分支.血管位于骶丛神经腹侧,骶外侧血管距离S1前孔大于10 mm,S2前孔大于5 mm.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可以显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毗邻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神经根走行改变(13例),损伤处神经根周围脂肪消失(11例),神经根管狭窄(10例).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1个月.术后改善情况:优9例,良1例,无变化1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及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是针对骶神经管、骶前孔处神经损伤的较理想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 骶骨骨折 陈旧性 损伤 血管 MR扫描 冠状位 诊断 脂肪 合并
原文传递
骶骨肿瘤的分区与手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23
9
作者 郭卫 汤小东 +1 位作者 杨毅 姬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05-610,共6页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分区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到2006年7月,共有251例骶骨瘤患者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年龄8-83岁;男124例,女127例。以S2/3椎间盘为界,将骶骨分为上位骶椎(Ⅰ区)及下位骶椎(Ⅱ区)二...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分区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到2006年7月,共有251例骶骨瘤患者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年龄8-83岁;男124例,女127例。以S2/3椎间盘为界,将骶骨分为上位骶椎(Ⅰ区)及下位骶椎(Ⅱ区)二区;累及到腰椎定义为Ⅲ区;上位骶椎以椎管中心为界分为前(a)、侧(b)、后(c)三区。肿瘤位于Ⅰa区12例,Ⅰab区22例,Ⅰc区4例,Ⅰabc区28例,Ⅰabbc区9例,ⅠaⅡ区7例,ⅠabⅡ区10例,ⅠabcⅡ区51例,ⅠabbcⅡ区53例,ⅠabcⅢ区5例,ⅠabbcⅢ区3例,ⅠabcⅡⅢ区7例,ⅠabbcⅡⅢ区10例,单纯Ⅱ区30例。单纯累及Ⅱ区的肿瘤均行广泛或边缘性切除;单纯累及Ⅰ区的良性肿瘤均行刮除或边缘性切除;单纯累及Ⅰ区的恶性肿瘤行边缘性切除或广泛切除;同时累及Ⅰ、Ⅱ区的肿瘤采取广泛切除肿瘤的Ⅱ区部分,切、刮除肿瘤的Ⅰ区部分。结果:3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前即有创面严重感染,肿瘤突于皮肤外,术后死于重度感染;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另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7例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其中29例需手术清创、引流、二期闭合伤口;7例清创后因皮肤缺损较大,行局部皮瓣转移;25例(10%)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均经抬高床尾、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愈合。3例出现直肠瘘,经直肠造瘘后愈合。随访9个月-8年,42例转移瘤患者转入他科继续治疗,209例原发肿瘤患者失访31例,死亡34例,复发51例,无瘤存活93例。结论: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肿瘤累及骶骨的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法。即使切除范围要达到S1水平,单纯后方入路仍能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 分区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术前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文华 王祁 +3 位作者 何忠明 周剑 王益民 王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56例患者。对照组(24例)行常规外科切除骶骨肿瘤;试验组(32例)行术前骶骨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计算两组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术前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56例患者。对照组(24例)行常规外科切除骶骨肿瘤;试验组(32例)行术前骶骨肿瘤动脉栓塞联合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计算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造影显示骶骨肿瘤由多支血管供血,分别给予栓塞后在球囊阻断腹主动脉的辅助下成功切除肿瘤。试验组术中手术视野清晰,骶骨肿瘤切除时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未出现异位栓塞、肾缺血和肢体缺血等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肿瘤动脉栓塞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使肿瘤切除术中的手术观野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腹主动脉 球囊 骶骨 肿瘤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0
11
作者 邓凤莲 邹建中 +2 位作者 李锐 孙立群 申俊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HIFU治疗子宫肌瘤影响骶骨MR的因素。方法子宫肌瘤患者52例,根据子宫位置分为前位、后位、中位三组;依肌瘤位置分为前壁、后壁、侧壁三组;按肌瘤类型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三组;根据肌瘤体积分为<47 mm3和... 目的探讨HIFU治疗子宫肌瘤影响骶骨MR的因素。方法子宫肌瘤患者52例,根据子宫位置分为前位、后位、中位三组;依肌瘤位置分为前壁、后壁、侧壁三组;按肌瘤类型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三组;根据肌瘤体积分为<47 mm3和≥47 mm3两组;按肌瘤距骶骨的距离分为<30 mm,≥30 mm两组;按HIFU辐照时间分为<2500 s和≥2500 s两组;根据治疗能量分为<700 000 J和≥700 000 J两组;按治疗最大功率分为<340 W和≥340 W两组。采用χ2检验分析骶骨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30 mm组较≥30 mm组易导致骶骨出现异常MR信号(P<0.01);HIFU辐照时间≥2500 s较易引起骶骨MR异常信号;治疗能量≥700 000 J较易导致骶骨MR异常信号;骶骨MR异常信号与子宫位置、肌瘤位置、肌瘤类型、肌瘤体积及HIFU治疗最大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肌瘤骶骨间的距离、HIFU治疗能量、辐照时间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中可能对患者骶骨出现异常MR信号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骶骨
下载PDF
髂骨双钉在腰-髂重建结构中的生物力学优势 被引量:20
12
作者 于滨生 郑召民 +2 位作者 庄新明 李泽民 吕维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 评价髂骨单钉与髂骨双钉技术对腰-髂重建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7具成人新鲜尸体L2-骨盆标本,于L3-L5行椎弓根钉固定,将该结构定义为完整状态.对完整状态进行测试后制作骶骨全切失稳模型,每一标本均应用四种髂骨钉技术行L3-髂骨钉... 目的 评价髂骨单钉与髂骨双钉技术对腰-髂重建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7具成人新鲜尸体L2-骨盆标本,于L3-L5行椎弓根钉固定,将该结构定义为完整状态.对完整状态进行测试后制作骶骨全切失稳模型,每一标本均应用四种髂骨钉技术行L3-髂骨钉-棒稳定重建:A组,髂骨单枚短钉;B组,髂骨单枚长钉;C组,置入髂骨上、下柱的髂骨双枚短钉;D组,置入髂骨下柱的髂骨双枚短钉.髂骨钉的安装及测试顺序随机产生.在MTS材料试验机上,对标本施加800 N压缩和7 N·m扭转载荷,记录L3-髂骨的结构刚度.结果 (1)轴向压缩下,四组的压缩刚度依次为完整状态的73%、76%、98%和112%,A组和B组低于完整状态及C组和D组(P〈0.05).其中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扭转测试中,四组的扭转刚度依次为完整状态的72%、79%、105%和109%,A组和B组低于其他三组(P〈0.05).其中A组与B组,完整状态、C组与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骶骨完全切除所导致的失稳,单枚髂骨短钉与长钉均难以恢复局部的初始稳定性;而双枚髂骨短钉在抗压缩与抗扭转能力方面均高于单枚髂骨钉,可获得与初始状态等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骶骨 骨螺丝 髂骨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经后路第2骶椎螺钉进钉方法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孙贺 徐达传 +3 位作者 陈铭锐 向宇燕 仇恒志 王胜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置入角度和深度。结果:1.第2骶骨椎体、侧突、侧块具有足够的空间。背侧有内、外两个区域适于进针。2.第2骶椎前、后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只在椎体前有出钉安全区。3.经外侧区向S2椎体置钉,进针角度为(40±4)°,深度为(35.8±4.0)mm,经内侧区向S2侧块置钉进钉角度为(28±3)°,深度为(45.4±4.1)mm。结论:第2骶椎行常规直径的螺钉(4.5~6.5mm)固定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进钉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同时宜采用相应的加强螺钉稳固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第2骶椎 应用解剖 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腰骶部移行椎与腰痛的关系 被引量:16
14
作者 戴力扬 贾连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腰骶部移行椎与腰痛的关系。方法:对正常人及慢性腰痛患者行放射学调查,统计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结果:184名正常对照者中有29例存在移行椎,占15.8%,而276名腰痛患者中则有97例,占35.1%,统计学... 目的:探讨腰骶部移行椎与腰痛的关系。方法:对正常人及慢性腰痛患者行放射学调查,统计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结果:184名正常对照者中有29例存在移行椎,占15.8%,而276名腰痛患者中则有97例,占35.1%,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骶椎 腰痛 腰骶部移行椎
下载PDF
骶骨棒微创小切口治疗骶骨纵行骨折 被引量:17
15
作者 黄涛 周东生 +1 位作者 吕荷荣 王鲁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218-122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骨纵行骨折及疗效评价。[方法]牵引复位后,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骨纵形骨折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8~63岁,平均36岁。其中6例行骨盆前环固定,7例有骶丛损伤。[结果]手术时间40~75min,平... [目的]探讨应用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骨纵行骨折及疗效评价。[方法]牵引复位后,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骨纵形骨折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8~63岁,平均36岁。其中6例行骨盆前环固定,7例有骶丛损伤。[结果]手术时间40~75min,平均54min。术后住院时间8-20d,平均11d。12例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7.5个月。无骶髂部疼痛10例,轻度疼痛2例;7例骶丛损伤者,6例完全恢复。[结论]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和骶骨纵行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棒 骶骨 微创
下载PDF
经阴道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7
16
作者 鲁永鲜 沈文洁 +7 位作者 刘昕 刘静霞 张迎辉 赵英 张琳 胡蔓萝 葛静 牛珂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97-801,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HUS)治疗子宫脱垂的解剖生理基础、适应证、手术技巧、输尿管损伤的预防及临床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经阴道 HUS 悬吊阴道穹隆、重建耻骨宫颈筋膜及直肠阴道筋膜,治疗中...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HUS)治疗子宫脱垂的解剖生理基础、适应证、手术技巧、输尿管损伤的预防及临床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经阴道 HUS 悬吊阴道穹隆、重建耻骨宫颈筋膜及直肠阴道筋膜,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50例。患者平均年龄60.1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4~51个月)。同时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OP-Q)法对子宫脱垂程度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以术后 C 点值≤POP-Q Ⅰ度计算成功率。结果术中50例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宫骶韧带均可在后腹膜坐骨棘内后侧、经长组织钳钳夹牵拉、清楚触及和辨认,并均成功对阴道穹隆进行了悬吊和筋膜重建。术中应根据对输尿管解剖部位和相邻关系的准确认识、术中触摸、掌握缝合进针深度及方向、膀胱镜检查并确认输尿管开口位置等方法避免输尿管损伤。50例中,无一例输尿管损伤。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POP-Q 法 C 点值由术前1.5 cm降为术后的-7.5 cm;主、客观成功率均达100%。结论经阴道 HUS 悬吊并重建阴道穹隆、耻骨宫颈筋膜、直肠阴道筋膜是利用自身组织作为悬吊点治疗子宫脱垂,符合恢复解剖生理、保留功能及微创原则,主、客观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骶骨 韧带 妇科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原发性骶骨肿瘤的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邵卫 戴尅戎 +6 位作者 孙月华 朱振安 顾雄华 陈舰 蔡振东 纪方 刘植珊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 掌握原发性骶骨肿瘤的诊断依据 ,评估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 6 4例骶骨肿瘤的临床资料 ,了解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特点 ,分析手术步骤和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并对多学科综合性治疗的结果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根据... 目的 掌握原发性骶骨肿瘤的诊断依据 ,评估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 6 4例骶骨肿瘤的临床资料 ,了解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特点 ,分析手术步骤和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并对多学科综合性治疗的结果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可作初步诊断 ,肛门指诊可帮助诊断 ,结合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5 3例获得随访 ,无术中死亡 ,术后 5年内死亡 9例 (16 9% ) ,术后复发17例 (32 0 7% ) ,术后发生尿失禁、直肠损伤各 3例。经过化、放疗的 2 8例恶性骶骨肿瘤患者术后 5年生存率达到了 89 2 % ,而未做相应治疗的 2 0例患者术后 5年生存率为 5 2 8%。 5 3例中 4 4例功能结果满意(83 0 1% )。结论 肛门指诊可协助诊断 ;全身状况较好的原发性骶骨肿瘤为手术适应证 ;术后复发与手术不彻底有关 ;化疗和放疗对不同的骶骨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综合治疗是治疗骶骨肿瘤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肿瘤 化学疗法 辅助 放射疗法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类型和临床特点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郭卫 李大森 +1 位作者 唐顺 姬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0-384,共5页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1998年7月-2009年6月,我院骨肿瘤中心诊治44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228例,女217例。年龄5-83岁,平均46.4岁。352例患者就诊时有严重腰骶部和/或下肢疼痛,93例患者因发现局部包块就诊。所有...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1998年7月-2009年6月,我院骨肿瘤中心诊治44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228例,女217例。年龄5-83岁,平均46.4岁。352例患者就诊时有严重腰骶部和/或下肢疼痛,93例患者因发现局部包块就诊。所有患者均有术后病理诊断。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原发骶骨肿瘤351例,男174例,女177例,平均年龄44.4岁。其中脊索瘤95例,男62例,女33例,平均年龄55.7岁,骶尾区疼痛是主要症状(82例),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坐骨神经痛,肿瘤多先累及低位骶骨(S3-S5);神经源性肿瘤76例,男36例,女40例,平均年龄47.7岁,神经纤维瘤43例,神经鞘瘤24例,恶性神经鞘瘤9例,主诉多为坐骨神经痛、会阴部麻木(36例)和无痛性包块(11例),20例患者为查体或其他原因检查时发现,67例骶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S3以上神经者54例,起源于S3以下神经者3例,发生于骶前未累及骶管者10例;骨巨细胞瘤60例,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32岁,腰骶尾部不适(37例)、坐骨神经痛(21例)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肿瘤多先累及上位骶骨(S1-S2);骶骨其他原发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56例,包括畸胎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共24例;其他原发恶性肿瘤64例,包括软骨肉瘤17例,尤文肉瘤14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成骨肉瘤6例等。转移性骶骨肿瘤94例,男54例,女40例,平均年龄54.1岁,包括不明来源转移瘤23例,肺癌转移13例,肾癌转移12例,大肠癌转移10例等。结论:脊索瘤、神经源性肿瘤和骨巨细胞瘤是骶骨常见的三大肿瘤,占骶骨原发肿瘤的2/3。对于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肢疼痛的患者,应警惕骶骨肿瘤的可能。根据患者年龄、病灶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可以作出相对正确的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 类型 诊断
下载PDF
核素骨显像对骶髂关节、髋关节及脊柱关节病的诊断 被引量:15
19
作者 肖壮伟 李俊雄 +4 位作者 欧阳亮 林琛 关楚文 马伟宁 郑邦豪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11-212,I007,共3页
目的 建立国人骶髂关节 软组织、骶髂关节 骶骨、髋关节 软组织、髋关节 股骨放射性比值的正常参考值 ,探讨其在脊柱关节病 (Sp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无腰腿症状、CT检查骶髂关节正常的不同年龄者 130例 2 6 0组关节分为 4组 :15~... 目的 建立国人骶髂关节 软组织、骶髂关节 骶骨、髋关节 软组织、髋关节 股骨放射性比值的正常参考值 ,探讨其在脊柱关节病 (Sp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无腰腿症状、CT检查骶髂关节正常的不同年龄者 130例 2 6 0组关节分为 4组 :15~ 19岁 ,~ 2 4岁 ,~ 39岁 ,≥ 40岁 ,进行全身骨骼及骶髂关节、髋关节周围结构的SPECT显像 ,取得 4组不同部位放射性比值。同时对临床诊断为SpA的 45例患者进行骨显像 ,计算其左右骶髂关节 软组织、骶髂关节 骶骨放射性比值。结果 对以上 4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得出正常参考值范围。对 4组数据的变异系数进行分析 ,发现骶髂关节 骶骨放射性比值变异系数最小 ,可作为骶髂关节代谢状况判断标准。 45例SpA患者中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uSpA) 2 3例 ,其骶髂关节 骶骨比值升高占 86 9% (2 0 2 3例 ) ;合并其他关节病变 2 1例。结论 骶髂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关节病 诊断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骶髂关节
下载PDF
一期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寅 张延平 +4 位作者 贺西京 董军 张春俊 郭春阳 付战利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8-214,共7页
目的 探索一期侧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20~65岁,平均51.6岁.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持续... 目的 探索一期侧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20~65岁,平均51.6岁.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持续性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4例,单侧下肢肌力、感觉减退者3例;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低热,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均不伴有其他部位活动性结核.单纯L5椎体3例,L4、L5椎体4例,L5、S1椎体1例.术前给予正规抗痨治疗4周以上,采用侧前路经腹膜外游离髂总、髂动静脉,在其深面彻底清除病灶,钛笼植骨、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持续抗痨,预防感染,早期腰部保护下活动,定期复查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360 min,平均225 min,出血量平均为624 ml,引流量平均约150 ml.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8~3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结核全部治愈,患者腰腿痛明显好转,原腰骶部结核未复发,融合内固定良好,功能恢复满意.植骨融合时间平均8.3个月,随访期间无钉棒折断、松动等并发症,无血管阻塞或出血等发生.结论 侧前路一次性彻底清除腰骶段结核病灶,同时可有效、可靠地行钛笼、双钉-棒内固定;在髂动静脉后面、腰骶椎前面安置钉棒,不会引起血管栓塞或磨破,是治疗严重腰骶段脊柱结核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骶骨 结核 脊柱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