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ulation of neuronal dynamic range using two different adaptation mechanisms 被引量:1
1
作者 Lei Wang Ye Wang +1 位作者 Wen-long Fu Li-hong C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447-451,共5页
The capability of neurons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intensity of external stimulus is measured by its dynamic range.A larger dynamic range indicates a greater probability of neuronal survival.In this study,the potential... The capability of neurons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intensity of external stimulus is measured by its dynamic range.A larger dynamic range indicates a greater probability of neuronal survival.In this study,the potential roles of adaptation mechanisms(ion currents) in modulating neuronal dynamic range we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Based on the adaptive exponential integrate-and-fire model,which includes two different adaptation mechanisms,i.e.subthreshold and suprathreshold(spike-triggered) adaptation,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two adaptation mechanisms exhibit rather different roles in regulating neuronal dynamic range.Specifically,subthreshold adaptation acts as a negative factor that observably decreases the neuronal dynamic range,while suprathreshold adaptation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neuronal dynamic range.Moreover,when stochastic nois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adaptation mechanisms,the dynamic range was apparently enhanced,regardless of what state the neuron was in,e.g.adaptive or non-adaptive.Our model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neuronal dynamic range can be differentially modulated by different adaptation mechanisms.Additionally,noise was a non-ignorable factor,which could effectively modulate the neuronal dynamic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dynamic range subthreshold adaptation suprathreshold adaptation noise NEURON adaptive exponential integrate-and-fire model ion currents computer simula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Suprathreshol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 as a measure of auditory function in cochlear implant users
2
作者 Rachel A.Scheperle 《Journal of Otology》 CSCD 2017年第1期18-28,共11页
Electrically 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e CAP) amplitudes elicited at suprathreshold levels were assessed as a measur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ochlear implant(CI) stimulation. Twenty-one individuals participate... Electrically 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e CAP) amplitudes elicited at suprathreshold levels were assessed as a measur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ochlear implant(CI) stimulation. Twenty-one individuals participated; one was excluded due to facial stimulation during e CAP testing. For each participant, e CAPs were elicited with stimulation from seven electrodes near the upper limit of the individual's electrical dynamic range. A reduced-channel CI program was created using those same seven electrodes, and participants performed a vowel discrimination task.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ports, e CAP amplitudes varied across tested electrodes; the profiles were unique to each individual. In 6subjects(30%), e CAP amplitude variability was partially explained by the impedance of the recording electrode. The remaining amplitude variability within subjects, and the variability observed across subjects could not be explained by recording electrode impedance. This implies that other underlying factors, such as variations in neural status across the array, are responsible. Across-site mean e CAP amplitud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vowel discrimination scores(r^2= 0.56). A single e CAP amplitude measured from the middle of the array was also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vowel discrimination, but the correlation was weaker(r^2= 0.37), though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acrosssite mean. Normalizing each e CAP amplitude by its associated recording electrode impedance did not improve the correlation with vowel discrimination(r^2= 0.52).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assess whether combining e CAP amplitude with other measures of the electrode-neural interface and/or with more central measures of auditory function provides a more complete picture of auditory function in CI recip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HLEAR IMPLANT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 suprathreshold AMPLITUDE
下载PDF
Noise-improv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a nonlinear threshold array for Gaussian mixture noise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友国 吴乐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To discuss further the dependence of stochastic resonance on signals, nonlinear systems and noise, especially on noise, the binary input signal buried in Gaussian mixture noise through a nonlinear threshold array is s... To discuss further the dependence of stochastic resonance on signals, nonlinear systems and noise, especially on noise, the binary input signal buried in Gaussian mixture noise through a nonlinear threshold array is studied based on mutual information. It is obtained that Gaussian mixture noise can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array. Both stochastic resonance (SR) and suprathreshold stochastic resonance (SSR) can be observed in the single threshold system and in the threshold array. The parameters in noise distribution affect the occurrence of SR and SSR. The efficac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an b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s the number of threshold devices in the array increases. These results show further the dependence of SR and SSR on the noise distribution, and also extend the applicability of SR and SSR i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chastic resonance suprathreshold stochastic resonance mutual information Gaussian mixture noise
下载PDF
人眼视觉感知驱动的梯度域低照度图像对比度增强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菲菲 谢伟 +1 位作者 石强 秦前清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81-1988,共8页
针对传统的对比度增强方法在对低照度图像进行处理时不能同时顾及压缩动态范围、调整亮度以及增强或保持细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眼视觉感知特性的、从全局亮度映射到局部细节补偿的低照度图像对比度增强方法.首先通过非线性全局亮度... 针对传统的对比度增强方法在对低照度图像进行处理时不能同时顾及压缩动态范围、调整亮度以及增强或保持细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眼视觉感知特性的、从全局亮度映射到局部细节补偿的低照度图像对比度增强方法.首先通过非线性全局亮度映射模型压缩图像的动态范围,提高图像的整体亮度水平;然后结合人眼视觉系统的亮度掩蔽特性和超阈值对比度感知特性,非线性地调整图像的局部梯度场增强和恢复图像的局部细节;最后在目标梯度场上通过快速求解泊松方程获取增强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强低照度图像的全局和局部对比度,提升了低照度图像的视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度掩蔽 超阈值对比度 亚阈值 梯度场
下载PDF
一类非线性神经网络系统的超阈值随机共振现象 被引量:8
5
作者 郭永峰 谭建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55-59,共5页
超阈值随机共振可用来解释一些生物现象.本文对一类非线性多阈值神经网络模型的超阈值随机共振现象进行了探讨.首先推导出了系统输出互信息的表达式,然后分析了系统参数及噪声对互信息量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发现,在阈值系统的信息传递... 超阈值随机共振可用来解释一些生物现象.本文对一类非线性多阈值神经网络模型的超阈值随机共振现象进行了探讨.首先推导出了系统输出互信息的表达式,然后分析了系统参数及噪声对互信息量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发现,在阈值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中,根据乘性噪声和加性噪声对系统信息传递影响的不同,对系统的阈值进行恰当选取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还发现系统的阈值单元数目越多,超阈值随机共振现象就越容易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阈值随机共振 多阈值系统 互信息 噪声
原文传递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后双眼视觉输入平衡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黄杰 叶翔 +3 位作者 李国平 吕冬蕾 赵晴 温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6-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经屈光矫正合并遮盖治疗弱视眼的视锐度恢复到相应正常水平后,双眼视觉输入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方法选择成功治疗半年以上,视锐度恢复到相对稳定状态的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为弱视治疗组(n=15)... 目的探讨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经屈光矫正合并遮盖治疗弱视眼的视锐度恢复到相应正常水平后,双眼视觉输入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方法选择成功治疗半年以上,视锐度恢复到相对稳定状态的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为弱视治疗组(n=15)。正常对照组选择相应年龄段的正常儿童(n=15)。受试者配戴立体眼镜,通过阈上双眼相位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双眼相互作用的检测。所有试验信息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记录,最终进行模型分析得到双眼的有效对比度比,将其作为评价双眼视觉输入平衡的主要指标。结果弱视治疗组治疗后弱眼和强眼的视锐度分别为(-0.02±0.06)log MAR和(-0.05±0.05)log MAR,弱视治疗后双眼的视锐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屈光矫正合并遮盖治疗后,虽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眼的视锐度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但是其双眼视觉输入依然不平衡。弱视治疗组弱眼的有效对比度比为0.27±0.09,正常对照组的有效对比度比为(0.95±0.0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治疗组弱眼的平均有效对比度比降低了7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屈光矫正合并遮盖治疗视锐度恢复正常后的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输入的信号强度依然是不平衡的,双眼视觉功能依然存在缺陷。这种双眼输入信号强度的不平衡可能是儿童弱视易复发的一个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阈上双眼相位结合 双眼融合 双眼平衡
下载PDF
基于阈上随机共振的弱信号双色中波红外图像融合 被引量:9
7
作者 蔺素珍 杨风暴 +2 位作者 吉琳娜 李香亭 李盼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6-550,共5页
提出了基于阈上随机共振的弱信号双色中波红外图像融合方法.利用阈上随机共振分别增强两幅图像的弱信号,通过中值滤波对图像降噪,然后对降噪图像进行支持度变换融合,得到信息丰富、细节明显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图像的局部标准... 提出了基于阈上随机共振的弱信号双色中波红外图像融合方法.利用阈上随机共振分别增强两幅图像的弱信号,通过中值滤波对图像降噪,然后对降噪图像进行支持度变换融合,得到信息丰富、细节明显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图像的局部标准差提高了247.7%、局部熵提高了45.52%、峰值信噪比分别提高了6.71%和6.65%,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 图像融合 弱信号处理 阈上随机共振
下载PDF
传感器阵列中阈上随机共振现象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军 《传感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54-857,共4页
研究了具有阈值特性的传感器阵列中的随机共振现象。使用相关系统数被来衡量输入随机信号和输出响应之间的非线性匹配程度。这一测度反映了输出与输入之间的信息转换率,因此可被用来考察阈值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文中从单个阈值单元... 研究了具有阈值特性的传感器阵列中的随机共振现象。使用相关系统数被来衡量输入随机信号和输出响应之间的非线性匹配程度。这一测度反映了输出与输入之间的信息转换率,因此可被用来考察阈值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文中从单个阈值单元模型出发,通过对输出信号进行估计,得出了噪声作用下输出随机变量与输入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仿真结果表明在该类系统中,不但存在有阈值下的随机共振现象,而且也存在阈值上随机共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阵列 阈值特性 相关系数 阈值上随机共振
下载PDF
基于神经元阈上非周期随机共振机制的灰度图像复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向学勤 范影乐 +1 位作者 庞全 薛凌云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1,共5页
传统的图像复原方法在重建被噪声污染的图像时,都只是将噪声作为一种干扰加以消除。当噪声增强、图像信号减弱时,由于受方法本身消噪能力的限制,图像的恢复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基于Hodgkin-Huxley神经元阈上非周期随机共振原理,提出了一... 传统的图像复原方法在重建被噪声污染的图像时,都只是将噪声作为一种干扰加以消除。当噪声增强、图像信号减弱时,由于受方法本身消噪能力的限制,图像的恢复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基于Hodgkin-Huxley神经元阈上非周期随机共振原理,提出了一种通过自适应调节和添加最优噪声的方法来实现图像随机共振,以取得最佳的复原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被噪声污染的灰度图像,特别是对于强噪声背景下的灰度图像,其复原的效果优于传统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因此为强噪声背景下的图像复原、目标识别等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复原 Hodgkin.Huxley神经元 阈上非周期随机共振 峰值信噪比 自适应调节
下载PDF
极大阈值网络中的噪声提高Fisher信息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友国 吴乐南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7年第2期68-71,共4页
基于Fisher信息研究了3种典型噪声下极大阈值网络中的随机谐振和阈上随机谐振现象。通过研究得到极大阈值网络中的噪声能够提高Fisher信息,即随机谐振和阈上随机谐振现象存在,噪声有助于信号的估计。随着网络中阈值单元数的增加,Fisher... 基于Fisher信息研究了3种典型噪声下极大阈值网络中的随机谐振和阈上随机谐振现象。通过研究得到极大阈值网络中的噪声能够提高Fisher信息,即随机谐振和阈上随机谐振现象存在,噪声有助于信号的估计。随着网络中阈值单元数的增加,Fisher信息的最大值迅速地增加,随机谐振和阈上随机谐振的功效显著增强。这些结果说明极大阈值网络中的随机谐振和阈上随机谐振对于噪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同时也拓展了随机谐振和阈上随机谐振在信号估计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谐振 阈上随机谐振 极大阈值网 Fisher信息
下载PDF
阈值阵列模型下的超阈值随机共振信噪比增益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礁石 杨子贤 卢结成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研究了阈值阵列模型和超阈值随机共振现象。对该模型进行剖析,认为阈值阵列系统可以分解为单个阈值系统与集总平均器的级联。为了研究周期输入下的超阈值随机共振现象,理论分析了周期输入下的阈值阵列模型输出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以输... 研究了阈值阵列模型和超阈值随机共振现象。对该模型进行剖析,认为阈值阵列系统可以分解为单个阈值系统与集总平均器的级联。为了研究周期输入下的超阈值随机共振现象,理论分析了周期输入下的阈值阵列模型输出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以输出信噪比增益作为随机共振的测度,固定输入信噪比,观测输出信噪比增益相对于阈值噪声方差的变化规律。证实当输入噪声为高斯噪声时,在阈值阵列系统中加入统计独立的高斯白噪声可使输出信噪比增益大于1,当输入噪声为非高斯噪声时,可获得更高的输出信噪比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阈值随机共振 阈值阵列模型 集总平均 信噪比增益
下载PDF
自适应随机共振的图像复原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振宇 庞全 范影乐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48,共3页
传统的图像滤波复原技术都是把噪声当成一种有害的干扰加以消除,但随着噪声的强度增加,传统的图像复原办法对强噪声背景下的图像复原效果很差。本文主要基于Hodgkin-Huxley(H-H)神经元阈上非周期随机共振原理,通过一种自适应调节的方法... 传统的图像滤波复原技术都是把噪声当成一种有害的干扰加以消除,但随着噪声的强度增加,传统的图像复原办法对强噪声背景下的图像复原效果很差。本文主要基于Hodgkin-Huxley(H-H)神经元阈上非周期随机共振原理,通过一种自适应调节的方法不断添加噪声实现图像的随机共振,从而达到最佳的图像复原效果。实验结果证明,相对于传统的图像复原方法,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强噪声的背景下对图像的恢复有更好的效果,随着噪声强度的变化具有比传统方法更好的鲁棒性,为图像复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复原 H-H神经元模型 阈上非周期随机共振 自适应控制 Otsu图像分割 峰值信噪比
下载PDF
基于随机共振检测的神经元非周期激励响应模拟研究
13
作者 向学勤 杨翠容 +1 位作者 范影乐 李轶 《电子器件》 CAS 2007年第4期1436-1439,共4页
非周期激励响应对于神经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模拟生物感觉系统中检测信号的机制,基于随机共振检测原理,采用互信息率评价方法,对Hodgkin-Huxley单神经元非周期激励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odgkin-Huxley单... 非周期激励响应对于神经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模拟生物感觉系统中检测信号的机制,基于随机共振检测原理,采用互信息率评价方法,对Hodgkin-Huxley单神经元非周期激励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odgkin-Huxley单神经元不但阈值下存在非周期随机共振现象,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阈值上也同样存在看非周期随机共振现象.由于噪声广泛存在于信号之中,由此,为研究强噪声背景下的神经系统信号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周期随机共振 Hodgkin-Huxley神经元 互信息率 阈值上随机共振
下载PDF
基于阈上随机共振现象的弱信号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龙慧 李宏 滑瑞霞 《微处理机》 2011年第4期25-27,30,共4页
为了说明当信号幅值处于系统阈值上时,噪声依然对信号起到增强作用,研究了加和网络模型中的随机共振现象,并且将该模型作为线性检测器的预处理器以构成非线性检测器,来进行对弱信号的检测研究。在搭建的非线性检测器中采用奈曼皮尔逊准... 为了说明当信号幅值处于系统阈值上时,噪声依然对信号起到增强作用,研究了加和网络模型中的随机共振现象,并且将该模型作为线性检测器的预处理器以构成非线性检测器,来进行对弱信号的检测研究。在搭建的非线性检测器中采用奈曼皮尔逊准则对信号做出判决。仿真结果表明:在加和网络模型中观察到了阈上随机共振现象,且非线性检测器的检测性能明显优于线性检测器。这为强噪声环境中提高弱信号检测问题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上随机共振 非高斯噪声 非线性检测器
下载PDF
体质量指数、超阈值鼾声时间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5
作者 孙锡仕 成俊芬 +4 位作者 张金健 梁正诗 黄杰雯 彭敏 黎雄斌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76-281,共6页
目的 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MI)、超阈值鼾声时间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336例受试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正常组及轻、中、重度OSA组,分析BMI、超阈值鼾声时间与OS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呼吸障碍... 目的 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MI)、超阈值鼾声时间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336例受试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正常组及轻、中、重度OSA组,分析BMI、超阈值鼾声时间与OS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呼吸障碍指数、氧减指数、血氧饱和度小于90%的睡眠持续时间(T90)、最低夜间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夜间血氧饱和度与AHI呈强相关,BMI及超阈值鼾声时间与AHI呈中等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OSA独立预测变量为BMI及超阈值鼾声时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AHI为30时,BMI和超阈值鼾声时间联合的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值为0.839。结论 BMI、超阈值鼾声时间与OSA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更适合用于评估OSA病情严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体质量指数 超阈值鼾声
下载PDF
多阈值系统中的阈上随机共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楠 王友国 翟其清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18年第2期71-76,94,共7页
以互信息为测度,通过模型建立与数值计算,发现在一定强度的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共同作用下,多阈值系统中出现了阈上随机共振现象。提高阈值与增加阈值单元数都可以让系统更易于出现该现象,然而阈值的提高会减弱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效果。在... 以互信息为测度,通过模型建立与数值计算,发现在一定强度的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共同作用下,多阈值系统中出现了阈上随机共振现象。提高阈值与增加阈值单元数都可以让系统更易于出现该现象,然而阈值的提高会减弱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效果。在噪声强度较弱时,提高阈值单元输出元数可以增强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效果,但过高的输出元数会使系统中的阈上随机共振现象消失,并且使互信息的值趋于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上随机共振 多阈值系统 噪声 互信息
下载PDF
阈值阵列模型与超阈值随机共振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礁石 杨子贤 卢结成 《通信技术》 2012年第7期122-124,共3页
研究了随机共振的一个特殊形式——超阈值随机共振。超阈值随机共振是基于阈值阵列模型的随机共振现象。分析了阈值阵列模型输出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固定输入信噪比,可观察输出信噪比增益随阈值噪声方差的改变产生非单调变化的规律。实... 研究了随机共振的一个特殊形式——超阈值随机共振。超阈值随机共振是基于阈值阵列模型的随机共振现象。分析了阈值阵列模型输出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固定输入信噪比,可观察输出信噪比增益随阈值噪声方差的改变产生非单调变化的规律。实验验证了含噪周期输入信号经阈值阵列系统,在统计独立、服从高斯分布的阈值噪声作用下,输出信号信噪比增益大于1。且对于非高斯噪声,会获得更高的输出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阈值随机共振 阈值阵列模型 信噪比增益
原文传递
白噪声掩蔽效应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汤建国 雷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 研究白噪声掩蔽效应试验(Langenbeck 法) 检测蜗性聋重振现象的敏感性。方法 用德国产BOSCH 听力计对30 例(44 耳)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作纯音测试和阈上测听( 包括Langenbeck ,SISI... 目的 研究白噪声掩蔽效应试验(Langenbeck 法) 检测蜗性聋重振现象的敏感性。方法 用德国产BOSCH 听力计对30 例(44 耳)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作纯音测试和阈上测听( 包括Langenbeck ,SISI和ABLB 试验) ,比较三种试验相对于三种听力曲线及1 ,2 和4 kHz 三频率的阳性结果。结果 纯音听阈曲线:谷形15 耳,高频斜坡形下降16 耳,高频陡峻形下降13 耳。SISI 得分60 % ~100 % 36 耳(81-8 % ) ;ABLB 阳性35 耳(79-5 % ) ,两者互有重叠覆盖,未发现两者均阴性者;Langenbeck 法掩蔽无效34耳(77-2 % ,其中单纯4 kHz 掩蔽无效15 耳,4 kHz 合并2 kHz 掩蔽无效13 耳,4 kHz 合并1 kHz 掩蔽无效6耳) ,与SISI和ABLB 阳性率81-8 % 和79-5 % 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白噪声掩蔽效应测试也是一种可靠的纯音阈上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性聋 阈上测听 白噪声 掩蔽效应 耳蜗病变
下载PDF
基于阈上随机共振的侯马盟书虚拟修复方法
19
作者 蔺素珍 张商珉 师晓波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1-366,共6页
针对山西侯马盟书严重退化问题,对其文字的提取和虚拟修复问题进行了研究。将图像处理算法与人机交互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阈上随机共振的侯马盟书虚拟修复方案。首先将原始RGB盟书图像变换到色调、饱和度、亮度(HSV)颜色空间,再利用阈... 针对山西侯马盟书严重退化问题,对其文字的提取和虚拟修复问题进行了研究。将图像处理算法与人机交互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阈上随机共振的侯马盟书虚拟修复方案。首先将原始RGB盟书图像变换到色调、饱和度、亮度(HSV)颜色空间,再利用阈上随机共振对亮度图像进行复原,然后通过改进的双边滤波Canny算子提取文字轮廓信息,并结合人机交互对确实的文字轮廓进行修复;最后利用颜色迁移算法将经过填充的文字恢复成原有朱砂红颜色。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修复笔画连通性差的模糊字迹和褪掉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马盟书 虚拟修复 随机共振 轮廓提取
下载PDF
一类非线性网络系统中噪声改善信号的相关性
20
作者 王友国 郑克 陆望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4年第5期95-99,共5页
基于相关系数研究了在一类非线性神经网络系统中加性和乘性噪声作用下的阈上随机共振现象。仅在加性噪声或者乘性噪声的作用下,对每一个固定的系统阈值,加性噪声下的阈上随机共振比乘性噪声下的阈上随机共振更容易发生,且相关系数所达... 基于相关系数研究了在一类非线性神经网络系统中加性和乘性噪声作用下的阈上随机共振现象。仅在加性噪声或者乘性噪声的作用下,对每一个固定的系统阈值,加性噪声下的阈上随机共振比乘性噪声下的阈上随机共振更容易发生,且相关系数所达到的峰值也比在乘性噪声下的峰值大,这说明加性噪声更有利于改善信号的相关性。系统阈值的增加会降低阈上随机共振的功效;而阈值单元数目的增多,会提高阈上随机共振的功效。加性和乘性噪声共同作用下的阈上随机共振现象同样存在,对系统阈值进行恰当选取和增加系统阈值单元数目使得阈上随机共振现象更加明显;给定乘性噪声而改变加性噪声比固定加性噪声而改变乘性噪声阈上随机共振更容易发生,且功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上随机共振 相关系数 噪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