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ome sequencing confirms molecular diagnoses in 38 Chinese families with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被引量:24
1
作者 Rongrong Wang Shuanghao Yang +4 位作者 Ming Xu Jia Huang Hongyan Liu Weiyue Gu Xue Zha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947-953,共7页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H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congenital hemolytic anemia, is caused by deficiency of the ery- throcyte membrane proteins. Five causative genes (ANK1, SPTB, SPTA1, SLC4AI, and EPB42) have...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H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congenital hemolytic anemia, is caused by deficiency of the ery- throcyte membrane proteins. Five causative genes (ANK1, SPTB, SPTA1, SLC4AI, and EPB42) have been identified. To date, molecular genetic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including the American, European, Brazilian, Japanese and Korean populations, whereas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been described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Here, by reanalysis of the exome data, we revealed causative mutations and established a definitive diagnosis of HS in all 38 Chinese families. We found 34 novel mutations and four reported mutations in three known HS-causing genes--17 in ANK1, 17 in SPTB and four in SLC4A1, suggesting that ANK1 and SPTB are the major gene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HS. All of the ANK1 or SPTB mutations,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genes, are non-recurrent; and most of them are null mutations, which might cause HS via a hap-loinsufficiency mechanism. De novo mutations in ANK1 or SPTB often occur with an unexpected high frequency (87.5% and 64.2%, respectively). Our study updates our knowledge about the genetic profile of HS in Chinese and shows that family-based, especially parent-offspring trio, sequencing analysis can help to increase the diagnostic power and improve diagnostic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MUTATION ANK1 SPTB slc4A1 whole-exome sequencing
原文传递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臣玉 张耀东 张迎辉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2期4400-4404,共5页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贫血、黄疸、脾肿大等,可采用外周血涂片诊断HS,但由于膜蛋白缺陷类型及遗传方式异质性明显,常造成漏诊及误诊。大部分H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部...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贫血、黄疸、脾肿大等,可采用外周血涂片诊断HS,但由于膜蛋白缺陷类型及遗传方式异质性明显,常造成漏诊及误诊。大部分H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部分HS患者无家族史,其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新生突变。HS具有较高发病率,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基因突变所致的红细胞膜蛋白缺陷。目前已从分子水平方面发现ANK1、SLC4A1、SPTA1、SPTB及EPB42基因突变常可促使其对应编码蛋白缺失进而导致红细胞膜蛋白缺陷,而国内关于HS相关基因突变研究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基因突变 儿童 ANK1 slc4A1
下载PDF
TaqMan-MGB实时荧光PCR方法鉴定Di(b-)稀有血型
3
作者 朱于莉 安润 冯智慧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由3例临床疑难用血病例引发设计一种可以快速筛查稀有Di(b-)血型的TaqMan MGB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血型和意外抗体,PCR扩增SLC 4A 1基因编码区并测序分析DNA序列,TaqMan-MGB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患者及对照样本DI^(... 目的由3例临床疑难用血病例引发设计一种可以快速筛查稀有Di(b-)血型的TaqMan MGB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血型和意外抗体,PCR扩增SLC 4A 1基因编码区并测序分析DNA序列,TaqMan-MGB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患者及对照样本DI^(*)A/DI^(*)B基因进行快速鉴定。结果3例临床病例的抗体鉴定均与试剂红细胞组细胞呈现凝集强度一致的阳性结果,提示体内存在针对抗高频抗原的抗体;通过DNA测序显示该3例样本的SLC 4A1基因19外显子2561 bp处为TT纯合,分子水平确定为稀有Di(a+b-)血型;为实现快速筛选匹配血液设计的实时荧光PCR引物和探针,可以准确鉴定样本的SLC 4A1基因型。结论我们设计的TaqMan-MGB实时荧光PCR方法能够快速、准确、高效的鉴定DI^(*)A、DI^(*)B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Di(b-)血型 slc 4A1 基因 实时荧光PCR
下载PDF
遗传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和SLC4A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杜娟 庞倩倩 +4 位作者 姜艳 王鸥 李梅 邢小平 夏维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研究两个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 RTA)家系的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SLC4A1突变情况。方法通过家系调查、病史采集和生化指标检测,分析d RTA临床表型和遗传特点。通过直接测序法检测SLC4AI基因突变。结果两个家系共有3例患者(其中两... 目的研究两个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 RTA)家系的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SLC4A1突变情况。方法通过家系调查、病史采集和生化指标检测,分析d RTA临床表型和遗传特点。通过直接测序法检测SLC4AI基因突变。结果两个家系共有3例患者(其中两例为母子)确诊为d RTA,均有显著的临床特征,包括身材矮小、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低钾血症和肾脏钙盐沉积。SLC4A1基因分析证实3例患者均存在致病性错义突变R589H(c.1766G>A)。家系1的患儿为SCL4A1的新生突变,家系2患儿的SLC4A1基因突变遗传自其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结论本研究首次在国内报道遗传性d RTA家系中SLC4A1基因R589H突变。对疑似遗传性d RTA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酸中毒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slc4A1 家系研究
原文传递
五例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患儿的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瑞晓 郎艳华 +4 位作者 高延霞 陈泽庆 王翠 逯静茹 邵乐平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0-417,共8页
目的分析并确定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患儿的致病基因,进行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研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方法对来自5个家系的5例患儿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结果2例患儿共携带4个ATP6VOA4基因突变,包... 目的分析并确定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患儿的致病基因,进行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研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方法对来自5个家系的5例患儿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结果2例患儿共携带4个ATP6VOA4基因突变,包括1个新的杂合内含子突变(c.639+1G〉A),1个已报道过的杂合无义突变(e0580C〉T,p.Arg194*)和2个新的杂合重复突变(c.1504dupT,p.Tyr502Leufs*22;c.2351dupT,p.Phe785Ilefs*28);1例患儿携带ATP6VIB1基因2个新的杂合错义突变(c.409C〉T,p.Pr0137Ser;c.904C〉T,p.Arg302Trp);1例患儿携带SLC4A1基因1个已报道过的杂合错义突变(c.1765C〉A,p.Arg589Ser);1例患儿未发现相关致病基因的突变。其中,前3例患儿均为致病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第4例患儿基因突变为新发生突变。结论本研究共发现7个突变位点,其中5个新突变位点,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库,有利于遗传咨询和对该病发病机制的更好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中毒 肾小管性 突变 slc4A1基因 ATP6VOA4基因 ATP6V181基因
原文传递
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勇刚 徐之良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2,共4页
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男、女各2例),年龄3岁7个月至5岁,均有轻中度贫血、轻度肝脾肿大,以及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外周血涂片球形红细胞>10%和渗透性脆性增加。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病例1、2的SLC... 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男、女各2例),年龄3岁7个月至5岁,均有轻中度贫血、轻度肝脾肿大,以及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外周血涂片球形红细胞>10%和渗透性脆性增加。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病例1、2的SLC4A1基因分别存在新突变:c.37G>A和c.340T>C,其父母该基因均未见异常。c.37G>A和c.340T>C突变经Mutation Taster预测有致病意义;Polyphen2预测值分别为0.87、0.83,提示可能有害;SIFT的预测值分别为0.008、0.09,提示可能有害。病例3、4的ANK1基因分别存在已报道的c.830A>G和c.985G>C杂合突变;病例3的父母未做基因检测;病例4的母亲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也检出ANK1基因c.985G>C杂合突变。病例3的Hb常低于80 g/L,于5岁6个月行脾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Hb均大于105 g/L。HS是一种由于红细胞膜蛋白异常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基因检测可协助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slc4A1基因 ANK1基因 儿童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一家系SLC4A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邵乐平 陈楠 苗志敏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3-247,共5页
目的 研究肾小管酸中毒(RTA)一家系的遗传方式和临床特征及分析致病基因SLC4A1突变情况.方法 通过家系涮查和检测肾小管酸化功能,研究分析遗传特点和肾小管缺陷的定位.通过直接测序法分析SLC4A1基因.10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该... 目的 研究肾小管酸中毒(RTA)一家系的遗传方式和临床特征及分析致病基因SLC4A1突变情况.方法 通过家系涮查和检测肾小管酸化功能,研究分析遗传特点和肾小管缺陷的定位.通过直接测序法分析SLC4A1基因.10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该家系共有6例患者确诊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6例均有严重的临床表型(发育障碍、肾脏钙质沉着和肾功能不全);遗传特点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LC4A1基因分析发现位于20号外显子的一个新突变位点(c.2713dupG,band 3 Qingdao),该突变导致第905位密码子起始的移码突变(p.Aspg05Glyfs15).结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dRTA可表现严重的临床表型.1个新的SLC4A1突变位点被确定与显性遗传性dRTA有关.这是国内首次对遗传性RTA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中毒 肾小管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系谱 slc4A1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SLC4A1复合杂合突变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雁 许珊珊 +1 位作者 白海涛 杨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分析SLC4A1复合杂合突变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例确诊HS合并dRTA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验证结果。结果男性患儿,1岁... 目的分析SLC4A1复合杂合突变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例确诊HS合并dRTA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验证结果。结果男性患儿,1岁7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输血依赖性球形红细胞增多、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及生长发育迟缓。检测到患儿SLC4A1基因2个已报道的错义变异c.2102G>A p(.Gly701Asp),c.1988T>C p(.Met663Thr),分别来源于父母。结论经基因检测确诊由SLC4A1复合杂合变异所致的遗传型HS合并dRTA,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型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slc4A1基因 复合杂合突变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SLC4A1基因突变1例
9
作者 刘颜菊 赵雁 +1 位作者 辛菲 申徐良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9-51,共3页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HS)是一种红细胞膜蛋白结构异常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蛋白缺陷,目前发现ANK1、SLC4A1、EPB42、SPTA1及SPTB等基因突变可引起HS。由于HS症状常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HS)是一种红细胞膜蛋白结构异常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蛋白缺陷,目前发现ANK1、SLC4A1、EPB42、SPTA1及SPTB等基因突变可引起HS。由于HS症状常不典型,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易漏诊误诊,对临床疑似HS的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slc4A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基因突变分析和临床表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文聪 董冰子 +11 位作者 张瑞晓 刘志英 辛卿 石晓梦 韩玥 郎艳华 赵向忠 蔡琰 尤青青 孙艳 杜华晟 邵乐平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12-722,共11页
目的对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患者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和基因型-表型相关性研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方法通过Sanger测序或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20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青... 目的对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患者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和基因型-表型相关性研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方法通过Sanger测序或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20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市立医院确诊的来自37个家系的44例原发性dRTA患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根据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的分类标准和指南评估变异致病性。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基因型和表型的关联研究。结果44例dRTA患者共确定SLC4A1基因7个变异,ATP6V0A4基因17个变异,ATP6V1B1基因15个变异,其中新增11个新变异;根据ACMG指南,39个变异中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和良性变异分别为22、16和1个。9例患者是SLC4A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RTA,4例患者为SLC4A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RTA合并东南亚卵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并伴有贫血,14例和8例患者分别为ATP6V0A4基因和ATP6V1B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RTA,2例患者不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仅携带1个ATP6V1B1杂合突变,7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阴性。43例患者均为完全性dRTA,1例患者为不完全性dRTA。ATP6V0A4基因和ATP6V1B1基因突变导致患者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病率分别为2/14和6/10。成人、儿童和婴幼儿慢性肾脏病的发生频率分别为4/4、2/4、1/36。经以枸橼酸钾钠合剂为基础的药物治疗后,大部分患儿的生长发育(28/40)和电解质紊乱(41/44)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本研究44例原发性dRTA共发现3个致病基因SLC4A1、ATP6V0A4、ATP6V1B1的39个变异位点,其中11个为新变异。dRTA人群基因型和表型密切相关。经恰当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获得改善。本研究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将为dRTA人群的遗传咨询和诊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中毒 肾小管性 突变 基因型 表型 slc4A1基因 ATP6V0A4基因 ATP6V1B1基因
原文传递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患儿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霖 王筱雯 +6 位作者 栾江威 戚畅 丁娟娟 祝高红 袁莉 沈先涛 伍兴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349,共6页
目的对确诊的6例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的病例行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确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的6例dRTA患儿行病史资料采集及相关辅助检查,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留... 目的对确诊的6例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的病例行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确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的6例dRTA患儿行病史资料采集及相关辅助检查,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留取静脉全血进行Trio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经全谱遗传病精准诊断云平台系统分析筛选和数据分析,对可疑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后应用蛋白预测软件进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6例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均符合dRTA的诊断,均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1例患儿出现X型腿,1例患儿出现骨质疏松。辅助检查均提示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3例患儿出现肾脏钙质沉着,2例患儿出现肾脏结石,所有患儿的父母亲均无临床表型。1例患儿为SLC4A1基因纯合突变[c.2102(exon17)G>A,p.G701D],为既往报道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高频突变位点,该患儿同时合并dRTA及溶血性贫血;3例为SLC4A1基因杂合突变,均为De novo突变[c.1766(exon14)G>A,p.R589H,c.1765(exon14)C>T,p.R589C],为既往报道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高频突变位点,确诊年龄与肾脏影像学异常存在相关性。1例为ATP6V1B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806(exon9)C>T,p.P269L;c.1153(exon12)C>A,p.P385T],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突变位点。1例为ATP6V0A4基因纯合无义突变[c.1899C>A,p.Y633X,208],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突变位点。结论SLC4A1、ATP6V1B1、ATP6V0A4是目前已明确的dRTA的主要致病基因,其突变特点及遗传方式与临床表型相关。基因检测可以对可疑的dRTA患者行早期分子诊断,有助于临床表型的筛查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基因突变 slc4A1基因 ATP6V1B1基因 ATP6V0A4基因
原文传递
应用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法检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SLC4A1基因突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诗玥 廖林 +1 位作者 何本进 林发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6-1830,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熔解(HRM)曲线分析法检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者SLC4A1基因D38A和K56E突变位点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抽取23例HS患者外周血样本进行常规检测,提取基因组DNA,针对SLC4A1基因突变位点D38A和K56E设计引物,应用HR... 目的:探讨高分辨熔解(HRM)曲线分析法检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者SLC4A1基因D38A和K56E突变位点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抽取23例HS患者外周血样本进行常规检测,提取基因组DNA,针对SLC4A1基因突变位点D38A和K56E设计引物,应用HRM法对所有样本进行突变分析,并通过DNA测序技术对HRM结果进行验证。结果:23例HS患者中,HRM法共检测出杂合突变型基因6例,其中包括D38A突变3例,K56E突变3例。DNA测序结果与HRM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应用HRM法能准确检测SLC4A1基因D38A和K56E突变位点,具有高效、快速、可靠等优点,不仅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还有望成为确定HS患者基因突变谱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高分辨熔解曲线 带3蛋白 slc4A1基因
下载PDF
导致原发性Ⅰ型肾小管酸中毒的SLC4A1突变R388C致病机制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鑫 李亚彩 王晓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43-746,共4页
目的对导致原发性Ⅰ型肾小管酸中毒的SLC4A1基因突变R388C致病机制进行细胞学研究。方法构建SLC4A1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质粒,通过在HEK-293细胞中表达质粒,分析突变蛋白的致病机制。结果成功构建了SLC4A1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 目的对导致原发性Ⅰ型肾小管酸中毒的SLC4A1基因突变R388C致病机制进行细胞学研究。方法构建SLC4A1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质粒,通过在HEK-293细胞中表达质粒,分析突变蛋白的致病机制。结果成功构建了SLC4A1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中发现,突变型蛋白无法转运到细胞表面,从而影响了其发挥正常的功能。结论 SLC4A1基因的R388C突变系通过影响蛋白的正常传输而导致原发性Ⅰ型肾小管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肾小管酸中毒 遗传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slc4A1基因 低钾血症
下载PDF
SLC4A1基因自发突变致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川民 史丽 吴斌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81-783,共3页
本文报道1例SLC4A1基因自发突变致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病例,该患者系中年男性,属于罕见发病人群,临床表现为严重低钾性周期麻痹、重度骨质疏松及肾结石,基因测序分析示SLC4A1基因c.1765C>T(p.R589C... 本文报道1例SLC4A1基因自发突变致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病例,该患者系中年男性,属于罕见发病人群,临床表现为严重低钾性周期麻痹、重度骨质疏松及肾结石,基因测序分析示SLC4A1基因c.1765C>T(p.R589C)自发突变。予补钾、纠酸、防治骨病、护肾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四肢肌无力症状明显改善。本病例提示对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MSK)患者,无论起病年龄大小均应警惕合并dRTA的可能;对患者及亲属行基因测序可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中毒 肾小管性 突变 髓质海绵肾 slc4A1基因
原文传递
LncRNA SLC26A4-AS1在人垂体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超 李晏丽 袁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目的 探讨lncRNA SLC26A4-AS1在人垂体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垂体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6例非侵袭性垂体瘤和25例侵袭性垂体瘤,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LC26A4-AS1在人垂体瘤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S... 目的 探讨lncRNA SLC26A4-AS1在人垂体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垂体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6例非侵袭性垂体瘤和25例侵袭性垂体瘤,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LC26A4-AS1在人垂体瘤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SLC26A4-AS1与垂体瘤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侵袭性垂体瘤相比,SLC26A4-AS1在侵袭性垂体瘤中表达降低;与无功能瘤相比,SLC26A4-AS1在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中表达无明显差异。与SLC26A4-AS1高表达组相比,SLC26A4-AS1低表达组中肿瘤体积≥3 cm^(3)的比例明显增加、侵袭性垂体瘤的比例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C26A4-AS1在侵袭性垂体瘤中表达降低,SLC26A4-AS1的低表达与肿瘤体积和侵袭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侵袭性 长链非编码RNA slc26A4-AS1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SLC26A4反义RNA 1通过Notch信号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转移
16
作者 姜春峰 张娜 +2 位作者 邢鑫 张玉萍 宋蕾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834-837,共4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LC26A4反义RNA 1(SLC26A4-AS1)在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潜在生物学机制。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12月乳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5 cm以上)4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LC26A4反义RNA 1(SLC26A4-AS1)在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潜在生物学机制。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12月乳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5 cm以上)4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SLC26A4-AS1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的表达。选择乳腺癌细胞MCF7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pcDNA3.1组、pcDNA3.1-SLC26A4-AS1组和pcDNA3.1-SLC26A4-AS1+Notch激动剂组。qRT-PCR检测SLC26A4-AS1对Notch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Notch1和Hes1表达的影响。MTT比色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SLC26A4-AS1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表达降低。pcDNA3.1-SLC26A4-AS1组Notch1和Hes1的表达量低于pcDNA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DNA3.1-SLC26A4-AS1组MCF7细胞活力、伤口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量均低于pcDNA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DNA3.1-SLC26A4-AS1+Notch激动剂组MCF7细胞活力、伤口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量均高于pcDNA3.1-SLC26A4-AS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LC26A4-AS1在乳腺癌中表达下调,其过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SLC26A4-AS1参与抑制Notch信号通路活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lc26A4-AS1 NOTCH1 HES1
下载PDF
藏族非综合征性耳聋儿童患者GJB2 SLC26A4 MTRNR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巴罗 边片 +2 位作者 尼玛吉宗 杨风林 张桂林 《西部医学》 2014年第12期1577-1580,共4页
目的了解藏族非综合征性耳聋儿童患者中,常见致聋基因GJB2、SLC26A4、MTRNR1突变类型和发生率。方法选取27例藏族先天性、非综合征性、重度-极重度耳聋儿童患者,取外周血提取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直接测序分析GJB2、SLC26A4、MTRNR... 目的了解藏族非综合征性耳聋儿童患者中,常见致聋基因GJB2、SLC26A4、MTRNR1突变类型和发生率。方法选取27例藏族先天性、非综合征性、重度-极重度耳聋儿童患者,取外周血提取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直接测序分析GJB2、SLC26A4、MTRNR1基因突变。结果 27例患儿中,未发现有GJB2、SLC26A4、MTRNR1三个基因编码区携带任何致病突变。只发现GJB2基因的2种常见多态性改变V27I(等位基因频率为27.8%)和E114G(等位基因频率为16.7%)。结论初步判断在大部分种族中最常见的耳聋基因GJB2、SLC26A4、MTRNR1基因,不是藏族耳聋病人的主要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突变 GJB2 slc26A4 MTRNR1 藏族儿童
下载PDF
敲除SLC39A5基因对4-NQO诱发C57BL/6小鼠食管癌模型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立群 靳晶 +5 位作者 刘聪敏 高肇妤 梁迪 李道娟 郭甜甜 贺宇彤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8年第2期61-66,共6页
目的探索敲除SLC39A5基因对4-NQO诱导的C57BL/6小鼠食管癌模型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C57BL/6野生型小鼠作为阴性对照组,饮用浓度为100μg/ml的丙二醇空白溶液;选取140只野生型小鼠与80只SLC39A5基因敲除小鼠,采用饮水法摄入诱癌剂,即浓度... 目的探索敲除SLC39A5基因对4-NQO诱导的C57BL/6小鼠食管癌模型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C57BL/6野生型小鼠作为阴性对照组,饮用浓度为100μg/ml的丙二醇空白溶液;选取140只野生型小鼠与80只SLC39A5基因敲除小鼠,采用饮水法摄入诱癌剂,即浓度为100μg/ml的4-NQO(4-nitroquinoline 1-oxide),实验时间为28周,实验结束后处死三组小鼠。结果阴性对照组小鼠、野生型小鼠和SLC39A5基因敲除小鼠在实验结束时其存活率分别为100%、92.96%、91.25%;三组小鼠食管癌诱癌成功率分别为0、61.36%、28.77%,两实验组小鼠诱癌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8,P<0.001)。结论成功建立了C57BL/6小鼠及SLC39A5基因敲除小鼠的食管癌模型,同时验证了SLC39A5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硝基喹啉-N-氧化物(4-NQO) 食管癌 slc39A5基因敲除小鼠 C57BL/6野生型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