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UAN SHIKAI 百年小站练兵记
1
作者 彭治国 《优品》 2011年第11期24-25,共2页
小站练兵,是袁世凯事业的起点。通过小站练兵,袁世凯不仅练出了一支他的军人班底,而且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北洋系。这个北洋系,不止有晚清到民国之间最现代化、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一系列新式军事教育体系,还有当时最优秀的文武人才,以及盘... 小站练兵,是袁世凯事业的起点。通过小站练兵,袁世凯不仅练出了一支他的军人班底,而且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北洋系。这个北洋系,不止有晚清到民国之间最现代化、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一系列新式军事教育体系,还有当时最优秀的文武人才,以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备学堂 人际关系网 北洋大臣 编练新军 冯国璋 YUAN shikai 新建陆军 教育体系 定武 王士珍
原文传递
和歌《四海》的新解读--析天皇裕仁1941年9月6日“御前会议”诵诗之意图
2
作者 闫茁 肖传国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3,共5页
1941年9月6日,日本天皇裕仁在"御前会议"上诵读了一首和歌,其意图并不是主张和平,而是诉诸战争。他的诵诗行为乃属日本独特的话法"腹艺"——一种说话者利用暗示等修辞手段隐晦地表达真意的言语技巧。
关键词 裕仁天皇 和歌 四海 腹艺
下载PDF
Unveiling China's Relinquished Marital Mode:A Study of Yuan Shikai's Polygamous Household
3
作者 Patrick Fuliang Sha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9年第2期185-211,共27页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one of the last polygamous families in modern China,the household of Yuan Shikai,who was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Before his presidency,Yuan was a prominent reformer and h...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one of the last polygamous families in modern China,the household of Yuan Shikai,who was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Before his presidency,Yuan was a prominent reformer and high-ranking official in the late Qing Empire.Although he implemented numerous influential progressive reforms to promote China's modernization,he himself led a traditional private life within his own home:He married ten women,built himself a large harem,and fathered thirty-two children.This article explores Yuan's polygamous marriages by reveal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marital life,probing the styles of his nuptial experience,and examining his approach of managing his family.Through this study,we can see another aspect of China's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along w让h its national transformation from empire to republic.Therefore,this study help us not only explore the long-relinquished old-style marriage system and uncover a long forgotten system of spousal union,but also unmask the role of polygamy in shaping the lives of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elites before its final abolitio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AN shikai social ELITE polygamous family MARITAL MODE HOUSEHOLD management women's LIBERATION
原文传递
民初宋教仁遇刺案探疑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永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2-49,共8页
宋教仁遇刺是民初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以往的著述中,袁世凯阴谋策划刺宋的说法几成定论。但此说存在不少疑点,从宏观政治形势上看,袁世凯未必愿意刺杀宋教仁;根据具体证据,刺宋是会党头目应夔丞主动提出并策划的,受到洪述祖的推动... 宋教仁遇刺是民初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以往的著述中,袁世凯阴谋策划刺宋的说法几成定论。但此说存在不少疑点,从宏观政治形势上看,袁世凯未必愿意刺杀宋教仁;根据具体证据,刺宋是会党头目应夔丞主动提出并策划的,受到洪述祖的推动,袁世凯、赵秉钧是否知情只能存疑。参与推翻清朝的各派势力在民初成为分享政权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彼此虽有矛盾,但并不会轻率冒险决裂,惟独会党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被排斥于权力格局之外,心怀不满并积极寻找出路,其行为方式又带有浓厚的暴力色彩,成为民初社会中的破坏性因素。会党力量有限,常常依附于其他势力,这样其暴力活动在各势力间起到了激化矛盾的作用,最终加速了合作局面的瓦解和大规模内战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教仁 袁世凯 应夔丞 会党 暴力
下载PDF
袁世凯对日外交述论 被引量:5
5
作者 管书合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7,共9页
袁世凯一生以日本为主要外交对手,对日外交的成败也与其在政坛上的兴衰沉浮息息相关。驻朝时代,袁世凯与日本全面对抗;回国后至辛亥革命前,以日为师,并采取联英美以制日俄的对策;辛亥革命时期,面对日本的步步侵略,一面抵制,一面妥协。... 袁世凯一生以日本为主要外交对手,对日外交的成败也与其在政坛上的兴衰沉浮息息相关。驻朝时代,袁世凯与日本全面对抗;回国后至辛亥革命前,以日为师,并采取联英美以制日俄的对策;辛亥革命时期,面对日本的步步侵略,一面抵制,一面妥协。最后以外交及个人政治生涯完全失败而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世凯 日本 对日外交
下载PDF
袁世凯对东北问题的关注与东三省改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华腾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92,共16页
20世纪初,日、俄加紧了对我国东北的侵略。袁世凯为维护东北主权、利权,最早提出对东北体制进行根本改革,将军府制改为行省制,在东北全面推行新政。日俄战争后,袁世凯积极收复失地,恢复行使中国主权。袁世凯不仅是东北改革的促动者,而... 20世纪初,日、俄加紧了对我国东北的侵略。袁世凯为维护东北主权、利权,最早提出对东北体制进行根本改革,将军府制改为行省制,在东北全面推行新政。日俄战争后,袁世凯积极收复失地,恢复行使中国主权。袁世凯不仅是东北改革的促动者,而且在东北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洋集团在东北推行新政,加强了东北的国防力量,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社会发展。袁世凯及其北洋集团的作为,是20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东三省改制 北洋集团
原文传递
袁世凯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活动述评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学新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7,共4页
清朝末年,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场教育变革中,袁世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倡办新式学堂,主张废除旧的科举制度,建立新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派遣留学生,聘用日本教习或顾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 清朝末年,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场教育变革中,袁世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倡办新式学堂,主张废除旧的科举制度,建立新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派遣留学生,聘用日本教习或顾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 封建教育制度 教育行政机构 教育近代化
下载PDF
甲午战前清韩宗藩关系的强化及其后果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0-63,共4页
在甲午战争之前 ,清朝与朝鲜存有宗藩关系。从 1 9世纪 70年代末期开始 ,清政府力图强化对朝鲜的控制。但清政府为了强化对朝鲜的宗主权而采取的措施在很多方面不是舍本求末就是失当的 ,它力图遏制日本在朝鲜势力膨胀的努力并没有收到... 在甲午战争之前 ,清朝与朝鲜存有宗藩关系。从 1 9世纪 70年代末期开始 ,清政府力图强化对朝鲜的控制。但清政府为了强化对朝鲜的宗主权而采取的措施在很多方面不是舍本求末就是失当的 ,它力图遏制日本在朝鲜势力膨胀的努力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成效。因此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之前对朝鲜所执行的政策基本上是失败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清政府 对朝政策 宗藩关系 袁世凯 宗主权 朝鲜 中国
下载PDF
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军事留学教育——兼论袁世凯与军事留学生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逸峰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2-16,共5页
 袁世凯是著名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袁世凯对军事留学教育却经历了一个从重视到抵制、排斥的过程,对于学成归国的军事留学生也持怀疑、排斥的态度。
关键词 袁世凯 军事留学 教育
下载PDF
袁世凯获选临时大总统历史原因新论 被引量:7
10
作者 丁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9-83,共5页
辛亥革命中,在清廷和革命派之间,袁世凯最终成为历史的主宰者。袁氏之所以能够胜出,实力是关键因素。其中,审时度势、处乱不惊是其成功的前提;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是其成功的重要条件;把握民意、顺从民意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辛亥革命 袁世凯 临时大总统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下载PDF
关于袁世凯在朝鲜活动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纪能文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3-27,共5页
通过对袁世凯使朝时期政治活动的重新考察 ,本文认为 ,袁世凯在朝鲜“甲申事变”中的断然出击主要是为了维护中国和朝鲜的共同利益 ,并有力地还击了日本在朝鲜的渗透 ;其对于中朝传统宗藩关系的执着的维护 ,却明显地具有加强中国东方防... 通过对袁世凯使朝时期政治活动的重新考察 ,本文认为 ,袁世凯在朝鲜“甲申事变”中的断然出击主要是为了维护中国和朝鲜的共同利益 ,并有力地还击了日本在朝鲜的渗透 ;其对于中朝传统宗藩关系的执着的维护 ,却明显地具有加强中国东方防卫和抵御东西方列强在朝鲜侵略的意图。这在当时 ,对于加强中国的东方防卫 ,乃至维护远东地区的稳定 ,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宗藩关系 朝鲜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拥袁反清策略新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斯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115,共4页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采取拥袁反清策略是当时社会的一致选择,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除了革命党人方面存在的畏袁和崇袁心理、对外来干涉的担忧、同盟会的涣散无力、策反汉官反清的一贯策略等原因外,客观上,拥袁反清是辛亥时期举国上下...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采取拥袁反清策略是当时社会的一致选择,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除了革命党人方面存在的畏袁和崇袁心理、对外来干涉的担忧、同盟会的涣散无力、策反汉官反清的一贯策略等原因外,客观上,拥袁反清是辛亥时期举国上下几乎一致的意向,革命党人在当时并不具备与袁世凯兵戎相见的条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革命党人的这种策略是明智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袁世凯 革命党人
下载PDF
论袁世凯的仇日政策及实践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全有 景东升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2-26,共5页
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从袁驻朝鲜起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袁世凯对日本的敌视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二十一条>的交涉,不是袁对日妥协的产物,而是日本推翻袁世凯的重要步骤.袁对<二十一条>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日本排挤、打击袁世凯,... 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从袁驻朝鲜起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袁世凯对日本的敌视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二十一条>的交涉,不是袁对日妥协的产物,而是日本推翻袁世凯的重要步骤.袁对<二十一条>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日本排挤、打击袁世凯,则是袁仇日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仇日政策 《二十一条》 甲申政变
下载PDF
略述袁世凯的警察教育思想 被引量:6
14
作者 柳卫民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7-89,共3页
袁世凯虽然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但他在引进西方警政思想,举办警务学堂,推动中国近代警察教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袁世凯的警察教育思想,能够从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关键词 袁世凯 警察教育 教育思想
下载PDF
论袁世凯策划民元“北京兵变”说之不能成立 被引量:6
15
作者 尚小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5,共23页
百年来,袁世凯一直被很多人视为民元"北京兵变"的主谋,然而却没有一条可信的材料可以证明这一点,被研究者广泛征引的刘成禺《民元北京兵变内幕》其实是一条假材料。而透过其他许多可靠材料,可以看出,南方在永久首都和临时政... 百年来,袁世凯一直被很多人视为民元"北京兵变"的主谋,然而却没有一条可信的材料可以证明这一点,被研究者广泛征引的刘成禺《民元北京兵变内幕》其实是一条假材料。而透过其他许多可靠材料,可以看出,南方在永久首都和临时政府地点问题上做出了重大妥协,因此袁为"争都"而策划兵变没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亦可看出,袁对南下就职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起初因有后顾之忧不愿立刻南下,而后随着局势变化,逐步变为积极行动,只不过由于袁克定等突然发动兵变而中止。至于袁克定等之所以要发动兵变,阻袁南下,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前途和既得利益会因袁南下就职而受到损害,而不能像袁那样从南北统一的全局和高度来考虑问题。从最终结果来看,袁世凯固然是兵变受益者,但因兵变失去控制,由"政治性"兵变演变为"真性"兵变,并蔓延到其他一些地方,导致袁在国人及外交团心目中的威望遭受重创,从而对南北合一后新政府的建立和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袁世凯 南京临时政府 北京兵变 袁克定 曹锟
下载PDF
民国初期传媒关于袁世凯对藏政策的报道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殿栋 刘永文 陈立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7-55,68,共10页
破坏镇压人民斗争、强化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是舆论界对袁世凯的基本评价。关于袁世凯在对藏政策方面的评论和介绍或语焉不详,或很少介绍。通过对民国初期传媒材料的梳理并结合各类历史资料,发现袁世凯执政时期,继承... 破坏镇压人民斗争、强化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是舆论界对袁世凯的基本评价。关于袁世凯在对藏政策方面的评论和介绍或语焉不详,或很少介绍。通过对民国初期传媒材料的梳理并结合各类历史资料,发现袁世凯执政时期,继承了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主张以汉藏民族间平等团结为基础,以"谋内政之统一"和实现"民族之大同";在中英交涉中,充分利用外交手段、依据国际惯例,拒绝签订出卖西藏的各类条约;调整政府机构,采取由剿到抚的策略,争取西藏内向中央。袁世凯在处理边疆西藏危机时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使萌芽中的"现代中国"在西藏主权问题上占有一定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 袁世凯 对藏政策 主权
下载PDF
袁世凯政府对外蒙古独立的因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昭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2,共5页
20世纪初期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是民初袁世凯当政时期乃至随后半个世纪牵动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在地缘政治优势下,沙俄政府利用中国时局的混乱策划了外蒙古独立的闹剧。对此,袁世凯政府采取了一定的因应措施,通过三年多交涉... 20世纪初期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是民初袁世凯当政时期乃至随后半个世纪牵动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在地缘政治优势下,沙俄政府利用中国时局的混乱策划了外蒙古独立的闹剧。对此,袁世凯政府采取了一定的因应措施,通过三年多交涉最终达成《中俄蒙协约》。尽管该协约使俄国基本实现了其"舍名求实"的既定方针,对于中国是个丧权辱国的协约,但它确定了中国对外蒙的领土主权,外蒙仅在中国的领土范围内实行高度自治,这是对强权政治下宗主权理论的一种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蒙古 俄国 袁世凯政府 《中俄蒙协约》 宗主权
原文传递
试述袁世凯的军事思想及其特点——以清末为时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华腾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6-132,共7页
袁世凯是清末一个新军将领,他的军事思想颇为丰富。学习西方,变革军制是袁世凯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培养各种新式军事人才,以适应编练新军的需要,是袁世凯军事思想的重要体现;重视军纪建设、关怀士兵和对士兵人格的尊重,在袁世凯军事思... 袁世凯是清末一个新军将领,他的军事思想颇为丰富。学习西方,变革军制是袁世凯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培养各种新式军事人才,以适应编练新军的需要,是袁世凯军事思想的重要体现;重视军纪建设、关怀士兵和对士兵人格的尊重,在袁世凯军事思想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重视武器装备,是袁世凯军队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袁世凯的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致力于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袁世凯的军事思想还有着务实性和片面性的特点,即重技艺而轻战略,重训练而轻理论,重陆军而轻海军。袁世凯的军事思想对清末陆军近代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军事思想 清末 新军 近代化
下载PDF
清季“湘人江督格局”的终结与“北洋下南洋”的形成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策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0-61,共12页
两江总督为清朝东南第一要缺,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当湘、淮军削平太平天国,驻兵江南后,江督例兼南洋大臣,人选更为重大敏感。至迟到19世纪80年代,形成一个不成文的"湘人江督格局",即江督非湘人不可。1902年湘军领袖刘坤一... 两江总督为清朝东南第一要缺,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当湘、淮军削平太平天国,驻兵江南后,江督例兼南洋大臣,人选更为重大敏感。至迟到19世纪80年代,形成一个不成文的"湘人江督格局",即江督非湘人不可。1902年湘军领袖刘坤一去世后,江督陷入群雄逐鹿的境地,湘人江督格局难以为继,东南湘军随之衰落。究其原因,除湘系自身老化外,实与辛丑回銮后清廷的集权政策和袁世凯的北洋势力强势南下密不可分。张之洞、魏光焘、李兴锐和周馥相继担任江督,均可在这一脉络中得到解释。1904年,有北洋和淮系背景的山东巡抚周馥,受到慈禧太后、奕劻和袁世凯支持,出人意外地南下署理江督。随后两年,周馥大力裁撤湘军、将南洋海军交由北洋统一指挥、汲取南洋资源支持北洋练兵、利用北洋模式和北洋官员推进南洋新政的一系列举措,不仅终结了湘人江督格局,而且加速了"北洋下南洋"的形成。这一历史进程反映了清季权力格局和南北关系的演变,其深远影响一直持续到北洋政府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江总督 袁世凯 张之洞 魏光焘 周馥
原文传递
清帝退位前袁世凯对北方反共和声势的因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史上重要一环,但其实现并非易事。总体来看,清帝退位之前,全国大多数省份主张共和,反共和的省份尽管不多,但其力量及地理位置都不容忽视。面对北方反对共和的声势,为了尽快结束南北纷争的局面,袁世凯以大局为重,以...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史上重要一环,但其实现并非易事。总体来看,清帝退位之前,全国大多数省份主张共和,反共和的省份尽管不多,但其力量及地理位置都不容忽视。面对北方反对共和的声势,为了尽快结束南北纷争的局面,袁世凯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小心试探,利用北洋集团的能量,对北方反共和力量采取了一系列谋划,说服和软化忠清的官僚士绅和军队接受共和,为清帝退位作了外部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帝退位 袁世凯 北方反共和声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