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北京大学图书馆《1919~1920年西文图书登录簿》看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引进与传播 被引量:16
1
作者 邹新明 陈建龙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1,37,共8页
通过对北京大学图书馆《1919~1920年西文图书登录簿》中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原著、各种社会主义著作、俄国革命有关图书的整理和介绍,以及对这些文献的传播和影响的历史考察,进一步论证了李大钊及其领导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在马克思主义... 通过对北京大学图书馆《1919~1920年西文图书登录簿》中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原著、各种社会主义著作、俄国革命有关图书的整理和介绍,以及对这些文献的传播和影响的历史考察,进一步论证了李大钊及其领导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他进步思想的引进与传播方面的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北京大学图书馆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俄国革命 西文图书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10
2
作者 俞良早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4,共12页
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后,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表现为他研究俄国革命运动与西方革命的关系,提出世界革命进程"四步骤"的理论;研究意大利、法国、德国的阶级关系和革命形势,提出把当前斗争和... 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后,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表现为他研究俄国革命运动与西方革命的关系,提出世界革命进程"四步骤"的理论;研究意大利、法国、德国的阶级关系和革命形势,提出把当前斗争和远大目标统一起来的理论;研究1848年以来无产阶级斗争的方式,形成以合法斗争积蓄力量并进行革命"决战"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俄国革命 西方革命 远大目标 “决战”
下载PDF
列宁对俄国革命主题的首次解答及其意义——基于《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的研究
3
作者 吕佳翼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0,共10页
列宁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批判了自由主义民粹派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和抨击及其关于俄国发展前途的错误观点,并揭露了这一错误思潮的本质。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对俄国经济关系... 列宁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批判了自由主义民粹派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和抨击及其关于俄国发展前途的错误观点,并揭露了这一错误思潮的本质。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对俄国经济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对俄国革命的主题作出了首次解答。如果说列宁在此前只是从“客观趋势”的层面论述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那么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更进一步地从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主体立场”论述了对此应采取的辩证观点和革命实践的基本定向。这一著作不仅对列宁的思想具有奠基意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并且对俄国等其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蕴含着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它启示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同时必须充分研究当今时代和本国实际,大胆探索自己的独特道路,走出一条既吸纳现代社会文明成果又超越西方现代化弊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俄国革命 工人阶级 自由主义民粹派
原文传递
霸权更迭、俄国革命与“庶民”意涵的变迁——重返“五四”之一 被引量:5
4
作者 罗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61,共19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转向和"五四"学生爱国运动的爆发,在某种程度上都可视为"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欧战"的后果不仅是协约国战胜同盟国,还标志着"20世纪文明"对"19世...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转向和"五四"学生爱国运动的爆发,在某种程度上都可视为"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欧战"的后果不仅是协约国战胜同盟国,还标志着"20世纪文明"对"19世纪文明"的克服与超越。具体而言,"欧战"标志着"19世纪文明"的"总体危机","俄国革命"则成为了"20世纪文明"的起点,借用霍布斯鲍姆"短暂的20世纪"和阿锐基"漫长的20世纪"的历史分期,"欧战"的意义也许还能进一步被理解为是为资本主义的霸权更迭铺平道路,而"革命"则意味着对这种霸权更迭的"突破"。正是在这个由"战争"与"革命"构造的双重视野中,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新青年》同仁们在思想上经历了"从威尔逊到列宁"的深刻转变,进而试图将"新文化"召唤出来的"新主体",与"庶民"这一"胜利的主体"和"历史的主体"联系起来,为"后五四"时代从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民"逐渐转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战” “十四点和平计划” 俄国革命 《新青年》 庶民 劳工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出发点——兼驳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东方社会理论的观点 被引量:5
5
作者 俞良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1,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包括俄国农民陷入了极其贫困、无法忍受的状况,东方专制制度建立在农民生活的孤立性及彼此隔绝状态的基础上,俄国的“农村公社”面临瓦解的危险,不排除俄国走新式道路的可能性,俄国革命即将爆发并且它...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包括俄国农民陷入了极其贫困、无法忍受的状况,东方专制制度建立在农民生活的孤立性及彼此隔绝状态的基础上,俄国的“农村公社”面临瓦解的危险,不排除俄国走新式道路的可能性,俄国革命即将爆发并且它将改变俄国和世界的面貌等内容。他们的理论为以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在它的基础上才有以后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东方社会理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东方社会理论 卡夫丁峡谷 俄国革命 马克思 恩格斯
下载PDF
论列宁的《论我国革命》 被引量:3
6
作者 安启念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51,共9页
《论我国革命》是列宁在生命最后阶段从总体上对俄国革命道路的回顾与总结。孟什维克与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出发,强调落后的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条件,指责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 《论我国革命》是列宁在生命最后阶段从总体上对俄国革命道路的回顾与总结。孟什维克与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出发,强调落后的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条件,指责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他们主张先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条件成熟后再搞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提出一种可以概括为“先夺权,后创造条件”的设想,即没有客观条件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但是可以先取得政权,然后利用无产阶级政权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列宁的思想是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发展,不仅对俄国革命做了科学论证,而且为一切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对一个多世纪来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俄国革命 “先夺权 后创造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下载PDF
论陈独秀的十月革命观 被引量:3
7
作者 陶厚勇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7-70,共4页
陈独秀在自身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社会现实,对十月革命这一事件本身及其与中国革命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阐释。在不同的时期,陈独秀的看法又是有所区别的,既存在合理的一面,但同时又存在着脱离实际、理解比较肤浅的问题。
关键词 陈独秀 十月革命 中国革命 演变
下载PDF
罗莎·卢森堡与列宁关于党内和国家交往政策的论战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力丹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2002年第1期139-147,281,291,共12页
罗莎·卢森堡是德国著名的女革命家,在德国1918年民主革命中惨遭敌人杀害。她与列宁是战友,但也常发生很正常的争论。他们之间有两次争论是很著名的,这就是1904年卢与列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织问题的争论和1918年关于俄国革命政... 罗莎·卢森堡是德国著名的女革命家,在德国1918年民主革命中惨遭敌人杀害。她与列宁是战友,但也常发生很正常的争论。他们之间有两次争论是很著名的,这就是1904年卢与列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织问题的争论和1918年关于俄国革命政策方面的争论。其中很多地方涉及党内和国家的交往政策问题,对我们开阔思想是益处的。长期以来,由于卢的一些观点与列宁的不一致,她的有关论著一直回避不提。1981年起,我国陆续出版了卢森堡的一些有争议的论著,给现在研究她的思想提供了方便。卢森堡的交流政策思想与列宁的党报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和宣传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它进行研究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森堡 列宁 组织问题 俄国革命
原文传递
列宁与俄国革命的文化制约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力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1-111,共11页
俄国革命存在着文化的阙如,形成文化制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列宁在十月革命成功以后进行了"文化革命",提出"现在的工作重心的确在于文化主义",这使得"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列宁文化革命思... 俄国革命存在着文化的阙如,形成文化制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列宁在十月革命成功以后进行了"文化革命",提出"现在的工作重心的确在于文化主义",这使得"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列宁文化革命思想有两个层次:文化知识浅层次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层次。在前一个层次上,列宁提出要用那些浸透资产阶级观点的专家来建设共产主义;在后一个层次上,列宁提出要针对"古老的俄罗斯观点和半野蛮人的习惯",从生活、习惯、偏见、守旧习气方面改造人,全面提升人的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俄国革命 文化制约 文化革命
下载PDF
“跨越论”:对马克思三个文本的再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保国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1,共5页
近20年来有关“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讨论的持续升温“,文本”本身的特殊性是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留给我们的文本或者没有发表,或者是草稿,或者写得非常简短以至显得有点语焉不详,这些为后人对有关问题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 近20年来有关“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讨论的持续升温“,文本”本身的特殊性是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留给我们的文本或者没有发表,或者是草稿,或者写得非常简短以至显得有点语焉不详,这些为后人对有关问题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三个文本的仔细解读,试图揭示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的真实思想及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其中对有些问题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社 俄国社会发展道路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俄国革命 西方无产阶级革命
下载PDF
苏俄村社与贫农委员会的博弈及其影响
11
作者 赵旭黎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1-200,共20页
村社具有千年历史,是俄国农民的基层自治组织。十月革命之后,村社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获得了复兴,牢牢控制了苏联农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在夺取政权之初,布尔什维克为控制广大农村地区,曾试图建立并控制基层(村级和乡级)苏维... 村社具有千年历史,是俄国农民的基层自治组织。十月革命之后,村社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获得了复兴,牢牢控制了苏联农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在夺取政权之初,布尔什维克为控制广大农村地区,曾试图建立并控制基层(村级和乡级)苏维埃,以取代村社,但未获成功。于是在1918年6月转而在农村建立贫农委员会,以期在农村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然而,在内战背景下,这场运动激起农民广泛反抗,以失败而告终。1919年初,布尔什维克被迫调整政策,解散贫农委员会,与村社秘密达成了妥协。这是村社在1920年代持续复兴,对基层农村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村社 俄国农村 俄国贫农委员会 俄国革命
原文传递
列宁与革命:一种批判——昨天与今天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淑清(译) 《政治经济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46-161,共16页
列宁的理论、政治观点和斗争策略是特别针对二十世纪初的形势的,无法“重复”使用。列宁采用阶级分析法,对资本主义、工人阶级的政治代理人以及政治经济大国的地缘政治结构进行了分析。他结合政治经济学、地缘政治、政治组织和结构社会... 列宁的理论、政治观点和斗争策略是特别针对二十世纪初的形势的,无法“重复”使用。列宁采用阶级分析法,对资本主义、工人阶级的政治代理人以及政治经济大国的地缘政治结构进行了分析。他结合政治经济学、地缘政治、政治组织和结构社会学,创新了革命实践。列宁对支持俄国革命的社会力量的评价是正确的,但是,他对垄断资本主义瓦解的分析过于乐观,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的分析不够全面。他所采用的政治分析法要求重新定义反抗力量和阶级同盟,把重心从半边缘地区转移到资本主义链条“最牢固的环节”。他关于“新型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议需要修改。列宁的“复兴”必须考虑全球资本主义的矛盾和阶级的重新划分问题。作者认为,“回归列宁”不是要采纳他的政策,而是要重塑他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中得出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革命 先锋党 列宁 马克思主义与民主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20世纪初留俄学生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1
13
作者 庄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152,共10页
近代以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海外留学生群体逐渐在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化中发挥重要影响力。20世纪初,正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探索国家制度的关键时期。此时,国内进步的知识分子早已对传承欧洲社会主义的俄国虚无党人有所关注。“十... 近代以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海外留学生群体逐渐在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化中发挥重要影响力。20世纪初,正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探索国家制度的关键时期。此时,国内进步的知识分子早已对传承欧洲社会主义的俄国虚无党人有所关注。“十月革命”之后,苏俄更是在建设独立自主、反抗压迫的社会主义国家过程中树立了积极正面的形象。20世纪初留俄的中国学生凭借地缘优势,将俄国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详尽介绍给国内外的华人,成为社会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中坚力量,为正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中国带来了新生的希望。当时的中国留俄学生或以亲身经历或出于“以俄为师”的革命同路人之愿景,身体力行地为20世纪20年代中苏外交联盟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苏俄党政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留学生 俄国革命 思想传播
下载PDF
列宁民主革命理论的两重意境及其意义
14
作者 杨泰龙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40-47,共8页
根据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条件和俄国的实际情况,列宁对俄国民主革命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反复的说明和论证。在1905年俄国革命过程中,列宁发展了民主革命理论,建构了“一般民主革命”和“彻底民主革命”的两重意境。前者为工人阶级和一... 根据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条件和俄国的实际情况,列宁对俄国民主革命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反复的说明和论证。在1905年俄国革命过程中,列宁发展了民主革命理论,建构了“一般民主革命”和“彻底民主革命”的两重意境。前者为工人阶级和一切反专制制度者共同进行的“全民性”民主革命;后者则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实行的民主革命,具体表现为农民革命、土地革命。列宁对民主革命理论设想的演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为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对中国革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民主革命 俄国革命 政治自由
下载PDF
李大钊对俄国革命的论述和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游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共9页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其革命理论与实践部分源于他对俄国革命的关注与思考。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密切关注俄国革命的发展,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以更多笔墨论述俄国革命并开始...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其革命理论与实践部分源于他对俄国革命的关注与思考。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密切关注俄国革命的发展,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以更多笔墨论述俄国革命并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在论述苏俄建立后的诸种境况时,中国的政治前途始终是其思考的落脚点。1924年李大钊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零距离感知了苏联建立后的社会状况,对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道路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考察李大钊对俄国革命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思考,可以加深我们对早期中共领导人为何选择俄国道路和马克思主义,如何将外国的革命经验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之中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俄国革命 中国革命
下载PDF
The Symbolism of Major Characters in Animal Farm As It Pertains to Russian Revolution
16
作者 施华萍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9期199-201,共3页
Animal Farm,full of symbolism,is regarded as a classic portrayal of anti-utopianism in the real world and a satire on the Russian Revolution.George Orwell expresses his views of totalitarianism by using animals to rep... Animal Farm,full of symbolism,is regarded as a classic portrayal of anti-utopianism in the real world and a satire on the Russian Revolution.George Orwell expresses his views of totalitarianism by using animals to represent the major characters from the period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from Karl Marx and Tsar Nicholas II to Stalin and Trotsky.His characters and scenar io paint a vision of a world of communism in Soviet Union,and Animal Farm chronicles the events and people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Based o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novel,this thesis is to reveal the real-life counterparts that the fictional characters in Animal Farm represent,thus uncovering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MBOLISM russian revolution BETRAYAL totalitarian
下载PDF
卢森堡关于十月革命必然性的思想以及在苏俄土地政策上与列宁思想的差异 被引量:1
17
作者 俞良早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53,共9页
卢森堡说1917年俄国国内有着进行革命的"深厚的根源",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建立苏维埃政权是工人阶级专政的一次"世界历史性试验"。这些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苏维埃政权的土地政策问题上,她与列宁之间... 卢森堡说1917年俄国国内有着进行革命的"深厚的根源",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建立苏维埃政权是工人阶级专政的一次"世界历史性试验"。这些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苏维埃政权的土地政策问题上,她与列宁之间存在较大的思想分歧。她说苏维埃政权将土地分配给农民给当前的生活以及以后对农业进行改造制造了许多麻烦,并造成了农村一个力量强大的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社会阶层;而列宁则认为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可以赢得农民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推进俄国"准备"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革命 土地政策 农民的意愿 标尺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对“工农对立论”的批判与超越
18
作者 赵睿夫 郇庆治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19世纪中后叶,以赫尔岑、巴枯宁、特卡乔夫等为代表的"工农对立论"者将农民视作天生的社会革命主体,夸大俄国村社制度的优越性,宣扬工人阶级不可靠论,主张放弃武装斗争而寻求所谓的"本能解放",妄图破坏工农关系、... 19世纪中后叶,以赫尔岑、巴枯宁、特卡乔夫等为代表的"工农对立论"者将农民视作天生的社会革命主体,夸大俄国村社制度的优越性,宣扬工人阶级不可靠论,主张放弃武装斗争而寻求所谓的"本能解放",妄图破坏工农关系、分化革命力量。马克思与恩格斯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深刻批判了"工农对立论":以经验事实批判其论据虚构,以唯物史观批判其唯心史观,以积极革命观批判其消极革命观。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工农关系的具体分析,马克思与恩格斯明确了工人引导农民、工农联合互助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策略,以"工农联盟论"完成了对"工农对立论"的超越。在今天,重温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工农对立论"的批判与超越,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与思想、正确认识社会阶层关系与共同体治理问题、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对立论” “工农联盟论” 科学社会主义 俄国革命 民粹主义
下载PDF
列宁在俄国革命特殊性问题上对庸俗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批判——《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研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芹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21-29,共9页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汉诺夫们依然著书立说重弹俄国缺乏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的老调,以此来否定俄国革命和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为此,列宁在病榻上口授《论我国革命》,对苏汉诺夫们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观点作了总结性批判,...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汉诺夫们依然著书立说重弹俄国缺乏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的老调,以此来否定俄国革命和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为此,列宁在病榻上口授《论我国革命》,对苏汉诺夫们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观点作了总结性批判,批驳他们不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看不到俄国革命的特殊性,并创造性地提出俄国可以先革命再发展经济的思想。这一批判对于促进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排除错误思潮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干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近百年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回顾列宁的《论我国革命》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庸俗马克思主义 俄国革命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作为“共产主义发展起点”的俄国公社形式——马克思关于俄国的晚年写作 被引量:1
20
作者 漆飞(译)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年第1期3-19,547,共18页
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的写作构成了其思想谱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凯文·B.安德森关注到马克思晚年与俄国革命者往来通信的三个阶段,由三次通信组成,分别是与米哈洛夫斯基的通信、给查苏利奇的回信以及与恩格斯合著《共产主义宣言... 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的写作构成了其思想谱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凯文·B.安德森关注到马克思晚年与俄国革命者往来通信的三个阶段,由三次通信组成,分别是与米哈洛夫斯基的通信、给查苏利奇的回信以及与恩格斯合著《共产主义宣言》俄文第二版的'序言',其内容有关俄国革命的发展前景与作为'共产主义发展起点'的俄国公社形式。通过对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笔记的研究,安德森试图阐明马克思晚年非欧洲中心主义的研究倾向,并揭露对非资本主义社会、非西方社会研究中的多线性视角和人类学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俄国革命 公社模式 共产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