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对收入、社会阶层认同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的微观经验证据 被引量:33
1
作者 许海平 张雨雪 傅国华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6-71,共16页
本文利用2012年、2013年和2015年CGSS微观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绝对收入、社会阶层认同、农村居民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入社会阶层认同作为中介变量,将绝对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结... 本文利用2012年、2013年和2015年CGSS微观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绝对收入、社会阶层认同、农村居民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入社会阶层认同作为中介变量,将绝对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增加绝对收入有助于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2)社会阶层认同在绝对收入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中呈现部分中介效应,并且中介作用会随着绝对收入的增加而扩大。(3)异质性分析发现,绝对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在农民年龄30~60岁、低收入和低市场竞争程度的分组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幸福感 绝对收入 社会阶层认同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相对剥夺、非农就业与农民幸福感 被引量:19
2
作者 倪志良 贾占标 解萧语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4-74,共11页
本文区别了认知幸福和情绪幸福,并利用CGSS2013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相对剥夺和非农就业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横向、纵向和预期相对剥夺都是制约农民幸福的重要因素,且相对剥夺对于农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比相对获得的正向作用更为显... 本文区别了认知幸福和情绪幸福,并利用CGSS2013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相对剥夺和非农就业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横向、纵向和预期相对剥夺都是制约农民幸福的重要因素,且相对剥夺对于农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比相对获得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但纵向相对剥夺与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负向关系比较微弱。此外,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幸福感更高,但非农就业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幸福感的提升弱于农村居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愿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剥夺 获得感 非农就业 农民幸福感
原文传递
公共文化支出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了吗? 被引量:13
3
作者 曾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6,共11页
基于CGSS2010和CGSS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公共文化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公共文化支出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幸福感。首先,公共文化支出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村居民幸福感概率提高2.87%;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文... 基于CGSS2010和CGSS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公共文化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公共文化支出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幸福感。首先,公共文化支出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村居民幸福感概率提高2.87%;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文化支出对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再分配水平、互联网使用和社会信任感是公共文化支出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作用机制。最后,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社会阶层认同、道德素养和文化活动参与五种不同文化元素符号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逐渐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支出 农村居民幸福感 再分配 互联网 社会信任感 文化元素
下载PDF
乡村数字金融的幸福效应研究
4
作者 王小华 黄捷 宋檬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7-91,共15页
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为纾解农户金融抑制、助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基于中国家庭... 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为纾解农户金融抑制、助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可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群体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其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家庭幸福感,相较于没有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使用了数字金融的家庭感到“非常不幸福”“不幸福”和“一般”的概率会分别下降0.3%、0.7%和1.7%,而感到“幸福”和“非常幸福”的概率会上升0.3%和2.4%;同时经过样本筛选检验和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处理之后,所得结论依然稳健。其二,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主要是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绝对收入水平、降低收入不平等、促进消费升级和加强金融市场参与来提高农村居民家庭幸福感。其三,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效果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地区、女性高比例家庭、受过教育的家庭和低收入水平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村居民幸福感 数字鸿沟 金融市场参与
下载PDF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15—2017的经验证据
5
作者 尹守香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2-33,共12页
基于2015-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数据,在构建农村公共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为总供给、生产类供给和生活类供给,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农村公共产品三类指标的供给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总... 基于2015-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数据,在构建农村公共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为总供给、生产类供给和生活类供给,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农村公共产品三类指标的供给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总供给水平和生产类公共产品水平促进了居民幸福感的有效提升,生活类公共产品并未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存在供给水平不足的情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地区应首先保障生产类公共产品的供给,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等供给的财政支出力度;生产类公共产品供给充裕的地区,应将供给方向转到生活类公共产品的供给。未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应侧重于提高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补助等生活类公共产品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农村公共产品评价指标体系 农村居民幸福感
下载PDF
互联网的使用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6
作者 季佳乐 《中国林业经济》 2021年第6期57-59,67,共4页
基于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调研数据(2017 CSS),采用有序多元离散oprobit模型,系统地调查两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女性相比,男性通过互联网的使用获得的幸福感较少;且随着... 基于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调研数据(2017 CSS),采用有序多元离散oprobit模型,系统地调查两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女性相比,男性通过互联网的使用获得的幸福感较少;且随着年龄的上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时在控制住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其获得的幸福感的效应大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农村居民幸福感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山东省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赵静 靳共元 张晓林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3-99,共7页
文章从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不同角度综合筛选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幸福指数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获取数据资料,然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研究了山东省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现状。分析得出:济南、青岛、菏泽三个地... 文章从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不同角度综合筛选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幸福指数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获取数据资料,然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研究了山东省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现状。分析得出:济南、青岛、菏泽三个地区的农村居民幸福指数分别为6.342、6.611、6.373,农村居民处于一般幸福状态与比较幸福状态之间。其中,青岛地区的农村居民幸福指数最高,接近比较幸福的水平,菏泽农村居民幸福指数较济南地区略高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农村居民 幸福指数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下载PDF
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研究及路径选择——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晓林 靳共元 赵静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8,共5页
立足"中国梦",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涵与要求,把握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原则、目标和重点内容,以山东省的济南、青岛和菏泽三个农村地区为中心进行考察,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三个地区的幸福指数,研究发... 立足"中国梦",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涵与要求,把握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原则、目标和重点内容,以山东省的济南、青岛和菏泽三个农村地区为中心进行考察,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三个地区的幸福指数,研究发现: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四条路径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经济合理调整、注重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建设和提高政府信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幸福指数 主成分分析法 家庭年均总收入 粮食自给率 饮食安全 农村信息化程度 政府信用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