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的外貌、科学的内涵、使命的担当”——植物园500年来的科研与社会功能变迁(一):艺术的外貌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宏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24-933,共10页
现代植物园起源于16世纪中叶欧洲文艺复兴后期自然科学与园林艺术的崛起,兴盛于18世纪西方殖民地对全世界的植物考察与收集鉴定、研究与发掘利用。植物园500余年的发展史充满着人类对自然奥秘、奇特植物的好奇与探索,是一部人类探索自... 现代植物园起源于16世纪中叶欧洲文艺复兴后期自然科学与园林艺术的崛起,兴盛于18世纪西方殖民地对全世界的植物考察与收集鉴定、研究与发掘利用。植物园500余年的发展史充满着人类对自然奥秘、奇特植物的好奇与探索,是一部人类探索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渐进认知的历史;是一部人类对植物世界从混沌无序到分门别类有序认知的过程史。本文尝试从科学与艺术两个层面,分析世界植物园500年来的科研行进轨迹与承担社会功能的变迁,以史为鉴,思考我国植物园的未来发展及承接的历史担当。本篇先从"艺术的外貌"综述世界植物园500年的发展历程,限于篇幅,仅聚焦里程碑式大事件的分析归纳,以期为我国植物园界同行提供可借鉴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园规划 园林艺术 景观设计 殖民地农业 皇家园林
原文传递
北京西郊“三山五园”文化景观遗产价值剖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康琳 钱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5-118,共4页
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和皇家园林群的代表,是园林与城市文化的共生体,具备巨大的遗产价值和"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的文化景观特性。通过阐述"三山五园"的景观实体与人文思想的相互作... 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和皇家园林群的代表,是园林与城市文化的共生体,具备巨大的遗产价值和"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的文化景观特性。通过阐述"三山五园"的景观实体与人文思想的相互作用,包括人文思想指导下的景观建设、景观整体折射出的精神内涵2个方面,展现"三山五园"的文化景观特征;接着将"三山五园"与国内外园林主题的相似遗产地进行对比,阐述其遗产价值的独特性,探讨其可能符合的世界遗产标准及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在探索"三山五园"文化景观遗产潜力的同时,对该地区的保护和管理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皇家园林 遗产 价值评估 保护管理
下载PDF
关于北宋皇家苑囿艮岳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育帆 《中国园林》 2007年第6期10-14,共5页
北宋都城开封名苑艮岳的营建处在整个中国古代园林发展中由写实转向写意的转型时期,作为一次超大规模的皇家造园实践,艮岳在园林史中具有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地位,艮岳研究也成为园林史学不可回避的核心课题而有着深远的学术意义。就艮岳... 北宋都城开封名苑艮岳的营建处在整个中国古代园林发展中由写实转向写意的转型时期,作为一次超大规模的皇家造园实践,艮岳在园林史中具有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地位,艮岳研究也成为园林史学不可回避的核心课题而有着深远的学术意义。就艮岳的前身、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毁灭时间、艮岳的后期沿革与艮岳遗石、问名沿革以及主山山体高度等艮岳研究中一系列的基本问题逐一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论证,以期推动艮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艮岳 研究 皇家苑囿 沿革 艮岳遗石
下载PDF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南北的差异 被引量:5
4
作者 赵菲 段渊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6-198,共3页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由于历史、气候等因素形成北方地区以皇家园林为主和南方地区以私家园林为主,两种园林形式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规模、布局、建筑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以致今天形成两种园林风格...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由于历史、气候等因素形成北方地区以皇家园林为主和南方地区以私家园林为主,两种园林形式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规模、布局、建筑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以致今天形成两种园林风格,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差异
下载PDF
京西第一名园:畅春园筑园理念 被引量:5
5
作者 赵连稳 李佳桧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0-53,66,共5页
畅春园是清康熙帝在明朝武清候清华园遗址的基础上建造的,作为清朝帝王在北京西郊兴建的第一座皇家苑囿,前后存在了二百多年,其建造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政治意图和造园艺术融合在一起,使畅春园的造园艺术呈现独特色彩,表现出浓厚的风... 畅春园是清康熙帝在明朝武清候清华园遗址的基础上建造的,作为清朝帝王在北京西郊兴建的第一座皇家苑囿,前后存在了二百多年,其建造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政治意图和造园艺术融合在一起,使畅春园的造园艺术呈现独特色彩,表现出浓厚的风水意识、虽有人造、宛自天开的景观、因地制宜、追求淳朴的风格以及皇权至尊的政治体现等建造理念,无不彰显出帝王苑囿的气派。从畅春园建筑艺术的特色中,领会到民间造园艺术家伟大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帝 清华园 畅春园 皇家园林
下载PDF
颐和园绮望轩建筑群遗址复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龙 王奥怡 赵迪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3-95,344,共14页
绮望轩建筑群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始建于清乾隆朝,是清漪园时期后溪河畔重要景观,咸丰十年罹难后未能重建,现仅存遗址。本文首先通过档案文献的梳理,厘清了"绮望轩"、"寒香阁"、"停蔼楼"等建筑题名及... 绮望轩建筑群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始建于清乾隆朝,是清漪园时期后溪河畔重要景观,咸丰十年罹难后未能重建,现仅存遗址。本文首先通过档案文献的梳理,厘清了"绮望轩"、"寒香阁"、"停蔼楼"等建筑题名及其空间位置;然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手工测量结合的方式对遗址进行翔实测绘与调查,综合研判相关样式雷图档、清宫档案、御制诗等材料中的空间关系与尺度等信息,并参照同期园林建筑实物和清工部工程做法的尺度权衡,对清漪园时期绮望轩建筑群遗址进行了复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漪园 园林遗址 皇家园林 遗址保护 样式雷
原文传递
避暑山庄内外水系变迁成因探究
7
作者 曹盼 汤佳 +1 位作者 周晨 胡希军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7,共7页
【目的】避暑山庄作为当今存世的最大皇家园林,因经典的自然山水营构而享有盛誉。自1703年始建至1911年清朝覆灭,避暑山庄内外水系面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然而水系变迁成因尚缺乏全面而深入的探究。【方法】梳理避暑山庄肇建后200余年间... 【目的】避暑山庄作为当今存世的最大皇家园林,因经典的自然山水营构而享有盛誉。自1703年始建至1911年清朝覆灭,避暑山庄内外水系面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然而水系变迁成因尚缺乏全面而深入的探究。【方法】梳理避暑山庄肇建后200余年间的水系面貌变迁历程,利用史料梳理论证与量化计算佐证相结合的方法,聚焦避暑山庄内外水系营建的历史过程,分析山庄引水工程、扩湖工程及河工制度存废对于水系带来的反向制约影响;以历史图档、文档记载为基础,以20世纪80年代最早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及同时期的承德地区土壤流失情况为依据,从流域层面探讨了武烈河河道泥沙的来源问题。【结果】避暑山庄肇建之初设定的引水点为河流交汇口区域,频繁的河相变化增加了山庄引水困难;康熙朝施行的扩湖工程,使得山庄东侧的武烈河行洪断面缩减超过50%;围绕避暑山庄展开的“旱河岁修”“河湖清挖”“大河岁修”等制度的订立、完善与废弃历程耦合着山庄内外水系急剧变迁的过程;清晚期以来,武烈河流域内土地滥垦日益严重,1980年流域内的坡耕地产生的土壤流失总量(1025422.30 t)与同时期武烈河流域年平均输沙量(1070000.00 t)接近。【结论】避暑山庄的水系营建工程虽然造就了经典的水景观,但也助推了山庄水系的消退,而晚清以来武烈河流域内坡耕地过垦所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则是造成避暑山庄内外水系变迁的最关键性因素。避暑山庄内外水系变迁成因的历时性考察,是景观遗产多元价值识别的前提,也是挖掘、培育生态智慧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家园林 水系营建 水土流失 避暑山庄 武烈河流域
下载PDF
北京皇家园林社会价值识别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司晗 叶明 +1 位作者 师卫华 刘晓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1,共6页
如今的皇家园林已成为与大众紧密相关的文化生活空间,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然而,目前对于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内涵界定不一,且缺乏定量研究。对此,界定了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概念,基于皇家园林与人的互动关系剖析社会价值形成机制,得出皇... 如今的皇家园林已成为与大众紧密相关的文化生活空间,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然而,目前对于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内涵界定不一,且缺乏定量研究。对此,界定了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概念,基于皇家园林与人的互动关系剖析社会价值形成机制,得出皇家园林社会价值包含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审美价值、社会道德培养、健康价值、安全价值六大部分,进而运用分析法和模糊德尔菲法构建皇家园林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并以颐和园等10座北京皇家园林为例进行量化实践,通过比较分析量化结果,明确各皇家园林在发挥社会效益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皇家园林 文化遗产 社会价值 识别 评价
下载PDF
长沙颜家岭35号楚墓漆樽彩画为楚囿图考
9
作者 汪笑楠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5,共7页
长沙颜家岭35号楚墓出土的一件战国彩绘漆樽,现定名为“黑漆朱绘狩猎纹樽”,漆樽上的彩画被认为是“狩猎纹”。结合楚墓中其他器物上的图像以及《周礼》《楚辞》等历史文献,运用图像学、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漆樽彩画中人物、动物的服饰特... 长沙颜家岭35号楚墓出土的一件战国彩绘漆樽,现定名为“黑漆朱绘狩猎纹樽”,漆樽上的彩画被认为是“狩猎纹”。结合楚墓中其他器物上的图像以及《周礼》《楚辞》等历史文献,运用图像学、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漆樽彩画中人物、动物的服饰特点、行为特点等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和分析,推断此幅彩画实为“楚囿图”,图中描绘了楚囿中猎人狩猎、瑞禽奔走、囿人驯猴等场景。楚囿图是目前唯一一幅描绘周代囿的彩画,其不仅为研究周代的囿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对研究周代的社会生活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楚墓 漆樽 漆画
原文传递
清乾隆皇家园林中的“方池水庭”初探
10
作者 邹仕晗 钱丰 张春彦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方池水庭”是乾隆时期皇家园林中流行的一种以方池作为园林殿庭水景的理水模式,是乾隆帝个人营园思想主导下皇家园林方池审美复兴、精神文人化的产物。在乾隆一朝御苑建设盛极一时的背景下,方池景观在审美层面接续发展,在设计层面推... “方池水庭”是乾隆时期皇家园林中流行的一种以方池作为园林殿庭水景的理水模式,是乾隆帝个人营园思想主导下皇家园林方池审美复兴、精神文人化的产物。在乾隆一朝御苑建设盛极一时的背景下,方池景观在审美层面接续发展,在设计层面推陈出新,突破了传统士流园林欣赏的一般境界,各种方池庭院成为乾隆帝本人营造精神空间、昭示个人政治理想的绝佳载体。通过对乾隆一朝可考的“方池水庭”景观案例的考察,结合清代御制诗文和样式雷图档等资料,探讨乾隆朝御苑池庭景观的独特审美价值和背后的形成演变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家园林 方池水庭 御制诗 乾隆
下载PDF
康乾时期盛京的城市与园林建设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健 李萌 汤研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123,共5页
介绍了清代康熙和乾隆时期陪都盛京的城市与园林建设情况。通过研究皇家宫苑、民间寺观、书院、城市公共景观等的营建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的盛京城市园林建设十分活跃,既有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城市与皇家园林建设,也有民间自发组织的公共设... 介绍了清代康熙和乾隆时期陪都盛京的城市与园林建设情况。通过研究皇家宫苑、民间寺观、书院、城市公共景观等的营建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的盛京城市园林建设十分活跃,既有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城市与皇家园林建设,也有民间自发组织的公共设施营建,风格与形式已完全汉化。有机融合佛、道、儒文化和满、汉、回、蒙等多民族文化,形成了多元化、包容性极强的盛京文化,呈现出城市社会文化与景观文化繁荣发展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康乾时期 陪都盛京 皇家园林 寺观园林 流人文化
下载PDF
畅春园植物考证及植物景观营造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灿灿 朱强 +2 位作者 尹豪 姜骄桐 唐予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3-128,共6页
畅春园作为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之一,是平地造园的典范,也是一座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皇家园林。通过对游记、御制诗词、宫廷画和楹联匾额等史料进行考证,得出畅春园已知植物种类32种及大致分布位置。以此为基础对畅春园植物景观特色进... 畅春园作为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之一,是平地造园的典范,也是一座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皇家园林。通过对游记、御制诗词、宫廷画和楹联匾额等史料进行考证,得出畅春园已知植物种类32种及大致分布位置。以此为基础对畅春园植物景观特色进行分析,认为畅春园在植物种类选择上,既因地制宜地使用北京乡土植物,也引种了南北方的观赏植物,同时注重生产性植物的运用;在植物配置方面,畅春园四季之景各异,植物与建筑和山水结合凸显文化性,强调空间感;在植物文化意境方面,楹联匾额中的植物文化反映出士大夫文人品格,整体则体现出江山永固、君怀天下的政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畅春园 植物景观 皇家园林 考证研究
下载PDF
京西稻历史发展及其文化展示探析与实践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晓光 张宝鑫 杨洪杰 《农学学报》 2019年第9期76-81,共6页
北京地区水稻栽植历史悠久,京西稻是由皇家主导选育并在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及其周边种植的水稻,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农耕文化与园林文化的具体体现。在总结前人对京西稻研究的成果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北京地区水稻栽种的历史脉络,... 北京地区水稻栽植历史悠久,京西稻是由皇家主导选育并在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及其周边种植的水稻,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农耕文化与园林文化的具体体现。在总结前人对京西稻研究的成果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北京地区水稻栽种的历史脉络,对京西稻的形成、发展和历史传承及其与传统园林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农业遗产文化保护和传统园林文化展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对同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西稻 皇家园林 农业文化遗产 农耕文化 园林文化 知识普及
下载PDF
清代康乾时期扬州高旻寺行宫研究
14
作者 陈咏奕 胡运宏 《广东园林》 2023年第2期35-39,共5页
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江宁织造曹寅带领众盐商出资,于康熙四十三年(1686年)建成高旻寺行宫。行宫分成东、中、西三路纵深布局,呈现前宫后苑格局,其中园林区约占三分之一,以水景为主。乾隆皇帝南巡时,高旻寺行宫得以扩建,行宫继续保持三... 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江宁织造曹寅带领众盐商出资,于康熙四十三年(1686年)建成高旻寺行宫。行宫分成东、中、西三路纵深布局,呈现前宫后苑格局,其中园林区约占三分之一,以水景为主。乾隆皇帝南巡时,高旻寺行宫得以扩建,行宫继续保持三路布局,但园林区面积大为增加,呈环抱之势,而形成宫苑分置格局,同时高旻寺周边风景得以充分开发。扬州作为南北交通枢纽,园林风格综合南北造园手法,高旻寺行宫园林采用集锦式的手法兼收多种园林风格,体现出高超的园林营造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乾南巡 高旻寺行宫 皇家园林 图档分析 园林营造
下载PDF
东汉洛阳广成苑考略
15
作者 高宁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5期114-117,共4页
广成苑是东汉洛阳郊区的一座皇家园林,其景观内容与西汉的郊区园林相同,以天然山水为主。但由于两汉社会政治形势的不同,广成苑在园林的服务功能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引起了皇家园林与都城关系的变化,在古代都城发展进程中具有... 广成苑是东汉洛阳郊区的一座皇家园林,其景观内容与西汉的郊区园林相同,以天然山水为主。但由于两汉社会政治形势的不同,广成苑在园林的服务功能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引起了皇家园林与都城关系的变化,在古代都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通过文献考证,对广成苑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特征进行考察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社会功能及其与都城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成苑 东汉 洛阳 皇家园林
下载PDF
六朝华林园史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运宏 贺俊杰 胡运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六朝华林园前后延续三百余年,与整个六朝相始终。经历代更造,园内先后修筑了景阳山、天渊池、景阳楼、华光殿等诸多山水、建筑,堪称六朝第一皇家园林。作为园林,华林园成为帝王游赏、宴饮、吟诗、赌射、驯马甚至荒淫耽乐的场所,发挥了... 六朝华林园前后延续三百余年,与整个六朝相始终。经历代更造,园内先后修筑了景阳山、天渊池、景阳楼、华光殿等诸多山水、建筑,堪称六朝第一皇家园林。作为园林,华林园成为帝王游赏、宴饮、吟诗、赌射、驯马甚至荒淫耽乐的场所,发挥了供人休闲娱乐、游憩宴会的基本功能;作为皇家园林,华林园也承担了诸如临政听讼、密谋权变、侍讲经典、奉旨编书等相当程度的政治功能。六朝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转型期,华林园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华林园 皇家园林 艺术转型
下载PDF
汉城朝鲜时代皇家园林昌德宫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相真 《中国园林》 2000年第4期82-86,共5页
本文主要论述韩国朝鲜时代皇家园林昌德富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总体布局和微观造景处理等方面及其后苑一秘苑,秘苑是聚集朝鲜时代所有造园特征的名苑。希望本篇论文在比较研究中韩两国晚期是家园林发展状况时,成为两国园林研究及比... 本文主要论述韩国朝鲜时代皇家园林昌德富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总体布局和微观造景处理等方面及其后苑一秘苑,秘苑是聚集朝鲜时代所有造园特征的名苑。希望本篇论文在比较研究中韩两国晚期是家园林发展状况时,成为两国园林研究及比较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家国要 昌德宫 后苑 秘苑 朝鲜时代 汉城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oyal Gardens
18
作者 LIU Junli DUAN Yapeng +1 位作者 LI Yuanli WU Fa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0年第1期111-113,116,共4页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royal gardens from the initial generation period (Zhou,Qin and Han dynasties) to the late mature period (middle Qing Dynasty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Thro...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royal gardens from the initial generation period (Zhou,Qin and Han dynasties) to the late mature period (middle Qing Dynasty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Through the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royal gardens in different periods,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gardening skills and overall layout of the royal gardens in each period were obtained,an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 Chinese royal gardens were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yal garden Epang Palace Copper Sparrow garden Danei Imperial garden LigongImperial garden Xinggong Imperial garden
下载PDF
清代皇家园林石子地面的做法传统与审美旨趣
19
作者 何川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4期38-42,共5页
以清代皇家园林石子地面为研究对象,论述石子地面的三种做法(石子甬路、石子散水、石子海墁),对石子地面做法以及工丈尺销算则例进行分析,并计算讨论了白灰、黄土与石子的用量铺墁关系。梳理石子地面历代审美规律,结合清代档案与遗存、... 以清代皇家园林石子地面为研究对象,论述石子地面的三种做法(石子甬路、石子散水、石子海墁),对石子地面做法以及工丈尺销算则例进行分析,并计算讨论了白灰、黄土与石子的用量铺墁关系。梳理石子地面历代审美规律,结合清代档案与遗存、遗址勘察,对清代皇家园林石子地面审美旨趣转向进行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家园林 清代 石子地面 做法 审美
下载PDF
皇家宫苑赏石文化流变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光辉 陈喜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3-122,共10页
中国赏石文化内容丰富且历史悠久。赏石文化就是积淀在赏石中的文化现象 ,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统一的系统。自汉代在宫苑中已有赏石叠置 ,到南朝山水文化繁荣 ,经隋唐尤其是宋代以来赏石经历代王朝收藏、搬运、配置 ,至清乾隆时期 ... 中国赏石文化内容丰富且历史悠久。赏石文化就是积淀在赏石中的文化现象 ,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统一的系统。自汉代在宫苑中已有赏石叠置 ,到南朝山水文化繁荣 ,经隋唐尤其是宋代以来赏石经历代王朝收藏、搬运、配置 ,至清乾隆时期 ,皇家赏石文化随宫苑变迁而消长流变 ,达到极高水平。这一流变脉络值得梳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石 赏石文化 流变 宫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