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od技术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NIHSS、FMA评分及ASS分级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晏小华 熊建忠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1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Rood技术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关节活动度(ROM)训练和低频电刺激;治疗组24例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RO... 目的观察Rood技术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关节活动度(ROM)训练和低频电刺激;治疗组24例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ROM训练、低频电刺激的同时再加上Rood技术和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周以及第4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Fugl-Meyer评分(FMA),并在4周后进行改良Ashworth评级(ASS)。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都有所下降,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Ashworth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Rood技术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抑制软瘫期肢体痉挛,有效改善其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rood技术 运动想象疗法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神经发育治疗结合前庭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黄雅琳 龙耀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71-973,共3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被定义为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CP的最主要特点是运动障碍,还可能合并感知觉、认知、言语交流和行...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被定义为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CP的最主要特点是运动障碍,还可能合并感知觉、认知、言语交流和行为障碍[1]。目前CP的临床干预措施包括神经发育治疗(neurodevelopmental treatment, NDT)、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Vojta技术、作业治疗、引导式教育疗法、感觉统合训练等[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患儿 神经发育 运动功能 前庭训练 治疗 BRUNNSTROM CEREBRAL rood技术
下载PDF
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卫锋 陆鹤 +6 位作者 袁清 安军明 任媛媛 宋峰 韩静 李超 张竞文 《陕西中医》 2018年第5期641-644,共4页
目的:通过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对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干预,探讨方氏头针对中风偏瘫早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中风偏瘫早期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普通... 目的:通过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对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干预,探讨方氏头针对中风偏瘫早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中风偏瘫早期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配合Rood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方氏头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Ashworth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shworth量表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方氏头针加Rood技术和普通针刺加Rood技术均可明显改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方氏头针加Rood技术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优于普通针刺加Rood技术且疗效满意,可作为临床中风偏瘫早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优化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针灸疗法 @方氏头针 @rood技术
下载PDF
Rood技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早期肩关节半脱位的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传道 朱红军 +1 位作者 王海波 杨卫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71-1073,共3页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软瘫期[1],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7%-81%[2-3],与偏瘫后肩痛(hemiplegie shoulder pain,HSP)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处理,可...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软瘫期[1],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7%-81%[2-3],与偏瘫后肩痛(hemiplegie shoulder pain,HSP)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处理,可严重影响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Rood技术和生物反馈治疗是临床上常见的康复治疗技术。本研究早期使用Rood技术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 rood技术 脑卒中早期 康复治疗技术 脑卒中后 临床效果 常见并发症
下载PDF
Bobath、Brunnstrom、Rood及PNF技术对脑血管病迟缓期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妃凤 朱炯端 +2 位作者 谭明芳 孙芳 成晓霞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及PNF技术对脑血管病迟缓期的康复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Brunnstrom技术组、PNF技术组和对照组,五组均接受基础治疗至迟缓期结束,四组技术组分别予... 目的:观察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及PNF技术对脑血管病迟缓期的康复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Brunnstrom技术组、PNF技术组和对照组,五组均接受基础治疗至迟缓期结束,四组技术组分别予以相应的康复技术,治疗前后采用FMA、MBI进行康复评定,并记录迟缓期持续的时间。结果:治疗后五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四组技术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四组技术组迟缓期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病迟缓期患者早期介入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或PNF技术均可缩短迟缓期持续时间,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四种康复技术对脑血管病迟缓期患者的康复疗效相当,可康复治疗中灵活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迟缓期 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 rood技术 PNF技术 神经发育疗法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Bobath、Rood及PNF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妃凤 陈戈 +2 位作者 洪家文 孙芳 黄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Bobath、Rood及PNF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及康复科收治的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以及对照组各27... 目的:观察Bobath、Rood及PNF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及康复科收治的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以及对照组各27例,四组均进行基础治疗4周,三组技术组患者分别进行相应的抑制降低痉挛的康复训练,采用MAS、FMA、MBI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肌张力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FMA、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Bobath技术、Rood技术或PNF技术都可以降低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肌张力,促进偏瘫侧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ADL功能,改善预后;三种康复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无明显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偏瘫 痉挛 BOBATH技术 rood技术 PNF技术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方氏头针结合Rood技术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卫锋 陆鹤 +3 位作者 刘国强 任媛媛 安军明 盛刚 《陕西中医》 2018年第11期1623-1626,共4页
目的:通过方氏头针结合Rood技术对中风早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进行干预,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照1∶1∶1比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予常规针刺治疗,B组:予方氏头针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方氏头针配合Rood... 目的:通过方氏头针结合Rood技术对中风早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进行干预,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照1∶1∶1比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予常规针刺治疗,B组:予方氏头针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方氏头针配合Rood技术治疗,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疗程结束后,分别采用ADL评分、NIHSS评分、Ashworth量表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ADL评分比较,第2、3疗程结束,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4疗程结束,A、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NIHSS评分比较:第2、3疗程结束后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4疗程结束后C组与A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shworth量表评分: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A、B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简式Fugl-Meyer评分比较:第4疗程结束后,C组上肢FMA评分与A、B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第3个疗程结束后,C组下肢FMA评分与A、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第4个疗程结束后,C组下肢FMA评分与A、B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临床疗效比较:B组与C组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方氏头针与Rood技术组总有效率更高,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治疗中风早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与单纯使用常规针刺或方氏头针比较,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残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头针 @方氏头针 @rood技术
下载PDF
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卫锋 陆鹤 +4 位作者 杨婷 宋峰 张晓宁 张竞文 李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0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方氏头针结合Rood技术对早期中风偏瘫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64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DL和NIHSS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DL及NIHSS评分均... 目的探讨方氏头针结合Rood技术对早期中风偏瘫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64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DL和NIHSS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DL及NI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方氏头针结合Rood技术能够提高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氏头针 rood技术 中风偏瘫
下载PDF
应用Rood技术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少贞 黄东锋 兰月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 rood技术 治疗 神经性吞咽障碍
原文传递
Rood技术结合面肌协调性训练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梦雅 朱庆华 +3 位作者 贾艳露 陈素艳 姜波 张振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24期2168-2175,共8页
目的探讨Rood技术结合面肌协调性训练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06—2020-06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治疗组采用Rood技术加面肌... 目的探讨Rood技术结合面肌协调性训练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06—2020-06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治疗组采用Rood技术加面肌协调性训练,同时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手段。总疗程4-6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Portmann评分。结果治疗后H-B分级:治疗组Ⅰ级8例(26.7%),Ⅱ级16例(53.3%),对照组H-B分级Ⅰ级1例(3.3%),Ⅱ级12例(40%),治疗组H-B分级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Portmann评分:治疗组(17.2±2.7)分,对照组(12.7±3.2)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H-B分级评分和Portmann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面部表情肌的解剖学走向,应用Rood技术结合面肌协调性训练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可使面肌的主、被动运动更充分,传入大脑的感觉信号更具体,更有利于中枢对肌肉再支配的恢复,可促进面部表情肌肌张力恢复,促进运动控制能力的提高,提升疗效,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周围性面瘫 rood技术 面肌协调性训练 面神经功能 神经康复
下载PDF
Rood技术干预与常规口腔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营养不良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玲 裘小平 叶李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1期1980-1984,共5页
目的探讨Rood技术干预和常规口腔干预对脑卒中存在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07/2016-06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Rood技术干预和常规口腔干预对脑卒中存在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07/2016-06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Rood技术干预)和对照组(常规口腔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和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48例,1级29例(60.42%),2级11例(22.92%),3级4例(8.33%),4级3例(6.25%),5级1例(2.08%);对照组48例,1级11例(22.92%),2级15例(31.25%),3级7例(14.58%),4级9例(18.75%),5级6例(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分别为73.69 g/L±2.28 g/L、36.07 g/L±3.36 g/L和122.48 g/L±14.13 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 g/L±3.29 g/L、30.37 g/L±3.06 g/L和113.65 g/L±12.86 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例,其中误吸6例(12.50%),肺部感染3例(6.25%),消化道并发症3例(6.25%),营养不良2例(4.17%);对照组48例,其中误吸17例(35.42%),肺部感染12例(25.00%),消化道并发症5例(10.42%),营养不良7例(14.58%).结论Rood技术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存在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误吸和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d技术 脑卒中 吞咽困难 营养不良
下载PDF
足部运用Rood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秀丽 梁英 陈瑞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2期52-53,共2页
目的研究足部运用Rood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2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Rood技术,分别对足底皮肤触压觉及踝关节本体感... 目的研究足部运用Rood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2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Rood技术,分别对足底皮肤触压觉及踝关节本体感觉进行强化刺激。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结果经过6周治疗,2组患者的BBS评分及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的BB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比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足部运用Rood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 rood技术 脑卒中偏瘫 平衡功能
下载PDF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配合Rood技术治疗脑卒中足下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翠兰 王辉兴 +2 位作者 黄祖成 符卫卫 廖燕锬 《护理与康复》 2022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疗法配合Rood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组,分成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1组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照2组采用Rood技术,观察组同时接受电子生物反馈疗... 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疗法配合Rood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组,分成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1组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照2组采用Rood技术,观察组同时接受电子生物反馈疗法与Rood技术。治疗前后分别测试胫前肌肌力、踝背屈主动活动度、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胫前肌肌力做的功差值、主动踝背屈的角度差值、Fugle-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得分差值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生物反馈疗法配合Rood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足下垂 电子生物反馈 rood技术
下载PDF
基于Rood技术的共享照护计划在脑卒中后病人吞咽感觉促进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馨 张莉华 钱静兰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1期2008-201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感觉刺激技术(Rood技术)的共享照护计划在脑卒中后病人吞咽感觉促进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22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匹配法分为传统组和试验组,... 目的:探讨基于多感觉刺激技术(Rood技术)的共享照护计划在脑卒中后病人吞咽感觉促进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22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匹配法分为传统组和试验组,各61例。传统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基于Rood技术的共享照护计划,观察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营养与食欲、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组,简化营养食欲问卷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基于Rood技术的共享照护计划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提高其营养与食欲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优势,可对病人总体康复与转归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d技术 共享照护计划 缺血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营养与食欲 生活质量
下载PDF
Rood技术对脑梗塞患者软瘫期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陈瑞旦 苏海婷 +3 位作者 杨玉凤 聂镜钊 陈嘉健 黄山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5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Rood技术对脑梗塞患者软瘫期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脑梗塞后上肢处于软瘫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及Rood技术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和肢... 目的观察Rood技术对脑梗塞患者软瘫期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脑梗塞后上肢处于软瘫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及Rood技术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和肢体关节被动活动等常规康复治疗,Rood技术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Rood技术疗法.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U-FMA)、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等级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U-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Rood技术治疗组U-FMA评分、BI评分分别为(10.33±2.86)分、(54.34±6.82)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41±3.02)分、(46.51±7.1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od技术治疗组肌张力改善率为80.00%,高于常规治疗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od技术疗法可有效促进脑梗塞患者软瘫期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d技术 脑梗塞 软瘫期 上肢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中医手法介入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若楠 牛明敏 赵树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介入Rood技术(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或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遗症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显由于脑卒中导致面瘫后遗症状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中医手法介入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介入Rood技术(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或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遗症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显由于脑卒中导致面瘫后遗症状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中医手法介入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治疗组(试验组)和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同时在相关部位皮肤的特殊区域施加中医手法介入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的治疗。治疗前后对脑卒中后遗症面瘫患者进行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症状量表的相关内容,结合面神经功能分级(MHBN)。结果治疗后根据评定均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治疗组(试验组)改善更加显著,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介入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能够很大程度的恢复脑卒中后遗症面瘫患者的面部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进食状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手法 rood技术 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 脑卒中后面瘫
下载PDF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损伤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文清 晁志军 +3 位作者 杨晓莲 姜贵云 谢睿智 冯晶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59-960,F0003,共3页
20世纪50-70年代,脑损伤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广泛应用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 treatment,NDT),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Knot-Voss技术等。80年代以来,从事脑损伤的临床(包括康复治疗专业)... 20世纪50-70年代,脑损伤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广泛应用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 treatment,NDT),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Knot-Voss技术等。80年代以来,从事脑损伤的临床(包括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发现,神经发育疗法在治疗环境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在患者的生活环境中不能较好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损伤 BRUNNSTROM 康复治疗专业 BOBATH技术 神经发育疗法 rood技术 运动障碍
下载PDF
针刺联合Rood技术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景少 吉四辈 杜丹丹 《辽宁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Rood技术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为该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分为三组,针刺组(50...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Rood技术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为该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分为三组,针刺组(50例):采用针灸治疗;Rood技术组(50例):采用Rood技术治疗;针刺+Rood技术组(50例):采用针刺治疗的同时运用Rood技术实施治疗,对比四组的上肢运动功能(FMA)和平时生活能力(MBI)以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的FMA与MBI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FMA与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死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针刺联合Rood技术对其实施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而且此方式还具有便捷,方便家属掌握的优势,同时也可有力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在临床工作中值得被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rood技术 脑梗死 FMA MBI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Rood技术结合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 被引量:7
19
作者 龙耀斌 李智敏 黄福才 《中国康复》 2011年第5期389-390,共2页
目的:探讨Rood技术结合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并留置鼻饲管。观察组给予积极的Rood技术治疗,包括咽部冷刺激、舌肌按摩及主被动运动、吞咽训练... 目的:探讨Rood技术结合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并留置鼻饲管。观察组给予积极的Rood技术治疗,包括咽部冷刺激、舌肌按摩及主被动运动、吞咽训练,并配合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果:经过4个月治疗,2组洼田饮水试验达4~5级的患者明显较治疗前增多,其中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疗效比较,第1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第2组(30.0%、87.6%与13.3%、50.0%,P<0.01)。2组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ood技术结合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rood技术 间歇口腔胃管
下载PDF
生物反馈穴位刺激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海超 曲淑婕 +5 位作者 常永霞 郝丽莎 赵海璐 马秋云 左小宏 王正田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穴位刺激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12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均接受...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穴位刺激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12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均接受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维持水及电解质稳定性等常规治疗,同时配合作业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Rood技术治疗(感觉刺激诱发肌肉反应训练、感觉刺激抑制肌肉反应训练、依照个体发育规律促进运动控制能力训练),1次/d,40 min/次,5 d/周,共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穴位刺激,穴位选择足三里、阳陵泉、解溪、上巨虚穴,刺激频率保持50 Hz,持续4 s,每间隔12 s刺激1次,患者可耐受强度保持20~60 mA,按患者耐受水平调整,1次/d,15 min/次,5次/周,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10 m步行测试(10MWT)、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量表评估患者步行功能;采用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iMEG、RMS)评估患者胫前肌状态。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UG明显下降,10MWT、6MWT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UG明显更低,10MWT、6MWT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AC分级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AC分级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胫前肌iEMG明显升高,RMS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胫前肌iEMG明显更高,RMS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穴位刺激联合Rood技术可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步行功能、胫前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行功能 rood技术 生物反馈穴位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