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构建工匠精神对话过程体系模型——基于德胜洋楼公司的案例研究 |
曾颢
赵宜萱
赵曙明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2
|
西方修辞批评研究20年 |
李科
解学花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6 |
4
|
|
3
|
修辞的功能与形式 |
巴里.布鲁梅特
郭恩华
李秀香
|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4
|
理解“新修辞学”的钥匙--关于伯克修辞学体系中的辨证思想初探 |
廖文娟
邓志勇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5
|
现代修辞学的创新与发展 |
吴土艮
|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
2005 |
0 |
|
6
|
论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比喻句的零度与偏离 |
张莱宴
陳丛耘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1
|
|
7
|
修辞理论视角下虚拟学术社区对话体系形成机制研究 |
刘琳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8
|
基于就职演讲的修辞反思 |
陈丹霞
|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
2017 |
0 |
|
9
|
以索绪尔学说指导修辞研究——谈曹德和博士的修辞学理论 |
徐思益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0 |
|
10
|
“思辨”与“实证”有机结合:修辞学研究方向之一——张春泉《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读后 |
罗积勇
张秋娥
|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09 |
0 |
|
11
|
内容决定形式:修辞理论的硬核——评介曹德和《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修辞学思考》 |
张春泉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2
|
英语修辞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
邓志勇
杨涛
|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1 |
21
|
|
13
|
“复数的”修辞虚构性理论 |
邱小轻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
2024 |
0 |
|
14
|
后经典视域下的文化修辞叙事学:以爱伦·坡的《丽姬娅》为例 |
李宛霖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5
|
修辞、伦理及叙述交流:抑或从故事和话语到作者、资源与读者 |
James PHELAN
邓颖玲
刘贞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6
|
严复的翻译修辞思想 |
高万云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7
|
孔门言辞观及其礼学背景——以战国竹简为考察中心 |
陈丹奇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8
|
从德曼的解构主义修辞理论看人才培养之路 |
李晓庆
|
《现代英语》
|
2022 |
0 |
|
19
|
列日学派的普通修辞学理论 |
王德福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20
|
话语修辞视角下美国总统形象的构建过程--以2017年唐纳德·特朗普的就职演讲为例 |
周迪
张红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