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绩效排名、政府响应与环境治理: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控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马亮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6-73,共8页
通过绩效排名对政府进行问责,被视为提升政府响应力的关键手段之一,但是其效果如何却少有研究。基于2012年以来中国在不同城市分阶段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自然实验",本文利用双重倍差法实证分析了城市排名对政府响应... 通过绩效排名对政府进行问责,被视为提升政府响应力的关键手段之一,但是其效果如何却少有研究。基于2012年以来中国在不同城市分阶段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自然实验",本文利用双重倍差法实证分析了城市排名对政府响应的作用。研究发现,排名提高了政府对空气污染物的披露质量,但是却并未强化政府对治理空气污染的政策承诺。与排名靠前的城市相比,排名靠后的城市并没有承受更大的声誉压力,说明绩效排名的"羞辱式"监管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排名 绩效信息 政府响应 环境治理 政府透明 空气污染 自然实验
原文传递
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政府责任 被引量:28
2
作者 蒋永福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2,53,共5页
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政府责任可分为制度供给的责任、积极回应的责任和适度规制的责任三方面。为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立法保障,是政府履行制度供给责任的主要表现。政府的积极回应的责任表现为对公众需求的积极回应、对公众问责的积极回... 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政府责任可分为制度供给的责任、积极回应的责任和适度规制的责任三方面。为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立法保障,是政府履行制度供给责任的主要表现。政府的积极回应的责任表现为对公众需求的积极回应、对公众问责的积极回应、对发展建议的积极回应三方面。政府对公共图书馆治理的规制必须遵循依法规制、适度从宽和与时俱进这三方面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治理 政府责任 制度供给 政府回应 政府规制
下载PDF
政府回应机制的创新:从回应性到回应力 被引量:27
3
作者 晏晓娟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4期13-17,共5页
政府回应是政府吸纳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起点。缺乏回应性的政府就会失去官民互动的契机,就会损害政府的形象,难以得到民众的支持。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对其建设的要求不能止步于此,政府应以回应性为回应型政府建设的起点,以提高政府回... 政府回应是政府吸纳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起点。缺乏回应性的政府就会失去官民互动的契机,就会损害政府的形象,难以得到民众的支持。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对其建设的要求不能止步于此,政府应以回应性为回应型政府建设的起点,以提高政府回应能力为其建设的关键,探寻政府回应研究的新路径,以价值内涵、法律措施、制度建设与技术推进四个方面探寻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回应 回应能力 政府转型
下载PDF
领导重视与数字政府回应力——基于双重差分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锋 马亮 《公共管理评论》 CSSCI 2021年第1期68-90,共23页
公民网络问政日趋流行,但是政府回应情况却差别较大。本文提出地方官员对政民互动的重视程度会正向影响政府回应力,并利用某省2008—2019年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三万余条公民诉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 公民网络问政日趋流行,但是政府回应情况却差别较大。本文提出地方官员对政民互动的重视程度会正向影响政府回应力,并利用某省2008—2019年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三万余条公民诉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发现领导重视对政府回应力具有正向作用,而领导重视对政府回应力的影响存在逐层递减的现象,因而区域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些研究发现为理解和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理论解释和经验依据,说明推动领导干部重视网络问政,加强政府回应制度建设,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和提升网络政府回应力的关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回应力 网络问政 领导重视 公众参与 数字政府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府民意回应性的治理绩效及其生成逻辑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亚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3-139,共7页
衡量国家治理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政府能否及时、有效地回应民众的各种需求和诉求。西方主流政治学界认为,周期性选举带来的压力会使政治家们不得不积极回应民意。然而不少形式上建立起选举民主制度的国家,政府回应民众需求的表现不佳... 衡量国家治理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政府能否及时、有效地回应民众的各种需求和诉求。西方主流政治学界认为,周期性选举带来的压力会使政治家们不得不积极回应民意。然而不少形式上建立起选举民主制度的国家,政府回应民众需求的表现不佳,甚至比较低效。政府能否有效回应民众需求,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生成条件或影响因素。从中国的情况看,政府在改善民众物质生活、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处置个体权益诉求和公共舆论批评等方面的绩效引人注目。促使中国各级政府回应民意的政治约束力主要源于3个层面:一是政治合法性的文化传统,二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三是民意压力下的适应性变革。中国政府回应民意的绩效及其来源表明,政府回应性的生成逻辑是具体的、多样化的。要提升政府回应民意的绩效,不能简单地依靠竞争性选举的"药方",而是要在一个开放的视野中审视本国的政治经验和智慧的价值,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回应性 中国政府 治理绩效 政府管理
下载PDF
主体特征和信息内容对网民诉求政府回应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会平 邓凯 +1 位作者 郭宁 杨国富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1,27,共6页
不断提升网民诉求的政府回应度是增强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运用信息沟通、网络参与和政府问责理论,从主体特征和信息内容两个维度构建影响网民诉求政府回应度的研究模型;以2016年成都市政府网站"政府信箱"公开的6 60... 不断提升网民诉求的政府回应度是增强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运用信息沟通、网络参与和政府问责理论,从主体特征和信息内容两个维度构建影响网民诉求政府回应度的研究模型;以2016年成都市政府网站"政府信箱"公开的6 608封网民来信为数据源,检验提出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利益相关方、回应部门层级、参与部门数量、回应经历时长,满足网民诉求的处置周期、所需代价、涉及范围以及诉求问题是否反复显著影响网民诉求的政府回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政务 网民诉求 政府回应 网络空间治理 信息沟通 网络参与 政府问责 主体特征 信息内容
下载PDF
医疗服务公益性的政府责任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宁德斌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3年第2期40-46,共7页
医疗服务公益性是政府责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由于政府的双重人性假设冲突,如何确保政府履行责任仍是一个问题。从医疗服务公益性和医疗服务体系的特点出发,构建政府责任机制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这一机制包括基于责任范围动态性的... 医疗服务公益性是政府责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由于政府的双重人性假设冲突,如何确保政府履行责任仍是一个问题。从医疗服务公益性和医疗服务体系的特点出发,构建政府责任机制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这一机制包括基于责任范围动态性的目标确立、基于回应性的责任规范和基于多元协同的政府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性 政府责任 目标动态性 回应性 政府治理
原文传递
官员晋升激励会影响政府回应性么?——基于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的大数据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赵金旭 孟天广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34,231,共25页
【问题】官员晋升激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已得到充分讨论。那么,官员晋升激励是否也会影响政府回应性呢?【方法】基于2018年北京市172.5万余条12345市民来电大数据和28.1万余条政府回访大数据,从回应时长、联系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四个维... 【问题】官员晋升激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已得到充分讨论。那么,官员晋升激励是否也会影响政府回应性呢?【方法】基于2018年北京市172.5万余条12345市民来电大数据和28.1万余条政府回访大数据,从回应时长、联系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四个维度对基层政府回应市民诉求的模式进行多维测量,进而结合街乡镇和区两级主政官员的晋升履历编码数据,进行多组OLS回归分析。【发现】(1)政府回应性包括程序性回应和实质性回应两种不同的理想类型。(2)主政官员的晋升激励,譬如年龄、特殊工作经历和晋升路径,均对政府回应性产生显著影响。(3)不同层级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影响程序性回应和实质性回应性的面向和机理存在差异,街乡镇政府更倾向程序性回应而区政府更倾向实质性回应。【贡献】本文拓展了既有研究对政府回应性的“社会中心论”解释,发现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在科层制内部同样为政府回应性提供动力,且形成了“上级政府—基层政府—社会”的特殊性三元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政官员 晋升激励 政府回应性 热线问政 大数据分析
下载PDF
公共卫生危机中的数字政府回应如何纾解网络负面舆情--基于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回复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磊 易扬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78,169,共15页
新冠疫情期间频发的负面舆情事件冲击社会秩序,也对政府创新治理方式、增强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认为数字政府回应在现代网络治理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并利用连续型DID、事件研究法等实证方法对全国性网络问政平台“领导留言板... 新冠疫情期间频发的负面舆情事件冲击社会秩序,也对政府创新治理方式、增强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认为数字政府回应在现代网络治理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并利用连续型DID、事件研究法等实证方法对全国性网络问政平台“领导留言板”展开分析,探讨公共危机中数字政府回应的平台功能和积极作用。研究发现:(1)网络问政平台忠实反映了疫情期间公众情绪变化,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充当了“传感器”;(2)数字政府回应力高的地区,在疫情期间舆情更倾向于积极,问政平台能够扮演危机“缓冲器”的角色;(3)网络问政仍受限于政府治理能力,在部分舆情子领域能够发挥显著的作用;(4)现阶段数字政府回应进一步提升效率的关键在于提供有效政务信息,尤其是减少文本间的重复和冗余。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卫生危机增大了舆情治理的复杂性,本文提出政府应对公众诉求予以积极有效回应,且关键在于提升治理能力和优化信息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领导留言板 数字政府回应 政民互动 连续型DID
原文传递
政府创新扩散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回应性实证研究——基于全国923家县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在线测评数据 被引量:21
10
作者 殷存毅 叶志鹏 杨勇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5,共11页
提升电子政务回应性,是电子政务发展由以政府为中心转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核心内容。然而,我国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回应性建设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探索这些区域差异背后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含义。本文借鉴政府创新扩散理论构... 提升电子政务回应性,是电子政务发展由以政府为中心转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核心内容。然而,我国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回应性建设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探索这些区域差异背后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含义。本文借鉴政府创新扩散理论构建了电子政务回应性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全国923家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回应性的在线测评数据,对该理论框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县级政府电子政务普遍面临回应率低、回应速度慢以及回应质量差等问题,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2)电子政务回应性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最佳,西部地区的回应速度最慢,东北地区的回应质量最差。(3)电子政务回应性的区域差异主要与制度因素有关,存在着"同侪效应";但与公众需求和财政投入等经济因素关系不显著。为此,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制度引导,加快电子政务回应性建设的创新扩散过程;另一方面,县级政府需要扭转以往电子政务发展的硬件投入视角,转向"以公众为中心"的需求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回应性 政府创新扩散 县级政府
原文传递
公共危机信息传播中的政务新媒体回应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3年以来90个公共危机事件的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章昌平 钱杨杨 +1 位作者 黄欣卓 宋小金 《现代情报》 CSSCI 2020年第7期104-113,共10页
[目的/意义]政务新媒体是政府与公众的有效对话工具,但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其回应也面临着挑战。在以往的公共危机事件中,有的当地政府积极运用政务新媒体公开信息、回应民众诉求,有的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回应能力会存在如此差... [目的/意义]政务新媒体是政府与公众的有效对话工具,但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其回应也面临着挑战。在以往的公共危机事件中,有的当地政府积极运用政务新媒体公开信息、回应民众诉求,有的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回应能力会存在如此差异,其原因是什么?本文将探索厘清影响政务新媒体回应能力的因素。[方法/过程]收集90个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务微博回应的相关数据,通过回归模型分析政务新媒体的回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政务新媒体的运用愈发受到重视,其总体回应能力处于较好水平,但在不同政府层级和上级政府是否施压等方面上表现出较大差异;上级政府压力与回应政府层级对政务新媒体回应能力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管理 信息传播 回应能力 政务新媒体
下载PDF
公民诉求对政府回应话语的影响探究——基于F市G区12345平台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颜海娜 谢巧燕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6,共9页
近年来,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为政民互动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公民诉求表达与政府回应性之间的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公民诉求对政府回应能力和回应效能的影响,很少基于政治修辞的角度对政民互动的话语进... 近年来,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为政民互动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公民诉求表达与政府回应性之间的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公民诉求对政府回应能力和回应效能的影响,很少基于政治修辞的角度对政民互动的话语进行具体分析。以F市G区为个案,利用其12345平台连续三个月完整的公民诉求工单数据,探讨了公民诉求对政府回应话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回应话语会受到公民诉求话语、问政类型、诉求领域和是否主动提供个人信息等因素的显著影响。由此可见,政民互动中的公民诉求与政府回应都具有选择性,是一种策略性互动;策略性互动的背后是政府和公民彼此政治信任基础的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回应 公民诉求 政民互动 12345平台
下载PDF
政府回应:中国的理解和实践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严昌 《行政与法》 2011年第11期17-20,共4页
政府回应的理论产生于西方。政府回应既是西方公共管理的实践过程,也是系统的政府管理理论和行政理念的逻辑延伸。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政府改革中提出了增进政府的责任性、回应性和效率的目标,政府回应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学... 政府回应的理论产生于西方。政府回应既是西方公共管理的实践过程,也是系统的政府管理理论和行政理念的逻辑延伸。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政府改革中提出了增进政府的责任性、回应性和效率的目标,政府回应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就目前来看,西方的政府回应主要停留在价值理念层面。中国学者对政府回应的理解是在价值与过程之间,即一方面对西方人理解的政府回应的价值内涵给予了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又将政府回应理解为一种过程,并试图用政府回应理念来指导中国政府回应的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回应 政府回应理念 政府回应过程
下载PDF
压力即动力:纵向权力关系与地方政府回应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烨 孟天广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5-108,共14页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回应性政府的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在地方治理实践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既有研究多是对政府回应性的“社会中心论”解释,亟需进一步从国家中心论视角考察政府内部纵向权力关系如何...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回应性政府的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在地方治理实践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既有研究多是对政府回应性的“社会中心论”解释,亟需进一步从国家中心论视角考察政府内部纵向权力关系如何影响政府回应性。从“诉求—回应”政民互动过程的“输出端”入手,基于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海量政民互动数据,考察纵向权力关系的回应性生产机制,可以发现下级政府在回应上级政府转交的诉求时回应质量更优,上级权威、回访、考核、激励等制度因素是纵向权力关系促进地方政府回应性的关键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权力关系 政府回应性 政民互动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载PDF
什么决定了地方政府的回应性水平?——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滕玉成 郭成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0-159,共10页
提高地方政府回应性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义。基于“需求回应—财力支撑—技术驱动”的分析框架,以中国31个省级政府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地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组态分析,并提出优化地方政府回应性... 提高地方政府回应性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义。基于“需求回应—财力支撑—技术驱动”的分析框架,以中国31个省级政府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地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组态分析,并提出优化地方政府回应性的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影响因素并不足以构成高水平地方政府回应性的核心要素,公众需求、地方政府偏好、中央财政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等多重因素并发,形成了影响地方政府回应性的6种组态形式;(2)地方政府回应性的优化路径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即“财力支撑+技术驱动”型、“需求回应+财力支撑”型、“需求回应+财力支撑+技术驱动”型;(3)对比高水平与低水平地方政府回应性的组态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在提高地方政府回应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地方政府应注意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可行回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地方政府 回应性水平 政务服务能力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组态分析
下载PDF
制度安排、回应性与政协委员的政治效能感——以H省政协"微建议"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谈火生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51,157,158,共1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年委员、季常委、月主席"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调动政协委员的履职热情成为下一步改革的关键。以H省政协的"微建议"为例,探讨回应性和政协委员的政治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年委员、季常委、月主席"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调动政协委员的履职热情成为下一步改革的关键。以H省政协的"微建议"为例,探讨回应性和政协委员的政治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制度安排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来自政协组织内部、政府和被代表者的正向回应提升了政协委员的政治效能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愿。这一方面丰富了回应性理论,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人民政协进一步深化改革,将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组织内部回应性 政府回应性 被代表者的回应性 政治效能感
下载PDF
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非正式诉求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友浪 韩志明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77,共9页
新形势下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日益重要,社会风险评估机制亟待完善,这要求决策者更清楚地知道民众何时和为何通过非正式渠道表达公共服务诉求。作为社会转型过程中涌现出的常见现象,“闹大”为研究者提供了考察民众非正式诉求表达的独特... 新形势下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日益重要,社会风险评估机制亟待完善,这要求决策者更清楚地知道民众何时和为何通过非正式渠道表达公共服务诉求。作为社会转型过程中涌现出的常见现象,“闹大”为研究者提供了考察民众非正式诉求表达的独特视角和生动案例。本文基于公共行政学科视角,在既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社会地位、政治联系和感知回应三个维度在内的分析框架,旨在解释什么样的民众更加认同“闹大”这一基于非正式渠道表达公共服务诉求的方式。基于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主观社会地位越高、受教育年数越多、党员和对政府回应性的感知越积极的受访人对“闹大”认同度越低。本研究有助于从行动者角度揭示公众选择非正式渠道表达公共服务诉求时的决定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提升社会风险治理水平、完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治理 风险评估 政府回应 治理体制 政民互动
原文传递
横向权力结构与地方政府回应性:分职与协同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烨 孟天广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进入数字时代,网络问政成为政民互动的新生渠道,为回应性政府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在政民互动过程中,政府对于公众诉求的回应绩效既涉及部门间差异,也涉及部门间协同。政府内部横向权力结构约束着政府回应能力,构成政府回应绩效差异的... 进入数字时代,网络问政成为政民互动的新生渠道,为回应性政府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在政民互动过程中,政府对于公众诉求的回应绩效既涉及部门间差异,也涉及部门间协同。政府内部横向权力结构约束着政府回应能力,构成政府回应绩效差异的制度成因。研究发现,部门分职塑造了政府回应绩效的部门间差异,而跨部门协同显著提升政府回应质量,尤其是权威性更强的议事协同的回应性生产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回应性 横向权力结构 部门分职 跨部门协同
原文传递
地方财政在雾霾污染防治中的社会回应性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海涛 刘燕 师玉朋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9,共9页
雾霾污染防治的内在财政机制是地方财政节能环保支出规模及占比与PM2.5正相关。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采用人均GDP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非线性模型对中国地方财政在雾霾防治中的社会回应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地方官... 雾霾污染防治的内在财政机制是地方财政节能环保支出规模及占比与PM2.5正相关。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采用人均GDP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非线性模型对中国地方财政在雾霾防治中的社会回应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地方官员对雾霾防治工作的态度经历了容忍、忽视、关注和重视四种特征。根据城市功能和发展定位不同,相对于行政中心城市,激励不完备导致非行政中心城市官员在雾霾治理方面存在政府失灵现象;环保模范城市门槛效应不明显,而非环保模范城市只有在人均GDP大于3.06时才会逐渐加大污染治理投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在雾霾防治中存在异质性动机,财政的社会回应性表现不足,依据经济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防治雾霾污染的首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投入 雾霾污染 财政回应性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政府的责任和责任政府 被引量:67
20
作者 李景鹏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6-19,共4页
政府与公民的平等交换、平等制约和平等服从宪法和法律的理念是明确政府责任的理论基础。在责任政府的建设问题上 ,要特别注重借助政府外部的制度性力量即执政党和人民代表大会来制约政府。同时也要关注来自公民以及社会各界的自下而上... 政府与公民的平等交换、平等制约和平等服从宪法和法律的理念是明确政府责任的理论基础。在责任政府的建设问题上 ,要特别注重借助政府外部的制度性力量即执政党和人民代表大会来制约政府。同时也要关注来自公民以及社会各界的自下而上的力量对政府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政府 执政党 人民代表大会 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