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5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步行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12
1
作者 潘钰 郄淑燕 +5 位作者 刘畅 甄巧霞 刘晓磊 丁永红 杨等 邰志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2-665,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18例C2~T12节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AIS D级)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8)。治疗组于Cz部位给予rTMS,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两组...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18例C2~T12节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AIS D级)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8)。治疗组于Cz部位给予rTMS,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比较ASIA下肢运动评分(LEMS)、改良Ashworsh量表(MAS)、10 m步行速度、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和脊髓功能独立性评定(SCIM)。治疗后随访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LEMS、10 m步行速度、SCIM均有改善(P〈0.05),随访2周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仍有提高(P〈0.05);对照组随访2周与治疗前比较SCIM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LEMS改善更多,随访2周LEMS仍优于对照组(P〈0.05);MAS、10 m步行速度、WISCIⅡ和SCIM治疗后及随访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TMS可进一步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 步行
下载PDF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affects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nerve regeneration and evoked potential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10
2
作者 Jin-lan Jiang Xu-dong Guo +2 位作者 Shu-quan Zhang Xin-gang Wang Shi-feng W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816-822,共7页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has been shown to alter local blood flow of the brain, excite the corticospinal tract and muscle, and induce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We established a rat model of acute spinal cord inj...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has been shown to alter local blood flow of the brain, excite the corticospinal tract and muscle, and induce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We established a rat model of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using the modified Allen's method. After 4 hours of injury, rat models received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with a stimulus intensity of 35% maximum output intensity, 5-Hz frequency, 5 seconds for each sequence, and an interval of 2 minutes. This was repeated for a total of 10 sequences, once a day, 5 days in a week, for 2 consecutive weeks. After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decrease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2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decreased, nestin expression increased, somatosensory and motor-evoked potentials recovered, and motor function recovered 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at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improved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neural regeneration, reduced neuronal apoptosis, and induced neuroprotective and repair effects o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 function rats rehabilitation plasticity regenerative microenvironmen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重复磁刺激S_(3)神经根联合M1区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子涵 毕耘枫 +4 位作者 李江 张宗亮 宋晨 董捷 刘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19-1723,共5页
背景:有研究证明S_(3)神经根重复磁刺激与M1区重复磁刺激均可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功能,但目前很少有将2个部位联合重复磁刺激应用于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研究报道。目的:观察S_(3)神经根联合大脑M1区重复磁刺激治疗脊髓损... 背景:有研究证明S_(3)神经根重复磁刺激与M1区重复磁刺激均可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功能,但目前很少有将2个部位联合重复磁刺激应用于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研究报道。目的:观察S_(3)神经根联合大脑M1区重复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纳入40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联合刺激组行S_(3)神经根区+M1区重复磁刺激,S_(3)刺激组行S_(3)神经根区重复磁刺激+M1区假刺激,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膀胱功能干预的基础上给予4周重复磁刺激治疗。两组患者每日治疗时间均为21 min,每周5 d,共计4周,对比两组患者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检查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均导尿次数、日均导尿量、日单次最大导尿量、平均单次排尿量、储尿期(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压)、排尿期(逼尿肌压、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4周治疗结束后,联合刺激组日均导尿次数较组内治疗前降低(P<0.05),平均单次排尿量较组内治疗前升高(P<0.05);S_(3)刺激组日均导尿次数较组内治疗前降低(P<0.05);4周的治疗结束后,联合刺激组日均导尿次数较S_(3)刺激组降低、平均单次排尿量较S_(3)刺激组升高(P<0.05);③4周的治疗结束后,两组最大膀胱容量、排尿期逼尿肌压较组内治疗前增大(P<0.05);两组最大容量时膀胱压、残余尿量较组内治疗前减小(P<0.05);4周的治疗结束后,联合刺激组最大膀胱容量、排尿期逼尿肌压较S_(3)刺激组增大,最大容量时膀胱压、残余尿量较S_(3)刺激组减小(P<0.05);④提示两组均可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功能,且联合刺激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S_(3)刺激组,证明两部位联合重复磁刺激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潴留 重复磁刺激 尿动力学检查 排尿功能 膀胱压
下载PDF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neurotropin on injured sciatic nerve regeneration in rats 被引量:5
4
作者 Jie Chen Xian-Ju Zhou Rong-Bin Su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45-151,共7页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is effective for treating posttraumatic neuropathies following spinal or axonal injury.Neurotropin is a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nerve injuries like demyelinating diseases.This study sou...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is effective for treating posttraumatic neuropathies following spinal or axonal injury.Neurotropin is a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nerve injuries like demyelinating diseases.This study sought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neurotropin and their combined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n 32 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To create a sciatic nerve injury model,a 10 mm-nerve segment of the left sciatic nerve was cut and rotated through 180°and each end restored continuously with interrupted sutures.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nly a reversed autograft in the left sciatic nerve with no treatment.In the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group,peripheral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treatment(20 Hz,20 min/d)was delivered for 10 consecutive days after auto-grafting.In the neurotropin group,neurotropin therapy(0.96 NU/kg per day)was administrated for 10 consecutive days after surgery.In the combined group,the combination of peripheral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20 Hz,20 min/d)and neurotropin(0.96 NU/kg per day)was given for 10 consecutive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The Basso-Beattie-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behavioral recovery of the injured nerve.The sciatic functional index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s.Toluidine blue staining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myelinated fibers in the distal and proximal grafts.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the length of axons marked by neurofilament 200.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Basso-Beattie-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 scores,sciatic functional index,the number of myelinated fibers in distal and proximal grafts were higher and axon lengths were longer in the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neurotropin and combined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se measur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ON myelinated NERVE fibers NERVE REGENERATION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NEUROTROPI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SCIATIC NERVE trauma
下载PDF
磁刺激翳风穴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潘文秀 王继先 +5 位作者 姚小玲 杨帅 徐珮珮 崔光卫 谢青 崔立军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 观察翳风穴体表重复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瑞金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80例首发中重度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翳风穴重复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针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 目的 观察翳风穴体表重复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瑞金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80例首发中重度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翳风穴重复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针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选用肌电图及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Sunnybrook面部评分系统(SFGS)评价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明显优于对照组60.00%。干预后两组的面神经功能均较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面神经功能及H-B、SFG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磁刺激翳风穴联合针灸是治疗中重度面瘫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加快面神经功能恢复,为进一步改善面瘫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磁刺激 翳风穴 针灸 面瘫 疗效
下载PDF
重复磁刺激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柳华 韩肖华 +1 位作者 陈红 黄晓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磁刺激(rMS)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3d内的SD大鼠乳鼠双侧海马组织悬浮培养NSCs。在分化培养基下,将NSCs单细胞悬液进行贴壁诱导分化后,分为空白对照组和rMS组。空白对照... 目的探讨重复磁刺激(rMS)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3d内的SD大鼠乳鼠双侧海马组织悬浮培养NSCs。在分化培养基下,将NSCs单细胞悬液进行贴壁诱导分化后,分为空白对照组和rMS组。空白对照组为自然分化无特殊处理,rMS组刺激参数为频率10Hz、50%最大输出强度、每日1000个脉冲、共刺激7d。rMS组最后1次干预后1h内收集2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分化神经元的比例,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B.微管蛋白3(β-Ⅲ tubulin)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量。再将分化7d、无rMS干预的NSCs诱导凋亡,分为诱导凋亡组和诱导凋亡rMS组。诱导凋亡rMS组在诱导凋亡1h后进行rMS干预,刺激参数同上,诱导4h后收集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和晚期凋亡率,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的表达量。结果rMS干预7d后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无显著性变化(P〉0.05),8-nltubulin、GFAP、BDNF相对表达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诱导凋亡rMS组的细胞凋亡率(9.14±4.72)%与诱导凋亡组的细胞凋亡率(15.38±4.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凋亡rMS组的Caspase-3、Bel-2、Bax相对蛋白表达量与诱导凋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频率10Hz、干预7d的rMS对体外培养大鼠NSCs的分化无显著影响,但能减少诱导凋亡剂下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磁刺激 神经干细胞 凋亡 分化
原文传递
不同参数重复磁刺激对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薛姗姗 周翠红 +1 位作者 彭正午 何宏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第8期537-541,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刺激参数重复磁刺激对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基因内源性大麻素受体l(Cannabinoid Receptor1,CBlR)、二酰基甘油脂肪酶(Diacylglycerol,DAGL)、脂肪酰胺水解酶(Fatty Acid Amide Hydrolase,FAAH)和单酰... 目的探讨不同刺激参数重复磁刺激对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基因内源性大麻素受体l(Cannabinoid Receptor1,CBlR)、二酰基甘油脂肪酶(Diacylglycerol,DAGL)、脂肪酰胺水解酶(Fatty Acid Amide Hydrolase,FAAH)和单酰基甘油脂肪酶(Monoacylgiycerol,MAGL)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新生子鼠大脑中分离星形胶质细胞,待7~10d细胞长满进行纯化后,给予细胞不同参数的重复磁刺激或对照处理。磁刺激组分为4组,分别给予细胞频率为1Hz或5Hz,刺激强度为0.86T或1.24T的磁刺激处理,即(1Hz+0.86T,1Hz+1.24T,5Hz+0.86T)和(5Hz+1.24T),对照组细胞置于距重复磁刺激组细胞20cm的相同环境中,但是检测不到磁场强度。干预结束后,从细胞中提取总mRNA和蛋白,检测CB1R、DAGL、FAAH和MAGL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当给予细胞(5Hz+0.86T)磁刺激处理时,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CBIR、MAGL和FAAH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当给予细胞(5Hz+1.24T)磁刺激处理时,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FAAH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此外,4组刺激参数的重复磁刺激处理对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DAGL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不同参数的重复磁刺激对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基因CB1R、DAGL、FAAH和MAGL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不同,不同参数磁刺激所致生物学效应差异可能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磁刺激 星形胶质细胞 内源性大麻素
原文传递
重复磁刺激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8
作者 柳华 韩肖华 +1 位作者 陈红 黄晓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磁刺激(rMS)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新生3天内的Sprague-Dawley(SD)大鼠乳鼠双侧海马组织培养NSCs,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第2代NSCs的OD值绘制生长曲线图。再将第2代NSCs分为空白对照组... 目的探讨重复磁刺激(rMS)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新生3天内的Sprague-Dawley(SD)大鼠乳鼠双侧海马组织培养NSCs,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第2代NSCs的OD值绘制生长曲线图。再将第2代NSCs分为空白对照组和rMS组,rMS组刺激参数为频率10Hz,50%最大输出强度,每天200个脉冲,连续刺激3d。于rMS组最后1次干预1h后收集2组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细胞增殖效应,同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c-fos蛋白和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量。结果第2代神经球经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为NSCs,生长曲线提示培养第3天时NSCs活性最佳。rMS干预后,rMS组cck-8的OD值为(0.309±0.043),与空白对照组的(0.256±0.0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干预后,rMS组的c-fos和p-CREB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频率10Hz的rMS可促进NSCs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CREB和c-fos蛋白表达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磁刺激 大鼠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老年焦虑症继发睡眠障碍经颅重复磁刺激辅助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庞秀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颅重复磁刺激辅助治疗老年焦虑症继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纳入对象为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老年焦虑症继发睡眠障碍患者74例,以数字随机法均分成两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经... 目的探讨颅重复磁刺激辅助治疗老年焦虑症继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纳入对象为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老年焦虑症继发睡眠障碍患者74例,以数字随机法均分成两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经颅重复磁刺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睡眠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为50.1%,比对照组(35.1%)更高。两组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前多导睡眠图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结论rTMS辅助治疗老年焦虑症继发睡眠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且安全无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焦虑症 睡眠障碍 米氮平 颅重复磁刺激 效果
下载PDF
高频rTMS对帕金森病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睡眠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赖靖慧 蔡扬帆 +4 位作者 夏敏 邱丽芳 翁婧 杨丽艳 张仁雄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861-1863,共3页
目的:观察高频rTMS对PD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40例PD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伪刺激治疗,同时保持2组原有药物治疗方案不变,记录并比较2组PD患者在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 目的:观察高频rTMS对PD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40例PD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伪刺激治疗,同时保持2组原有药物治疗方案不变,记录并比较2组PD患者在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Ⅲ)、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及帕金森病生命质量问卷(PDQ-39)的分值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UPDRSⅢ、PDSS及PDQ-39评分均有明显差别,PD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睡眠状况及生命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rTMS治疗PD疗效肯定,对肢体运动能力、睡眠状况及生命质量均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重复磁刺激 辅助运动区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睡眠
下载PDF
高压氧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诱发电位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孙莎莎 李香 +2 位作者 郭萍 宋瑜 周建民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36-740,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诱发电位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在高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诱发电位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在高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美多芭和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HBO治疗。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手部计时运动实验和10 m折返运动试验评价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采用Keypoint 4c肌诱发电位仪检测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大脑皮质区静息阈值(RMT)、皮质静止期(CSP)、皮质潜伏期(C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UPDRS总分、UPDRS Ⅲ评分明显降低, 10 m折返运动试验时间明显缩短, 计时运动次数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UPDRS总分、UPDRS Ⅲ评分明显降低, 10 m折返运动试验时间明显缩短, 计时运动次数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比较, 研究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UPDRS总分、UPDRS Ⅲ评分明显降低, 10 m折返运动试验时间明显缩短, 计时运动次数明显增加(P<0.05)。与治疗前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RMT、CL、CSP、CMCT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比较, 研究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上述指标明显提高(P<0.05)。结论 HBO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单独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更好地激发大脑皮质区域的运动诱发电位, 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病 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经颅重复磁刺激辅助治疗老年焦虑症继发睡眠障碍的疗效评定
12
作者 夏禹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1期72-74,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焦虑症继发睡眠障碍特点,评价经颅重复磁刺激辅助治疗的优势,为相关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接受治疗的88名老年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各44例,采取随机分配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 目的研究老年焦虑症继发睡眠障碍特点,评价经颅重复磁刺激辅助治疗的优势,为相关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接受治疗的88名老年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各44例,采取随机分配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焦虑症常规治疗,研究组在焦虑症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经颅重复磁刺激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因子及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睡眠总时长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各睡眠障碍因子水平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PSQI评分中各维度评分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颅重复磁刺激辅助治疗改善了老年焦虑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重复磁刺激 老年焦虑症 睡眠障碍 辅助治疗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7
13
作者 何予工 李鹏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PSD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综合康...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PSD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给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国脑卒中量表(CS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HAMD、CSS、PSQI、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后),3组患者HAMD评分、PSQI评分、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CSS、PSQI、MBI评分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AMD[(9.76±4.59)分]、CSS[(7.65±2.35)分]、PSQI[(16.13±4.12)分]、MBI评分[(52.61±9.26)分]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可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睡眠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效提高其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抑郁 睡眠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5
14
作者 冉胜兰 邱康雨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患者的效果。方法TRS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32例)和MECT组(31例),rTMS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MECT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奥...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患者的效果。方法TRS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32例)和MECT组(31例),rTMS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MECT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奥氮平治疗,均观察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中的再认、图片、联想及背数4个项目,于治疗前、治疗1、2、4、8周末评定1次,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rTMS组和MECT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1.2%和8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显示:随着治疗时间延长,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呈现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MS中再认、图片、联想及背数得分显示,治疗1周后得分明显降低,但2、4、8周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比较显示,除记忆受损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MECT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相似,且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无抽搐电休克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54
15
作者 陈清法 黄华垚 +1 位作者 陈振强 倪国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rTMS治疗组和伪rTMS治疗组,每组各30例。伪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rTMS治疗组和伪rTMS治疗组,每组各30例。伪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rTMS假刺激治疗,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1Hz 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1Hz rTMS治疗以及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上肢F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MAS评分以及F波潜伏期、波幅、Hmax/Mmax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rTMS治疗组明显低于伪rTMS治疗组(P<0.05);三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但rTMS治疗组的FMA-UE、MBI评分与伪rTMS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肉痉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上肢运动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偏瘫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8
16
作者 王娟 郑婵娟 +3 位作者 崔晓阳 徐婷 张阳普 夏文广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1期11-14,18,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训练组、rTMS组及联合治疗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训练组、rTMS组及联合治疗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认知训练组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rTMS组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计算机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3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3组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的MMSE、MoC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的MMSE、Mo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MBI评分均优于认知训练组、rTMS组(P<0.05)。结论: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流浪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46
17
作者 李启斌 陶领钢 +1 位作者 石顺治 刘训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18-921,941,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流浪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流浪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无...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流浪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流浪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均观察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中的再认、图片、联想及背数4个项目进行短期记忆测定。于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末各评定上述量表1次。对比分析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研究组无脱落。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45,P>0.05)。治疗后,2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但2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仅第1周末WMS各项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其他时间点及研究组各项WMS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2组间WM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流浪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相似,且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无抽搐电休克 流浪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下载PDF
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44
18
作者 李冰洁 李芳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低频(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M1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2月,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组(n=20)、低强度组(n=20...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低频(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M1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2月,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组(n=20)、低强度组(n=20)和对照组(n=20)。三组均给予常规康复,高强度组rTMS每天2次,低强度组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每次10 min,共10 d。治疗前后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高强度组患侧MEPs波幅,高强度组和低强度组FMA、M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高强度组明显优于低强度组(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频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M1区可改善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多次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 上肢 康复
下载PDF
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mproves motor dysfunct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41
19
作者 Zhi-yong Meng Wei-qun So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610-613,共4页
Low frequency (≤ 1 Hz)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can affect the excitability of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Although this is a common method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 Low frequency (≤ 1 Hz)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can affect the excitability of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Although this is a common method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hether it promotes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remains controversial. Twent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ombined with hemiparalysis were equall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low frequency rTMS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low frequency rTMS group were given 1-Hz rTMS to the contralateral primary motor cortex with a stimulus intensity of 90% motor threshold, 30 minutes/day.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sham stimulation. After 14 days of treatment, clinical function scor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Barthel Index, and Fugl-Meyer Assessment)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 low frequency rTMS group, and the effects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e conclude that low frequency (1 Hz) rTMS for 14 days can help improve motor funct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 dysfunc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National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Barthel Index Fugl-Meyer Assessmen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20
作者 华强 夏文广 +2 位作者 郭伏玲 李思成 徐婷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5期267-270,295,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加用rTMS治疗。2组在治疗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加用rTMS治疗。2组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进行评定,并行多导睡眠监测,记录各项睡眠指标,评价患者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并随访治疗结束后1月时睡眠障碍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的一般情况、PSQI及SRSS评分、睡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的PSQI及SRSS量表评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觉醒时间、S1%、S2%、(S3~S4)%、REM%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SQI及SRSS评分、睡眠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1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片对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较单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右佐匹克隆片 脑梗死 睡眠障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