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胚胎肾小体和肾小管的发育 被引量:16
1
作者 朱平 姜叙诚 +4 位作者 金连弘 张亚坤 宋雁南 吴振铎 李学钧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4-417,共4页
对32例(8~28周)人胚胎肾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胚胎肾小体的发育可分为原始期(ⅠS)、发育期(ⅡS)和成熟期(ⅢS)3个阶段。8周胚肾有少量ⅡS肾小体,并形成滤过膜的3层结构。20周胎儿肾内... 对32例(8~28周)人胚胎肾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胚胎肾小体的发育可分为原始期(ⅠS)、发育期(ⅡS)和成熟期(ⅢS)3个阶段。8周胚肾有少量ⅡS肾小体,并形成滤过膜的3层结构。20周胎儿肾内约30%肾小体达ⅢS。28周胎儿肾内约50%肾小体达ⅢS。肾小管的发育与所属肾小体的发育程度相应,可分为分化早期、发育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8周胚肾可见少量发育期的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12周胎儿肾内可见发育期髓袢细段。20周胎儿肾内成熟期肾小管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体 肾小管 超微结构 发育 人胚胎
下载PDF
小鼠肾小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基因表达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敏 王旭 席焕久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6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中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及bcl-2和bax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发育不同阶段小鼠肾...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中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及bcl-2和bax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发育不同阶段小鼠肾小体的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在小鼠肾小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均有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凋亡阳性细胞多出现在Ⅲ、Ⅳ期肾小体内,而此时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结论细胞凋亡高峰主要出现在Ⅲ、Ⅳ期肾小体,bcl-2/bax比值的降低可能是这一现象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BAX 肾小体 发育 细胞凋亡 小鼠
下载PDF
小鼠肾小体的形态发生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灵均 郭敏 陈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小鼠肾小体形态的发生规律。 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生前和生后小鼠肾脏中各发育阶段的肾小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立体计量学的测量。 结果 可见肾小体发育的 4个阶段 ,胚龄 14d时 ,Ⅰ、... 目的 探讨小鼠肾小体形态的发生规律。 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生前和生后小鼠肾脏中各发育阶段的肾小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立体计量学的测量。 结果 可见肾小体发育的 4个阶段 ,胚龄 14d时 ,Ⅰ、Ⅱ期肾小体出现 ,生后 7d消失。胚龄 16d时 ,Ⅲ、Ⅳ期肾小体出现 ,其体积从胚龄 16d到生后 4 0d增大约 70倍 ,数目从胚龄 16d到生后 7d增加约 2 0倍 ,生后 7d后基本恒定。 结论 小鼠肾小体于胚龄 14d发生 ,生后 7d前增殖明显 ,生后 7d后不再增殖 ,肾小体的发育以单个体积迅速增大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体 发育 体视学 图像分析 小鼠
下载PDF
大鸨肾脏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春生 范光丽 +3 位作者 肖传斌 李奎 艾维昌 张书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3期5-7,共3页
大鸨肾表面被较深的裂分成前中后三群肾叶。每个肾叶又被其表面的浅沟分成敷个肾小叶。后者由外周的皮质和基部的髓质构成,但小叶内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明显。肾小叶彼此借小叶间静脉分开。小叶周集合管、小叶内动脉、肾小球以中央静脉为... 大鸨肾表面被较深的裂分成前中后三群肾叶。每个肾叶又被其表面的浅沟分成敷个肾小叶。后者由外周的皮质和基部的髓质构成,但小叶内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明显。肾小叶彼此借小叶间静脉分开。小叶周集合管、小叶内动脉、肾小球以中央静脉为轴呈圆周排列。在小叶内,肾小体与小叶间静脉之间主要分布近曲小管,中央静脉与肾小体之间主要分布远曲小管;髓质主要分布有髓质集合管和髓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肾脏 肾小叶 肾小体 肾小管
下载PDF
小鼠肾小体的生长曲线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灵均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肾脏发生发育过程中肾小体体积的增长规律。方法:光镜下应用体视学方法对生前和生后小鼠肾脏中各发育阶段的肾小体体积进行测量。结果:胚龄14 d时,逗号小体和S小体出现,生后7 d消失。胚龄16 d时,Ⅲ、Ⅳ期肾小体出现,其体... 目的:探讨小鼠肾脏发生发育过程中肾小体体积的增长规律。方法:光镜下应用体视学方法对生前和生后小鼠肾脏中各发育阶段的肾小体体积进行测量。结果:胚龄14 d时,逗号小体和S小体出现,生后7 d消失。胚龄16 d时,Ⅲ、Ⅳ期肾小体出现,其体积从胚龄16 d到生后40 d大约增大70倍。结论:小鼠肾小体于胚龄14 d发生,从生后7 d到生后40 d体积增长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体 生长曲线 肾脏 体视学 发育
下载PDF
大鼠肾小体发生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宋小峰 张振兴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体发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光镜、电镜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测量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肾小体进行形态观察和体视学计量。结果:大鼠肾小体的发育经过了逗号小体、S小体、Ⅲ期和Ⅳ期肾小体4个阶段,从胚龄...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体发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光镜、电镜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测量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肾小体进行形态观察和体视学计量。结果:大鼠肾小体的发育经过了逗号小体、S小体、Ⅲ期和Ⅳ期肾小体4个阶段,从胚龄18d到生后40d肾小体的体积大约增大86倍,肾小体的数目大约增大7倍,生后7d之后基本稳定。结论:大鼠肾小体发生始于胚龄16d,肾小体的体积于生后40d达到成年水平,肾小体的数目在生后7d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体 发育 体视学 大鼠
下载PDF
“组织学与胚胎学—肾小体”微课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7
作者 姜涌 吕冰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8年第4期393-395,405,共4页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资源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青睐。文章详细阐述了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中肾小体知识点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和制作方法,并以此为制作其他章节和知识点的微课资源提供借鉴与参考,旨...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资源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青睐。文章详细阐述了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中肾小体知识点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和制作方法,并以此为制作其他章节和知识点的微课资源提供借鉴与参考,旨在推进微课教学在医学教育信息化中的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肾小体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下载PDF
Insights into kidney stem cell development and regeneration using zebrafish 被引量:1
8
作者 Bridgette E Drummond Rebecca A Wingert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CAS 2016年第2期22-31,共10页
Kidney disease is an escalating global health problem,for which the formulation of therapeutic approaches using stem cells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research attention.The complexity of kidney anatomy and function,which... Kidney disease is an escalating global health problem,for which the formulation of therapeutic approaches using stem cells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research attention.The complexity of kidney anatomy and function,which includes the diversity of renal cell types,poses formidable challenge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ethods to generate replacement structures.Recent work using the zebrafish has revealed their high capacity to regenerate the integral working units of the kidney,known as nephrons,following acute injury.Here,we discuss these findings and explore the ways that zebrafish can be further utilized to gain a deeper molecular appreciation of renal stem cell biology,which may uncover important clues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DNEY renal stem cell renal PROGENITOR REGENERATION NEPHRON Blood filter renal corpuscle TUBULE
下载PDF
发育期小鼠肾小体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敏 王旭 席焕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研究小鼠肾小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和光、电镜技术,对发育不同阶段肾小体的细胞增殖和凋亡进行观察。结果PCNA免疫组织化... 目的研究小鼠肾小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和光、电镜技术,对发育不同阶段肾小体的细胞增殖和凋亡进行观察。结果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Ⅰ和Ⅱ期肾小体内几乎所有细胞PCNA呈强阳性反应,Ⅲ、Ⅳ期肾小体PCNA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Ⅴ期肾小体PCNA阳性细胞少见。TUNEL阳性细胞多出现在出生前,主要在Ⅲ、Ⅳ期肾小体表达。电镜观察:早期肾小体所有细胞核分裂象机率均高,Ⅲ期肾小体中的内皮细胞、足细胞核分裂象机率高,Ⅳ期肾小体中只见到内皮细胞核分裂象,Ⅴ期细胞核分裂象少见。电镜下所见的细胞凋亡多在Ⅲ、Ⅳ期肾小体,其中以内皮细胞、肾小囊壁层细胞凋亡居多。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行为在小鼠肾小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普遍存在,协同参与了调控肾小体正常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体 发育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末端标记法 电子显微镜 小鼠
下载PDF
大鼠和小鼠胚胎后肾移植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臧东钰 李晓明 郭敏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333-334,338,I000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胚龄的大鼠和小鼠的后肾植入同种异体远交系成年宿主体内后的生长变化,探讨胚胎后肾移植的最佳胚龄及血管起源。方法应用光、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胚龄的后肾移植后,肾脏各部的发育情况及后肾内CD31+阳性细胞的... 目的观察不同胚龄的大鼠和小鼠的后肾植入同种异体远交系成年宿主体内后的生长变化,探讨胚胎后肾移植的最佳胚龄及血管起源。方法应用光、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胚龄的后肾移植后,肾脏各部的发育情况及后肾内CD31+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离体后肾移植10天后成熟的肾小体形成,胚龄16天的大鼠和胚龄13天的小鼠后肾移植10天后,排斥反应轻微;胚龄20天的大鼠后肾和胚龄14、16天的小鼠后肾移植10天后,出现明显排斥反应,且随着胚龄的增长排斥反应逐渐加重。CD31+阳性细胞分布在肾小体毛细血管内皮及部分皮质中的间质细胞。结论胚龄16天的大鼠和胚龄13天的小鼠后肾中均无成熟肾小体出现,是移植的最佳时间;后肾移植物内的毛细血管袢是由移植物的间质细胞分化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移植 胚龄 肾小体 大鼠 小鼠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对胎鼠肾小体发育的影响
11
作者 薄双玲 孙亚洁 +2 位作者 赵欣晨 丁柏伊 乔海兵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70-975,共6页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体外培养胚龄12.5 d(E12.5 d)胎鼠肾组织发育的影响,从而探求它与肾小体发育的关系。方法E12.5 d的胎鼠肾组织分别用0,25,100,200,400 ng/mL FGF2体外培养,培养2,4,6 d后HE染色观察肾组织中肾小体...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体外培养胚龄12.5 d(E12.5 d)胎鼠肾组织发育的影响,从而探求它与肾小体发育的关系。方法E12.5 d的胎鼠肾组织分别用0,25,100,200,400 ng/mL FGF2体外培养,培养2,4,6 d后HE染色观察肾组织中肾小体的发育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体视学对不同浓度FGF2体外培养肾组织中各期肾小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E12.5 d胎鼠肾组织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有类似在体的发育过程,经FGF2培养后,可见发育不同阶段的肾小体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体视学结果显示经与0 ng/mL FGF2比较,25,100,200,400 ng/mL FGF2体外培养后,肾组织中FGFR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但4个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测在肾脏的发育过程中,FGF2主要通过与FGFR1结合从而促进间充质细胞的聚集和肾小体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小鼠 肾小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鼠IgA肾病模型肾脏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胜男 曾慧红 +2 位作者 傅爱香 庄德葆 朱清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大鼠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病理变化。方法将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IgAN组(n=10)。用免疫荧光、HE染色和体视学方法,测出2组动物肾小体、肾小囊和肾小球体密度、球...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大鼠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病理变化。方法将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IgAN组(n=10)。用免疫荧光、HE染色和体视学方法,测出2组动物肾小体、肾小囊和肾小球体密度、球囊体积比、肾小体数密度、肾小体和肾小球长径、近端肾小管管腔和管壁面积及其比值,比较其差异。结果IgA免疫荧光染色,IgAN组皮质部见较强绿色荧光。与对照组比,IgAN组肾小体体密度增大,肾小囊体密度增大,肾小球体密度减小,球囊比减小,肾小体数密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肾小体长径增大,肾小球长径减小,近端肾小管管腔面积减小,管壁面积增大,腔壁比减小。结论 IgAN大鼠肾小体和肾小囊增大,肾小球减小,近曲小管细胞体积增大,管腔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小体 肾小管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肾小体发育的生长曲线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小峰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体发育中体积生长曲线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连续切片技术,光镜观察并结合体视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肾小体的体积进行测量,定量研究肾小体体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胚龄16 d 时逗号小体及 S 小体出现,胚龄18...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体发育中体积生长曲线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连续切片技术,光镜观察并结合体视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肾小体的体积进行测量,定量研究肾小体体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胚龄16 d 时逗号小体及 S 小体出现,胚龄18 d,出现了Ⅲ期和Ⅳ期肾小体,生后7 d,逗号小体及 S 小体消失,肾小体的体积从胚龄18 d 到生后40 d 大约增大86倍。结论:大鼠肾小体于胚龄16 d 发生,生后40 d 达到成年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体 发育 体视学 大鼠
下载PDF
Caspase-3 mRNA在发育中小鼠肾小体的表达
14
作者 张莉 王秀锦 郭敏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Caspase-3 mRNA在小鼠肾小体发育中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选取胚龄14d、16d、18d胎鼠和出生后1d、3d、7d的仔鼠肾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及体视学分析方法对Caspase-3 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中的表达进行... 目的探讨Caspase-3 mRNA在小鼠肾小体发育中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选取胚龄14d、16d、18d胎鼠和出生后1d、3d、7d的仔鼠肾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及体视学分析方法对Caspase-3 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中的表达进行定性及定量观察。结果Caspase-3 mRNA在小鼠肾小体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阳性表达。在Ⅰ期和Ⅱ期肾小体的表达较低,进入Ⅲ期肾小体时,其表达达高峰,Ⅳ期肾小体中的表达稍有下降,Ⅴ期肾小体中的表达显著降低,其体积密度分别为12.35±3.78(%)、15.63±4.05(%)、43.28±6.09(%)、33.45±5.32(%)和10.28±2.56(%)。结论Caspase-3 mRNA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内的表达不同,它对肾小体的正常发育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3 原位杂交 小鼠 肾小体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小鼠肾小体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旭 郭敏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20-424,共5页
目的研究小鼠肾小体发生发育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技术。结果比较发育不同阶段肾小体PCNA表达时,处于原始阶段,即Ⅰ期和Ⅱ期肾小体内PCNA阳性率最高;而随着肾小体生长发育和成... 目的研究小鼠肾小体发生发育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技术。结果比较发育不同阶段肾小体PCNA表达时,处于原始阶段,即Ⅰ期和Ⅱ期肾小体内PCNA阳性率最高;而随着肾小体生长发育和成熟,即Ⅲ、Ⅳ、Ⅴ期肾小体,PCNA的表达会逐渐减弱。在比较不同胚龄及生后日龄的同期肾小体时发现,Ⅰ期、Ⅱ期肾小体内PCNA阳性细胞率不因胚(日)龄的增加而变化;而Ⅲ期、Ⅳ期和Ⅴ期随着胚龄的增加,特别是生后日龄的增加阳性率逐渐下降。结论细胞增殖在肾小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是由高逐渐减低。生后龄肾内生长阶段肾小体的PCNA阳性率明显低于胚龄时生长阶段肾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肾小体 发育 小鼠
下载PDF
小鼠肾小体系膜细胞的发育 被引量:2
16
作者 房艳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1-583,642,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肾小体系膜细胞的来源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与系膜细胞发生发育成熟的关系。方法:采用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技术及体视学分析方法。结果:α- SMA在小鼠肾小体系膜细胞发育过程... 目的:探讨小鼠肾小体系膜细胞的来源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与系膜细胞发生发育成熟的关系。方法:采用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技术及体视学分析方法。结果:α- SMA在小鼠肾小体系膜细胞发育过程中早期阶段无表达,发育阶段表达阳性,成熟期表达消失。结论:系膜细胞可能来源于生后肾组织的间充质细胞,α-SMA的表达短暂与肾小体系膜细胞的发育成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体 生长和发育 系膜细胞 小鼠
下载PDF
双峰驼肾小体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秋生 刘岗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0,共3页
应用体视学方法 ,观测了双峰驼肾小体的光镜结构与电镜结构 ,求出相应参数 ,并与黄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双峰驼肾小体的体积与黄牛差异不显著 ,但肾血管球毛细血管线密度、体密度、平均长度和平均体积明显小于黄牛 ,而且双峰驼肾血管... 应用体视学方法 ,观测了双峰驼肾小体的光镜结构与电镜结构 ,求出相应参数 ,并与黄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双峰驼肾小体的体积与黄牛差异不显著 ,但肾血管球毛细血管线密度、体密度、平均长度和平均体积明显小于黄牛 ,而且双峰驼肾血管球毛细血管基膜也明显比黄牛的厚。表明双峰驼肾血管球毛细血管较稀疏 ,总长度较短 ,过滤膜的基膜层较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肾小体 体视学 肾血管球低滤过率
下载PDF
层黏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在小鼠肾小体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萍 田鹤 郭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988-3991,共4页
目的观察层黏连蛋白(LN)和纤维连接蛋白(Fn)在小鼠肾小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肾小体发生发育的关系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定量检测LN和Fn的表达。结果胚龄12 d的胎鼠LN表达于输尿管芽周围,胚龄14 d... 目的观察层黏连蛋白(LN)和纤维连接蛋白(Fn)在小鼠肾小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肾小体发生发育的关系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定量检测LN和Fn的表达。结果胚龄12 d的胎鼠LN表达于输尿管芽周围,胚龄14 d始,在各期肾小体的基膜均有表达。体视学测量发现,随着肾小体的发育成熟,其阳性表达的面密度值逐渐增多。Fn在除逗号小体以外的各期肾小体的基底膜处均有表达。体视学测量结果显示其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 LN和Fn在小鼠肾小体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体 发育 层黏连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体视学
下载PDF
小鼠肾小体发育中的细胞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敏 李晓明 +1 位作者 王旭 席焕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肾小体发生和发育过程中各种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应用组织培养、后肾移植和光、电镜技术对发育不同阶段的肾小体进行观察。结果:胚龄13 d后肾尚未出现肾小体时,经培养5 d,或移植到受鼠5 d后出现了成熟的肾小体的结构。... 目的:探讨小鼠肾小体发生和发育过程中各种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应用组织培养、后肾移植和光、电镜技术对发育不同阶段的肾小体进行观察。结果:胚龄13 d后肾尚未出现肾小体时,经培养5 d,或移植到受鼠5 d后出现了成熟的肾小体的结构。电镜下观察表明:上皮基膜先于内皮基膜出现,随后两层膜融合。早期内皮细胞无核部分是连续的,无小孔结构。在发育过程中,小孔结构增多。早期足细胞有两种类型,明型和暗型,细胞基部伸出小突起并穿过基膜与内皮细胞紧贴。结论:血管球来源于内源性后肾细胞。发育过程中足细胞与内皮有结构上的接触,上皮基膜先于内皮基膜出现,足细胞有两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肾小体 细胞形态学 生长发育 小孔结构 内皮细胞 上皮基膜
下载PDF
小鼠肾血管球和肾小囊的生长曲线
20
作者 王灵均 《健康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14-16,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小鼠肾小体发生发育过程中血管球和肾小囊体积的增长规律。方法光镜下应用体视学方法对胚胎和生后发育期小鼠肾血管球和肾小囊的绝对和体积进行测量。结果从胚龄16天到生后40天血管球体积增大约86倍,肾小囊体积增大约32倍。生后... 目的研究小鼠肾小体发生发育过程中血管球和肾小囊体积的增长规律。方法光镜下应用体视学方法对胚胎和生后发育期小鼠肾血管球和肾小囊的绝对和体积进行测量。结果从胚龄16天到生后40天血管球体积增大约86倍,肾小囊体积增大约32倍。生后7天之前,血管球的相对体积增大迅速,而肾小囊的相对体积减小迅速,之后二者变化平缓。结论肾小体发育中血管球和肾小囊的体积变化为肾小体的滤过功能的逐渐成熟提供了形态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体 肾血管球 肾小囊 发育 体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