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内固定与内固定移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峰 顾驰江 +2 位作者 王云 王福生 李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80-2083,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内固定与内固定移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医院骨外科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出现感染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对比患者清创前、后半年的白细胞计数(WBC... 目的探讨保留内固定与内固定移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医院骨外科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出现感染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对比患者清创前、后半年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指标检测值,并分析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移除内固定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94±3.26)个月,末次随访时共12例患者,其中移除内固定者5例,保留内固定者7例,均无感染复发出现。12例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4例(33.33%);革兰阳性菌感染6例(50.0%);混合菌感染2例(16.67%);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感染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术后半年WBC、ESR、CRP检查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研究分析,感染类型、是否异体输血及清创次数与移除内固定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迟发感染、超过3次的清创是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移除内固定的危险因素;移除内固定和保留内固定患者的术前、术后1周、2周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内固定移除后1、2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保留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术后感染是临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考虑将内固定移除,感染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术后感染 内固定移除
原文传递
长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的治疗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宇 陈曦 +5 位作者 刘跃洪 刘树平 徐巍 谢德 杨灵 汪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四肢长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的原因,探讨预防再骨折发生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5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12例四肢长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再发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2月... 目的分析四肢长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的原因,探讨预防再骨折发生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5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12例四肢长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再发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2月,平均26月。12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4~15月,平均12.8月。无再次骨折发生,关节功能改善。结论初次手术的坚强内固定,把握准确的内固定取出时机,适当的关节功能康复锻炼,加强保护性意识是防止再骨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管骨骨折 内固定取出术后 再骨折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身麻醉在内固定取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明 孙玉娥 +2 位作者 周亚昭 顾小萍 马正良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20期2203-2205,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身麻醉(全麻)在内固定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骨科内固定取出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均采用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全麻,喉罩通气。试验组麻醉诱导前10min内泵注右美托咪...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身麻醉(全麻)在内固定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骨科内固定取出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均采用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全麻,喉罩通气。试验组麻醉诱导前10min内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1)·h^(-1)至术毕;对照组不用右美托咪定。记录患者入室后(T0)、喉罩置入时(T1)、喉罩置入后1min(T2)、切皮后1min(T3)、拔除喉罩后1min(T4)和15min(T5)的HR、MAP和SpO_2,记录拔除喉罩后15min内的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2~T5的HR、MAP和拔除喉罩后的躁动评级降低(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内固定取出术中,右美托咪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质量提高,不良反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喉罩 内固定取出术
原文传递
应用镜下撑开手柄建立工作空间辅助关节镜下四肢骨内固定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4
作者 赵东旭 王铁英 霍鑫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1001-1006,共6页
背景:应用关节镜实施四肢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微创取出术中如何获得镜下开阔的工作空间、清晰的手术视野是限制这一技术临床应用的主要问题。目的:观察应用镜下撑开手柄建立工作空间辅助关节镜实施四肢骨内固定物取出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背景:应用关节镜实施四肢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微创取出术中如何获得镜下开阔的工作空间、清晰的手术视野是限制这一技术临床应用的主要问题。目的:观察应用镜下撑开手柄建立工作空间辅助关节镜实施四肢骨内固定物取出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1月因四肢骨骨折术后骨愈合内固定物存留就诊我院的患者36例,包含锁骨、尺骨、肩胛骨、股骨、胫骨、腓骨、跟骨内固定物。以自身对照、对比观察的方法,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应用镜下撑开手柄两种方式建立镜下工作空间辅助关节镜实施骨内固定物取出操作,以"内固定物显露、镜下视野、操作空间、手术操作难易程度"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分,对比上述两种方式建立的镜下工作空间情况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传统方法建立的镜下工作空间临床应用效果:优2例,良18例,差16例。评定为"差"的主要原因集中在"镜下工作空间狭小、组织遮挡镜下视野受限、内固定物显露不佳"三方面。镜下撑开手柄建立的镜下工作空间临床应用效果:优33例,良3例,差0例。相比传统方法应用镜下撑开手柄建立的镜下工作空间内固定物显露清晰、镜下视野开阔、操作空间充足、镜下手术更易实施。结论:在实施关节镜下四肢骨内固定物取出术中,应用镜下撑开手柄是一种很好的建立镜下工作空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内固定物取出 工作空间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骨科内固定取出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彭晶蕊 许晓菲 刘汉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3期375-377,380,共4页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骨科内固定取出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钦州市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行骨科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139例,其中干预前(2015年1—6月)45例,干预后第1阶段(2016年1—6...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骨科内固定取出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钦州市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行骨科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139例,其中干预前(2015年1—6月)45例,干预后第1阶段(2016年1—6月)27例,干预后第2阶段(2017年1—6月)25例,干预后第3阶段(2018年1—6月)42例。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为依据,比较干预前后骨科内固定取出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预防用药不合理率。结果:我院骨科内固定取出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44.4%(20/45)降至干预后第3阶段的14.3%(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用药不合理率由干预前的95.0%(19/20)降至干预后第3阶段的66.7%(4/6);干预后第3阶段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无指征用药(2例)和品种选择不适宜(2例)。结论:通过干预,我院骨科内固定取出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预防用药不合理率均明显降低,但仍存在个别无指征用药及品种选择不适宜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监管,持续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干预 内固定取出术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魏静 孙晓娈 +1 位作者 陈婉琦 李歆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994-1998,共5页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15年3-7月行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的患者117例为干预前组,2015年8月-2016年5月行上述手术的患者266例为干预后组。临床药师以该...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15年3-7月行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的患者117例为干预前组,2015年8月-2016年5月行上述手术的患者266例为干预后组。临床药师以该院《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为依据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均未发现单次给药剂量不合理或需术中追加给药的患者。干预后,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用药持续时间超过24 h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84.6%、71.8%、48.7%下降至17.3%、9.8%、4.9%,且患者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全部药品费用占住院费用的比例和抗菌药物占全部药品费用的比例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前后药物选择不合理、首次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的患者比例,使用不同抗菌药物品种的比例,平均住院费用以及平均药品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显著降低了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并改善了无指征用药情况,提高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但仍然存在用药时机不合理、持续使用时间超过24 h等现象,仍需后续持续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 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干预效果
下载PDF
地佐辛与芬太尼对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婷 李开鹏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分别联合罗哌卡因对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在医院行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52例)和芬太尼组(44例),所有患者均予腰丛注射20 mL罗哌卡...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分别联合罗哌卡因对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在医院行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52例)和芬太尼组(44例),所有患者均予腰丛注射20 mL罗哌卡因(0.298%),地佐辛组经坐骨神经注射5 mg地佐辛混合液,芬太尼组坐骨神经注射0.2 mg芬太尼混合液。结果地佐辛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4.94±1.34)min,稍迟于芬太尼组的(4.18±1.09)min(P<0.05);地佐辛组镇痛持续时间为(11.74±3.15)h,显著长于芬太尼组的(9.29±2.02)h(P<0.01);地佐辛组静息状态阻滞后15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约为(2.72±0.51)分,显著低于芬太尼组的(3.47±0.57)分(P<0.01);两组患者镇静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佐辛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7.69%,高于芬太尼组的2.27%(P<0.05)。结论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患者予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 神经阻滞 芬太尼 地佐辛 镇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仰卧位喉罩全麻骨科内固定取出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志 方洁 胡丰登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在喉罩全麻下行仰卧位骨科内固定取出术中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喉罩插管全麻下仰卧位行骨科内固定取出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液体石蜡油润... 目的探讨在喉罩全麻下行仰卧位骨科内固定取出术中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喉罩插管全麻下仰卧位行骨科内固定取出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液体石蜡油润滑麻醉准备(对照组50例)与复方利多卡因乳润滑麻醉准备(观察组50例)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0~3级躁动率、语言指令配合满意度、喉罩拔除用时、并发症情况均呈更佳显示,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喉罩全麻下行骨科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通气罩润滑麻醉准备可对苏醒期躁动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语言指令配合满意度,缩短喉罩拔除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喉罩插管 全身麻醉 仰卧位 骨科内固定取出术
下载PDF
早期去除内固定解决正颌术后中度髁突移位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史舒菡 马国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7-198,共2页
在正颌手术中,有时会发生正颌术后髁突移位这一并发症。本文报道了1例手术优先正颌患者术后髁突中度移位的病例,成功的通过早期取出内固定并使用颌间弹性牵引来矫正正颌术后中度的髁突移位。
关键词 正颌外科 并发症 髁突移位 早期去除内固定
下载PDF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戈光群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3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具体表现与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方法:20例四肢内固定术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9例取出相对容易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器械不匹配25.00%,周围骨痂生长包...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具体表现与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方法:20例四肢内固定术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9例取出相对容易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器械不匹配25.00%,周围骨痂生长包埋螺钉25.00%,螺钉凹槽损坏55.00%,骨水泥包埋内固定物5.00%;对照组年龄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并发症合计例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与骨折伤情、骨水泥包埋质量、医师取出术准备工作等原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内固定术 内固定装置取出
下载PDF
关节镜微创手术股骨骨折愈后内固定材料取出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良锁 彭高峰 +2 位作者 郭小奇 李晓文 何江涛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20-21,42,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愈合后在关节镜监视下经皮取出内固定材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2例股骨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需要取出内固定材料的患者,分为关节镜组(32例)与常规手术组(50例),关节镜组在关节...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愈合后在关节镜监视下经皮取出内固定材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2例股骨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需要取出内固定材料的患者,分为关节镜组(32例)与常规手术组(50例),关节镜组在关节镜监视下经皮取出内固定材料,常规组按原手术切口切开取出内固定材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情况。结果:关节镜组较常规组手术切口小(Z=5.431,P=0.000),手术出血少(Z=5.365,P=0.000),住院时间短(t=4.091,P=0.000),术后VAS评分较常规手术组降低(t=4.872,P=0.000);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骨折愈合后在关节镜监视下经皮取出内固定材料,创伤小、出血少,临床效果好,患者满意,临床中已具备关节镜手术条件的单位可以推广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股骨 术后 内固定取出 微创
下载PDF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皮肤温度变化及其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
12
作者 黄海霞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4期76-79,共4页
目的分析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皮肤温度变化及其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上肢取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2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不同时刻皮肤温度、疼... 目的分析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皮肤温度变化及其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上肢取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2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不同时刻皮肤温度、疼痛程度,依据T_(10)时拇指远端温度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结果入选的62例患者中,1例女性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后头晕,1例男性患者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不佳,被剔除,共有6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在T_(2)、T_(5)、T_(10)时间点,患者患侧拇指远端温度明显高于同侧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2)时患侧拇指远端温度已明显高于同侧T_(0)时及健侧上肢的T_(0)时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拇指远端温度T_(10)时明显低于T_(0)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2)、T_(5)、T_(10)时点,患侧拇指远端温度分别为(36.33±0.41)℃、(36.42±0.36)℃、(36.72±0.44)℃高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25、4.977、124.435,P<0.05);依据T_(10)时的拇指远端温度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ROC曲线结果显示,拇指远端温度的AUC为0.89,拇指远端温度的最大约登指数为0.6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31%和86.74%。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后患侧皮肤温度升高,通过测量皮肤温度变化能够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进行评估,敏感度及准确率较高,有利于为上臂手术的术中及术后镇痛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取内固定术 臂丛神经阻滞 红外热成像 皮肤温度变化 阻滞效果
下载PDF
内固定取出术围手术期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史艳光 郭秀芳 +1 位作者 吴飞雁 岳思阳 《淮海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内固定取出术围术期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为制订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骨科2009年1~6月及2012年1~6月行内固定取出术患者按出院时间分为A、B 2组,调查2组患者围术期抗... 目的探讨骨科内固定取出术围术期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为制订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骨科2009年1~6月及2012年1~6月行内固定取出术患者按出院时间分为A、B 2组,调查2组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切口感染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2009年1~6月出院100%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病例(A组),与2012年1~6月出院未预防用抗菌药物病例(B组)切口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住院天数:A组7.14 d,B组5.06 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强化院感管理的基础上,骨科内固定取出术可以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取出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肌骨超声引导下取出骨折内固定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江孝龙 蒋国华 +1 位作者 孙贤杰 姜倍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2期216-218,226,共4页
目的肌骨超声引导下取出骨折内固定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骨折内固定术后需取内固定物的患者为实验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肌骨超声引导下取出骨折内固定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骨折内固定术后需取内固定物的患者为实验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折内固定取出,实验组采取肌骨超声引导下取出骨折内固定物,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指标水平均升高,但实验组上述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且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术后骨感染、皮下积血、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取出骨折内固定物相较于传统骨折内固定取出,不仅能够提高临床应用效果,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患者恢复,同时还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引导下取出骨折内固定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应用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肱骨内固定取出术桡神经医源性损伤的防治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颖峰 胡云渊 毛玮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677-678,共2页
目的探讨肱骨内固定取出术桡神经医源性损伤的防治。方法对25例肱骨内固定取出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所见桡神经18例上移位于肌层,5例与瘢痕组织粘连,2例未寻及。术后23例患者功能恢复正常无神经损伤症状,2例患者出现... 目的探讨肱骨内固定取出术桡神经医源性损伤的防治。方法对25例肱骨内固定取出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所见桡神经18例上移位于肌层,5例与瘢痕组织粘连,2例未寻及。术后23例患者功能恢复正常无神经损伤症状,2例患者出现桡神经不完全损伤。结论对肱骨内固定取出术时桡神经医源性损伤的防治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内固定取出术 桡神经医源性损伤 防治
下载PDF
骨科取出物条码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厉小丽 李商庚 +1 位作者 赵琛琛 徐怡琳 《医院管理论坛》 2015年第9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条形码技术在手术室骨科取出的内固定物管理中的流程设计及应用。方法在传统的手术室骨科取出的内固定物管理方法上,参考医院成熟的病理标本条码管理技术,在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引用条码化技术优化骨科取出的内固定... 目的探讨条形码技术在手术室骨科取出的内固定物管理中的流程设计及应用。方法在传统的手术室骨科取出的内固定物管理方法上,参考医院成熟的病理标本条码管理技术,在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引用条码化技术优化骨科取出的内固定物管理流程,对1148例骨科取出的内固定物进行有序管理,完成从骨科取出的内固定物标签打印、传送、交接、特殊情况反馈等流程设计开发和应用。结果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手术室骨科取出的内固定物的电子管理流程,规范了交接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骨科取出的内固定物管理的安全性,有效避免流入社会,二次使用。结论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手术室骨科取出的内固定物的全程送检流程监控,杜绝了骨科取出的内固定物发生差错事故,缩短了骨科取出的内固定物交接时间。在提高手术室骨科取出的内固定物交接的效率、提供手术室质量控制平台等多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改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码 取出的内固定物 管理 手术室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时间对髋关节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单中书 仇志学 +3 位作者 沈晓钟 黎娜 李志 马建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726-1726,共1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时间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及确定何时去除内固定较好。方法:选择行单侧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81例,男42例,女39例。A组:内固定在体内存留1-2年30例:B组:内固定存留...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时间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及确定何时去除内固定较好。方法:选择行单侧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81例,男42例,女39例。A组:内固定在体内存留1-2年30例:B组:内固定存留2-3年23例;C组;3年及以上的28例。术后经3~5年随访,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和髋关节功能评定评分比较,评分应用SPA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2年内固定物取出与2~3年、3年以上内固定取出后髋关节活动评分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年、3年以上内固定取出后两组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时间在2—3年更为合适,有以利于提高髋关节活动,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取出 髋部疼痛 活动受限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