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idEye卫星红边波段对农作物面积提取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50
1
作者 刘佳 王利民 +4 位作者 滕飞 杨玲波 高建孟 姚保民 杨福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40-148,共9页
在传统的可见光与红外波段基础上增加红边波段(690~730 nm),是当前高分辨卫星传感器研制的明显趋势。德国Rapid Eye卫星携带有红边波段传感器,该文基于黑龙江省北安市东胜乡2014年7月27日的Rapid Eye遥感数据,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通... 在传统的可见光与红外波段基础上增加红边波段(690~730 nm),是当前高分辨卫星传感器研制的明显趋势。德国Rapid Eye卫星携带有红边波段传感器,该文基于黑龙江省北安市东胜乡2014年7月27日的Rapid Eye遥感数据,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通过计算有红边参与条件下、无红边参与条件下,玉米、大豆及其他3种地物类型的可分性测度、分类精度及景观破碎度等指标,比较分析了2种波段组合方式下的红边波段对农作物面积提取精度的影响。其中,监督分类的训练样本是以覆盖研究区的2 km×2 km格网为基本单元,在玉米和大豆面积比例等概率原则下,选取了10个网格作为训练样本,样方内作物的识别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完成。精度验证是采用覆盖研究区的农作物面积本底调查结果评价的,本底调查数据是在5 m空间分辨率Rapideye数据初步分类基础上,根据多时相Landsat-8/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数据季节变化规律,结合地面调查,采用目视修正的方法完成。结果表明,有红边参与的玉米、大豆和其他3种地物类型识别的总体精度为88.4%,Kappa系数为0.81,玉米、大豆和其他3种地物类型的制图精度分别为93.1%,86.0%和87.3%;没有红边参与的3种地物识别的总体精度为81.7%,Kappa系数为0.71,玉米、大豆和其他3种地区类型的制图精度分别为83.9%,73.4%和84.6%;通过引入红边波段,3种地物的总体识别精度提高了6.7百分点,玉米、大豆和其他3种地物类型的识别精度分别提高了9.2百分点,12.6百分点和2.7百分点。利用Jeffries-Matusita方法计算了3种地物的可分性测度,玉米-大豆、玉米-其他、大豆-其他的可分性测度分别由0.84变为1.73、1.37变为1.81、1.27变为1.29;采用破碎度指数计算了景观破碎度,地块数量减少了69.2%,平均地块面积增加了2.2倍,平均地块周长增加了60.50%,地块面积与周长比增加了1.0倍。由上述研究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遥感 卫星 红边 面积提取
下载PDF
基于小波的干涉多光谱卫星图像压缩方法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云松 吴成柯 +1 位作者 陈军 相里斌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91-695,共5页
分析了干涉多光谱卫星遥感图像的成像特性 ,并根据该类图像对压缩效果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层树集合分割排序 (SetPartitioninginHierarchicalTrees,SPIHT)的局部图像优先编码方法 ,通过对图像小波域系数的局部增强 ,获得了对图... 分析了干涉多光谱卫星遥感图像的成像特性 ,并根据该类图像对压缩效果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层树集合分割排序 (SetPartitioninginHierarchicalTrees,SPIHT)的局部图像优先编码方法 ,通过对图像小波域系数的局部增强 ,获得了对图像重要数据优先编码的特性 ,在 8倍压缩比的条件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用该方法对多幅干涉多光谱图像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 :该方法性能优于其他多光谱卫星遥感图像编码方法 ,并有利于在实时图像编码系统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多光谱卫星遥感图像 图像编码 小波 分层树集合分割排序
原文传递
基于HJ卫星数据与面向对象分类的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 被引量:32
3
作者 朱永森 曾永年 张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58-265,共8页
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是区域气候与环境研究的基础,是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合理开发与保护的信息保障。为此,该文选取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为试验区,以时间序列HJ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首先构建了时间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 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是区域气候与环境研究的基础,是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合理开发与保护的信息保障。为此,该文选取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为试验区,以时间序列HJ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首先构建了时间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间序列光谱第一主成分(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PC1)数据集,通过J-M(Jeffries-Matusita)距离变量可分离性分析结合地表覆盖的物候特征,确定最佳时序HJ组合数据;其次,采用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算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时间序列HJ组合数据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城市土地利用/覆盖信息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91.55%和0.90,其中水田、水浇地、旱地、林地、建设用地的生产者精度均达到90%及以上;相对于时间序列基于像元分类、单时相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该文提出的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2.26%、0.02和6.82%、0.08,有效提高了区域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的精度,为大范围土地利用/覆盖精细化分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分类 时间序列 面向对象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 城市区域 HJ卫星
下载PDF
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常态化监测框架设计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26
4
作者 尤淑撑 张锐 +7 位作者 董丽娜 刘爱霞 甘宇航 王忠武 刘克 张涛 杜磊 何芸 《地理信息世界》 2020年第5期115-120,128,共7页
卫星遥感一体化数据采集、处理等对地观测体系已经构建,但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尚不成熟,极大地限制了卫星遥感应用综合产品体系的构建以及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监管体系的现代化。结合当前测绘遥感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研究自然... 卫星遥感一体化数据采集、处理等对地观测体系已经构建,但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尚不成熟,极大地限制了卫星遥感应用综合产品体系的构建以及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监管体系的现代化。结合当前测绘遥感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研究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常态化监测的新方法、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突破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常态化监测等系列关键技术,开展全国全要素常态化季度监测、重点区域高频次精准监测、特定目标即时监测和“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监测,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监管主体业务,构建全覆盖、全要素和多尺度的自然资源卫星遥感监测体系,全面提升自然资源卫星遥感数据保障、常态化监测、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遥感监测 自动提取 国产卫星
下载PDF
几种卫星系统监测林火技术的比较与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舒立福 王明玉 +2 位作者 赵凤君 李红 田晓瑞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53,共5页
卫星遥感方法作为灾害监测手段,在时间分辩率和宏观性方面具有优势。目前用于我国森林火灾监测的主要是美国的NOAA系列气象卫星,此外,我国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和美国的EOS卫星也开始应用于林火监测。NOAA和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为森林火灾的... 卫星遥感方法作为灾害监测手段,在时间分辩率和宏观性方面具有优势。目前用于我国森林火灾监测的主要是美国的NOAA系列气象卫星,此外,我国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和美国的EOS卫星也开始应用于林火监测。NOAA和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为森林火灾的监测提供了可靠、稳定的服务,但因分辩率低给森林火灾信息的提取监测带来一定困难。应用美国EOS卫星进行林火监测,可以提高监测精度和准确度,为火灾的扑救提供更多、更可靠和更细致的监测成果,将卫星遥感技术用于森林火灾监测,涉及估算火烧面积、火烧强度、火灾后生态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卫星遥感 NOAA FY卫星 EOS/MODIS
下载PDF
冬小麦面积遥感识别精度与空间分辨率的关系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利民 刘佳 +3 位作者 高建孟 杨玲波 杨福刚 王小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52-160,共9页
不同空间分辨率农作物面积识别精度是农情遥感监测数据源选择的依据。该文采用WFV(wide field view)、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Google Earth影像,在天津市武清区选择了12... 不同空间分辨率农作物面积识别精度是农情遥感监测数据源选择的依据。该文采用WFV(wide field view)、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Google Earth影像,在天津市武清区选择了12 km×14 km的冬小麦种植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目视识别的方法,分析了2、5、10、15、30、100、250 m共7个空间分辨率尺度下冬小麦面积识别精度与遥感数据分辨率、农田景观破碎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空间分辨率由2 m变化到250 m,冬小麦面积识别的总体精度逐步由98.6%降低到70.1%,精度降低28.5%;面积数量比例由5.5%扩大到110.6%,误差增加105.1个百分点;面积精度呈明显下降趋势,数量误差呈明显增加趋势,数量误差的增加速度高于精度下降的趋势。高、中、低3个景观破碎度条件下,随着分辨率由2 m降低到250 m,作物识别精度分别降低了72.8、63.2和47.0个百分点,破碎度的增加导致面积识别精度下降速度更快;同等分辨率下,破碎度越高的地区面积识别精度越低。像元内冬小麦占比与可识别能力密切相关,像元占比达到45.0%以上时才能够被正确识别为冬小麦类型,像元尺度降低导致细小斑块丢失是造成面积识别与数量精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像元空间分辨率越高,冬小麦像元的光谱一致性越强,越有利于冬小麦分类精度的提高。针对农情遥感监测业务运行的需要,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区域范围不同用户精度要求前提下遥感数据源选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卫星 冬小麦 面积监测 尺度效应 破碎度
下载PDF
利用HJ-1-A/BCCD2数据反演冬小麦叶面积指数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虎 裴志远 +2 位作者 马尚杰 王连林 马志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2-176,共5页
叶面积指数是十分重要的作物生理生态参数,为提高利用国产环境减灾小卫星CCD数据反演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精度,该文以5种常用的植被指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 叶面积指数是十分重要的作物生理生态参数,为提高利用国产环境减灾小卫星CCD数据反演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精度,该文以5种常用的植被指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双波段增强植被指数(2-bands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2),比值植被指数(ratiovegetation index,R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SAVI)为基础,结合3种常用的回归模型,按生长阶段比较分析了不同植被指数和回归模型反演叶面积指数的精度。结果表明,除生殖生长阶段外,叶面积指数和5种植被指数之间均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指数模型和一元线性模型分别为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阶段的最佳拟合模型;EVI在全生育期拟合时的表现好于其他4个指数(R2=0.9348),SAVI则是营养生长阶段表现最佳的指数(R2=0.9404)。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植被指数反演叶面积指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 模型 环境减灾小卫星 叶面积指数反演 冬小麦
下载PDF
多源卫星遥感农作物秸秆焚烧过火区面积估算方法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洁 郑伟 +2 位作者 高浩 邵佳丽 刘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秸秆焚烧过火区面积是秸秆焚烧影响评估的重要参数之一。该文针对卫星遥感秸秆焚烧过火面积估算中因作物秸秆焚烧后农田翻耕速度较快,对卫星观测频次要求高,且由于下垫面多种类型混杂,对卫星空间分辨率要求高的双重问题,提出利用风云三... 秸秆焚烧过火区面积是秸秆焚烧影响评估的重要参数之一。该文针对卫星遥感秸秆焚烧过火面积估算中因作物秸秆焚烧后农田翻耕速度较快,对卫星观测频次要求高,且由于下垫面多种类型混杂,对卫星空间分辨率要求高的双重问题,提出利用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数据高观测频次和高分一号数据高空间分辨率特点,基于卫星遥感图像光谱分析和混合像元分解技术的多源卫星遥感农作物秸秆焚烧过火区面积估算方法。使用该方法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和正阳县进行了秸秆焚烧面积估算,并采用高分一号数据进行了验证,平均精度达到94%以上,说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既解决了秸秆焚烧过火区监测的高时效需求问题,又保证了过火区面积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秸秆 卫星 过火面积估算 风云三号 高分一号 秸秆焚烧
下载PDF
新型红外空间遥感用傅里叶变换光谱仪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航行 华建文 王模昌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7-400,共4页
为了研制红外空间遥感用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将其作为风云三号、四号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在比较国外各种航天工程项目中傅里叶变换光谱仪机械扫描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械扫描方案。它利用光通过平行平面镜组时光程随入射角度的... 为了研制红外空间遥感用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将其作为风云三号、四号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在比较国外各种航天工程项目中傅里叶变换光谱仪机械扫描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械扫描方案。它利用光通过平行平面镜组时光程随入射角度的改变而变化这一特性,同时把两支光路的光程改变量关联起来。该方案只使用平面反射镜,对于运动部件的精度要求比较低,对倾斜、磨损等不敏感。就国内的具体技术条件而言,这种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光谱仪 红外空间遥感 机械扫描 光程差
下载PDF
短波红外波段对玉米大豆种植面积识别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利民 刘佳 +2 位作者 杨玲波 杨福刚 富长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9-178,共10页
为研究短波红外波段(1 100-2 500nm)设置对于作物分类精度提高的影响,同时也为新型传感器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和应用支撑,该文以黑龙江省北安市北部为研究区域,选择美国Land Sat-8携带的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数据,... 为研究短波红外波段(1 100-2 500nm)设置对于作物分类精度提高的影响,同时也为新型传感器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和应用支撑,该文以黑龙江省北安市北部为研究区域,选择美国Land Sat-8携带的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数据,基于单时相和多时相条件下,在海岸蓝(433-453 nm)、蓝(450-515 nm)、绿(525-600 nm)、红(630-680 nm)、近红外(845-885 nm)5个波段的基础上,采用陆续增加1 560-1 660 nm(SWIR 1)、2 100-2 300 nm(SWIR 2)两个短波红外参与分类的方式,基于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比较分析了短波红外对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的遥感识别能力。结果表明,在单时相影像分类条件下,短波红外波段的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玉米和大豆的分类识别能力,相比无短波红外参与分类,引入1个短波红外波段后总体分类精度从87.0%提高到90.8%,提高了3.8个百分点,Kappa系数由0.74提高到0.82,且"椒盐现象"显著减少。玉米分类的用户精度从原来的85.4%提升到91.5%,提高了6.1个百分点;制图精度从89.6%提升到90.3%。大豆分类的用户精度从88.9%提升到90.2%;制图精度从84.5%提高到了91.5%,提高了7个百分点。从分离度结果分析,玉米和大豆分类的分离度从1.53提高到了1.93,表明短波红外波段可以显著提升玉米和大豆的分离能力。在多时相影像分类条件下,短波红外波段的引入对于提高玉米和大豆的识别能力提高有限,引入1个短波红外波段条件下,相比无短波红外参与分类,总体分类精度从92.4%提高到92.9%,仅提高了0.5个百分点,表明短波红外波段并未提升多时相作物分类有效信息。从短波红外个数分析,无论在单时相还是多时相条件下,引入2个短波红外波段与1个短波红外波段面积提取总体精度没有明显变化,5景影像2个短波红外波段相关性都在0.96以上,表明相关性很强的冗余波段的引入,对农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农作物 卫星 LAND Sat-8 短波红外 玉米 大豆 识别能力
下载PDF
森林生物量遥感卫星发展综述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曹海翊 邱心怡 贺涛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94-401,共8页
森林生物量探测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基础,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快速准确地获取森林生物量提供了有效途径。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森林生物量遥感卫星的发展情况,讨论了光学遥感、激光雷达和微波... 森林生物量探测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基础,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快速准确地获取森林生物量提供了有效途径。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森林生物量遥感卫星的发展情况,讨论了光学遥感、激光雷达和微波雷达数据在森林生物量估算上的适用性,并总结了现存问题。然后,提出了我国新一代森林生物量遥感卫星的需求和任务,并针对高精度定量化遥感测量森林生物量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给出了任务分析过程和载荷配置方案,该方案可实现多载荷同平台观测和三维大气气溶胶探测。最后,对森林生物量遥感卫星后续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碳中和 森林生物量 遥感卫星
原文传递
遥感系列卫星在轨微振动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东强 曹瑞 赵煜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3年第6期627-630,共4页
在遥感系列卫星上装载了微振动环境测量系统并进行了在轨微振动环境测量。文章介绍了4颗遥感卫星的在轨微振动环境参数获取与分析。结果表明:星上各活动部件中主要的扰振源为反作用轮和辐射计/散射计转动机构;卫星稳定运行时的最大微振... 在遥感系列卫星上装载了微振动环境测量系统并进行了在轨微振动环境测量。文章介绍了4颗遥感卫星的在轨微振动环境参数获取与分析。结果表明:星上各活动部件中主要的扰振源为反作用轮和辐射计/散射计转动机构;卫星稳定运行时的最大微振动量级约为57mg,传递到光学敏感设备衰减度约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卫星 在轨测量 微振动 活动部件 敏感设备 传递特性 遥感卫星 在轨测量 微振动 活动部件 敏感设备 传递特性
下载PDF
遥感卫星对区域目标可见性的快速计算方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鄂智博 李俊峰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9-704,共6页
遥感卫星对区域目标可见时间窗口的快速计算,对卫星观测规划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首先根据卫星视场类型以及与地面点的几何关系,给出判断卫星对地面点可见性的方法;然后通过离散时间步长结合二分搜索的方法,精确... 遥感卫星对区域目标可见时间窗口的快速计算,对卫星观测规划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首先根据卫星视场类型以及与地面点的几何关系,给出判断卫星对地面点可见性的方法;然后通过离散时间步长结合二分搜索的方法,精确计算卫星对单个离散点的可见时间窗口;最后根据所有离散边界点的可见窗口最终得到对区域目标的可见时间窗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效率和精度,与STK(satellite tool kit)计算得到的结果偏差在0.01s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卫星 区域目标 可见性 快速计算方法
原文传递
利用SPOT和ETM+影像进行县级土地利用调查——以河北省万全县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朱运海 江涛 +1 位作者 曹银璇 张运生 《四川测绘》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本文以SPOT和ETM+影像作为主要信息源,经过对图像进行几何纠正、配准、增强和融合等一系列处理后,在ARCVIEWGIS基础上,成功完成了对河北省万全县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同时还对应用遥感技术成功获取土地资源利用信息的方法和技... 本文以SPOT和ETM+影像作为主要信息源,经过对图像进行几何纠正、配准、增强和融合等一系列处理后,在ARCVIEWGIS基础上,成功完成了对河北省万全县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同时还对应用遥感技术成功获取土地资源利用信息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卫星影像 土地利用调查 图像处理 信息提取 县级 ETM+影像 SPOT影像
下载PDF
多星协同观测条件下区域目标的动态划分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白保存 阮启明 陈英武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8年第2期43-47,共5页
针对多星对区域目标的协同观测问题建模,提出了基于卫星观测能力的动态划分方法,划分时能够充分利用卫星的每次过境观测机会,依据不同卫星的遥感器幅宽、侧摆能力以及卫星轨道参数特征,以及偏移参数动态划分区域目标,构造多个候选观测场... 针对多星对区域目标的协同观测问题建模,提出了基于卫星观测能力的动态划分方法,划分时能够充分利用卫星的每次过境观测机会,依据不同卫星的遥感器幅宽、侧摆能力以及卫星轨道参数特征,以及偏移参数动态划分区域目标,构造多个候选观测场景,特别适用于运动轨迹、工作模式存在差异的多颗卫星联合观测的情况。仿真实验表明,采用本文的划分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多星对区域目标协同观测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调度 区域目标观测 动态划分 遥感卫星
下载PDF
从珞珈系列卫星到东方慧眼星座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德仁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57-1565,I0002,共10页
为了应对万物互联时代天基信息的实时智能服务需求,建设系统联通、时空融合、服务畅通的通导遥一体化(positioning, navigation, timing, remote sensing, communication, PNTRC)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支持各类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 为了应对万物互联时代天基信息的实时智能服务需求,建设系统联通、时空融合、服务畅通的通导遥一体化(positioning, navigation, timing, remote sensing, communication, PNTRC)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支持各类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信息获取、高精度定位授时与多媒体通信服务,武汉大学布局了珞珈系列科学试验卫星,用于验证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的关键技术。为了进一步推动PNTRC系统建设,武汉大学联合山东省烟台市政府,提出东方慧眼(Oriental Smart Eye, OSE)智能遥感卫星星座计划,将通过通导遥一体化、卫星星座组网观测、在轨处理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实现卫星遥感从服务政府、服务行业到服务大众的服务模式创新跨越,开辟商业遥感的蓝海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导遥一体化 天基信息实时服务 珞珈系列卫星 东方慧眼星座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卫星资料的台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潭高 张登荣 +1 位作者 王洁 张煜洲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4-999,共6页
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台风的年暴发频率及其造成的危害都成上升趋势,中国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卫星遥感资料因其覆盖范围广、成像面积大、时间分辨率高,已成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的... 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台风的年暴发频率及其造成的危害都成上升趋势,中国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卫星遥感资料因其覆盖范围广、成像面积大、时间分辨率高,已成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的有效资料。在综合近年来台风监测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常规观测资料、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微波遥感资料等角度出发,对遥感技术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也对各种数据资源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需要加强开展多源数据融合、台风监测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台风 气象卫星 微波遥感
原文传递
多星融合的土壤湿度滚动式估算模型 被引量:8
18
作者 梁月吉 任超 +3 位作者 黄仪邦 王浩宇 卢献健 晏红波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8-660,共13页
全球定位系统干涉反射测量(GPS-IR)是一种新的遥感技术,可用于估算近地表土壤水分含量。考虑到多卫星融合的优势和土壤湿度的时空尺度性,提出一种基于多星融合的土壤湿度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滚动式估算模型。首先通过低阶多项式... 全球定位系统干涉反射测量(GPS-IR)是一种新的遥感技术,可用于估算近地表土壤水分含量。考虑到多卫星融合的优势和土壤湿度的时空尺度性,提出一种基于多星融合的土壤湿度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滚动式估算模型。首先通过低阶多项式拟合分离GPS卫星直射和反射信号,进而建立反射信号正弦拟合模型,获取相对延迟相位。最后,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有效分析和选取多卫星相对延迟相位,并建立基于多星融合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滚动式估算土壤湿度。以美国板块边界观测计划PBO提供的监测数据为例,对比分析利用单颗、多颗GPS卫星进行土壤湿度滚动式估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经理论分析和两个测站实验表明:该模型充分发挥了LS-SVM的优势,有效综合了各卫星的性能,改善了采用单颗卫星进行土壤湿度估算时,其结果极易出现异常跳变的现象;模型只需较少的建模数据,采用滚动式能实现较长时间的估算,估算误差较为稳定;模型所估算的结果与土壤湿度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X以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42和0.962, 0.072和0.032,相对于部分单一卫星至少提高了 18.18%。因此,土壤湿度问题可作为非线性事件处理,采用多卫星融合估算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全球定位系统干涉反射测量 土壤水分 多卫星融合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估算精度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遥感卫星的海面舰船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越娇 雷武虎 +2 位作者 胡以华 赵楠翔 任晓东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7-272,共6页
围绕光学卫星遥感图像中的海面舰船目标检测问题,考虑静止轨道遥感卫星和低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遥感卫星的海面舰船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多结构多尺度形态学滤波和自适应阈值分割对静止轨道卫星遥感... 围绕光学卫星遥感图像中的海面舰船目标检测问题,考虑静止轨道遥感卫星和低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遥感卫星的海面舰船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多结构多尺度形态学滤波和自适应阈值分割对静止轨道卫星遥感图像进行目标预检测,然后将预检测结果与卫星图像的地理位置信息相结合来确定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候选目标区域,最后提取候选目标区域中目标的主要特征,进行舰船目标判别,将判别结果反映到静止轨道遥感卫星图像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海洋背景遥感图像中的多个运动舰船目标,具有目标检测率高、虚警率低、时效性好等优点,为静止轨道遥感卫星对海面运动舰船目标的实时监视跟踪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舰船检测 静止轨道卫星 高分辨率卫星 多源
下载PDF
基于Himawari-8数据的夜间海雾识别 被引量:7
20
作者 郝姝馨 郝增周 +3 位作者 黄海清 牛瑞 潘德炉 顾吉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6-180,共15页
海雾是一种发生在海面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掌握海雾的分布与生消变化,能有效地减少海雾带来的危害。卫星遥感观测具有近实时、大范围覆盖、连续观测等特点,特别是高时间分辨率的静止卫星观测系统,能够对海雾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进行动态... 海雾是一种发生在海面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掌握海雾的分布与生消变化,能有效地减少海雾带来的危害。卫星遥感观测具有近实时、大范围覆盖、连续观测等特点,特别是高时间分辨率的静止卫星观测系统,能够对海雾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进行动态跟踪观测。本文以2018‒2019年黄、渤海发生的海雾事件为样例,利用日本静止气象卫星Himawari-8(H-8)红外辐射数据,分析海雾的多通道红外亮温辐射特性,通过不同波段差和波段比组合,定义海雾和晴空水体分离指数、海雾和一般云系分离指数、多通道亮温差斜率指数以及中红外亮温纹理指数,提出基于多指数概率分布的夜间海雾监测算法;算法分别应用于H-8和韩国静止气象卫星GEO-KOMPSAT2A(GK-2A)数据,对2020年2‒6月发生的6次海雾事件多时次卫星观测识别出的海雾位置分布和覆盖面积进行对比实现互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夜间海雾监测算法能有效地实现夜间海雾的识别;选择2020年4月29日夜间H-8和GK-2A每10 min一次连续观测数据的监测结果,对海雾的发生区域进行跟踪分析,清晰地展现出此次海雾事件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说明算法能清楚地监测出各时段海雾的分布,跟踪海雾的发展变化,可为海上大雾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红外遥感 静止气象卫星 波段组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