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5篇文章
< 1 2 2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479
1
作者 胡鞍钢 马伟 鄢一龙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共10页
中亚经济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环中亚经济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亚欧经济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拓展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特征表现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系列转型:从消极性... 中亚经济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环中亚经济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亚欧经济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拓展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特征表现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系列转型:从消极性战略防御到主动性战略进取;从单一性边疆安全到多维度全面合作;从内政外交相分离到内政外交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代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当代经贸合作升级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性质上,它是集政治经济、内政外交与时空跨越为一体的历史超越版;在内容上,它是集向西开放与西部开发为一体的政策综合版;在形成上,它是历经几代领导集体谋划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战略的当代升级版。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积极打造陆上战略大通道,全力升级中国西进战略,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战略规划:在战略框架上,要以"上合"为主、多机制并进;在战略步骤上,要先易后难、稳扎稳打;在战略内容上,以经贸为主、多维度推进。通过安全稳定、经贸发展、公共外交等领域的大力合作,不断推进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与民心相通的区域大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丝绸之路经济带 向西开放 中亚经济带 环中亚经济带 亚欧经济带
下载PDF
高速铁路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吗? 被引量:93
2
作者 王垚 年猛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2-91,共10页
高速铁路开启了铁路的"第二个时代",正带来前所未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收缩,形成"收缩的大陆",提高了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流通速度。然而,高铁对空间经济的影响仍存在广泛的争论。本文通过使用2006-2010年中国287个地... 高速铁路开启了铁路的"第二个时代",正带来前所未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收缩,形成"收缩的大陆",提高了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流通速度。然而,高铁对空间经济的影响仍存在广泛的争论。本文通过使用2006-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估计方法,来实证检验高速铁路的开通是否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进入放缓通道的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高速铁路并没有起到引领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域经济 DID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57
3
作者 罗仁福 李小建 覃成林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80,共8页
本文参照 Coulombe的趋同模型 ,并根据中国的实际作出调整 ,以此分析了我国 1 978~ 1 999年各省区经济的趋同问题。研究结果如下 :各个地区之间存在条件趋同 ,趋同的速度大约为 4.5 % ;在趋同的过程中 ,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都已达到或... 本文参照 Coulombe的趋同模型 ,并根据中国的实际作出调整 ,以此分析了我国 1 978~ 1 999年各省区经济的趋同问题。研究结果如下 :各个地区之间存在条件趋同 ,趋同的速度大约为 4.5 % ;在趋同的过程中 ,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都已达到或接近其稳定状态 ,而西部地区则大多在稳定状态值附近波动 ;本文还给出了我国各省相对人均 GDP的稳定状态值 ;实证分析的研究结果指出东部先行优势对长期稳定状态值有巨大影响 ,这说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外资的引进 ,先进的技术 ,区位优势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区经济 省际经济 人均GDP 市场经济体制 区位优势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时空分析 被引量:77
4
作者 芦惠 欧向军 +2 位作者 李想 叶磊 孙东琪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1,共7页
借鉴国外相关差异系数和极化指数等系列数理公式,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2000---2010年连续11年为研究时段,定量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演变过程和格局。结果表明:近10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演变趋势基本一致,总体... 借鉴国外相关差异系数和极化指数等系列数理公式,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2000---2010年连续11年为研究时段,定量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演变过程和格局。结果表明:近10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演变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演变格局来看,东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极化较为显著,西部地区经济差异与极化扩大增强较快,东北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极化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中部地区经济差异和极化较小,却呈现逐步扩大趋势;就省域而言,大部分省域内部差异和极化的变化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异与极化 地级单元 时空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区域文化递进创新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被引量:51
5
作者 渠爱雪 孟召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区域文化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并以其为载体和中介,在微观层次,影响企业的发展水平、产权安排、产业选择等;在宏观层次,影响区域经济活性、区域创新和区域综合力等。而二个层次的对接、互动与耦合,使得区域经济模式打上... 区域文化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并以其为载体和中介,在微观层次,影响企业的发展水平、产权安排、产业选择等;在宏观层次,影响区域经济活性、区域创新和区域综合力等。而二个层次的对接、互动与耦合,使得区域经济模式打上明显的地域文化烙印。同时,区域经济对区域文化观念也有重要的影响。二者的互动发展与一体演进又构成了更深层次的区域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观念 区域经济模式 可持续发展 区域创新 空间布局 模糊产权 互动机制
下载PDF
中国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构 被引量:60
6
作者 唐立久 穆少波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4,共6页
将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证券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成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 将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证券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成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新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需从政策、产业、城镇化等三个方面捕捉新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社会稳定,积极推进"四方融合"、"五化同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丝绸之路经济带 城镇化建设- t 现代服务业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56
7
作者 任建军 阳国梁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4-789,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之谜"。从GDP、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三个层面对四大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之谜"。从GDP、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三个层面对四大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四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操作性较好的财政金融等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差异分析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56
8
作者 赵天睿 孙成伍 张富国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23,共5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行,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实现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产能调整和基础设施改善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我国东北重工业基地振兴和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行,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实现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产能调整和基础设施改善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我国东北重工业基地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增添了新的动力。同时,要科学、理性地分析由此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以保持区域经济发展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区域经济
下载PDF
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5
9
作者 朱迎春 王大鹏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82,98,共5页
在E F Denison和A Maddison算法基础上进行延伸,运用省际面板数据测算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比较区域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仅有1.267%,且地区间差异较大,呈现由东向中西部地... 在E F Denison和A Maddison算法基础上进行延伸,运用省际面板数据测算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比较区域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仅有1.267%,且地区间差异较大,呈现由东向中西部地区逐步递减的梯次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贡献 面板数据
下载PDF
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动态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93—2011年面板数据 被引量:53
10
作者 刘军胜 马耀峰 吴冰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3,共11页
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93—2011年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面板数据,借鉴物理学领域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GIS分析对全国各省区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演变格局分析。研究发现:(1)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综... 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93—2011年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面板数据,借鉴物理学领域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GIS分析对全国各省区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演变格局分析。研究发现:(1)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发展上升态势且发展态势趋同,二者阶段之间及内部发展速度存在差异,入境旅游流发展水平阶段增长率较区域经济阶段增长率快,且阶段发展水平标准差极化态势较强;区域经济阶段标准差极化态势较弱。(2)各省区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较为一致,耦合协调度阶段增长率均在20%以上,阶段标准差演变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增速在减小。(3)各省区耦合协调度格局实现了由严重失调至初级协调区间的跨越,总体向协调趋势继续演变,但阶段内部二者协调度类型又有所交叉。(4)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区域政策等因素是造成区域耦合协调度格局及其差异的主要因素,但在不同阶段,上述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丰富旅游流研究内容,明确各区域耦合协调度阶段发展特征及其差异性,耦合协调度格局层次性及演变趋势有一定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区域经济 时空差异 耦合协调度
原文传递
陕西城乡一体化水平判别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白永秀 岳利萍 《嘉兴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6-80,86,共6页
选取反映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指标, 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 对陕西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做出了基本判断, 并将陕西11个地级市城乡一体化过程分为 3 类; 通过对陕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现阶段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协... 选取反映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指标, 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 对陕西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做出了基本判断, 并将陕西11个地级市城乡一体化过程分为 3 类; 通过对陕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现阶段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和空间开发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陕西 战略模式 空间开发 统筹城乡 模式研究 水平 构想 过程
下载PDF
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37
12
作者 张小刚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年第3期42-44,47,共4页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浪潮中,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越来越凸显其双赢功能。在正视现状、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创新、大中型企业的意识、国家政策激励等角度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浪潮中,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越来越凸显其双赢功能。在正视现状、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创新、大中型企业的意识、国家政策激励等角度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办学模式 人才培养 服务体系
下载PDF
地级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37
13
作者 陈钊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8-421,共4页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以四川地级行政区划调整为例分析这种影响。从1993年到1998年,先后对原南充地区、达县地区、乐山市和内江市进行了拆分,在保留原有四个地级行政区建制的同时,新设了广安地区、巴中地区、眉...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以四川地级行政区划调整为例分析这种影响。从1993年到1998年,先后对原南充地区、达县地区、乐山市和内江市进行了拆分,在保留原有四个地级行政区建制的同时,新设了广安地区、巴中地区、眉山地区和资阳地区。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自区域拆分后,新设地区和保留地区经济均取得了高于周边同类地区的发展速度,而这种拆分对新设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有更大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区域经济 四川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的定位及发展路径 被引量:30
14
作者 尹晓波 侯祖兵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3-477,共5页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平台,根据美国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S”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文章通过西方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区位理论,对海峡西岸经济城市群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经济区域城市化发展...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平台,根据美国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S”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文章通过西方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区位理论,对海峡西岸经济城市群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经济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基础,提出城市化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城市群 区域经济 定位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东北地区经济空间极化及其驱动因子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董超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3,共7页
在对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借鉴有关研究方法,遵循从过程到格局、机理,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思路,首先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综合分析东北三省及其内部各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极化的过程与空间格局,接着以人均GDP的极化... 在对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借鉴有关研究方法,遵循从过程到格局、机理,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思路,首先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综合分析东北三省及其内部各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极化的过程与空间格局,接着以人均GDP的极化水平为应变量,以工业总产值、当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复合流量的极化水平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①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极化现象,且整体呈现出南强北弱的态势;②哈长经济区和辽中南经济区已初步形成,其中哈长经济区处于明显的集聚阶段,而辽中南经济区扩散效应已开始发挥作用;③地区经济发展的位序排名及其变化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中心逐步南移;④区域差异和空间极化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先升后降,但总体水平呈上升的变化态势;⑤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各动力因子的作用程度和作用趋势不尽相同,但工业总产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东北三省及其内部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演变所共有的主导驱动因子,说明其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内生增长过程,并提出应强化市场体制转轨、国有企业改组改革、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极化 驱动因子 定量 研究 东北三省
下载PDF
2001—2016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的区域差异演变 被引量:33
16
作者 闫涛 张晓平 +1 位作者 陈浩 李润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0,共10页
以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城市人均GDP数据,采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2001-2016年中国城市经济区域差异的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回归模型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及四大区域的城... 以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城市人均GDP数据,采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2001-2016年中国城市经济区域差异的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回归模型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及四大区域的城市经济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变异系数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全国<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局面;城市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经济发展高值区(HH类型)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的城市群,如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低值区(LL类型)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和河南等省区,HL和LH类型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散。空间马尔科夫模型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倾向于维持原有的状态,少部分城市会向相邻的经济类型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即跨越相邻经济类型、向更高或者更低的经济类型转变的城市数量较少。城市的邻域环境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一个城市若与经济发达的城市为邻,其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概率将增大;反之,发展会受到抑制。空间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城市经济结构、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劳动力数量,以及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均显著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城市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模型中也得以验证。建议重视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强化核心城市和城市群的集聚和扩散机制,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有序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市经济 城市群 空间马尔科夫模型 俱乐部趋同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技术学习成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以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为例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骏 刘洪伟 陈银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5-99,共5页
从理论上探讨了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技术学习成本在两者之间的联结效应,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系统GMM的回归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拐点"效应,... 从理论上探讨了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技术学习成本在两者之间的联结效应,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系统GMM的回归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拐点"效应,在集聚前期,集聚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当集聚程度达到一定阈值后,集聚的提高反而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阻力。另外,技术学习成本显著影响着其"拐点"效应的趋势,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学习成本越低,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影响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效应 技术学习成本 区域经济 高技术产业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沿海四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效率综合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孙振清 李欢欢 刘保留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55,共9页
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群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战略区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协同创新效率提升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5—2018年地级市数据,以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 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群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战略区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协同创新效率提升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5—2018年地级市数据,以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四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效率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剔除外部环境与随机因素的影响,除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其它三大城市群的平均综合效率值均较第一阶段下降;②外部环境因素对协同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区域经济水平和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与协同创新效率负相关,研发支持力度、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与协同创新效率正相关;③协同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内部城市等级存在空间不平衡性;④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促进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沿海城市群 协同创新效率 区域经济 三阶段DEA
下载PDF
关于我国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以辽宁为例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虹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年第4期108-111,共4页
本文将物流理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以及数理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运用,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在省级行政区域的视角下,对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研究。并以辽宁省为例,通过实际调研和查阅《统计年鉴》等方式获... 本文将物流理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以及数理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运用,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在省级行政区域的视角下,对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研究。并以辽宁省为例,通过实际调研和查阅《统计年鉴》等方式获得基本数据,在对辽宁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析了区域物流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区域物流环境竞争力、区域物流供给竞争力、区域物流发展竞争力以及区域物流竞争潜力等方面设立了评价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辽宁区域物流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辽宁省区域物流竞争力在全国各省中的位置,进一步分析影响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竞争 区域经济 区域物流 物流环境
下载PDF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影响定量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林晓言 陈小君 +1 位作者 白云峰 韩信美 《铁道经济研究》 2010年第5期5-11,共7页
建立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指标体系,采用灰色预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出2008年、2009年"无"京津城际铁路情况下京津地区的相关经济数值,基于"有无对比原则"分析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对京津两地的区域经... 建立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指标体系,采用灰色预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出2008年、2009年"无"京津城际铁路情况下京津地区的相关经济数值,基于"有无对比原则"分析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对京津两地的区域经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 区域经济 “有无对比” 灰色预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