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领导权与大国欧亚地区竞争的演化
被引量:
8
1
作者
顾炜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104,158,159,共28页
大国通常在全球和地区两个层次上展开竞争,力求获得并增强领导权。地区主导国分享领导权似乎有悖大国竞争的常识,分享的原因及其对地区竞争演化的影响是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作者将大国对领导权的价值判断划分为双重独占、全球优先、...
大国通常在全球和地区两个层次上展开竞争,力求获得并增强领导权。地区主导国分享领导权似乎有悖大国竞争的常识,分享的原因及其对地区竞争演化的影响是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作者将大国对领导权的价值判断划分为双重独占、全球优先、地区优先和双重分享四种类型。不同身份的大国对领导权价值的差异化判断影响了互动策略和大国竞争的发展态势。理论上,地区主导国可以调整领导权目标,通过分享地区领导权管控地区竞争,继而以全球优先为目标集中应对全球竞争。欧亚地区竞争的演化过程为这一理论路径提供了实践案例。受制度竞争愈加突出的影响,地区主导国俄罗斯以分享地区领导权、将中国转变为"协作型竞争者"的方式有效管控了欧亚地区竞争。通过分享上海合作组织的领导权并引入印度作为"协作型竞争者",俄罗斯又得以部分维护其在欧亚地区的领导权。俄罗斯的经验显示出分享地区领导权可以成为大国的理性选择。由此出发,崛起国可以不追求过渡性的地区主导国地位,而是通过与其他大国共享地区领导权,避免地区竞争影响全球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权
地区主导国
协作型竞争者
欧亚地区竞争
崛起国
原文传递
地区霸权的制度护持与印度的南盟政策
被引量:
8
2
作者
吴琳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2-76,157,158,共27页
制度霸权理论认为,争取地区霸权的核心是主导地区制度建设,提供经济稳定和开展地区合作是地区霸权的自然选择,但印度破坏南盟制度进程和忽视地区功能合作的“反常”行为对该理论提出了挑战。既有解释大多聚焦南亚国家建构历史、不对称...
制度霸权理论认为,争取地区霸权的核心是主导地区制度建设,提供经济稳定和开展地区合作是地区霸权的自然选择,但印度破坏南盟制度进程和忽视地区功能合作的“反常”行为对该理论提出了挑战。既有解释大多聚焦南亚国家建构历史、不对称的地区结构和印度的自我认知,较少关注印度南盟政策背后制度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地区霸权的制度护持是印度南盟政策制定和变化的核心动力。印度利用区域制度和权力优势谋求制度护持的行为主要受到自身霸权护持压力和地区国家对制度功能需求的影响。这两个变量的组合可得出四种制度行为结果,对应印度制度护持的四种行为模式:制度非中性、制度制衡、制度私有化和单向支付。作者选取印度创设南盟、中断南盟进程、加快推进南亚自由贸易区以及选择性启用南盟四个案例对上述假定和框架进行验证。据此逻辑,印度在后疫情时代将面临更大的制度霸权困境。对印度案例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于复杂世界中不同地区霸权制度护持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可为中国南亚外交提供一定的启示,即应充分利用印度的霸权本质和制度局限,通过注入基于社会逻辑的制度设计,推动南亚次区域制度建设和地区霸权秩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外交
南盟
地区霸权
制度护持
原文传递
印度构建封闭性海洋防务体系的多维实践
3
作者
刘鹏
王静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8,135,共18页
印度在外交上长期谋求在印度洋区域的霸主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在印度洋区域主导构建了6个安全机制,借以打造可由其掌控的封闭性防务体系,充当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并利用当前对其有利的国际环境和红海危机,提升其作为印度洋“...
印度在外交上长期谋求在印度洋区域的霸主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在印度洋区域主导构建了6个安全机制,借以打造可由其掌控的封闭性防务体系,充当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并利用当前对其有利的国际环境和红海危机,提升其作为印度洋“警察”的军事投射能力,对他国实行规则拒止。印度建立封闭性海洋防务体系的实践既是其地区霸权主义落地的需要,也是印、美“印太战略”求同存异、相互调适的结果,是美国维持全球霸权和印度追求印度洋霸权的暂时交汇,但以“规则”之名行霸权之实的防务体系并未增加区域公共安全产品的供给,反而加剧了地缘政治博弈和域内中小国家的生存困境,预示着这种封闭性防务体系因为缺乏包容性和共同安全而难以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南亚次大陆
地区霸权主义
国际机制
海洋安全
原文传递
印度军事改革:动因、现状及困境
被引量:
3
4
作者
袁群
黑然
《学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7期50-58,共9页
军事改革是印度进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国家军事力量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家安全挑战,在内外因素的驱动下,莫迪政府正以空前的力度狠抓军事改革,竭力打破国防建设的桎梏。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
军事改革是印度进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国家军事力量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家安全挑战,在内外因素的驱动下,莫迪政府正以空前的力度狠抓军事改革,竭力打破国防建设的桎梏。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受国防军费长期不足、军事外交伙伴选择受限、国防参谋长一职再度空缺及军内争斗不断加剧等现实问题的影响,印度军改深入推进可谓举步维艰,而莫迪政府今后采取的措施也将切实关乎军改进程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莫迪政府
军事改革
地区霸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的海权扩张战略解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曹文振
吕梦荻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5,共10页
日本是一个岛国,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地缘优势,但是始终抱有"坐海望陆"的情结,其扩张野心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历史中,日本强烈的民族情绪和扩张精神与其日渐强大的国力交织在一起,屡次对外侵略,但最终侵略成果都在"二...
日本是一个岛国,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地缘优势,但是始终抱有"坐海望陆"的情结,其扩张野心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历史中,日本强烈的民族情绪和扩张精神与其日渐强大的国力交织在一起,屡次对外侵略,但最终侵略成果都在"二战"后付之东流。从1954年建立海上自卫队到最近的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海上实力不断扩展,影响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在美国的纵容下,扩张的野心正在逐步复苏。作为和日本隔海相望的大国,中国再次成为其海权扩张的障碍和目标。日本海权扩张的历史和一以贯之的野心必将引起中国及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国家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修宪
海权扩张
区域霸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印度对克什米尔争端的霸权型主导性及其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思灵
方婕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0年第5期16-29,153,154,共16页
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由来已久。2019年8月5日,印度宣布成立所谓的“查谟—克什米尔”与“拉达克”两个中央直辖区,印巴克什米尔争端因此再次升级,双方呈现互不相让的态势。客观地看,印度对克什米尔争端的霸权型主导性是冲突再起的根本原因...
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由来已久。2019年8月5日,印度宣布成立所谓的“查谟—克什米尔”与“拉达克”两个中央直辖区,印巴克什米尔争端因此再次升级,双方呈现互不相让的态势。客观地看,印度对克什米尔争端的霸权型主导性是冲突再起的根本原因。因为印度对克什米尔争端的主导没有充分考虑巴基斯坦的利益诉求,同时其激进的主导方式并非为引导争端问题的解决,而是想以极端的方式护持自己的南亚地区霸权。尽管印度在克什米尔争端中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实力、能力的相对性为其主导性提供了限度。从理性角度讲,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回归有限合作和对话是最现实的出路。然而,印度对霸权型主导性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尤其是近年来,印度不断在中印边界问题上进行挑衅,表明印度霸权型主导性正在产生溢出效应,对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值得警惕与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争端
主导性
地区霸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为何会“过度扩张”?——超地区霸权战略模式的解释
被引量:
4
7
作者
焦世新
《国际关系研究》
2015年第2期119-131,157-158,共15页
实施超地区霸权战略基于两个条件:一是从体系或结构层面来看,美国必须具有足够的实力优势和有利的安全地位;二是从国内层面来看,美国追求"门户开放"的内因形成了战略意愿。本文在对超地区霸权战略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政...
实施超地区霸权战略基于两个条件:一是从体系或结构层面来看,美国必须具有足够的实力优势和有利的安全地位;二是从国内层面来看,美国追求"门户开放"的内因形成了战略意愿。本文在对超地区霸权战略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政治和经济上对"门户开放"的追求促使美国安全目标的无限扩大,从而导致美国超出其实力承受范围而走向过度扩张。超地区霸权战略视角下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市场经济具有过度扩张的内在基因。本文还将超地区霸权战略和进攻性现实主义作了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地区霸权
门户开放
自由主义
美国战略
原文传递
印度国家身份对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基于国家身份认知视角
被引量:
1
8
作者
邱实
蔡立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150,共9页
南亚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区域一体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其根源在于南亚区域合作发展中存在难以消解的障碍与问题。印度地区霸权国身份是导致南亚区域合作出现问题的深刻因素。南亚各国包括印度自身的印度国家身份认知状态对南亚区域合作...
南亚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区域一体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其根源在于南亚区域合作发展中存在难以消解的障碍与问题。印度地区霸权国身份是导致南亚区域合作出现问题的深刻因素。南亚各国包括印度自身的印度国家身份认知状态对南亚区域合作产生着影响。印度地区霸权国身份认知一方面使印度忽视南亚小国利益而引发其不满情绪,导致南亚地区安全问题突显;另一方面使南亚小国恐惧印度国家身份而被迫依赖印度以求发展,造成南亚各国安全需求不对称。两种认知状态导致南亚国家关系矛盾与失衡、制度化联系程度较低以及合作意识分散等障碍性问题,深刻阻碍着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状态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身份认知
印度地区霸权
南亚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与区域制度霸权
被引量:
16
9
作者
孔繁颖
李巍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110,159,共29页
美苏冷战期间,美国一度通过国际制度建设取得了三分之二世界的霸主地位。然而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与国家实力的交化使美国无力继续追求全球性的制度霸权,而是转向区域制度霸权战略,通过以自由贸易区为主的地区合作制度追求其在各地区的...
美苏冷战期间,美国一度通过国际制度建设取得了三分之二世界的霸主地位。然而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与国家实力的交化使美国无力继续追求全球性的制度霸权,而是转向区域制度霸权战略,通过以自由贸易区为主的地区合作制度追求其在各地区的主导地位与战略利益。其中,能否构造适宜的地区关系格局是大国主导自贸区与区域制度霸权战略能否达成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表现为三项任务:力量结构调整、单向支付与软实力建设。只有围绕本国优势兼顾这三项任务,大国才有可能在地区霸权的竞争中取得胜利。通过对NAFTA、FTAA与TPP三个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美国追求地区霸权的战略尝试之所以成效各异,原因就在于其对三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不同,进而影响到其地区影响力以及相较于对手的地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制度霸权自由贸易区NAFTA
FTAA
TPP地区关系格局
原文传递
边缘与中心:为菲茨杰拉德定位(英文)
被引量:
1
10
作者
施图亚特.克里斯提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31,共10页
本文认为,美国爵士时代的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对于作者所处时代和处于发展之中的民族文化(即区域边缘与国家霸权之间的演进关系)作出了回应。正如其小说中的许多人物一样,菲茨杰拉德从国家和典律中感知到阈限性(他自己的作品直到死...
本文认为,美国爵士时代的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对于作者所处时代和处于发展之中的民族文化(即区域边缘与国家霸权之间的演进关系)作出了回应。正如其小说中的许多人物一样,菲茨杰拉德从国家和典律中感知到阈限性(他自己的作品直到死后才获得盛誉),这使得他依赖于自己认为是最为边远的价值观念。与海明威相比较,菲茨杰拉德在更大程度上将位于美国中心的商品文化小说化,而最终他又出于道德考量将它予以拒绝。菲茨杰拉德从明显的美国文学话语边缘向去世之后被经典化的中心地位的漂移表现在地理、典律、道德三个方面。三者交织,使得学界关于他的纷争超越了现代主义者身份问题,在关于他的人生和文学遗产问题上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律
区域
霸权
民族文化
文学地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领导权与大国欧亚地区竞争的演化
被引量:
8
1
作者
顾炜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104,158,159,共28页
基金
2020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百年大变局下的中美俄欧关系:欧亚地区竞合及其全球影响”(项目批准号:2020BGJ00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大国通常在全球和地区两个层次上展开竞争,力求获得并增强领导权。地区主导国分享领导权似乎有悖大国竞争的常识,分享的原因及其对地区竞争演化的影响是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作者将大国对领导权的价值判断划分为双重独占、全球优先、地区优先和双重分享四种类型。不同身份的大国对领导权价值的差异化判断影响了互动策略和大国竞争的发展态势。理论上,地区主导国可以调整领导权目标,通过分享地区领导权管控地区竞争,继而以全球优先为目标集中应对全球竞争。欧亚地区竞争的演化过程为这一理论路径提供了实践案例。受制度竞争愈加突出的影响,地区主导国俄罗斯以分享地区领导权、将中国转变为"协作型竞争者"的方式有效管控了欧亚地区竞争。通过分享上海合作组织的领导权并引入印度作为"协作型竞争者",俄罗斯又得以部分维护其在欧亚地区的领导权。俄罗斯的经验显示出分享地区领导权可以成为大国的理性选择。由此出发,崛起国可以不追求过渡性的地区主导国地位,而是通过与其他大国共享地区领导权,避免地区竞争影响全球竞争。
关键词
领导权
地区主导国
协作型竞争者
欧亚地区竞争
崛起国
Keywords
leadership
regional
hegemony
cooperative
competitor
Eurasian
regional
competition
rising
power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题名
地区霸权的制度护持与印度的南盟政策
被引量:
8
2
作者
吴琳
机构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2-76,157,158,共2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印度的印太战略与中国的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8YJCGJW010)的研究成果。
文摘
制度霸权理论认为,争取地区霸权的核心是主导地区制度建设,提供经济稳定和开展地区合作是地区霸权的自然选择,但印度破坏南盟制度进程和忽视地区功能合作的“反常”行为对该理论提出了挑战。既有解释大多聚焦南亚国家建构历史、不对称的地区结构和印度的自我认知,较少关注印度南盟政策背后制度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地区霸权的制度护持是印度南盟政策制定和变化的核心动力。印度利用区域制度和权力优势谋求制度护持的行为主要受到自身霸权护持压力和地区国家对制度功能需求的影响。这两个变量的组合可得出四种制度行为结果,对应印度制度护持的四种行为模式:制度非中性、制度制衡、制度私有化和单向支付。作者选取印度创设南盟、中断南盟进程、加快推进南亚自由贸易区以及选择性启用南盟四个案例对上述假定和框架进行验证。据此逻辑,印度在后疫情时代将面临更大的制度霸权困境。对印度案例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于复杂世界中不同地区霸权制度护持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可为中国南亚外交提供一定的启示,即应充分利用印度的霸权本质和制度局限,通过注入基于社会逻辑的制度设计,推动南亚次区域制度建设和地区霸权秩序转型。
关键词
印度外交
南盟
地区霸权
制度护持
Keywords
Indian
foreign
policy
SAARC
regional
hegemony
institutional
maintenance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题名
印度构建封闭性海洋防务体系的多维实践
3
作者
刘鹏
王静
机构
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和国际关系研究院
出处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8,135,共1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美印日澳四国机制的实体化与扩大化及其对华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1BGJ006)的中期成果。
文摘
印度在外交上长期谋求在印度洋区域的霸主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在印度洋区域主导构建了6个安全机制,借以打造可由其掌控的封闭性防务体系,充当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并利用当前对其有利的国际环境和红海危机,提升其作为印度洋“警察”的军事投射能力,对他国实行规则拒止。印度建立封闭性海洋防务体系的实践既是其地区霸权主义落地的需要,也是印、美“印太战略”求同存异、相互调适的结果,是美国维持全球霸权和印度追求印度洋霸权的暂时交汇,但以“规则”之名行霸权之实的防务体系并未增加区域公共安全产品的供给,反而加剧了地缘政治博弈和域内中小国家的生存困境,预示着这种封闭性防务体系因为缺乏包容性和共同安全而难以成功。
关键词
印度
南亚次大陆
地区霸权主义
国际机制
海洋安全
Keywords
Indian
Indian
subcontinent
regional
hegemony
international
regimes
maritime
security
分类号
D835.1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印度军事改革:动因、现状及困境
被引量:
3
4
作者
袁群
黑然
机构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学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7期50-58,共9页
基金
云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CY2262420219)。
文摘
军事改革是印度进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国家军事力量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家安全挑战,在内外因素的驱动下,莫迪政府正以空前的力度狠抓军事改革,竭力打破国防建设的桎梏。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受国防军费长期不足、军事外交伙伴选择受限、国防参谋长一职再度空缺及军内争斗不断加剧等现实问题的影响,印度军改深入推进可谓举步维艰,而莫迪政府今后采取的措施也将切实关乎军改进程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印度
莫迪政府
军事改革
地区霸权
Keywords
India
the
Modi
government
military
reform
regional
hegemony
分类号
D73 [政治法律—政治学]
D7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的海权扩张战略解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曹文振
吕梦荻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5,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平发展大战略下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与海洋权益维护问题研究"(13AZZ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日本是一个岛国,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地缘优势,但是始终抱有"坐海望陆"的情结,其扩张野心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历史中,日本强烈的民族情绪和扩张精神与其日渐强大的国力交织在一起,屡次对外侵略,但最终侵略成果都在"二战"后付之东流。从1954年建立海上自卫队到最近的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海上实力不断扩展,影响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在美国的纵容下,扩张的野心正在逐步复苏。作为和日本隔海相望的大国,中国再次成为其海权扩张的障碍和目标。日本海权扩张的历史和一以贯之的野心必将引起中国及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国家的警惕。
关键词
日本修宪
海权扩张
区域霸权
Keywords
Japan's
constitution
sea
power
expansion
regional
hegemony
分类号
D513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印度对克什米尔争端的霸权型主导性及其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思灵
方婕
机构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0年第5期16-29,153,154,共16页
文摘
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由来已久。2019年8月5日,印度宣布成立所谓的“查谟—克什米尔”与“拉达克”两个中央直辖区,印巴克什米尔争端因此再次升级,双方呈现互不相让的态势。客观地看,印度对克什米尔争端的霸权型主导性是冲突再起的根本原因。因为印度对克什米尔争端的主导没有充分考虑巴基斯坦的利益诉求,同时其激进的主导方式并非为引导争端问题的解决,而是想以极端的方式护持自己的南亚地区霸权。尽管印度在克什米尔争端中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实力、能力的相对性为其主导性提供了限度。从理性角度讲,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回归有限合作和对话是最现实的出路。然而,印度对霸权型主导性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尤其是近年来,印度不断在中印边界问题上进行挑衅,表明印度霸权型主导性正在产生溢出效应,对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值得警惕与防范。
关键词
印度
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争端
主导性
地区霸权
Keywords
India
Pakistan
Kashmir
Dispute
Dominance
regional
hegemony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D735.1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为何会“过度扩张”?——超地区霸权战略模式的解释
被引量:
4
7
作者
焦世新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出处
《国际关系研究》
2015年第2期119-131,157-158,共15页
文摘
实施超地区霸权战略基于两个条件:一是从体系或结构层面来看,美国必须具有足够的实力优势和有利的安全地位;二是从国内层面来看,美国追求"门户开放"的内因形成了战略意愿。本文在对超地区霸权战略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政治和经济上对"门户开放"的追求促使美国安全目标的无限扩大,从而导致美国超出其实力承受范围而走向过度扩张。超地区霸权战略视角下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市场经济具有过度扩张的内在基因。本文还将超地区霸权战略和进攻性现实主义作了区分。
关键词
超地区霸权
门户开放
自由主义
美国战略
Keywords
extra-
regional
hegemony
,Open
Door,liberalism,US
strategy
分类号
D87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印度国家身份对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基于国家身份认知视角
被引量:
1
8
作者
邱实
蔡立辉
机构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150,共9页
文摘
南亚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区域一体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其根源在于南亚区域合作发展中存在难以消解的障碍与问题。印度地区霸权国身份是导致南亚区域合作出现问题的深刻因素。南亚各国包括印度自身的印度国家身份认知状态对南亚区域合作产生着影响。印度地区霸权国身份认知一方面使印度忽视南亚小国利益而引发其不满情绪,导致南亚地区安全问题突显;另一方面使南亚小国恐惧印度国家身份而被迫依赖印度以求发展,造成南亚各国安全需求不对称。两种认知状态导致南亚国家关系矛盾与失衡、制度化联系程度较低以及合作意识分散等障碍性问题,深刻阻碍着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状态与成效。
关键词
国家身份认知
印度地区霸权
南亚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
Keywords
percep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India’s
regional
hegemony
South
Asian
regional
cooperation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与区域制度霸权
被引量:
16
9
作者
孔繁颖
李巍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110,159,共29页
基金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中美国际经济制度战略与新型大国关系研究"(批准号:14BGJ051)的资助
文摘
美苏冷战期间,美国一度通过国际制度建设取得了三分之二世界的霸主地位。然而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与国家实力的交化使美国无力继续追求全球性的制度霸权,而是转向区域制度霸权战略,通过以自由贸易区为主的地区合作制度追求其在各地区的主导地位与战略利益。其中,能否构造适宜的地区关系格局是大国主导自贸区与区域制度霸权战略能否达成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表现为三项任务:力量结构调整、单向支付与软实力建设。只有围绕本国优势兼顾这三项任务,大国才有可能在地区霸权的竞争中取得胜利。通过对NAFTA、FTAA与TPP三个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美国追求地区霸权的战略尝试之所以成效各异,原因就在于其对三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不同,进而影响到其地区影响力以及相较于对手的地区竞争力。
关键词
区域制度霸权自由贸易区NAFTA
FTAA
TPP地区关系格局
Keywords
regional
Institutional
hegemony
Free
Trade
Area
NAFTA
FTAA
TPP
Patterns
of
regional
Relations
分类号
F757.1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D87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边缘与中心:为菲茨杰拉德定位(英文)
被引量:
1
10
作者
施图亚特.克里斯提
机构
香港浸会大学英文系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31,共10页
文摘
本文认为,美国爵士时代的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对于作者所处时代和处于发展之中的民族文化(即区域边缘与国家霸权之间的演进关系)作出了回应。正如其小说中的许多人物一样,菲茨杰拉德从国家和典律中感知到阈限性(他自己的作品直到死后才获得盛誉),这使得他依赖于自己认为是最为边远的价值观念。与海明威相比较,菲茨杰拉德在更大程度上将位于美国中心的商品文化小说化,而最终他又出于道德考量将它予以拒绝。菲茨杰拉德从明显的美国文学话语边缘向去世之后被经典化的中心地位的漂移表现在地理、典律、道德三个方面。三者交织,使得学界关于他的纷争超越了现代主义者身份问题,在关于他的人生和文学遗产问题上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关键词
典律
区域
霸权
民族文化
文学地理
Keywords
canon
region
hegemony
national
culture
literary
geography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领导权与大国欧亚地区竞争的演化
顾炜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8
原文传递
2
地区霸权的制度护持与印度的南盟政策
吴琳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8
原文传递
3
印度构建封闭性海洋防务体系的多维实践
刘鹏
王静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4
印度军事改革:动因、现状及困境
袁群
黑然
《学术探索》
CSSCI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日本的海权扩张战略解析
曹文振
吕梦荻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印度对克什米尔争端的霸权型主导性及其影响
杨思灵
方婕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美国为何会“过度扩张”?——超地区霸权战略模式的解释
焦世新
《国际关系研究》
2015
4
原文传递
8
印度国家身份对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基于国家身份认知视角
邱实
蔡立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美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与区域制度霸权
孔繁颖
李巍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6
原文传递
10
边缘与中心:为菲茨杰拉德定位(英文)
施图亚特.克里斯提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