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介绍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伟烽 刘聿拯 《工业锅炉》 2003年第5期11-14,共4页
常规能源的有限性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人类需要寻找一些相对比较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由于其数量巨大,对环境影响小,并具有可再生性,成为目前的主要选择之一。文章介绍生物质固化、气化、液化、热解、发酵和直接燃烧等生物... 常规能源的有限性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人类需要寻找一些相对比较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由于其数量巨大,对环境影响小,并具有可再生性,成为目前的主要选择之一。文章介绍生物质固化、气化、液化、热解、发酵和直接燃烧等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指出了这些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可再生性 利用技术
下载PDF
小麦族几种近缘植物细胞在长期离体培养中的染色体变异 被引量:18
2
作者 宋锡全 夏光敏 陈惠民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2000年第1期33-38,共6页
对小麦及其4种近缘属间禾草进行了长时间(0.5~5.7年,个别8.6年)的愈伤组织培养,在继代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在染色体倍性低的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2n=2x=14)及新麦草(Psathy... 对小麦及其4种近缘属间禾草进行了长时间(0.5~5.7年,个别8.6年)的愈伤组织培养,在继代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在染色体倍性低的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2n=2x=14)及新麦草(Psathyrostachysjuncea,2n=2x=14)倾向于数目的增大;染色体倍性高的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趋向于数目的减少;而倍性居中的羊草(Leymuschinensis,2n=4x=28)既有增大也有减小;染色体倍性最高的高冰草(Agropyronelongatum,2n=6x=70)最为稳定,但也有减少的趋向。愈伤组织的胚性主要与二倍体及亚二倍体的总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近缘植物 组织培养 染色体变异 同工酶
下载PDF
提高水稻愈伤组织植株再生能力几种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贵朝 胡事君 杨跃生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7,共4页
选用提高水稻愈伤组织植株再生能力的几种方法 ,对 3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品系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比较。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再生能力的衰退难以避免 ,但不同品种间的衰退速度存在差异 ;选用的几种方法中 ,除了添加亚精氨... 选用提高水稻愈伤组织植株再生能力的几种方法 ,对 3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品系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比较。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再生能力的衰退难以避免 ,但不同品种间的衰退速度存在差异 ;选用的几种方法中 ,除了添加亚精氨的处理没有效果外 ,其它处理均能提高水稻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 ,而两步分化培养法的效果远远优于其它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愈伤组织培养 再生能力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对小麦幼胚再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林毅 高俊山 李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以安徽省小麦主栽品种扬麦87158、安农98005、安农92484三个品种的小麦幼胚为试验材料,接种于SD2和MM2种培养基上,探讨不同培养基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幼胚再生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的质量和绿苗分化率的比较,初步... 以安徽省小麦主栽品种扬麦87158、安农98005、安农92484三个品种的小麦幼胚为试验材料,接种于SD2和MM2种培养基上,探讨不同培养基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幼胚再生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的质量和绿苗分化率的比较,初步证明SD2培养基对小麦幼胚的再生能力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转基因小麦育种中的培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小麦 幼胚 组织培养 再生能力
下载PDF
高温对匍匐翦股颖果岭草坪草生理特性及再生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姬承东 张德罡 +2 位作者 朱钧 张泽铭 陈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期221-224,共4页
测定粤选1号匍匐翦股颖(AgrostisstoloniferaL.cv.YuexuanNo.1)和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cross2年生果岭草坪草在38℃高温胁迫下叶片的一些生理指标和匍匐茎再生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下降,粤选1号叶绿素含量降幅低... 测定粤选1号匍匐翦股颖(AgrostisstoloniferaL.cv.YuexuanNo.1)和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cross2年生果岭草坪草在38℃高温胁迫下叶片的一些生理指标和匍匐茎再生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下降,粤选1号叶绿素含量降幅低,抗坏血酸含量明显高于Penncross;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增加,粤选1号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Penncross,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Pen-ncross。高温胁迫下粤选1号匍匐翦股颖保护酶(POD、SOD和CAT)活性明显高于Penncross。高温胁迫1-6d粤选1号匍匐翦股颖匍匐茎再生能力明显高于Penncr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匍匐翦股颖 生理特性 再生性
下载PDF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Recovery Vegetation on Abandoned Lands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in Bawangling of Hainan Island, South China 被引量:16
6
作者 YiDING Run-GuoZ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30-538,共9页
: Shifting cultivation is a major form of agricultural practice in most parts of tropical regions worldwide. In places where the bush fallow period is excessively shortened or the period of cultivation is extended for... : Shifting cultivation is a major form of agricultural practice in most parts of tropical regions worldwide. In places where the bush fallow period is excessively shortened or the period of cultivation is extended for too long, the rate of vegetation recovery and biodiversity on abandoned lands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would decline. The recovery of the secondary plant communities could even be inhibited for a prolonged period because of grass occupancy. Because of the vital significance of the early recovery communities to secondary succession, we studied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recovery vegetation on abandoned lands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in Bawangling of Hainan Island. Measurements were made of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early recovery vegetation. The sprouting abilities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and different species in the same functional group, and the effect of the grass functional group on the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ree and shrub functional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nly a few families, genera, or species apparently dominated in the early recovery vegetation on the abandoned lands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and that deciduous species occurred with a rather high percentage in this early recovery community compared with the natural secondary or old growth forests. Small-sized individuals dominated the woody community. The abundance and basal area of sprouting stems for species in the tree functional group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seeder stems, whereas the abundance and basal area of resprouters and seeders for species in the shrub functional group did not differ. The total abundance of stems for the community, stem abundances for species in tree or shrub functional groups, and for seeder or resprouter stems were all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verage of the grass functional group. The mean sprouting ability in the tree functional group was greater than in the shrub functional group. The sprouting ability for different species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recovery vegetation functional groups regeneration mode shifting cultivation sprouting ability tropical forest
原文传递
蝶形花亚科8种槐树的组织培养及再生能力的基因型效应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关林 刘秀梅 +2 位作者 方宏筠 李红 李华刚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4-848,共5页
对国槐等8种(亚种)蝶形花亚科植物组织培养再生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8种槐树叶片的再生能力相差较大,不定芽分化率由高到低排序为金叶槐(79·03%)、黄金槐(41·46%)、香花槐(36·2%)、刺槐(34·2%)、黄花槐(25%)、国槐(2... 对国槐等8种(亚种)蝶形花亚科植物组织培养再生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8种槐树叶片的再生能力相差较大,不定芽分化率由高到低排序为金叶槐(79·03%)、黄金槐(41·46%)、香花槐(36·2%)、刺槐(34·2%)、黄花槐(25%)、国槐(22·7%)、四倍体刺槐(21%)、红花槐(18%);愈伤组织诱导率、芽分化率及试管苗的生根率排列次序与叶片芽分化率基本相同。从本试验结果可得出8种槐树基因型对组织培养再生能力具有如下调控效应及特点:属间、种间及亚种间基因型对培养基种类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要求,对脱分化与再分化能力的调控,对不同组织、器官的再生能力的调控均具有同一性;不同基因型、甚至同一基因型的不同组织、器官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树 组织培养 基因型 再生能力
下载PDF
水稻不同品种组培再生和转基因频率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素娟 樊秀霞 +5 位作者 王华 邵健丰 赵辉 解芳 钱前 陶跃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17-1827,共11页
本研究选取21个(包括16个籼稻品种和5个粳稻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水稻品种,对它们进行成熟胚的组培再生能力以及转基因效率的考察。结果表明:以NBm诱导培养基进行愈伤诱导时,各水稻品种的愈伤诱导率介于30.37%和7... 本研究选取21个(包括16个籼稻品种和5个粳稻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水稻品种,对它们进行成熟胚的组培再生能力以及转基因效率的考察。结果表明:以NBm诱导培养基进行愈伤诱导时,各水稻品种的愈伤诱导率介于30.37%和72.46%之间;以NBm和DL3分化培养基对各水稻品种不同日龄愈伤分别进行植株再生培养,并以植株再生率(plant regeneration rate,RR)和每粒愈伤平均出苗数(the mean number of regenerated shoots,NRS)对再生能力进行考察时,不同水稻品种的组培再生能力表现较为复杂,同时受到基因型、愈伤日龄和培养基成分的重大影响。在NBm分化培养基上,以日龄15d的T0974愈伤RR(84.00%)和NRS(2.96)最高,在DL3分化培养基上,以日龄15d的T0974愈伤RR(73.33%)和粤泰B愈伤NRS(3.55)分别为最高。此后,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对其中12个水稻品种进行成基因转化实验,经PCR验证后发现,共成功实现7个品种的&基因转化,各水稻品种的转化效率介于0~25%之间,且与其再生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愈伤 再生能力 转化效率
下载PDF
4种沉水植物断枝再生能力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葛绪广 王国祥 陆贻超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8,共6页
比较研究了4种长江中下游湖泊常见的沉水植物(金鱼藻、伊乐藻、黑藻和穗花狐尾藻)断枝在投掷和扦插的移植方式下,生物量、株高、节数的变化及不定根和新芽形成的时间。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各种断枝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金鱼藻外,其他... 比较研究了4种长江中下游湖泊常见的沉水植物(金鱼藻、伊乐藻、黑藻和穗花狐尾藻)断枝在投掷和扦插的移植方式下,生物量、株高、节数的变化及不定根和新芽形成的时间。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各种断枝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金鱼藻外,其他3种沉水植物均有不定根产生;除穗花狐尾藻外,其他3种沉水植物断枝均有新芽产生。投掷和扦插对金鱼藻断枝生物量、节数和新芽的产生无明显影响,对株高影响显著;对黑藻和伊乐藻断枝生物量、株高、节数、不定根和新芽的产生影响显著;对穗花狐尾藻断枝的生物量、株高影响显著,对节数影响不明显,而对不定根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退化水体的修复、恢复和重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断枝 再生能力 不定根 投掷法 扦插法
下载PDF
基于弹性景观理念的江心洲岛规划设计研究——以南京新济洲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夏臻 刘小钊 吕龙 《中外建筑》 2015年第2期92-93,共2页
本文以南京新济洲为例,引入弹性景观理念,以增强景观对干扰的缓冲与调节能力为目标,采取调整用地比例、提高景观多样性、提高景观修复和再生能力、打造多维景观等措施,探讨江心洲岛作为一种新兴景观载体的利用途径。
关键词 弹性景观理念 弹性力 自适应力 自我修复力 再生力
下载PDF
中国机收再生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文雄 翁佩莹 +5 位作者 林文芳 邵彩虹 郭春林 李忠 陈鸿飞 陈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7-836,共10页
随着水稻育种方法的不断改善和栽培技术的持续创新,再生稻的种植面积及比重在中国水稻生产系统中逐渐增大,已发展成为生产成效显著的水稻种植模式之一。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从作物生理生态学的视角,紧紧围绕再生稻适宜品种... 随着水稻育种方法的不断改善和栽培技术的持续创新,再生稻的种植面积及比重在中国水稻生产系统中逐渐增大,已发展成为生产成效显著的水稻种植模式之一。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从作物生理生态学的视角,紧紧围绕再生稻适宜品种筛选及类型划分、机收再生稻的适宜留桩高度与水肥调控、再生稻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再生稻根系和再生活力及其与根际微生态特性的关系4个方面,综述了再生稻高产形成及其生理生态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在推广低留桩再生稻栽培技术时,应重视根际系统的合理调控,促进根际营养供给和腋芽适时萌发及分蘖再生协调发展,实现高再生系数、高再生穗数、高收获指数、高产优质、低碳安全可持续的“四高一低”目标,促进再生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机械化 留桩高度 再生力 腋芽萌发 固碳减排
原文传递
强再生力水稻品种筛选与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林强 蔡秋华 +7 位作者 崔丽丽 姜照伟 蒋家焕 吴方喜 罗曦 肖晏嘉 谢华安 张建福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再生稻作为一种高效简约、高产经济的栽培模式,已在南方主要稻区形成较大规模。我国再生稻发展潜力大,生产方式正向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过渡,而生产应用品种由高节位再生型向低节位再生型转变。本文综述了水稻再生力特性遗... 再生稻作为一种高效简约、高产经济的栽培模式,已在南方主要稻区形成较大规模。我国再生稻发展潜力大,生产方式正向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过渡,而生产应用品种由高节位再生型向低节位再生型转变。本文综述了水稻再生力特性遗传、评价指标构建和强再生力水稻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再生稻品种选育的设想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再生力 品种选育 品种筛选
下载PDF
植物叶片再生的探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姜福星 黄远祥 +4 位作者 周鹏 孙晓兰 赵婕 文好雨 陈其兵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6832-6839,共8页
植物的叶片是进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场所,也具有一定的观赏和营养价值。少数植物的叶片具有再生能力,可作为高效再生和遗传转化的受体。用叶片进行再生繁殖,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洁、节约材料、对植株和环境影响少等优... 植物的叶片是进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场所,也具有一定的观赏和营养价值。少数植物的叶片具有再生能力,可作为高效再生和遗传转化的受体。用叶片进行再生繁殖,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洁、节约材料、对植株和环境影响少等优点,对科研和生产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本研究从植物叶片再生的方式、再生形式和部位、不同因素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植物叶片再生的研究进展。认为在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下,从叶片切口通过愈伤组织间接再生不定芽的方式是最常见,但是效率较低,有待于改进;从叶片边缘和表面的叶脉上直接产生体胚和不定芽的方式极少,效率较高,是理想的方式和形式;最后,探讨了叶片再生的分子机制,并对挖掘植物叶片再生能力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再生能力 方式形式 再生机制 研究应用
原文传递
八棱海棠无性系的建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文然 张志宏 代红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408,共5页
高效的离体再生是遗传转化成功的基础。以苹果属八棱海棠(Malus micromalus Rehd.)实生种子为试材,建立八棱海棠试管苗无性系,并筛选具有高离体再生能力的无性系,从而为八棱海棠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奠定基础。从八棱海棠实生种子中剥... 高效的离体再生是遗传转化成功的基础。以苹果属八棱海棠(Malus micromalus Rehd.)实生种子为试材,建立八棱海棠试管苗无性系,并筛选具有高离体再生能力的无性系,从而为八棱海棠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奠定基础。从八棱海棠实生种子中剥取成熟胚并接种到SC+0.5mg·L^(-1)BA+0.5mg·L^(-1)GA_3培养基上萌发成苗。选取100个生长健壮单株在MS+0.3mg·L^(-1)BA+0.2 mg·L^(-1)IAA+0.1mg·L^(-1)·GA_3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以建立试管苗无性系。在继代培养的同时,对获得的元性系进行选择,保留增殖系数较高、叶形正常、叶面平展有光泽的无性系。经过连续6次的继代培养,最终筛选出15个八棱海棠无性系。在MS+2.0 mg·L^(-1)TDZ+0.5mg·L^(-1)NAA培养基上比较15个无性系叶片离体再生不定芽能力,综合考虑再生率、平均再生芽数量和再生芽状态3项指标,首先筛选出4个再生能力较强的八棱海棠无性系,然后在MS+6.0mg·L^(-1)BA+0.8 mg·L^(-1)IAA培养基上进一步比较4个无性系的叶片再生不定芽能力。结果表明:八棱海棠无性系BT-9具有极强的叶片离体再生不定芽能力,在附加BA的培养基上,再生率为100%,平均再生芽数为18.4。说明从八棱海棠实生后代中筛选高再生能力无性系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属 八棱海棠 实生后代 叶片 再生能力
下载PDF
过表达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提高番茄抗UV-B胁迫能力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玉 孔凡英 +2 位作者 尹波 董新纯 孟庆伟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以野生型(WT)和转正义叶绿体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LeMDAR)番茄为试材,探讨了UV-B胁迫下过表达LeMDAR对番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时间UV-B处理下番茄抗坏血酸(AsA)含量,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活... 以野生型(WT)和转正义叶绿体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LeMDAR)番茄为试材,探讨了UV-B胁迫下过表达LeMDAR对番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时间UV-B处理下番茄抗坏血酸(AsA)含量,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活性,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在UV-B处理下,转基因番茄植株的AsA含量、MDAR酶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H2O2和超氧阴离子清除速率、净光合速率(P n)高于野生型番茄。此外,紫外胁迫下,转基因株系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较野生型增加的少。上述结果表明,MDAR对抗坏血酸再生具有重要作用,过表达LeMDAR提高了番茄植株抗氧化能力,对光合机构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LeMDAR UV-B胁迫 抗坏血酸再生 抗氧化能力
原文传递
陕北半干旱黄土区林分混交模式对沙棘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学良 朱清科 +3 位作者 赵彦敏 王露露 马欢 刘蕾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8,共5页
通过调查陕北半干旱黄土区不同立地类型下不同混交林中沙棘的各项生长指标,研究不同混交模式对沙棘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沙棘人工林的稳定性评价和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阴坡沙棘混交林的林分结构比纯林好,尤其是刺槐沙棘混... 通过调查陕北半干旱黄土区不同立地类型下不同混交林中沙棘的各项生长指标,研究不同混交模式对沙棘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沙棘人工林的稳定性评价和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阴坡沙棘混交林的林分结构比纯林好,尤其是刺槐沙棘混交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而阳坡沙棘纯林的林分结构较合理;阴坡和阳坡枯立木密度与林分总密度相关性都较强,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阴坡沙棘新梢生长量的大小顺序为:山杏沙棘混交林、刺槐沙棘混交林、沙棘纯林、油松沙棘混交林,阳坡为油松沙棘混交林最高、沙棘纯林最低;沙棘林的累积生物量在阴坡和阳坡分别以山杏沙棘混交林和刺槐沙棘混交林最大,都以油松沙棘混交林最小,与当年新梢生长量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98、0.585。(3)沙棘林分更新阴坡以沙棘纯林和刺槐沙棘混交林较好,阳坡以刺槐沙棘混交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较好,与沙棘林分结构和生长状况的规律不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阴坡还是阳坡,沙棘与刺槐混交均有利于沙棘的生长,且更新能力较强,可以做为沙棘纯林的改造目标,促进沙棘群落持续稳定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林分结构 新梢生长量 更新能力 林分改造
下载PDF
Motor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 comple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 被引量:4
17
作者 Sung Ho Jang Min Cheol C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0期1892-1897,共6页
Detailed knowledge of motor outcomes enables to establish proper goals and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for stroke patients. Several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ported functional or moto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 middle ... Detailed knowledge of motor outcomes enables to establish proper goals and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for stroke patients. Several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ported functional or moto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motor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 comple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motor outcomes in 23 patients with a comple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 All of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ve management, including movement therapy and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affected finger extensors and ankle dorsiflexors, for more than 3 months. Motor outcomes were measured at 6 months after stroke onset using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otricity Index, the modified Brunnstrom 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ores. The motor function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was found to b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upper extremities. After receiving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s for 3–6 months, about 70% of these patients were able to walk independently (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ores 3), but no pa-tient achieved functional hand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cerebral infarct motor function STROK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hand function walking ability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沉水植物黑藻的拓殖能力和光合荧光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梦洁 张毅敏 +4 位作者 杨飞 高汾 丁轶睿 孔明 李定龙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2-758,共7页
应用直观测量法和水下调制荧光仪,比较分析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 a)不同长度(5 cm、10 cm、15 cm)和不同类型(有无顶芽)断枝的再生、生长、定居等拓殖能力以及光合荧光特性.结果显示,顶芽对黑藻断枝所萌发的新枝数、再生枝干重以... 应用直观测量法和水下调制荧光仪,比较分析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 a)不同长度(5 cm、10 cm、15 cm)和不同类型(有无顶芽)断枝的再生、生长、定居等拓殖能力以及光合荧光特性.结果显示,顶芽对黑藻断枝所萌发的新枝数、再生枝干重以及平均不定根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相对生长速率、相对伸长速率、不定根数量以及根冠比具有显著影响(P<0.05);由黑藻断枝萌发的新枝数、再生枝干重、相对生长速率、相对伸长速率、不定根数量、平均不定根长度和根冠比均随断枝长度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实验期间,顶芽对各组黑藻断枝的最大量子产率(Fm/Fv)、快速光响应曲线具有显著影响(P<0.05);断枝长度对各实验组的Fm/Fv影响不显著(P>0.05),而各组黑藻的快速光响应曲线随断枝长度的增加而增大.本研究表明含顶芽15 cm的断枝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定居能力、光合能力,有利于快速建群,可作为水生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藻 断枝再生 拓殖能力 光合特性 植被恢复与重建
原文传递
生物型沥青再生剂对老化沥青再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季节 李鹏飞 +2 位作者 杨松 索智 徐世法 《石油沥青》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基于沥青老化及再生机理,自主开发了生物型沥青再生剂。室内模拟了沥青短期老化,依据沥青的老化程度确定了沥青再生剂的最佳添加量,并对沥青的再生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的老化主要是由于组分移行造成,根据"相似相溶&q... 基于沥青老化及再生机理,自主开发了生物型沥青再生剂。室内模拟了沥青短期老化,依据沥青的老化程度确定了沥青再生剂的最佳添加量,并对沥青的再生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的老化主要是由于组分移行造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开发的生物型沥青再生剂能很好地改善老化沥青的组分重分布,调节沥青组分之间的相溶性,对老化沥青形成了良好的再生效果,再生沥青的性能可完全恢复至原样沥青的水平,其中以CO型沥青再生剂的再生能力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型沥青再生剂 老化沥青 组分重分布 相似相溶 再生能力
下载PDF
河南白云山温带落叶阔叶林萌生特征及萌生个体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帅朋 姚成亮 +2 位作者 周紫羽 陈云 叶永忠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41,共10页
以河南省白云山自然保护区温带落叶阔叶林5 hm2样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样地木本植物的特征,同时利用点分布格局对样地内萌生能力较强的个体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该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91种17369株;发生萌生现象的有62种2082株... 以河南省白云山自然保护区温带落叶阔叶林5 hm2样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样地木本植物的特征,同时利用点分布格局对样地内萌生能力较强的个体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该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91种17369株;发生萌生现象的有62种2082株,萌生物种占总物种数的68.13%,萌生个体占总个体数的11.99%。样地内所有发生萌生现象的木本植株个体胸径分布符合倒“J”字型,表明萌生现象多发生在植物生长发育的早期。重要值前12位的萌生物种发生萌生现象的植株个体胸径结构大致表现为4种类型,分别为倒“J”字型、双峰型、正态型和波动型,表明不同物种在不同生活史阶段萌生能力不同。点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重要值前12位的萌生物种发生萌生现象的植株个体整体表现为小尺度聚集分布,大尺度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萌生更新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中普遍存在并呈不同的聚集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生更新 萌生能力 白云山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