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盛极必衰:“秦可卿托梦”是王熙凤潜意识原型的象征 |
张丽红
隋宇薇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子弟书对《红楼梦》情节结构的接受 |
刘嘉伟
|
《天中学刊》
|
2007 |
3
|
|
3
|
论《红楼梦》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
陈恒敏
|
《现代教育论丛》
|
2016 |
3
|
|
4
|
从贾氏四姐妹的不幸婚姻看红楼悲剧 |
冯华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5
|
论《红楼梦》书名之寓意 |
纪永贵
|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
2000 |
2
|
|
6
|
俗人贾琏小议 |
许飞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1
|
|
7
|
论《红楼梦》中梦境在人物性格刻画方面的作用 |
梁本
|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3 |
1
|
|
8
|
《红楼梦》称谓语特点探析 |
王家宏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09 |
0 |
|
9
|
从翻译伦理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 |
王姣
陈可培
|
《中州大学学报》
|
2008 |
6
|
|
10
|
论红学的边界性 |
陈维昭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6 |
10
|
|
11
|
《读红楼梦随笔》流传考辨——郑藏与川藏《读红楼梦随笔》比较研究 |
胡文彬
|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2002 |
4
|
|
12
|
论“红学”四“学”——从“新红学”、“探佚学”到“新国学”与“人间红学” |
梁归智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3
|
|
13
|
林则徐“咏红”诗评析 |
邹自振
|
《闽江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4
|
清末民初昆曲工尺谱本“红楼戏”及其传承价值 |
鲍开恺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5
|
《红楼梦》的悲剧构成 |
陈维昭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