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中VMAT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肖林 黄蓉 +7 位作者 游凯云 陈利 常晖 周冠群 邱波 肖巍巍 高远红 刘孟忠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VMAT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NCR)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3年本院行术前NCRT+手术±术后化疗的162例LARC患者,男113例、女49例,年龄23~84岁(中位数56岁)。临床分期为Ⅱa、Ⅱb、Ⅱc期分... 目的探讨VMAT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NCR)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3年本院行术前NCRT+手术±术后化疗的162例LARC患者,男113例、女49例,年龄23~84岁(中位数56岁)。临床分期为Ⅱa、Ⅱb、Ⅱc期分别为22、11、5例,Ⅲa、Ⅲb、Ⅲc期分别为1、58、65例。放疗均使用了单弧VMAT,PTV150Gy分25次,PTV246Gy分25次。主要化疗方案为Xelox方案(卡培他滨1000mg/m2+奥沙利铂100mg/m2或130mg/m2),均接受诱导及同期化疗(中位数3程)。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计划,仅2例因3级腹泻中断放疗。放化疗期间全组累计3级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与16.0%。患者距放疗结束后34~86d(中位数53.5d)手术,术后pCR率30.2%,R0切除率100%,低位直肠癌保肛率45.9%。术后不良反应累计发生率16.7%,术后30d内无死亡病例。T、N期及临床分期降期率分别为85.2%、87.1%及88.9%。结论VMAT用于LARC术前放化疗安全可行,但对长期生存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容积调强弧形疗法 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不良反应 病理降期
原文传递
功能成像技术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预测与评估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姜厚军 朱雅群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45-948,共4页
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手术切除,再行术后辅助化疗,已发展为标准治疗模式。新辅助治疗可使肿瘤病灶发生不同程度的退缩,部分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达到完全缓解,有助于增加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概率,并降低复发率,改善... 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手术切除,再行术后辅助化疗,已发展为标准治疗模式。新辅助治疗可使肿瘤病灶发生不同程度的退缩,部分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达到完全缓解,有助于增加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概率,并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近年来,新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和评估。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在影像学方面,常规的形态成像技术,不能够准确反映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治疗效果,而DWI-MRI、DCE-MRI、PET-CT等功能成像技术不仅能够反映肿瘤退缩程度。还可以反映治疗前后肿瘤功能代谢方面的变化,因而更为准确。现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影像学疗效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功能成像 预测与评估
原文传递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抵抗性的基因组学预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彦惠 冯瑞兴 +2 位作者 祁艳娟 陈凡 殷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68-1274,共7页
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从分子水平寻找影响直肠癌放化疗抵抗的枢纽基因。方法于基因表达数据库获得接受放化疗患者的全基因组表达数据GSE119409,分别构建放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组与未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组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 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从分子水平寻找影响直肠癌放化疗抵抗的枢纽基因。方法于基因表达数据库获得接受放化疗患者的全基因组表达数据GSE119409,分别构建放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组与未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组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利用NetRep保守性评估方法综合分析网络模块各个节点基因连接度、基因显著性与网络位置属性,确定与直肠癌放化疗抵抗性密切相关的枢纽基因。结果通过WGCNA方法共获得5个(black、blue、green、yellow、purple)与放化疗抵抗性密切相关的网络模块,筛选出5个(SLC22A14、SIDT2、CABP4、EPHB6、RAB11B)与直肠癌放化疗抵抗性相关的枢纽基因。结论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共筛选出与直肠癌放化疗抵抗性相关的5个基因共表达网络模块及相应的5个枢纽基因,为寻找术前放化疗抵抗性评估分子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放化疗抵抗性 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原文传递
新辅助治疗评分预测临床Ⅲ期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帅 金晶 +16 位作者 叶枫 唐源 李宁 余静 任骅 王鑫 刘文扬 王淑莲 宋永文 王维虎 刘跃平 房辉 卢宁宁 唐玉 亓淑楠 陈波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7-472,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以及新辅助治疗评分(NA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06-2014年间本中心收治的经盆腔核磁或腹盆CT确诊的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195例患者,术前放疗42.0-50.4Gy(中位数50Gy,93.8%... 目的探讨临床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以及新辅助治疗评分(NA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06-2014年间本中心收治的经盆腔核磁或腹盆CT确诊的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195例患者,术前放疗42.0-50.4Gy(中位数50Gy,93.8%患者放疗剂量≥50Gy),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步化疗于同步放化疗后4-15周(中位数7周)TME手术(Ro切除)。分析患者降期(ypO-Ⅱ期)及NAR评分(根据CT、ypT/N分期计算)对预后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3年DFS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6.7~125.5个月),3年DFS为76.8%。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显著影响3年DFS(92.2%:56.8%,P=0.000)。全组患者中位NAR评分15.0分(0-65.0分),其中评分低者3年DFS优于评分高者[≤15.0分(90.1%):〉15.0分(57.0%),P=0.001];在降期患者中低NAR评分仍可获得更好的预后[≤8.4分(95.1%):〉8.4分(87.5%),P=0.022]。结论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者预后相对较好,NAR评分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降期 新辅助治疗评分 预后
原文传递
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璐 冯林春 +6 位作者 刘其腾 贾宝庆 杜晓辉 戴广海 陈静 戴相昆 杨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8年间入组的46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6cm内。术前放疗采用SIB-IMRT技术,直肠肿瘤及阳性淋巴结照射58.75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8年间入组的46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6cm内。术前放疗采用SIB-IMRT技术,直肠肿瘤及阳性淋巴结照射58.75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50Gy分25次(2.0 Gy/次),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放化疗结束后间隔6~12周行直肠癌根治术。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转移生存(MFS)。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ypCR率为26%(12/46),保肛手术率为74%(34/46),R0切除率为100%(44/44),TN总降期率为87%(40/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6)。3年OS、DFS、PFS分别为93%、91%、87%。单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是影响OS、DFS、PFS、LRFS、MFS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与DFS、PFS、LRFS、MFS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SIB-IMRT 58.75 Gy分25次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安全可行,提高了ypCR率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生存是否获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放射疗法 同期加量调强 化学疗法 卡培他滨
原文传递
MicroRNA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文艳 彭啟亮 +1 位作者 朱雅群 田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9-232,共4页
新辅助放化疗是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均能从中获益,对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可能延误手术时机,降低总生存率。因此,寻找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出对新辅助治疗疗效差的患者,及早... 新辅助放化疗是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均能从中获益,对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可能延误手术时机,降低总生存率。因此,寻找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出对新辅助治疗疗效差的患者,及早行手术治疗,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MicroRNA是具有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的小的非编码RNA,参与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和DNA损伤修复过程,影响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可能预测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有关microRNA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疗效预测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明确microRNA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微型核糖核酸 预测
原文传递
核磁影像在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司霖 金晶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30-1034,共5页
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放化疔配合TME手术是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核磁影像可以为直肠癌的诊疗提供解剖定位、临床分期与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疗效评价等多方面信息,从而为综合治疗方案的精准制订提供支持帮... 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放化疔配合TME手术是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核磁影像可以为直肠癌的诊疗提供解剖定位、临床分期与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疗效评价等多方面信息,从而为综合治疗方案的精准制订提供支持帮助。文章旨在对核磁影像对直肠癌分期、疗效评价及预测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