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终南山隐逸现象看隐士涵义的古今转化 被引量:3
1
作者 蒋波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8-21,30,共5页
梳理上古时期的隐士概念、隐士的类型,认为古代隐士的涵义也有一个流变过程,先秦两汉注重非仕即隐的身份特征,魏晋之后"仕"与"隐"的界线逐渐淡化,转而强调隐士的生活情趣、内心状态;因此,终南山等地现代隐士的身份... 梳理上古时期的隐士概念、隐士的类型,认为古代隐士的涵义也有一个流变过程,先秦两汉注重非仕即隐的身份特征,魏晋之后"仕"与"隐"的界线逐渐淡化,转而强调隐士的生活情趣、内心状态;因此,终南山等地现代隐士的身份虽然与古代隐士有所不同,但他们远离喧嚣、独守宁静的追求,在精神层面上与古代尤其是魏晋之后的隐士具有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南山 隐士 隐逸文化 “小隐” “吏隐”
下载PDF
盛唐文人园林兴盛的原因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琴 严贤春 +2 位作者 黄尤优 莫江婷 刘瑛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08年第6期50-53,共4页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全民生活意志旺盛、思想自由解放的时代。文人园林的建造已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盛唐气象的缩影。本文通过分析盛唐时期繁荣的经济,特殊的社会制度和文人们现实和心理的需要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文人园林在盛唐兴盛...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全民生活意志旺盛、思想自由解放的时代。文人园林的建造已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盛唐气象的缩影。本文通过分析盛唐时期繁荣的经济,特殊的社会制度和文人们现实和心理的需要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文人园林在盛唐兴盛的原因。对了解盛唐文人园林在我国古典园林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写意山水园和现代园林的影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园林 盛唐 隐逸文化 回归
原文传递
Analysis on the G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of Wangchuan Villa Based on Wangchuan Anthology
3
作者 李福全 杨主泉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年第3期55-59,共5页
During the building process of Wangchuan Villa,WANG Wei indulged in the enjoyment of nature. Based on realistic manner,more attentions were paid to artistic conception. A garden style of far-reaching,concise,simple an... During the building process of Wangchuan Villa,WANG Wei indulged in the enjoyment of nature. Based on realistic manner,more attentions were paid to artistic conception. A garden style of far-reaching,concise,simple and lingering artistic conception was created,which helped Wangchuan Villa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artistic landscape gardens during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NG Wei LANDSCAPE garden LANDSCAPE POETRY and painting ARTISTIC conception reclusion culture
下载PDF
论唐宋隐逸文化与茶文化的互构变迁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瑞春 《农业考古》 2020年第2期7-14,共8页
唐宋时期,隐逸文化与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合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同处特定历史时空,共存共融、互动互构:一方面,隐逸文化重心向“生活之隐”转向,其物化载体的选择、社交需求,促进了茶诗、茶礼、茶事等茶文化的全面发展,使得茶成为真... 唐宋时期,隐逸文化与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合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同处特定历史时空,共存共融、互动互构:一方面,隐逸文化重心向“生活之隐”转向,其物化载体的选择、社交需求,促进了茶诗、茶礼、茶事等茶文化的全面发展,使得茶成为真正的国饮;另一方面,茶以“南方之嘉木”的自然物质属性、“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人格化精神属性,成为推动“生活之隐”的最佳媒介,最终使得隐逸精神沁入国民人格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士 隐逸文化 茶文化 生活之隐 物隐
下载PDF
隐士的定义、名称及分类 被引量:5
5
作者 肖玉峰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6-89,共4页
从事中国隐逸文化研究者历来代不乏人,有关隐士的定义、名称及分类的言论也很不少。然而,基于笔者个人对中国隐逸思想的理解,对前人的相关言论总感到不慊于心,因而在此提出一些个人新见以供学界参考。
关键词 隐士 隐逸文化 隐逸思想
下载PDF
隐逸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平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4-57,共4页
隐逸文化旅游资源内容丰富 ,具有地理集中、审美多样、休养适宜的特点。有意识地开发利用隐逸文化旅游资源 ,发展隐逸文化旅游 ,宜乎为学术界、实业界值得试探的课题。但其开发也不能随心所欲 ,心须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遵循基本... 隐逸文化旅游资源内容丰富 ,具有地理集中、审美多样、休养适宜的特点。有意识地开发利用隐逸文化旅游资源 ,发展隐逸文化旅游 ,宜乎为学术界、实业界值得试探的课题。但其开发也不能随心所欲 ,心须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遵循基本的开发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士 隐逸文化 旅游资源 开发
下载PDF
《伯夷列传》和隐逸叙事 被引量:6
7
作者 党艺峰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3-5,9,共4页
功利主义政治的后果是通过暴力对身体实施全面的渗透 ,隐逸实践的起点是身体对暴力的抵抗。《伯夷列传》是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对隐逸实践的叙述 ,同时完成了有关隐逸叙事的语法规范的建构。在司马迁之后 。
关键词 《伯夷列传》功利主义政治 隐逸文化 《史记》 身体政治学 语法规范
下载PDF
西汉四皓史事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健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50,共6页
"四皓史事"产生于一个由谋略主导的传奇时代,这要从战国到西汉初期的长时段来审视。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便是以政治、军事的捭阖纵横为舞台,由谋士群体为智库,以谋略为驱动,书写胜王败寇、去危图安的历史传奇。刘邦作为草莽... "四皓史事"产生于一个由谋略主导的传奇时代,这要从战国到西汉初期的长时段来审视。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便是以政治、军事的捭阖纵横为舞台,由谋士群体为智库,以谋略为驱动,书写胜王败寇、去危图安的历史传奇。刘邦作为草莽英雄崛起,其事业处处得益于谋略。既坐天下,谋略情结依旧。对所事之君刘邦的这些特性,张良有深刻的认识和足够的自信,然后才谋划了四皓的系列政治表演,不动声色地影响、进而改变高帝决策心态。从西汉后期开始,四皓话语广泛出现在传统典籍、史论和诗赋中,该话语代表了嫡长子继承制的政治传统,寄托了"群辅"的东宫制度安排,承载了隐逸文化理想,对中古政治和社会生活均有久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皓史事 庙堂谋略 传奇时代 隐逸文化
下载PDF
从魏晋隐士看中国古代隐士文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红艳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14,共9页
中国古代多元文化并存,尽管有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仍不乏非主流文化的流行。魏晋时期就是非主流的隐士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通过魏晋时期的隐士及其文化创造,我们可知:隐士与隐士文化的产生原因种种,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中国古代多元文化并存,尽管有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仍不乏非主流文化的流行。魏晋时期就是非主流的隐士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通过魏晋时期的隐士及其文化创造,我们可知:隐士与隐士文化的产生原因种种,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主流文化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并对主流文化产生积极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隐士 隐士文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旅游开发 被引量:2
10
作者 乔亮 《新余高专学报》 2007年第4期34-36,共3页
隐逸文化沉淀着大量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成为一种具有很高旅游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认识隐逸文化的内涵,发展隐逸文化旅游,有助于进一步开拓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品位。发展隐逸文化旅游应突出个性原则、主题原则、... 隐逸文化沉淀着大量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成为一种具有很高旅游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认识隐逸文化的内涵,发展隐逸文化旅游,有助于进一步开拓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品位。发展隐逸文化旅游应突出个性原则、主题原则、文化原则。提出了若干发展隐逸文化旅游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 隐逸文化 旅游 开发
下载PDF
论隐逸诗的美学风格 被引量:2
11
作者 霍建波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8-21,共4页
隐逸诗是我国古代描写有关隐逸文化内容的一种诗体,是从诗歌主题学角度划分出来的。按照诗作具体内容的不同,隐逸诗又可以分为田园隐逸诗、山水隐逸诗、游仙隐逸诗、佛理隐逸诗、吏隐诗等类型。本文从文学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每一类型的... 隐逸诗是我国古代描写有关隐逸文化内容的一种诗体,是从诗歌主题学角度划分出来的。按照诗作具体内容的不同,隐逸诗又可以分为田园隐逸诗、山水隐逸诗、游仙隐逸诗、佛理隐逸诗、吏隐诗等类型。本文从文学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每一类型的代表诗人及其诗作,分别总结出其美学风格特征,如田园隐逸诗之平淡、自然,山水隐逸诗之清新、秀丽,游仙隐逸诗之奇幻、绝俗,佛理隐逸诗之悠远、高妙,吏隐诗之疏放、闲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诗 美学风格 隐逸文化
下载PDF
隐逸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其更新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玉洁 肖学健 《绿色科技》 2017年第3期9-11,共3页
根据现代园林景观的使命,探讨了隐逸文化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可行性。简述了隐逸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古典园林的影响,结合现代园林景观特征,更新其概念。从人文思想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其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与表达方式,以探索一条解... 根据现代园林景观的使命,探讨了隐逸文化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可行性。简述了隐逸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古典园林的影响,结合现代园林景观特征,更新其概念。从人文思想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其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与表达方式,以探索一条解决人居环境问题的特色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文化 人居环境 文化景观 现代园林景观 更新
下载PDF
山水田园诗词中隐逸文化的探讨与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婷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11期17-20,共4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和动力源泉。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语句简短,富有乐感,意象丰富,意涵深远,浓缩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反映着诗...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和动力源泉。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语句简短,富有乐感,意象丰富,意涵深远,浓缩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反映着诗人的心境,也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现实。隐逸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反映着中国人在处理自己内心与周边环境时的智慧,追求内心简单平和的处事态度。隐逸文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人们自身的发展与自己的期待或者自身的成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时,隐逸文化可以启发我们调整心态,用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来应对问题。该文主要选取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词作为研究内容,探讨这类诗词所反映的隐逸文化,以及其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田园诗 隐逸文化 “心隐” 现实意义
下载PDF
解读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中国古代隐士文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朝刚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1-12,共2页
本文对东汉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 ,避开一般意义上的解读 ,而是从深层内涵的角度来观照 ,深入剖析其中所表现的隐士情怀和所蕴含的隐士文化 ,从而阐明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与其文学创作 (尤其是田园诗 )的典型意义的真正之所在。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隐士文化 人格理想 精神境界
下载PDF
唐代山水诗“情”与“境”中的隐逸情愫的传递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莹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由于受到隐逸文化精神中悲剧因素的影响,很多唐代的山水诗蕴涵着诗人幽独的"情境"和诗作静谧的"物境"。忠实传达这些"情"与"境"中的隐逸情愫成为译者不可忽略的问题。"情境"与"... 由于受到隐逸文化精神中悲剧因素的影响,很多唐代的山水诗蕴涵着诗人幽独的"情境"和诗作静谧的"物境"。忠实传达这些"情"与"境"中的隐逸情愫成为译者不可忽略的问题。"情境"与"物境"融合升华为"意境",二者缺一不可。一个格式塔的整体意境构成取决于"情"和"境"的完整再现,因此,译者要"情"与"境"兼顾,既要对诗人的创作心理和历史文化背景多几分关注,又要透过语言文本解读和挖掘出诗作中蕴含的"忧情"和"幽境",从而使得诗中幽独的"情境"与静谧的"物境"互为作用、双向映现,更忠实地传达出"情"与"境"浑之上等"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文化 唐代山水诗 意境 意境翻译
下载PDF
透过《辋川集》分析辋川别业的造园特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福全 杨主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5870-15871,15930,共3页
在辋川别业的营建过程中,王维寄情山水,在写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写意,创造了意境深远、简约、朴素而留有余韵的园林形式,使其成为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品。
关键词 王维 山水园林 山水诗画 意境 隐逸文化
下载PDF
论明代山西作家的三晋文化品格 被引量:1
17
作者 郗韬 《运城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9-25,共7页
明代山西文坛,涌现出了较多有一定创作成就和影响的作家。这些作家为宦刚正守法,创作各有特色,如常伦的豪放恣肆、薛瑄的融理入景、任环的高简有法、曹于汴的说理自然、孙传庭的雄浑悲凉。因受三晋文化中尚武、推崇隐逸等因素影响,作家... 明代山西文坛,涌现出了较多有一定创作成就和影响的作家。这些作家为宦刚正守法,创作各有特色,如常伦的豪放恣肆、薛瑄的融理入景、任环的高简有法、曹于汴的说理自然、孙传庭的雄浑悲凉。因受三晋文化中尚武、推崇隐逸等因素影响,作家们创作了较多与战争有关的诗文,以及较多描绘三晋山水田园风光、抒发隐逸思想的诗歌。作家对现实的普遍关注以及作品的刚健质朴,也体现了三晋文化中务实精神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山西作家 三晋文化 尚武精神 务实精神 隐逸文化
下载PDF
六朝隐逸文化探源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4-100,114,共8页
六朝隐风盛行,究其原因,既是时代的产物,又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隐逸开始接近山水形象美质,注重对人生美学意义上的思考,自然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变成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隐居从单一的逃避现实的生活方式,向诗意盎然艺... 六朝隐风盛行,究其原因,既是时代的产物,又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隐逸开始接近山水形象美质,注重对人生美学意义上的思考,自然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变成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隐居从单一的逃避现实的生活方式,向诗意盎然艺术化的生活情趣转变。六朝隐士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促使隐逸朝着士人的本性生活回归。六朝隐逸文化与生命意识有着紧密联系,追求长寿养生,乐死成仙等"摄生"之道,是隐逸思想的重要内涵。佛家思想与隐逸文化合流,不但深刻影响了隐士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参与塑造了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状态与思维习惯,进而影响到诗歌创作,并最终促成了佛理隐逸诗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隐逸文化 成因
下载PDF
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旅游开发
19
作者 乔亮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7-60,66,共5页
隐逸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沉淀着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一种具有很高旅游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对于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旅游开发,有助于进一步开拓旅游资源,... 隐逸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沉淀着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一种具有很高旅游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对于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旅游开发,有助于进一步开拓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 隐逸文化 旅游开发
原文传递
隐逸文化与旅游
20
作者 黄平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4-58,共5页
隐逸文化是以隐士为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复合体。隐逸文化具有丰富的旅游内涵。充分认识隐逸文化的旅游内涵,有意识地开发利用隐逸文化资源,发展隐逸文化旅游,对于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品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隐逸文化 旅游资源 隐士游历地 隐士隐居地 隐士纪念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