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土石料级配检测系统 被引量:10
1
作者 于沭 温彦锋 +3 位作者 王玉杰 张国英 张延亿 邓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9-445,共7页
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土石料粒径级配检测系统。该系统修建在土石料填筑现场,通过对车辆运送的土石料进行拍照,将图片传输到识别系统,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分析土石料粒径并绘制级配曲线以判断土石料是否满足设计包络线要求。... 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土石料粒径级配检测系统。该系统修建在土石料填筑现场,通过对车辆运送的土石料进行拍照,将图片传输到识别系统,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分析土石料粒径并绘制级配曲线以判断土石料是否满足设计包络线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建造了一个小型土石料粒径识别系统样机,选取不同粒径范围的石英岩土石料,将图像识别得到的级配曲线与传统人工筛分法得到的级配曲线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级配曲线吻合度较好。表明本文开发的土石料级配检测系统是稳定可靠的,可以运用于现场坝料级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料级配 图像识别技术 快速检测系统
下载PDF
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标准现状与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康蕊 谷满屯 +3 位作者 周玉玲 谢作蓉 杨穗珊 邹明强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3年第5期35-39,共5页
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食品快速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标准体系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行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检索标准网站及相关数据库,系统论述了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食品快速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标准体系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行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检索标准网站及相关数据库,系统论述了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标准的数量、类型及使用现状,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标准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措施,以期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标准体系建设及提高监管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标准体系 现状
下载PDF
可污染食品及饲料的产黄曲霉毒素真菌的多重PCR检测 被引量:9
3
作者 秦文彦 程洁 +1 位作者 应盛华 冯明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8-454,共7页
根据黄曲霉毒素生化途径中的关键调控基因aflR、omt-1和ver-1的序列以及真菌共有的5.8S rDNA的ITS序列分别设计ApaF/ApaR、OmtF/OmtR、VerF/VerR及ITS1/ITS4四对引物,研究建立产黄曲霉毒素真菌及其潜在饲料或食品污染的多重PCR快速灵敏... 根据黄曲霉毒素生化途径中的关键调控基因aflR、omt-1和ver-1的序列以及真菌共有的5.8S rDNA的ITS序列分别设计ApaF/ApaR、OmtF/OmtR、VerF/VerR及ITS1/ITS4四对引物,研究建立产黄曲霉毒素真菌及其潜在饲料或食品污染的多重PCR快速灵敏检测体系。PCR扩增的4个DNA片段中,1032bp、797bp和600bp与基因库中对应基因或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仅452bp片段与对应基因ver-1的同源性为98%。通过优化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快速检测产黄曲霉毒素真菌的单管多重PCR反应体系,并用于6种曲霉和1种青霉DNA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上述4个片段均平行地清晰出现在2株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1株寄生曲霉A.parasiticus的DNA样品中,而其余菌种只检测到ITS片段,说明检测特异性很好。灵敏性分析表明,多重PCR检测的保守灵敏度为1ng/μL样品DNA,所有目标片段的条带均很清晰;即使DNA浓度降至0.1ng/μL,除aflR之外的所有条带也可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曲霉 青霉 快速检测体系 反应条件优化 特异性 灵敏性
下载PDF
便携式线束检测系统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树艳 张锦 +1 位作者 靳越峰 杨琛 《现代车用动力》 2018年第2期49-52,共4页
研究了线束的快速检测,介绍了一种新的线束检测系统及方法,通过观看数码管读数与被测线束根数是否相符,实验中对5组线束进行了导通性测试,结果表明线束全部导通,检测结果准确,适用于实验室台架或复杂汽车线束系统的检测。
关键词 线束 快速检测 系统及方法 测试 检测结果
下载PDF
高职餐饮食品安全专业《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7
5
作者 翟培 韩晋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723-727,共5页
目的本文根据高职餐饮食品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专业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培养学生成为餐饮行业安全管理人员为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进行课程定... 目的本文根据高职餐饮食品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专业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培养学生成为餐饮行业安全管理人员为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进行课程定位;以真实岗位需求、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合理安排课程比例为课程设计理念;完善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尝试引入"翻转课堂"理念进行教学;以过程性考核配合终结性考核构建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结果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体系以符合高职学生培养要求进行了全面构建。结论该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有深入认识和掌握,满足今后实际工作要求并为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提供理论和技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课程体系
下载PDF
Soleris检测技术在焙烤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雪苍 周国磊 +5 位作者 傅科涵 王东阳 赵爱梅 揭金潮 田文秀 陈钊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1-326,共6页
应用Soleris检测技术,以实现对焙烤食品(面包)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并验证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得到焙烤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标准曲线为lg cfu/g=-0.44DT+9.3595,R^2=0.9833;大肠菌群的标准曲线为lg cfu/g-0.7422DT+8.6369,R^... 应用Soleris检测技术,以实现对焙烤食品(面包)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并验证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得到焙烤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标准曲线为lg cfu/g=-0.44DT+9.3595,R^2=0.9833;大肠菌群的标准曲线为lg cfu/g-0.7422DT+8.6369,R^2=0.9803。用平板计数法对标准曲线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种方法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测定结果间无显著差异,结果对数值的绝对差值低于0.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Soleris法测定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重复性进行验证,RSD分别为1.72%~3.87%、3.27%~4.34%。相较平板计数法,Soleris法可缩短一半以上的检测时间,大幅提高检测效率。文章建立的焙烤食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Soleris快速检测方法,可为焙烤食品生产企业在微生物快检方法的选择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烤食品 快速检测 Soleris技术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原文传递
大肠杆菌特异性快速检测系统研制 被引量:5
7
作者 田青 刘儒平 +2 位作者 刘晓红 罗金平 蔡新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99-902,共4页
结合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原理和免疫磁分离技术,研制了一种细菌特异性快速检测系统,可实现对细菌的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检测。该仪器通过改进光学检测模块的避光设计和放大采集电路的噪声抑制设计,及严格控制试剂反应条件,降低了检... 结合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原理和免疫磁分离技术,研制了一种细菌特异性快速检测系统,可实现对细菌的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检测。该仪器通过改进光学检测模块的避光设计和放大采集电路的噪声抑制设计,及严格控制试剂反应条件,降低了检测背景,从而达到了更低的检测下限并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对大肠肝菌(ATCC25922)标准菌溶液进行检测,检测下限达到18CFU/mL,与培养计数法检测结果相关系数R达到0.993,选取一份样品进行重复性检测,相对平均偏差(R.A.D.)为6.48%,变异系数(CV)为9.33%。结合免疫磁分离技术,对混入的高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大肠杆菌溶液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原始大肠肝菌培养计数结果一致,证明该仪器及方法对检测大肠肝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系统检测速度快,准确度较高,重复性良好,特异性好,可用于食品及环境中的致病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系统 特异性 生物发光 三磷酸腺苷(ATP) 免疫磁分离
下载PDF
鸡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快速鉴定 被引量:5
8
作者 余道军 陈岳明 +2 位作者 俞少勇 范建中 方翔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鸡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可能存在的毒力因子及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首先观察鸡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镜下观察菌体结构。采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60、VITEK-Ⅱ)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细菌的通用引物16S rRNA进行PCR扩增)进行... 目的探讨鸡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可能存在的毒力因子及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首先观察鸡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镜下观察菌体结构。采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60、VITEK-Ⅱ)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细菌的通用引物16S rRNA进行PCR扩增)进行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种毒力因子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鸡葡萄球菌相应的毒力因子,同时采用悬浮芯片技术对该菌进行快速检测。结果鸡葡萄球菌的初始菌落形态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类似,48h后菌落变粗糙,颜色加深;在VITEK60上细菌不能鉴定,在VITEK—Ⅱ上鉴定为鸡葡萄球菌并且该菌的16S rRNA的PCR产物序列与标准序列同源性达99%;鸡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均为阴性,悬浮芯片技术可以在4—6h内检测出鸡葡萄球菌。结论VITEK-Ⅱ可以鉴定鸡葡萄球菌等罕见细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对该菌进行快速准确鉴定;鸡葡萄球菌的致病性和毒力有限;鸡葡萄球菌可能引起新的人畜共患病,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葡萄球菌 人畜共患病 毒力因子 生物学特性 16S RRNA 快速鉴定 悬浮芯片技术
下载PDF
一种生物指示物无菌快速检测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栾同青 张萌萌 +3 位作者 郝建新 刘兴翠 张小涵 郝树彬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研究一种生物指示物无菌试验的快速检测系统及其适用性。方法通过检测器和培养瓶快速检测系统,验证该生物指标快速检测系统的专属性和可行性。结果该快速检测系统的试验周期确定为45 h;经专属性验证表明培养瓶具有无菌性和促生长性... 目的研究一种生物指示物无菌试验的快速检测系统及其适用性。方法通过检测器和培养瓶快速检测系统,验证该生物指标快速检测系统的专属性和可行性。结果该快速检测系统的试验周期确定为45 h;经专属性验证表明培养瓶具有无菌性和促生长性。经检测限验证,快速检测系统的检测时间为18.8 h,检出率为75%;而常规方法的检测时间为27.4h,检出率为4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生物指示物快速检测系统,相对于常规方法,提高了检验速度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指示物 快速检测系统 无菌检测
原文传递
海水溶解态镍的现场快速检测系统构建及应用
10
作者 樊霞 潘大为 +1 位作者 梁艳 魏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1-466,共6页
镍是海洋生物的必需元素,影响着海洋中甲烷生成、氮吸收等过程。现场快速检测海水中溶解态镍将为海洋环境监测应急预警提供技术支持。为减少储存或运输等条件变化对镍浓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电化学吸附阴极溶出伏安法,结合便携式电化学... 镍是海洋生物的必需元素,影响着海洋中甲烷生成、氮吸收等过程。现场快速检测海水中溶解态镍将为海洋环境监测应急预警提供技术支持。为减少储存或运输等条件变化对镍浓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电化学吸附阴极溶出伏安法,结合便携式电化学工作站,构建了海水中溶解态镍的现场快速检测系统。通过性能优化,该检测系统对镍的检出限为30.00 ng/L,线性范围为0.10~100.00μg/L(R^(2)=0.997),单个样品检测时间<10 min。该检测系统成功用于黄海、东海、南海3个典型养殖区的现场快速检测研究。检测结果表明,3个养殖区溶解态镍含量均符合一级海水水质要求(≤5.00μg/L),但黄海、南海养殖区浓度低,东海浓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溶解态镍 快速检测系统 现场检测
下载PDF
高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保障体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娅 马文平 +2 位作者 李艳华 晁阳 王静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10期294-298,共5页
近年来,食品安全倍受人们关注,高等院校人员众多导致用餐聚集,更需要保障食品安全,建立更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本文论述了保障高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出在高校食品安全中落实采用快速检测技术,指出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与评价体... 近年来,食品安全倍受人们关注,高等院校人员众多导致用餐聚集,更需要保障食品安全,建立更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本文论述了保障高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出在高校食品安全中落实采用快速检测技术,指出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与评价体系、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培训与专业意识对于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保障体系
下载PDF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会娟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7期157-159,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愈发重视食品安全。在这一背景下,加大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主要类型,探讨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用快速检测技术的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愈发重视食品安全。在这一背景下,加大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主要类型,探讨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用快速检测技术的根本优势,重点分析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便希望通过本文分析研究,能够对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进而为我国食品安全得到更有效监管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监管 检测标准体系
下载PDF
基于回波幅值信号的医用超声探头性能快速检测系统的研制
13
作者 杨林 胡海洋 陆阳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目的研制一套基于回波幅值信号的医用超声探头阵元快速检测系统,用以对超声探头性能进行评估与质量控制。方法运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作为系统主控制芯片,以控制系统内部集成的电脉冲激励信号源,进而激励医用超声探头的阵元。阵元振动后... 目的研制一套基于回波幅值信号的医用超声探头阵元快速检测系统,用以对超声探头性能进行评估与质量控制。方法运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作为系统主控制芯片,以控制系统内部集成的电脉冲激励信号源,进而激励医用超声探头的阵元。阵元振动后产生超声波并在遇到空气后反射。基于超声脉冲回波测试方法,以回波幅值为主要检测参数,实现对超声探头阵元工作状态的检测与评估。结果选取同型号不同使用年限及故障状态的探头进行系统测试,并与所成超声图像进行对比:全新完好探头的回波幅值信号范围为550~575 mV,整体误差小于0.5 dB;使用1年的探头回波幅值信号范围为550~590 mV,较全新探头整体误差低0.6 dB左右;使用3年的探头回波幅值信号中存在十多个3 dB、6 dB及个别10 dB等不同程度的衰减;故障探头中存在三十多个成片连续衰减10 dB阵元。探头衰减位置及程度与所成超声图像缺损位置及程度相对应。结论本系统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在超声探头阵元性能评估方面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探头 损耗程度 快速检测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自动化系统设计
下载PDF
煤矿从业人员不安全状态快速检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14
作者 常波峰 田水承 +4 位作者 李国为 李红霞 苗彦平 田方圆 毛俊睿 《安全》 2024年第10期18-25,共8页
为前移煤矿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预控关口,及时预警煤矿从业人员人因风险,以红柳林煤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前期研究积累构建的煤矿从业人员不安全状态理论框架,交叉融合多学科优势,以煤矿从业人员生理—心理—行为耦合关联信息解析模型、多... 为前移煤矿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预控关口,及时预警煤矿从业人员人因风险,以红柳林煤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前期研究积累构建的煤矿从业人员不安全状态理论框架,交叉融合多学科优势,以煤矿从业人员生理—心理—行为耦合关联信息解析模型、多源异构数据特征层融合方案、不安全状态的分级方法与预警标准等作为主要技术支撑,研发了由量表数据检测系统、体征数据检测系统、面部生理数据检测系统及岗前不安全状态智能检测系统4部分组成的煤矿从业人员不安全状态快速检测系统。现场应用实践结果表明,本系统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容错性强、出错率低,运行稳定,易于维护,深度契合了国家对煤矿智能化改革的政策和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全状态 煤矿从业人员 多源数据融合 智能终端 快速检测系统
下载PDF
直流电网的暂态特性和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亚楠 孔明 +3 位作者 汤广福 李钢 周强 裴翔羽 《智能电网》 2016年第10期993-1002,共10页
直流电网可在大范围内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实现广域范围内、跨地区交流电网的高度互联,是构建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形态。然而,直流电网的构建给暂态特性分析与保护策略设计带来新的技术挑战。以基于模块化多电平... 直流电网可在大范围内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实现广域范围内、跨地区交流电网的高度互联,是构建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形态。然而,直流电网的构建给暂态特性分析与保护策略设计带来新的技术挑战。以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对称单极直流电网为研究对象,介绍换流站内部和直流线路的典型故障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直流电网故障的快速检测方法和保护策略,并给出几种可行的直流电网故障重启策略。最后,通过PSCAD/EMTDC对典型工况下故障保护与重启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 直流电网故障 快速检测 保护策略 系统重启
下载PDF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16
作者 吕青竹 张沙艳 高成华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4-26,73,共4页
为了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体系,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对该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 为了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体系,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对该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教学体系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具有高素质和过硬技能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技术 课程教学体系 社会服务
下载PDF
基于摄像测量原理的公路隧道快速检测系统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陶磊 蒋雅君 +2 位作者 魏晨茜 李鹏 刘世圭 《公路交通技术》 2020年第4期99-104,共6页
为满足运营隧道高效检测需求,基于摄像测量原理的公路隧道快速检测系统应运而生。结合现场应用,将该检测系统与人工检测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系统:1)检测效率高、可识别一定程度的病害;2)存在检查项目有限、桩号及病害定位误差、病... 为满足运营隧道高效检测需求,基于摄像测量原理的公路隧道快速检测系统应运而生。结合现场应用,将该检测系统与人工检测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系统:1)检测效率高、可识别一定程度的病害;2)存在检查项目有限、桩号及病害定位误差、病害识别失真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病害检查 快速检测系统 摄像测量原理 人工检测
下载PDF
基于称量滴定的饮水快速检测系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淼 郑磊 丁亮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7-464,共8页
建立基于称量滴定法测定的饮水指标的高通量、低成本的现场快速检测系统。利用天平称量代替传统手工滴定,快速测定饮水中的总硬度、氯化物、总碱度和耗氧量(COD)。测定结果表明4项指标的检出限为0.05~10.0 mg/L,精密度为0.5%~3.1%,与传... 建立基于称量滴定法测定的饮水指标的高通量、低成本的现场快速检测系统。利用天平称量代替传统手工滴定,快速测定饮水中的总硬度、氯化物、总碱度和耗氧量(COD)。测定结果表明4项指标的检出限为0.05~10.0 mg/L,精密度为0.5%~3.1%,与传统国标测定方法相比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0.5%~4.8%且至少快1 d,基本实现了快速检测系统的快速、准确、低成本化及小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量滴定 饮水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基于树莓派的便携式水质重金属电化学检测系统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兴辉 胡敬芳 +1 位作者 宋钰 高国伟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23期134-137,共4页
针对水质重金属离子现场快速化检测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树莓派控制核心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重金属的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硬件检测设备系统和手机APP两部分,两者通过蓝牙进行通信。基于树莓派3B硬件开发平台搭建外围电路检测板,实... 针对水质重金属离子现场快速化检测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树莓派控制核心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重金属的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硬件检测设备系统和手机APP两部分,两者通过蓝牙进行通信。基于树莓派3B硬件开发平台搭建外围电路检测板,实现波形信号的生成和微电流信号的采集;在Android系统下进行APP开发,完成曲线绘制以及数据存储等任务。文中系统将日常广泛使用的Android终端设备、低成本的树莓派与电化学仪器相结合,突出了其易用性和便携性的特点,适合实地快速自动化检测。系统对150~600μg/L的Cd2+离子检测实验中得到的拟合线性方程具有较高的线性度(0.9661),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重金属离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现场快速化检测 树莓派 差分脉冲伏安法 ANDROID系统 无线通信 电化学 便携性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技术优化及其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岳汉 钟志辉 +2 位作者 黄林燕 刘宣瑜 邱振华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的分离技术优化及其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20例健康新生儿脐带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抽签法等分成2份。其中1份采用传统的贴壁法进行细胞...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的分离技术优化及其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20例健康新生儿脐带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抽签法等分成2份。其中1份采用传统的贴壁法进行细胞的分离培养,并采用传统细胞检测方式进行人UCMSC的检测,记为对照组。另外1份则采用优化分离技术进行细胞的分离培养,并采用快速检测体系对人UCMSC进行检测,记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细胞生长情况以及得率情况,第3代、6代、9代细胞的增殖情况,细胞检测时间。结果研究组初次见贴壁细胞时间、80%贴壁/可传代时间相比对照组较低,而细胞得率相比对照组较高(均P<0.05)。研究组第3代、6代、9代细胞4d、8d时的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细胞检测时间为0.81±0.15d,相比对照组的2.34±0.21d较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优化法应用于人UCMSC的分离培养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人UCMSC的质量。同时,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可显著缩短人UCMSC的检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技术 快速检测体系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