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提手法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魏戌 高景华 +4 位作者 朱立国 罗杰 王尚全 谢利民 李俊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0-90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共计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5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共计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5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3个月共9个时间点观测颈椎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结果:颈椎活动度的程度比较,第3次访视起,试验组颈椎活动度计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颈椎活动度的数值比较,前屈活动度改善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后伸活动度从第1个月随访起,左右侧屈活动度从第3次访视起,左右侧旋活动度从第7次访视起,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及与时间交互作用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试验组、对照组的颈椎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旋提手法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有效,颈椎活动度程度、数值是量化颈椎功能和评价手法疗效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活动度 头盔式颈椎活动仪 旋提手法
原文传递
小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俊业 《临床研究》 2022年第7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应用小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法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患者共90例,就诊时间均为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根据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应用小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法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患者共90例,就诊时间均为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纳入45例患者应用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纳入45例患者应用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联合穴位注射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颈椎活动度(包括前屈、左旋、左侧屈、后伸、右旋、右侧屈)、临床疗效、上肢肌电图传导速度。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颈椎VAS、NDI评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颈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的75.56%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肌电图尺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应用小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法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减轻颈椎疼痛,有效改善颈椎活动度,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小针刀 穴位注射法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卢惠芳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0期127-13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于治疗前后观察比较2组颈椎疼痛、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为75.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中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MPQ各项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SF-MPQ各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颈椎活动度指标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颈椎活动度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上述颈部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颈部功能障碍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颈部功能障碍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ASCS中主观症状、适应能力、临床体征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ASC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疼痛、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等方面效果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关节松动术 针刺疗法 简化McGill疼痛问卷量表 颈椎活动度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君 李立国 +3 位作者 宁南义 杨治斌 李天发 余作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R)的治疗效果及对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0例C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颈椎牵引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和推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R)的治疗效果及对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0例C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颈椎牵引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和推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肩部疼痛(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颈椎活动度、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两组CASCS评分、颈椎活动度(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CASCS评分、颈椎活动度(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联合推拿对CR的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肩部疼痛,提高颈椎活动度,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刺 推拿 肩部疼痛 颈椎活动度
原文传递
3~18岁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颈椎活动度的年龄变化特点
5
作者 包木龙 王波 +1 位作者 丁岩 王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3期1885-1889,共5页
目的分析3~18岁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及颈椎活动度(CROM)的年龄变化特点,为该年龄段学生颈椎病的预防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915例3~18... 目的分析3~18岁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及颈椎活动度(CROM)的年龄变化特点,为该年龄段学生颈椎病的预防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915例3~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每天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低头时间、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不良坐姿、不良睡姿、行走姿势不端正、颈部经常受凉等情况进行统计,检测所有学生CROM。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评估颈椎病患儿的颈椎病严重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18岁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OM诊断颈椎病的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ORM与颈椎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915例3~18岁学生中,诊断为颈椎病患儿237例,非颈椎病患儿678例。颈椎病组≥13岁的高年龄段、体质量指数>24 kg/m^(2)、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 h、每天低头时间>8 h、不良坐姿、不良睡姿的患儿比例均高于非颈椎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低头时间>8 h、不良坐姿、不良睡姿是3~18岁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P<0.05)。不同年龄段颈椎病学生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的活动度以及NDI评分比较,由低到高均分别为16~18岁、13~<16岁、6~<13岁、3~<6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OM诊断颈椎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967,95%CI为0.953~0.977,约登指数为0.807,最佳截断值为≤48.37°,灵敏度为86.92%,特异度为93.8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RM与NDI评分呈负相关(r=-0.537,P<0.05)。结论每天低头时间>8 h、不良坐姿、不良睡姿均为影响3~18岁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且随着颈椎病学生年龄段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坐姿 学生 颈椎病 危险因素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