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和三七的配伍研究概况 被引量:27
1
作者 郑琴 彭常春 +1 位作者 沈美兰 杨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3-86,共4页
总结了近年来丹参、三七及其有效组分配伍的研究进展,归纳分析了丹参与三七的不同配伍形式对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稳定性、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药配伍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且不同比例配伍的相互作用存在着显著差异性。
关键词 丹参 三七 有效组分 配伍 药理药效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丹参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国军 李焱 +1 位作者 秦民坚 周铜水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方法:采用Kinetex核-壳技术色谱柱(100 mm×4.6 mm,2.6μm),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方法:采用Kinetex核-壳技术色谱柱(100 mm×4.6 mm,2.6μm),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丹酚酸B)和254 nm(丹参酮类)。结果: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5个成分浓度分别在3.40~850μg.mL-1(r=0.9998),0.96~240μg.mL-1(r=0.9999),2.04~255μg.mL-1(r=0.9995),0.27~68μg.mL-1(r=0.9998),1.12~210μg.mL-1(r=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平均回收率(n=3)在97.32%~104.9%之间,RSD≤4.7%。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可用于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酚酸B 丹参酮类 二氢丹参酮 高效液相色谱 多指标成分分析 快速测定 中药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丹参药材脂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 被引量:18
3
作者 黎琼红 张国刚 +1 位作者 徐世义 路金才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5,52,共5页
目的建立丹参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体积分数为0.02%磷酸乙腈(A)与体积分数为0.02%磷酸水(B)梯度洗脱。线性梯度洗脱程序为:0~15min,20%~30%A;15~... 目的建立丹参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体积分数为0.02%磷酸乙腈(A)与体积分数为0.02%磷酸水(B)梯度洗脱。线性梯度洗脱程序为:0~15min,20%~30%A;15~18min,30%~50%A;18~35min,50%~60%A;35~60min,60%~80%A;60~75min,80%~100%A;75~100min,100%A。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280nm,以丹参酮ⅡA为参照物。结果通过对11批不同产地丹参药材的测定,标定了14个共有峰,并通过“中药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软件”,计算出其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为更好地控制丹参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药材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丹参及丹参茎叶水提物UPLC指纹图谱研究与丹酚酸类成分定量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曾慧婷 沙秀秀 +6 位作者 朱邵晴 宿树兰 朱振华 郭盛 严辉 钱大玮 段金廒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2-609,共8页
目的:建立并比较丹参、丹参茎叶水提物UPLC特征指纹图谱,同时分析评价7种丹酚酸类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以期为丹参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 目的:建立并比较丹参、丹参茎叶水提物UPLC特征指纹图谱,同时分析评价7种丹酚酸类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以期为丹参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 min,5%A;1~3 min;5%A→10%A;3~7 min,10%A→15%A;7~11 min,15%A→21%A;11~15 min,21%A→33%A;15~17 min,33%A→70%A;17~18 min,70%A→80%A;18~20 min,80%A;20~21 min,80%A→5%A),流速0.4 m 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对照图谱和进行相似度评价,SPSS 19.0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线性范围分别为1.145~229、0.81~162、0.95~190、1.265~253、1.285~257、1.055~211和0.87~174μg·mL^(-1),R^2为0.999 8以上;平均回收率在97.3%~103.5%之间,RSD均小于3%(n=6)。结论:主成分分析将丹参、丹参茎叶各聚为一类,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评价表明丹参及其茎叶水提物指纹图谱具有一定相似性,相似度最高可达0.981,共有化学成分主要为丹酚酸类成分。定量分析表明不同批次丹参、丹参茎叶中丹酚酸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丹酚酸类成分的种类组成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血参 紫丹参 红根 丹参茎叶 指纹图谱 丹酚酸类成分 丹参素 原儿茶醛 咖啡酸 迷迭
原文传递
丹参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可行性初探 被引量:17
5
作者 赵志刚 郜舒蕊 +5 位作者 闫滨滨 谢景 张现明 李军 侯俊玲 王文全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于产地趁鲜切制代替传统切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以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质量评价指标,结合丹参切片外观性状,探讨丹参趁鲜切制的可行性。结果:丹参在含水量为36%-23%时切制,鲜切片断面基本不变... 目的:探讨丹参于产地趁鲜切制代替传统切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以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质量评价指标,结合丹参切片外观性状,探讨丹参趁鲜切制的可行性。结果:丹参在含水量为36%-23%时切制,鲜切片断面基本不变色,干燥(40℃烘干)后,切片外观平整,断面类白色,与传统切制所得切片外观相近,并且多数活性成分含量明显高于传统切制。结论:初步认为丹参药材在产地趁鲜切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趁鲜切制 传统切制 可行性
原文传递
HPLC、UPLC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5个丹参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静 魏娜 +2 位作者 赵洪芝 白钢 罗国安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5个丹参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HPLC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5个丹参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HPLC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μm),UPLC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BEH C18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均为乙腈-甲酸-水体系梯度洗脱,2种方法的流速分别为1.0和0.4 mL.min-1,检测波长均为280 nm,柱温均为30℃。比较2种方法的分离情况及线性、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率、样品测定结果。结果:UPLC的分析时间少于HPLC;5个物质在一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线性,r均大于0.9998;2种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和样品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LC和UPLC 2种方法准确性、重复性均较好;UPLC分析比HPLC具有更加快速、高效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 芪参益气滴丸 丹参 丹参素 原儿茶醛 迷迭香酸 丹酚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中药丹参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1
7
作者 娄子洋 张海 +4 位作者 李翔 朱臻宇 赵亮 张国庆 柴逸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中2种水溶性成分和2种脂溶性成分的方法。方法:HPLC-DAD法,采用Agilent Zorbax TC C18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2%醋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5min,30%B~40%B;15~20min,40%B~60%B;20~25min,60%B~...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中2种水溶性成分和2种脂溶性成分的方法。方法:HPLC-DAD法,采用Agilent Zorbax TC C18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2%醋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5min,30%B~40%B;15~20min,40%B~60%B;20~25min,60%B~90%B;25~40min,90%B。检测波长为281nm,柱温:35℃。结果: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浓度分别在3.76~120.20μg·ml-1(r=0.9999)、34.20~1094.5μg·ml-1(r=0.9999)、0.64~20.32μg·ml-1(r=0.9999)、1.02~32.72μg·ml-1(r=0.999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4种成分精密度试验RSD<1%。48h内稳定性RSD<1%。加样回收率为99.72%~100.63%。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能同时测定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四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多成分含量测定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隐丹参酮 丹参酮ⅡA 高压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丹参、赤芍、醋鳖甲治疗肝硬化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被引量:13
8
作者 代丹 顾成娟 +1 位作者 吴浩然 王佳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9期1137-1139,共3页
肝硬化在中医学属于"肝积""积聚"范畴,仝小林教授认为其少见单纯虚证,以虚实夹杂者居多,核心病机为瘀阻血络,瘀血贯穿肝硬化整个病变过程,故治疗应握病情主要矛盾,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为总则。丹参、赤芍、醋鳖甲... 肝硬化在中医学属于"肝积""积聚"范畴,仝小林教授认为其少见单纯虚证,以虚实夹杂者居多,核心病机为瘀阻血络,瘀血贯穿肝硬化整个病变过程,故治疗应握病情主要矛盾,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为总则。丹参、赤芍、醋鳖甲是仝小林教授治疗肝硬化的有效基础小方,其具有攻补兼施、标本兼顾的优势,入煎剂时丹参常用剂量范围为15~30 g,赤芍为15~90 g,醋鳖甲为30~45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赤芍 醋鳖甲 肝硬化 三味小方
下载PDF
丹参水溶性成分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国祥 孙金山 赵新 《中南药学》 CAS 2008年第3期355-360,共6页
目的建立丹参水溶性成分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为丹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分析丹参水溶液,以Century SIL BDS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1%醋酸水-1%醋酸甲醇低压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90nm,柱温:(30±0.15)℃... 目的建立丹参水溶性成分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为丹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分析丹参水溶液,以Century SIL BDS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1%醋酸水-1%醋酸甲醇低压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90nm,柱温:(30±0.15)℃,进样量5μL。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超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系统3.0"软件计算不同批次的丹参水溶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色谱指纹图谱指数F和色谱指纹图分离量指数RF等46个参数进行潜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以双参照物体系结合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原理标定指纹峰的表观分子量、峰位、洗脱动量数δ、折合相对积分ф。结果以丹酚酸B(SAB)峰为参照物峰,确定36个共有峰,建立了丹参水溶性成分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获得了判别丹参药材质量的重要数字信息。以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法评价不同产地丹参药材,质量稳定。结论所建立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适用于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数字化指纹图谱是数字中药的核心技术,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法是宏观定性定量评价中药质量的最准确、最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水溶性成分 数字化指纹图谱 色谱指纹图分离量指数RF 色谱指纹图相对分离量指数RFr 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法 指纹峰表观分子量 洗脱动量数δ 折合相对积分ф
下载PDF
丹参中丹参酮成分的HPLC-MS(n)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沈建芳 汪红 +1 位作者 王强 方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4-947,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中丹参酮成分的ESI-MS(n)规律,建立其HPLC-MS(n)特征图谱。方法以丹参酮ⅡA为代表,初步探讨丹参酮成分的ESI-MS(n)规律。应用HPLC-MS(n),ESI(+)模式,以水-乙腈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梯度洗脱绘制丹参中丹参酮成分的特征... 目的研究丹参中丹参酮成分的ESI-MS(n)规律,建立其HPLC-MS(n)特征图谱。方法以丹参酮ⅡA为代表,初步探讨丹参酮成分的ESI-MS(n)规律。应用HPLC-MS(n),ESI(+)模式,以水-乙腈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梯度洗脱绘制丹参中丹参酮成分的特征图谱。结果得出丹参酮成分的ESI-MS(n)可能的裂解途径,得到其HPLC-MS(n)特征图谱,对特征图谱中11种主要化合物进行了精确归属。结论丹参酮类成分具有相似的ESI-MS(n)行为,根据质谱提供的各流份的分子量信息及多级质谱的裂解信息,可用于鉴别丹参酮类成分。所得到的丹参中丹参酮成分的MS(n)TIC图,可用于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成分的指纹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 高效液相色谱-多级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丹参制剂辅助治疗乳腺癌的安全风险预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笑 林志健 +3 位作者 张冰 王雨 毛秋月 姜卓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422,共9页
目的探讨丹参制剂辅助治疗乳腺癌的安全风险。方法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分析GEO数据库中的基因芯片GSE85871,对丹参制剂的主要化学成分干预人乳腺癌细胞MCF7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结合文献挖掘方法梳理丹参制剂的不... 目的探讨丹参制剂辅助治疗乳腺癌的安全风险。方法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分析GEO数据库中的基因芯片GSE85871,对丹参制剂的主要化学成分干预人乳腺癌细胞MCF7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结合文献挖掘方法梳理丹参制剂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丹参制剂干预MCF7细胞时,对神经-配体信号通路、甲状腺通路、免疫调节及CHRM2等基因显示调节作用,该通路的异常会引起神经受体功能异常、下丘脑分泌功能异常(甲状腺)、呼吸系统功能异常(哮喘)。结论初步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文献挖掘,预警丹参制剂辅助治疗乳腺癌的潜在安全风险,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应用丹参制剂辅助治疗乳腺癌时,应关注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甲状腺功能、呼吸功能。为进一步中药制剂的安全性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制剂 乳腺癌 用药风险预警
原文传递
蒲公英和胃口服液中三味药材的薄层鉴别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忠立 《北方药学》 2011年第3期11-12,共2页
目的:对蒲公英和胃口服液的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方中的蒲公英、白芍和丹参进行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上均鉴别出制剂和各种药材的特征斑点,空白对照色谱中无此斑点。结论: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 目的:对蒲公英和胃口服液的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方中的蒲公英、白芍和丹参进行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上均鉴别出制剂和各种药材的特征斑点,空白对照色谱中无此斑点。结论: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和胃口服液 蒲公英 白芍 丹参 薄层色谱法
下载PDF
补筋片的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盛蓉 陈卓 谈静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建立补筋片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补筋片中丹参、制何首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士的宁、马钱子碱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可以很好的鉴别丹参、制何首乌;士的宁在0.1338~2.007μg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 目的建立补筋片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补筋片中丹参、制何首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士的宁、马钱子碱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可以很好的鉴别丹参、制何首乌;士的宁在0.1338~2.007μg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2.61%);马钱子碱在0.1296~1.944μg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RSD=2.1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制何首乌 士的宁 马钱子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补筋片
原文传递
基于“有效成分—性状”的关联分析评价丹参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芸 陈军峰 +1 位作者 张磊 陈万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5-843,共9页
"辨状论质"是中药传统鉴定的核心和精髓,现行大多数中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但其科学内涵有待深入研究与探索。本研究以常用中药材丹参为对象,采用表型组技术,通过丹参根系形态特征的高通量数字化采集及建模,对... "辨状论质"是中药传统鉴定的核心和精髓,现行大多数中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但其科学内涵有待深入研究与探索。本研究以常用中药材丹参为对象,采用表型组技术,通过丹参根系形态特征的高通量数字化采集及建模,对根系形态特征参数进行系统评价,并构建关键形态特征与活性成分的关联性。发现具有品质指征作用的关键性状特征参数:最大直径、色度值、形成层外内比例,进一步通过拟合丹参品质评价模型验证上述性状特征的品质指征作用,为进一步认知丹参品质内涵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品质特征 关联性分析 表型组 次生产物代谢组
下载PDF
丹参微乳液中丹参酮ⅡA的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茂 杨健 +1 位作者 易红 杨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建立丹参微乳液中丹参酮ⅡA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5℃。结果:本方法线... 目的:建立丹参微乳液中丹参酮ⅡA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5℃。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7.59~303.44)ng,r=1.0000,精密度RSD为0.58%(n=6),重复性RSD为0.87%(n=6),样品在16 h内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20%~102.19%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丹参微乳液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微乳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丹参酮ⅡA
下载PDF
参金益气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玮辰 白海玉 韩德强 《黑龙江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544-545,共2页
目的:提高参金益气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参金益气丸中的人参、五味子、丹参、川芎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 参金益气丸 人参 五味子 丹参 川芎 TLC
下载PDF
丹参超微粉碎前后丹参酮IIA的溶出行为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海英 赵泳波 《光谱实验室》 CAS 2013年第5期2335-2338,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超微粉体和常规粉体中丹参酮IIA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率。丹参超微粉体和常规粉体中丹参酮I IA体外溶出量无显著性差异,超微粉体的溶出速率较常规粉体明显增加。实验表明超微粉碎可明显提高丹参酮IIA溶出速率。
关键词 丹参 超微粉碎 溶出度 丹参酮ⅡA
原文传递
尿塞通片的质量标准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丽彬 曾卫阳 刘乡乡 《中国药师》 CAS 2007年第12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建立尿塞通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丹参,白芷,泽泻,红花进行鉴别,并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TLC鉴别斑点清晰,空白对照无干扰,平均回收率为97.0%(n=6),RSD为1.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为更好... 目的:建立尿塞通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丹参,白芷,泽泻,红花进行鉴别,并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TLC鉴别斑点清晰,空白对照无干扰,平均回收率为97.0%(n=6),RSD为1.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为更好地控制尿塞通片的质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标准 丹参 白芷 泽泻 红花 盐酸小檗碱
下载PDF
中药丹参的生药学研究
19
作者 李宏娜 《黑龙江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330-331,共2页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药丹参各成分的结构组成、质量鉴别研究,炮制加工、临床应用等,对其伪品鉴别也有很明确的方法,以便于丹参药用价值进一步研究与开发,为人类所利用.
关键词 丹参 唇形科 采收加工
下载PDF
一测多评HPLC法测定丹参注射液中7个水溶性成分含量 被引量:52
20
作者 李安平 杨锡 +1 位作者 丁永辉 赵建邦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34-1540,共7页
目的:建立以原儿茶醛为内参物,同时测定丹参注射液中7个水溶性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香草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一测多评HPLC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方法:以丹参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以原儿茶醛为内参物,确定丹参... 目的:建立以原儿茶醛为内参物,同时测定丹参注射液中7个水溶性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香草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一测多评HPLC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方法:以丹参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以原儿茶醛为内参物,确定丹参素钠、原儿茶酸、香草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相对于原儿茶醛的校正因子。采用外标法测定丹参注射液中原儿茶醛的含量,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对其他6个成分进行定量,并比较该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丹参素钠、原儿茶酸、香草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按一测多评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本方法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为全面控制丹参注射液内在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水溶性成分 酚酸类成分 丹参素钠 原儿茶酸 原儿茶醛 香草酸 阿魏酸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一测多评 中药制剂多成分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相对校正因子 方法学考察 基本药物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