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D-D、凝血因子、PC变化与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DVT的多因素研究
1
作者 罗小克 徐艳平 陈小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凝血因子、血浆蛋白C(PC)与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且术后发生DVT的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未发生DVT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并...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凝血因子、血浆蛋白C(PC)与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且术后发生DVT的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未发生DVT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并分析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乳腺癌病理学类型、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TNM)、辅助化疗、合并疾病情况、红细胞(RBC)、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D、凝血因子Ⅷ(FⅧ)、血浆PC的水平,并采用向前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D、FⅧ、血浆PC与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DVT的关系。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患侧分布、病理学类型、TNM分期、高血压、糖尿病、RBC、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辅助性化疗患者占比、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D-D、F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浆P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FIB增高、D-D升高、FⅧ水平升高及APTT水平降低是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02,2.042,2.134,1.430,P<0.05)。结论引起乳腺癌术后发生DVT的因素众多,D-D、FⅧ水平升高会显著的增高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DVT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凝血因子 蛋白C 乳腺癌根治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付娇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1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5月盖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穿刺方法为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对照组行胸椎旁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5月盖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穿刺方法为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对照组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不同观察时间点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疼痛介质P物质(SP)及神经肽(NPY)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后48h内单次追加镇痛药物情况。结果:术后6h、术后24h及术后48h,观察组疼痛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介质S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介质NPY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单次加用镇痛药物平均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实施胸神经阻滞相对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其具有更理想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降低体内致痛物质释放水平,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胸神经阻滞 乳腺癌根治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改良型根治术与放射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3
作者 车毅 丛美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第4期3-4,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型根治术与放射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型根治术与放射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型根治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近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型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优于放射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根治术 放射治疗 乳腺癌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