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40
1
作者 权哲峰 池萍 +3 位作者 张本厚 曹英浩 李昕 马冬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肝脾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触摸组(A组)采用触摸法定位,超声组(B组)使用便携式超声仪定位,两组均在局麻下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穿刺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A组有9例(1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肝脾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触摸组(A组)采用触摸法定位,超声组(B组)使用便携式超声仪定位,两组均在局麻下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穿刺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A组有9例(11.2%)穿刺失败,B组全部穿刺成功,A组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B组(P<0.01)。B组操作时间(9.8±7.4)s,明显短于A组的(18.7±14.6)s(P<0.05)。A组有4例发生血肿,B组仅有1例。结论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桡动脉穿刺
下载PDF
改良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在ICU休克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秀燕 方桂珍 +3 位作者 王兰芳 郑春美 王灵聪 杨丹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5期748-751,837,共5页
目的观察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超声技术在ICU休克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指导效果,明确此应用对穿刺置管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106例ICU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平面内超声组(对照组)和改良超声技术组(试验组)。2组均采用静脉持续镇痛... 目的观察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超声技术在ICU休克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指导效果,明确此应用对穿刺置管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106例ICU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平面内超声组(对照组)和改良超声技术组(试验组)。2组均采用静脉持续镇痛镇静。平面内组采用平面内超声引导技术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改良组采用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方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并比较2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穿刺3次未成功)、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确定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超声技术在ICU休克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指导作用。结果 (1)改良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81.3%,平面内组为40.4%,改良组高于平面内组(P<0.05)。(2)改良组穿刺置管时间为(8.38±6.10)s,平面内组为(24.07±21.38)s,改良组短于平面内组(P<0.01)。(3)改良组血肿和穿刺口渗血发生率分别为2.1%和4.2%,平面内组分别为14.9%和10.6%,并发症发生率改良组小于平面内组(P<0.05)。结论对ICU休克患者采用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方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改良超声技术 休克 平面外 平面内
原文传递
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处包扎止血方法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18
3
作者 邓少娟 《护理学报》 2009年第9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口的最佳包扎止血方法。方法将9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循证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循证组按照循证护理原则确定穿刺口包扎止血方法:用桡动脉止血带注气15ml、定时...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口的最佳包扎止血方法。方法将9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循证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循证组按照循证护理原则确定穿刺口包扎止血方法:用桡动脉止血带注气15ml、定时减压、低压力水平维持8~12h包扎;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包扎止血。观察两种包扎止血方法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穿刺口渗血、血肿,桡动脉闭塞,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循证组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和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循证原则确定桡动脉穿刺口的包扎方法,能减少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可靠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穿刺 包扎止血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应用快速康复理念优化心脏介入围术期流程对桡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康复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雪梅 倪钊 +1 位作者 任玉英 彭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究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理念优化心脏介入围术期流程对桡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于我科行桡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FTS组,每组各95例。其中... 目的探究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理念优化心脏介入围术期流程对桡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于我科行桡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FTS组,每组各95例。其中对照组,男60例、女35例,年龄35~88(65.2±9.6)岁;FTS组,男62例、女33例,年龄34~86(61.5±11.3)岁。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处理措施,FTS组运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流程优化干预,对患者入院前、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疾病康复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管理,比较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再住院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TS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降低,住院满意度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再住院率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理念应用于心脏介入对围术期进行流程优化,可有效降低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避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心脏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围术期流程优化 桡动脉穿刺 支架植入术 心脏康复
原文传递
改良桡动脉穿刺在全麻手术患者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余艳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0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桡动脉穿刺在全麻手术患者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全麻手术患者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置管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2017年1—10月,选取我院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 目的探讨改良桡动脉穿刺在全麻手术患者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全麻手术患者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置管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2017年1—10月,选取我院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穿刺法,即桡骨茎突内侧搏动最明显处进针,穿刺角度为20°~30°;试验组采用改良桡动脉穿刺法,即先触摸到桡骨茎突内侧搏动最明显处,再沿桡动脉向心方向走约2cm处进针,穿刺角度为30°。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与肿胀发生率及手术期间血压波形不稳定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与肿胀发生率及血压波形稳定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改良桡动脉穿刺可提高全麻手术患者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置管的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维持血压监测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全身麻醉 手术 有创血压监测
下载PDF
桡 尺动脉远侧段的解剖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杜雨柔 阮彩莲 +1 位作者 杨玲 李芸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0期917-918,920,共3页
目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测量37具尸体共64侧桡动脉远侧段的内径、外径;尺动脉远侧段的内径、外径。结果 (1)桡动脉平桡骨茎突上5cm处断面: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分别是(2.33±0.49)、(1.31&... 目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测量37具尸体共64侧桡动脉远侧段的内径、外径;尺动脉远侧段的内径、外径。结果 (1)桡动脉平桡骨茎突上5cm处断面: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分别是(2.33±0.49)、(1.31±0.45)、(0.51±0.13)mm;(2)桡动脉平桡骨茎突处断面: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分别是(2.71±0.45)、(1.52±0.54)、(0.59±0.16)mm,3者均大于桡动脉平桡骨茎突上5 cm处断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桡动脉的内径、外径及管壁厚度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尺动脉平尺骨茎突上5 cm处断面:内径、外径和管壁厚度分别是(4.30±0.27)、(3.30±0.22)、(0.67±0.31)mm;(5)桡动脉和尺动脉在内、外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就是说,从解剖学上考虑,尺动脉完全可以用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论本文结果对桡动脉穿刺失败时采用经尺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尺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造影 解剖学依据 股动脉穿刺
下载PDF
耳穴贴压对降低冠脉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穿刺后血管痉挛和迷走反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范晓燕 刘艳萍 +2 位作者 解金红 陈玉善 曹艳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评估耳穴贴压降低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穿刺后血管痉挛[包括桡动脉痉挛(radial artery spasm,RAS)和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和迷走反射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评估耳穴贴压降低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穿刺后血管痉挛[包括桡动脉痉挛(radial artery spasm,RAS)和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和迷走反射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4例)和对照组(256例)。对照组行冠脉介入术治疗,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冠脉介入术前12 h开始耳穴贴压治疗,穴取交感、神门、皮质下、内分泌、心、肾、肾上腺,术前至术后12 h内每隔2 h按压1次,每次每穴按压1 min。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血管痉挛和迷走反射的发生率,并记录硝酸甘油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结果:观察组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4.9%(11/224),低于对照组的13.3%(34/256,P<0.01);观察组迷走反射的发生率为7.1%(16/224),低于对照组的19.5%(50/256,P<0.01)。观察组患者硝酸甘油注射液使用率为3.6%(8/224),低于对照组的14.8%(38/256,P<0.01);观察组患者阿托品注射液使用率为7.1%(16/224),低于对照组的15.6%(40/256,P<0.01);观察组患者多巴胺注射液使用率为6.3%(14/224),低于对照组的15.2%(39/256,P<0.01)。结论:耳穴贴压对降低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时的血管痉挛和迷走反射发生率具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血管痉挛 迷走反射 耳穴贴压 介入
原文传递
改良桡动脉穿刺法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莉 赵兰花 +2 位作者 张兰 许春梅 李川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1-94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桡动脉穿刺法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对常规桡动脉采血法进行改良,采用改良垫枕固定病人腕部,采用连线定位法定位穿刺点,采用针尖斜面向下方式进针.统计干预前后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 [目的]探讨改良桡动脉穿刺法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对常规桡动脉采血法进行改良,采用改良垫枕固定病人腕部,采用连线定位法定位穿刺点,采用针尖斜面向下方式进针.统计干预前后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干预前,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1. 0%;干预后,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 0%.[结论]改良桡动脉穿刺法可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桡动脉穿刺 垫枕 连线定位 成功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严芳琴 秦昌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4期5-7,11,共4页
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诊疗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进行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进行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诊疗术治疗。随访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 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诊疗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进行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进行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诊疗术治疗。随访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结果 9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临床症状痊愈65例(72.2%),有效11例(12.2%),无效14例(15.6%),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4.4%。治疗过程中出现5例(5.6%)并发症患者,并发症包括局部轻微血肿、桡动脉闭塞等。出院后跟踪随访1年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所改善,症状改善情况较出院时亦有所好转。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诊疗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护理亦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桡动脉穿刺 冠脉介入诊疗 临床护理
下载PDF
两种路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熊守庆 杨国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动脉介入诊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回顾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诊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桡动脉穿刺组(n=80,行桡动脉穿刺)...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动脉介入诊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回顾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诊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桡动脉穿刺组(n=80,行桡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组(n=80,行股动脉穿刺);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卧床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等一般资料、术后出血、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穿刺组介入成功率为90.0%低于股动脉穿刺组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动脉穿刺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平均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股动脉穿刺组有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比较,桡动脉穿刺组患者出血、拔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桡动脉穿刺组术后烦躁失眠、尿潴留、穿刺侧肢体疼痛、局部皮肤损伤、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创伤小、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术 桡动脉穿刺 股动脉穿刺 并发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大庆 《临床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31-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中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两种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12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路径不同将其分为桡动脉组(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和股动脉组(经股...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中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两种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12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路径不同将其分为桡动脉组(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和股动脉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桡动脉组患者置管时间明显长于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穿刺点出血、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及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行经动脉介入治疗者,采用经桡动脉穿刺和经股动脉穿刺均是可行的入路途径,但其中经桡动脉穿刺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介入治疗 股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
原文传递
超声技术结合导引丝动脉穿刺法在桡动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在平 夏中元 +5 位作者 孟庆涛 雷少青 唐玲华 侯家宝 陈榕 冷燕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324-328,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结合导引丝动脉穿刺法在困难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安全性及价值。方法:选择需行有创动脉监测30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采用传统触摸脉搏搏动盲法,使用普通动脉穿刺针采取直接穿透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B... 目的:评价超声结合导引丝动脉穿刺法在困难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安全性及价值。方法:选择需行有创动脉监测30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采用传统触摸脉搏搏动盲法,使用普通动脉穿刺针采取直接穿透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B组:采用传统触摸脉搏搏动盲法,使用带导丝的动脉穿刺导管组行桡动脉穿刺置管;C组:直接采用B超引导的普通动脉穿刺针行桡动脉穿刺置管;D组(n=36):为上述三组患者穿刺失败后,采用B超结合导丝引导下的桡动脉穿刺置管。分别记录各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记录桡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15例穿刺置管失败,B组14例穿刺置管失败,C组7例穿刺置管失败,D组35例穿刺置管成功;C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B组,而穿刺时间明显少于A组和B组,且总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5),而穿刺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D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总功率分别高达77.8%及97.2%。结论:超声辅助技术可以提高桡动脉置管成功率,短轴平面外+长轴平面内超声技术联合导引丝动脉穿刺置管法成功率更高,亦是直接桡动脉穿刺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动脉穿刺导管 桡动脉穿刺
原文传递
桡动脉抽血两种不同进针角度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邱斐 杨月玲 《全科护理》 2009年第29期2642-2643,共2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进针角度在桡动脉抽血时的成功率。[方法]对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随机采用30°~45°进针法(对照组)和垂直进针法(观察组)抽取桡动脉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及淤血淤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进针角度在桡动脉抽血时的成功率。[方法]对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随机采用30°~45°进针法(对照组)和垂直进针法(观察组)抽取桡动脉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及淤血淤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疼痛、淤血淤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进针法可提高桡动脉抽血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血气分析 进针角度
下载PDF
TR-Band压迫时间对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婷 尹秋馨 +1 位作者 陈佳云 曹爱芳 《护理与康复》 2017年第11期1135-1139,1143,共6页
目的评价TR-Band压迫时间对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制定文献检索策略、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Meta分析... 目的评价TR-Band压迫时间对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制定文献检索策略、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h首次减压与2h内减压相比并不能更好地预防出血RR=0.83,95%CI(0.38,1.81),2h以后首次减压预防出血效果更好RR=2.01,95%CI(1.27,3.19),压迫持续时间6h以上也不能更好地预防出血RR=2.37,95%CI(0.93,6.06),而术后2h内首次减压对肿胀、疼痛、紫绀、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预防效果较好。结论 TR-Band压迫2h后首次减压、持续6h后完全解除压迫预防出血的效果较好,但是对于肿胀、疼痛、紫绀、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首次减压时间控制在2h内的预防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止血绑带 并发症 预防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飞鹤 胡春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4期24-26,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术中需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6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65例采用手指触摸定...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术中需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6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65例采用手指触摸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5 min内穿刺总成功率)、穿刺耗时、穿刺过程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穿刺置管首次成功率、5 min内穿刺置管总成功率均显著升高,平均穿刺耗时显著缩短,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桡动脉血肿、痉挛)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采用动态针尖定位法能够显著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桡动脉穿刺 成功率
下载PDF
鼻烟窝桡动脉远端穿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丽斐 张艳红 +2 位作者 朱娟 邵丽香 王海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5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鼻烟窝桡动脉远端穿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9月在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介入治疗途径等分为腕部桡动脉组和鼻烟窝桡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鼻烟窝桡动脉远端穿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9月在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介入治疗途径等分为腕部桡动脉组和鼻烟窝桡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满意度。结果鼻烟窝桡动脉组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腕部桡动脉组(P<0.05),疼痛程度轻于腕部桡动脉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腕部桡动脉组(P<0.05)。结论经鼻烟窝桡动脉远端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局部穿刺口无明显疼痛、患者满意度高、护理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穿刺 鼻烟窝 腕部 护理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利贤 《全科护理》 2010年第7期572-573,共2页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3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途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穿刺部位出...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3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途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穿刺部位出血情况、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一次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出血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无一例发生死亡、紧急冠状动脉闭塞行旁路血管移植术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无局部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基于ALLEN试验的示指感知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向邱 李小攀 徐素琴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1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索基于ALLEN试验的示指感知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8月268例经桡动脉采血的受试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示指感知定位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 2016年9月—11月240例经桡动脉采血的受试者为观察组,采血前,用ALLE... 目的探索基于ALLEN试验的示指感知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8月268例经桡动脉采血的受试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示指感知定位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 2016年9月—11月240例经桡动脉采血的受试者为观察组,采血前,用ALLEN试验方法对受试者桡动脉进行侧支循环评估,ALLEN试验结果阳性,方可经此桡动脉通过示指感知法进行穿刺采血。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4. 17%(202/2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 17%(195/268)(χ~2=9. 645,P=0. 002);临床操作护士对基于ALLEN试验的示指感知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认可度较高。结论基于ALLEN试验的示指感知定位法应用于桡动脉采血能有效提高护士一次穿刺成功率,且获得临床护士较高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EN试验 示指感知 桡动脉穿刺 动脉采血 动脉血气分析
下载PDF
气囊压迫止血器初次放气减压时间不同对桡动脉介入术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19
作者 张超 张文龙 +2 位作者 白荣 张玙璠 秦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433-444,共12页
目的:系统评价桡动脉介入术后气囊压迫止血器不同初次放气减压时间对病人术后安全性的影响,并探究最佳初次放气时间。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2005年1月1日—2021... 目的:系统评价桡动脉介入术后气囊压迫止血器不同初次放气减压时间对病人术后安全性的影响,并探究最佳初次放气时间。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2005年1月1日—2021年12月15日公开发表的包含桡动脉介入术后气囊压迫止血器不同初次放气时间对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运用R 4.2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涉及病人58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后>2 h初次放气减压相比,术后2 h初次放气减压急性桡动脉闭塞(RAO)发生率[RR=4.90,95%CI(1.69,14.24),P=0.003]、肢体麻木发生率[RR=3.16,95%CI(2.14,4.65),P<0.00001]、肢体发绀发生率[RR=4.35,95%CI(2.36,8.02),P<0.01]更低。与术后2 h初次放气减压相比,术后<2 h初次放气减压急性RAO发生率[RR=0.44,95%CI(0.20,0.97),P=0.04],肢体肿胀发生率[RR=0.41,95%CI(0.27,0.63),P<0.0001]、肢体麻木发生率[RR=0.49,95%CI(0.34,0.70),P<0.0001],肢体发绀发生率[RR=0.37,95%CI(0.18,0.75),P=0.006],病人穿刺部位疼痛发生率[RR=0.50,95%CI(0.34,0.73),P=0.0003]更低。采用逐一剔除文献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剔除前后结果未发生明显变化,提示Meta分析结果基本稳定。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气囊压迫止血器初次放气减压时间距桡动脉介入术后<2 h比2 h或>2 h更能有效预防术后急性RAO及肢体肿胀、麻木、发绀、穿刺部位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闭塞 初次减压时间 TR-Band 安全性
下载PDF
介入室护士全程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柯霞 肖丽塔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1期248-249,共2页
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PCI术护理要点的探讨。方法任选本院在2006年2月—2017年2月进行PCI术的相关患者3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 500例。观察组进行手术前的工作由介入室的护士准备;对照... 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PCI术护理要点的探讨。方法任选本院在2006年2月—2017年2月进行PCI术的相关患者3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 500例。观察组进行手术前的工作由介入室的护士准备;对照组进行手术前的工作由心内科病区的护理专员准备,两组进行手术时皆有介入室的护士进行协助。结果对照组有302例患者担心手术的成功率太低,有29名患者在进行手术过程中要求停止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情绪较为稳定,积极配合手术,P<0.05。观察组患者PCI治疗后配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室护理人员能与医生配合进行手术,完成手术前的准备工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积极配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PCI术 桡动脉穿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