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6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本义的“新闻价值”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郝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4,共6页
新闻价值可以分解为两个层次进行理解。一个是作为选择标准的新闻价值,即新闻传播者对于新闻事实和素材进行选择和把关时所采用的判断标准和尺度,可将其称为“尺度性新闻价值”;另一个层次是作为社会功能的新闻价值,也就是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价值可以分解为两个层次进行理解。一个是作为选择标准的新闻价值,即新闻传播者对于新闻事实和素材进行选择和把关时所采用的判断标准和尺度,可将其称为“尺度性新闻价值”;另一个层次是作为社会功能的新闻价值,也就是新闻传播活动和事业对于整个人类与社会的有用性,我们称之“功能性新闻价值”。这就是新闻价值的两个所指层面。而对于这两个层次的新闻价值内涵,还要从其具体的构成要素方面进行研究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价值 所指 要素
下载PDF
公平感社会比较的参照对象选择研究述评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浩 龙立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8-954,共7页
员工的公平感取决于社会比较的参照对象,分析参照对象选择的规律是理解公平感形成机制的核心问题。首先对公平感社会比较参照对象的种类和特征、参照对象选择的稳定性等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影响参照对象选择的动机、个人、环境和认知... 员工的公平感取决于社会比较的参照对象,分析参照对象选择的规律是理解公平感形成机制的核心问题。首先对公平感社会比较参照对象的种类和特征、参照对象选择的稳定性等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影响参照对象选择的动机、个人、环境和认知因素,最后重点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采用问卷无法揭示员工参照对象选择真实的心理过程,并且提出在以后的研究中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探讨中国组织员工群体化参照对象等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感 社会比较 参照对象
下载PDF
“前、后”的时间指向问题新探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灿龙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93,共18页
学界常用"时间在动"和"人在动"这两个隐喻模式分析"前、后"表"过去"和"将来"的用法,而至于"前、后"是如何跟"过去"和"将来"相关联等问题,则鲜有讨论... 学界常用"时间在动"和"人在动"这两个隐喻模式分析"前、后"表"过去"和"将来"的用法,而至于"前、后"是如何跟"过去"和"将来"相关联等问题,则鲜有讨论,以致相关分析未能触及本质问题。本文通过对"前、后"由空间域到时间域投射情况的考察发现:"前"表过去、"后"表将来为无标记用法;"前"表将来、"后"表过去是有标记用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区分时间词语和时间表达方式的不同情况,对"前、后"时间词语表过去或表将来的用法做统一的分析和解释。研究表明,"前、后"时间指向的问题关涉三个方面的因素:构式类型、表达视角和参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时间表达 过去 将来 视角 参照
原文传递
“指称”的含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红旗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2,共10页
指称是实词与生俱来的功能,句子中词语的指称功能是词的指称功能的实现。本文首先阐述词的指称功能,然后分析句子中的词是如何实现其指称功能的,最后在此基础上解释语言学各个分支学科中"指称"的含义。
关键词 指称 所指物 陈述 句子
下载PDF
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指称对象的深化讨论——兼对“对体育课程若干概念指称的再思考”的质疑 被引量:10
5
作者 贾齐 朱妹 沈菁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103,共5页
从教学实践的操作层面出发,对事实与语词之异同、信息与载体的区分、载体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把握,是理解"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指称对象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内容 教材 教学方法 指称对象
下载PDF
指代者对其先行词可提取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治金 陈永明 +2 位作者 崔耀 杨丽霞 陈?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8-203,共6页
三个实验 ,考察了在理解含有指代法表述的句子过程中 ,指代者对其先行词 (即所指者 )的可提取性的影响及其与先述参与者可提取性上的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指代者对所指者的激活有促进作用 ,对非所指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从而... 三个实验 ,考察了在理解含有指代法表述的句子过程中 ,指代者对其先行词 (即所指者 )的可提取性的影响及其与先述参与者可提取性上的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指代者对所指者的激活有促进作用 ,对非所指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从而提高了所指者的可提取性 ;( 2 )指代者对所指者和非所指者的这种作用有一定的时间进程 ;( 3 )指代者对所指者产生作用的时间进程随指代法表述的特性而变化 ;( 4 )句子先述参与者在可提取性上的优势是一种较普遍的认知现象。它与指代法表述中所指者的易提取性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关系 ,指代法表述或者增强先述参与者可提取性的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代法表述 指代者 所指者 先述参与者 后述参与者
下载PDF
薪酬社会比较对薪酬满意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周浩 龙立荣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4期156-160,共5页
文章以122名MBA学员为被试,采用模拟情境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薪酬社会比较情境下,薪酬满意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有利与不利的薪酬社会比较结果,人们的敏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较之参照对象,只有当薪酬社会比较结果非常有利时,... 文章以122名MBA学员为被试,采用模拟情境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薪酬社会比较情境下,薪酬满意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有利与不利的薪酬社会比较结果,人们的敏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较之参照对象,只有当薪酬社会比较结果非常有利时,薪酬满意度才会显著提高;而一旦薪酬社会比较结果比较不利时,薪酬满意度就会急剧下降。最后,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了探讨,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薪酬 薪酬满意度 参照对象 社会比较
下载PDF
英汉篇章中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爱英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1-45,共5页
根据 Ariel的可及性理论 ,不同的指称词语标示了所指称对象的心理表征在受众记忆中的可及性。一般来讲 ,语言中的各种指称形式在语篇中各有各的分布空间 ,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本文通过实际语篇分析 。
关键词 可及性 可及性标示语 指称对象 指称词语
下载PDF
参照对象信息对分配公平感的影响:攀比效应与虚荣效应 被引量:6
9
作者 周浩 龙立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6,共7页
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将影响分配公平感的参照对象信息分为三类:参照对象平均水平信息,与特定参照对象相比的不利信息、有利信息。采用4×2×2模拟情境实验分析了三类参照对象信息对分配公平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参照对象平均水平信... 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将影响分配公平感的参照对象信息分为三类:参照对象平均水平信息,与特定参照对象相比的不利信息、有利信息。采用4×2×2模拟情境实验分析了三类参照对象信息对分配公平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参照对象平均水平信息对分配公平感影响力最大;分配公平判断中存在攀比效应,当与特定参照对象相比的不利信息呈现时,分配公平感显著降低;分配公平判断中存在虚荣效应,且在参照对象平均水平信息缺失时效应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公平感 参照对象 攀比效应 虚荣效应
下载PDF
“信息”的后现代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之沧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6-30,85,共6页
在信息社会和虚拟世界中 ,进一步解读“信息”本质有着更深刻、广泛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信息既非“纯粹物质” ,也非“纯粹精神” ,而是主观和客观内容的统一。它作为能指者不同于所指者 ,其意义包含着很大的主观性、虚拟性、建构性、能... 在信息社会和虚拟世界中 ,进一步解读“信息”本质有着更深刻、广泛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信息既非“纯粹物质” ,也非“纯粹精神” ,而是主观和客观内容的统一。它作为能指者不同于所指者 ,其意义包含着很大的主观性、虚拟性、建构性、能动性、多元性、不确定性、相对性、协同性及实用性 ,与人之生存状态和历史进程紧密相关。故信息作为人之思想和语言的构造物不同于客体算子和主体活动 ,而是代表认知的组成规律、经验的抽象形式 ,显现出人类能动地创造概念、建构理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信息 语言结构 虚拟现实 虚拟性 所指者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对指称物的运用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4-210,共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将英美符号学传统中指称物的概念运用于其符号学实践中,从而达到对由指称物所代表的社会现实领域进行认知和分析的目的,同时弥补了此前在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时存在的方法论缺陷。此外,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对指称...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将英美符号学传统中指称物的概念运用于其符号学实践中,从而达到对由指称物所代表的社会现实领域进行认知和分析的目的,同时弥补了此前在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时存在的方法论缺陷。此外,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对指称物的运用,客观上对英美、结构主义两种符号学传统的方法论进行了理论汇通,并突出了指称物在符号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为符号学理论建构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评理论 指称物 英美符号学 结构主义符号学
下载PDF
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红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76-78,共3页
从理论和语言运用上分析阐述索绪尔提出的任意性原则 ,指出该原则的适用性 :不仅揭示语言符号的性质 ,同时对普通语言学建设起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 任意性原则 所指 能指 语言符号
下载PDF
试论汉语篇章的复指原则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恩旭 徐建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8-92,116,共6页
语言是以篇幸形式实现信息传递的,经济性和连贯性是语篇构建的两大原则,而保证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复指。就汉语来说,复指有句内复指和句间复指两种,但支配汉语复指的基本原则却与英语有所差异,因此应根据汉语的实际对既有原则... 语言是以篇幸形式实现信息传递的,经济性和连贯性是语篇构建的两大原则,而保证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复指。就汉语来说,复指有句内复指和句间复指两种,但支配汉语复指的基本原则却与英语有所差异,因此应根据汉语的实际对既有原则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语篇结构 代词复指 语法
下载PDF
“语”与一些术语所指的分混问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荐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82,共8页
"语"是汉语语言学史上较早问世的一个术语单位。在成为术语前,"语"所指就是时人嘴里俚俗的自由短语。"语"在先秦成为术语后,最初似不定指某一类"语",也可指他类"语",只要那"语&... "语"是汉语语言学史上较早问世的一个术语单位。在成为术语前,"语"所指就是时人嘴里俚俗的自由短语。"语"在先秦成为术语后,最初似不定指某一类"语",也可指他类"语",只要那"语"是古朴、俚俗的。作为术语单位,"语"的所指起初并不清晰而单一,是模糊而混沌的。因谚语产生早、数量大、流传广、影响深,"语"曾偏指谚语;"语"虽可有俗有雅,但其所指却极少是后世出现的成语;伴随"词语"等词语的创造,"语"的所指与"词"的所指也时相接近。这一切或都表明,"语"与一些术语在所指上存在分混不清的复杂情形,值得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 成语 雅俗 指称
下载PDF
再比“都”和“all”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菁 《语言科学》 2003年第3期71-79,共9页
本文在王还(1983)的基础上,集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都”与all的差异以及“都”本身的语法语义特征。(Ⅰ)尝试解释汉语中“都”与其所指词之间的一致关系;(Ⅱ)按照all的词性分类,对“都”和all作了更细致的比较,为学汉语的学生... 本文在王还(1983)的基础上,集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都”与all的差异以及“都”本身的语法语义特征。(Ⅰ)尝试解释汉语中“都”与其所指词之间的一致关系;(Ⅱ)按照all的词性分类,对“都”和all作了更细致的比较,为学汉语的学生、教汉语的老师理清all与“都”的异同;(Ⅲ)讨论“是”字结构中的“都”与主宾语的数量关系,进一步解释王还论文中几个有争议的例句;(Ⅳ)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都”句作出分类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词 "都" 所指词 被复制
下载PDF
从“鬼子”词义及其指称变化看近代中国的外来侵略者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龙波 《全球史评论》 2021年第1期219-232,347,共15页
"鬼子"一词在与近代中国政治及社会的互动中,由指代外国人的偏中性词,最终成为专指日本侵略者的纯贬义词。鸦片战争前,中国人以"鬼子"泛称外国人。随着外国侵华加剧,"鬼子"演变成"洋鬼子",并... "鬼子"一词在与近代中国政治及社会的互动中,由指代外国人的偏中性词,最终成为专指日本侵略者的纯贬义词。鸦片战争前,中国人以"鬼子"泛称外国人。随着外国侵华加剧,"鬼子"演变成"洋鬼子",并与鬼魅、妖邪等负面意义紧密贴合。"洋鬼子"的生成与广泛传播体现了中国人对侵略者的贬斥和憎恨,亦为启蒙者激励国民提供了重要的语言工具。20世纪20—30年代,日本侵略者的残虐行径促使"鬼子"逐渐附着在日本上。此时,"鬼子"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为中国人自我认知和抗击侵略提供了有效的思想资源,也被日本侵略者用于混淆视听、打击异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子 词义 指称 近代中国
原文传递
我们如何用语言去指称事物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建国 阎莉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共6页
语言和世界相关联是通过指称事物实现的。文章认为:"指称"不同于"指称对象","指称"体现为一种关系含义,而"指称对象"则体现为一种对象含义。指称是通过人的意向指向事物的"指称点"... 语言和世界相关联是通过指称事物实现的。文章认为:"指称"不同于"指称对象","指称"体现为一种关系含义,而"指称对象"则体现为一种对象含义。指称是通过人的意向指向事物的"指称点"所建立起来的有关事物的一种显现关系。指称的载体几乎总是语言表达或其他具有这种特殊功能的表达。因此,在一个表达中能够唤起我们注意力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指称,它不仅包含个体,而且也包含特性、关系和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 指称对象 意向性 指称点 语境
原文传递
定名组合的指称功能与汉语多项定语的顺序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先银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6年第1期11-18,共8页
定语的典型功能是指称,实现不同的目标指称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定语,反过来,不同的定语形式可以实现不同的指称效果,它们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对应关系。汉语多项定语的顺序由该单项定语与中心名词形成的定名组合实现的指称效果决定,... 定语的典型功能是指称,实现不同的目标指称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定语,反过来,不同的定语形式可以实现不同的指称效果,它们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对应关系。汉语多项定语的顺序由该单项定语与中心名词形成的定名组合实现的指称效果决定,定指定语先于不定指定语,不定指定语先于类指定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 多项定语 顺序 可变更性
下载PDF
论中医“气”语词指称的概念性与时序性事态的对象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严名扬 王云亭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7-725,共9页
作为中医理论和传统哲理的初始语词,气是中医药实践活动中的核心术语。探讨气认知的概念性内涵,以期为中医药理论现代性话语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个视野和角度。本文基于辩证唯物论,采用现象学还原和分析哲学的语词指称等方法,分别对气的认... 作为中医理论和传统哲理的初始语词,气是中医药实践活动中的核心术语。探讨气认知的概念性内涵,以期为中医药理论现代性话语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个视野和角度。本文基于辩证唯物论,采用现象学还原和分析哲学的语词指称等方法,分别对气的认知内容和体验过程进行意向性分析,对气语词的意义、形式与指称对象进行事态性解析。通过系统性分析,阐述气在传统思维"象—事—是"对应"语词—意义—指称对象"的认知模式;气作为时序性事态的把握主要表现为时序性现象流和空间性体验流的组织形式,并以此形成客体对象,如基本事态和复杂事态。复杂事态时序性把握的形式是气作为本质认识而存在的实体,并以此形成语词的指称对象。由此,以时序性事态为内涵的气概念性指称使与气相关的术语在同一视角下呈现层次性的外延体系,并为中医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化 概念化 事态 时空序列 体验流 指称
原文传递
照应与翻译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笃宝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9-91,共3页
照应是句际衔接、连句成篇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在翻译过程中 ,准确地找出照应对象 ,尽量保留和体现原文的照应关系是翻译标准的客观要求。照应语的推导和理解不能只囿于寻找语篇的相关的先行项或特指物 ,还必须依赖语篇的语境 ,借助于... 照应是句际衔接、连句成篇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在翻译过程中 ,准确地找出照应对象 ,尽量保留和体现原文的照应关系是翻译标准的客观要求。照应语的推导和理解不能只囿于寻找语篇的相关的先行项或特指物 ,还必须依赖语篇的语境 ,借助于经验知识 ,激活大脑先存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应关系 照应对象 语境 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