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苯一段半间歇硝化工艺的反应失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晓峰 陈网桦 薛艳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22,共5页
通过自动化实验室反应量热器(RC1e)测试向混酸中滴加甲苯这一半间歇硝化过程中的反应量热数据,根据相关理论对该硝化反应进行初步的热危险及反应失控分析。采用等温条件下的反应量热器实验(RC1e)研究不同的工艺条件,如搅拌速度、加料速... 通过自动化实验室反应量热器(RC1e)测试向混酸中滴加甲苯这一半间歇硝化过程中的反应量热数据,根据相关理论对该硝化反应进行初步的热危险及反应失控分析。采用等温条件下的反应量热器实验(RC1e)研究不同的工艺条件,如搅拌速度、加料速度和设定温度等参数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总结出最优工艺反应条件,推导出反应失控条件下的绝热温升和所能达到的最大温度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工艺条件下,采用半间歇反应可以使失控反应的严重度等级从中等降低到低等,在设定操作条件下假定反应失控所引发的最大温度是在工艺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不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硝化 rc1e 半间歇反应 安全操作参数
下载PDF
一硝基甲苯硝化过程的热危险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利平 陈网桦 +4 位作者 李春光 彭金华 张幼平 刘荣海 陆立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6-40,共5页
为获得一硝基甲苯(MNT)硝化生成二硝基甲苯反应过程中的热危险性信息,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反应体系及所涉物质的热分解行为。通过反应量热器(RC1e)对反应放热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酸最易分解,在反应后的混合体系中热分... 为获得一硝基甲苯(MNT)硝化生成二硝基甲苯反应过程中的热危险性信息,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反应体系及所涉物质的热分解行为。通过反应量热器(RC1e)对反应放热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酸最易分解,在反应后的混合体系中热分解开始温度为113.3℃。在半间歇反应条件下,若在冷却失效时立即停止MNT加料,则体系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00℃;否则反应放出的总热量可使体系绝热温升140℃以上,引起二次分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一硝基甲苯 反应过程 热危险 反应量热器 硝化反应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历程研究和抑制剂效果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鹏 杨和平 +4 位作者 薛泉 代晓东 刘诚 刘玮莅 郭旭 《低温与特气》 CAS 2013年第4期11-15,共5页
利用RC1e量热反应仪,采用在线分析技术,对四氢呋喃水合物形成的历程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四氢呋喃同水构成的二组分体系形成历经成核诱导、成核和生长过程,过程中温度和热量的变化,可以确定成核点。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天然气水合... 利用RC1e量热反应仪,采用在线分析技术,对四氢呋喃水合物形成的历程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四氢呋喃同水构成的二组分体系形成历经成核诱导、成核和生长过程,过程中温度和热量的变化,可以确定成核点。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天然气水合物模拟生成装置考察了添加抑制剂对水合物形成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比添加热力学抑制剂和动力学抑制剂条件下水合物的生成情况,得出普遍情况下热力学抑制剂可以将水合物的生成时间延缓3~5 h,而动力学抑制剂则在降低80%用量的情况下将水合物的生成时间延缓10 h以上。最后结合实验结果,对两种抑制剂的抑制机理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1e 四氢呋喃水合物 水合物模拟生成装置 动力学抑制剂 热力学抑制剂
下载PDF
RC1e和ReactIR测试四氢呋喃形成水合物过程 被引量:1
4
作者 贾子麒 董姣 +4 位作者 李青蕊 李敬 熊寅铭 代晓东 刘诚 《油气储运》 CAS 2012年第11期865-867,886,共3页
采用水合物研究中的THF测试方法,利用RC1e量热反应系统和ReactIR在线分析系统在线监控了四氢呋喃水溶液体系降温并形成水合物的过程,并考察了形成水合物溶液体系温度、热量以及内部组成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9%的四氢呋喃水溶液体系在-... 采用水合物研究中的THF测试方法,利用RC1e量热反应系统和ReactIR在线分析系统在线监控了四氢呋喃水溶液体系降温并形成水合物的过程,并考察了形成水合物溶液体系温度、热量以及内部组成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9%的四氢呋喃水溶液体系在-4℃形成水合物晶核,并因相变而释放大量的热,造成溶液体系温度上升;在形成水合物晶核时,在四氢呋喃的诱导作用下,水分子间多以氢键相互作用,形成水合物结构的基础。溶液体系热量和红外变化结果在一定层面上描述了四氢呋喃溶液形成水合物的过程和作用机理,可为今后防治管道内天然气水合物的堵塞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1e ReactIR 动力学抑制剂 量热 红外 四氢呋喃水合物
原文传递
RC1e全自动反应量热仪硬件组成及运行操作注意事项
5
作者 戴耀 《化工管理》 2017年第9期170-170,172,共2页
本文介绍RC1e反应量热仪的硬件组成及运行操作注意事项。
关键词 rc1e 反应量热仪 硬件组成
下载PDF
RC1e全自动反应量热仪编程思路及注意事项
6
作者 戴耀 《化工管理》 2017年第2期7-7,9,共2页
以硫酸催化乙酸酐水解反应为例介绍RC1e反应量热仪的编程思路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rc1e 反应量热仪 编程
下载PDF
硝酸及氯离子对高温硝酸铵水溶液热危险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陈网桦 陈利平 +2 位作者 吴燕 彭金华 Daniel Freiner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1-105,共5页
国内外学者对硝酸铵的危险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其水溶液的危险性至今开展不多。笔者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全自动反应量热仪(RC1e)对高温状态下的硝酸铵水溶液的热分解危险性、杂质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纯硝... 国内外学者对硝酸铵的危险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其水溶液的危险性至今开展不多。笔者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全自动反应量热仪(RC1e)对高温状态下的硝酸铵水溶液的热分解危险性、杂质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纯硝酸铵和90%硝酸铵水溶液的DSC实验表明,90%硝酸铵溶液和分析纯硝酸铵具有相似的热爆炸危险;90%硝酸铵水溶液在140~180℃之间的RC1e试验表明:硝酸或氯离子单独存在时,对硝酸铵分解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同时存在时则大大降低体系的热稳定性。该结果对保障硝酸铵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铵(AN) 硝酸 氯离子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全自动反应量热仪(rc1e)
下载PDF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合成反应热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崔富陞 蒋军成 +2 位作者 张文兴 倪磊 江佳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5-90,共6页
为尽量减小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2步合成反应的热危险性,采用反应量热仪(RC1e)研究反应物用量对反应过程的摩尔反应热(ΔHm)、绝热温升(ΔTad)以及最高合成反应温度(MTSR)的影响;气相色谱表征TBPB的产率以及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的... 为尽量减小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2步合成反应的热危险性,采用反应量热仪(RC1e)研究反应物用量对反应过程的摩尔反应热(ΔHm)、绝热温升(ΔTad)以及最高合成反应温度(MTSR)的影响;气相色谱表征TBPB的产率以及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的转化率,并分析其与ΔH_m、ΔT_(ad)以及MTSR之间的关系;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反应产物的热分解特性,判断其发生热分解的可能性与严重度。结果表明:TBPB第2步合成反应的ΔH_m、ΔT_(ad)、MTSR都比第1步反应大。苯甲酰氯的增加会同时提高反应的ΔH_m、ΔT_(ad)以及MTSR。由苯甲酰氯过量引起的产率下降,伴随着反应热危险性的升高。苯甲酰氯的增加,会降低第2步反应产物发生热分解的可能性与严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量热仪(rc1e)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 气相色谱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热危险性 最高合成反应温度(MTSR)
下载PDF
利用RC1e反应量热仪研究含蜡原油热处理机理 被引量:3
9
作者 代晓东 贾子麒 +3 位作者 孙伶 高利斌 张志恒 郭海峰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9-361,315-316,共3页
利用RC1e反应量热仪,对大庆原油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热力学和流体性质进行研究,探索了含蜡原油热处理机理。通过在线跟踪分析,考察了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原油比热容、粘度等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原油性质在3个温度区间(凝点... 利用RC1e反应量热仪,对大庆原油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热力学和流体性质进行研究,探索了含蜡原油热处理机理。通过在线跟踪分析,考察了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原油比热容、粘度等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原油性质在3个温度区间(凝点以上8~10℃,凝点以上10~15℃,高于凝点15℃)内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的温度区间,比热容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蜡晶的溶解和分散,以及胶质和沥青质胶团的结构变化和分散情况。在3个温度区间的粘度变化趋势印证了在这些温度区间原油体系比热容的变化,反映了原油热处理过程对于体系内部特征的影响规律,通过比热容和粘度变化过程的关联,揭示了原油热处理过程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rc1e反应量热仪 热处理 比热容 粘度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6000合成工艺的热危险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甫 李芳 +1 位作者 李艳春 钱华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2,共6页
为研究聚乙二醇6000(PEG6000)合成工艺的热危险性,将PEG6000的合成过程分为8个阶段,采用反应量热仪(RC1e)和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8个阶段的放热情况及不同阶段PEG产品的稳定性进行测试,并将绝热升温Δθ_(ad)与θ_(D8)相关联,提出了危... 为研究聚乙二醇6000(PEG6000)合成工艺的热危险性,将PEG6000的合成过程分为8个阶段,采用反应量热仪(RC1e)和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8个阶段的放热情况及不同阶段PEG产品的稳定性进行测试,并将绝热升温Δθ_(ad)与θ_(D8)相关联,提出了危害可控点的计算方法。RC1e结果表明:PEG127、PEG300、PEG806、PEG1500、PEG3350的失控严重度等级为4级;PEG4000的失控严重度等级为2级。ARC结果表明,θ_(D8)在311.32~318.39℃之间。危害可控点计算结果表明:PEG300的危害可控点数值最大,为69.43%;PEG4000危害可控点数值小于0。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格外重视PEG300这一合成阶段,可通过延长通气时间、减缓通气速率等措施避免体系温度升高过快而造成产物分解,降低反应过程的危险程度,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PeG) 反应量热仪(rcle) 绝热加速量热仪(Arc) 危害可控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