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雉繁殖期活动区与栖息地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贾陈喜 郑光美 +1 位作者 周小平 张和民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4期349-352,共4页
采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并结合野外观察 ,对血雉繁殖期活动区与栖息地特征进行了研究。孵卵期 (5月 )雄鸟的活动区面积为 31 90hm2 ,雌鸟为 8 6 7hm2 。育雏期一个家族的活动区面积为 15 4 5hm2 (6月 )和17 33hm2 (7月 )。繁殖季节相邻两... 采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并结合野外观察 ,对血雉繁殖期活动区与栖息地特征进行了研究。孵卵期 (5月 )雄鸟的活动区面积为 31 90hm2 ,雌鸟为 8 6 7hm2 。育雏期一个家族的活动区面积为 15 4 5hm2 (6月 )和17 33hm2 (7月 )。繁殖季节相邻两个繁殖对的活动区有重叠。血雉繁殖季节喜欢在北坡和东坡活动 ,这种选择与食物的分布有关。倒木在繁殖期栖息地选择中占有一定地位。用多元总体假设检验、单变量F检验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实验样方与对照样方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期 繁殖季节 倒木 育雏期 卵期 灌木林 空地 活动区 面积 特征
下载PDF
A Radio-Telemetry System for Navigation and Recording Neuronal Activity in Free-Roaming Rats 被引量:5
2
作者 Dian Zhang Yanling Dong +1 位作者 Megan Li Houjun Wang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2年第4期402-410,共9页
A radio-telemetry recording system is presented which is applied to stimulate specific brain areas and record neuronal ac- tivity in a free-roaming rat.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wo major parts: stationary section and ... A radio-telemetry recording system is presented which is applied to stimulate specific brain areas and record neuronal ac- tivity in a free-roaming rat.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wo major parts: stationary section and mobile section. The stationary section contains a laptop, a Micro Control Unit (MCU), an FM transmitter and a receiver. The mobile section is composed of the headstage and the backpack (which includes the mainboard, FM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which can generate biphasic mi- crocurrent pulses and simultaneously acquire neuronal activity. Prior to performing experiments, electrodes are implanted in the Ventral Posterolateral (VPL) thalamic nucleus, primary motor area (M1) and Medial Forebrain Bundle (MFB) of the rat. The stationary section modulates commands from the laptop for stimulation and demodulates signals for neuronal activity recording. The backpack is strapped on the back of the rat and executes commands from the stationary section, acquires neuronal activity, and transmits the neuronal activity singles of the waking rat to the stationary section. All components in the proposed system ar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nd are fabricated from Surface Mount Devices (SM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ize (25 mm×15 mm ×2 mm) and weight (10 g with battery). During actual experiments, the backpack, which is powered by a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4 g), can generate biphasic microcurrent pulse stimuli and can also record neuronal activity via the FM link with a maximum transmission rate of 1 kbps for more than one hour within a 200 m range in an open field or in a neighboring chamber.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able to remotely navigate and control the rat without any prior training, and acquire neuronal activity with desirable features such as small size,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high precision when compared with a commercial 4-channel bio-signal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ROBOT radio-telemetry microcurrent stimulation NAVIGATION neuronal activity recording
原文传递
斑尾榛鸡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悦华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9-301,共3页
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是我国特产松鸡科鸟类(图1),国家I级保护动物,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南部和西藏东部的高山森林中.由于长期的森林砍伐及某些地区的过度猎杀,种群数量及分布范围严重减小,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q... 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是我国特产松鸡科鸟类(图1),国家I级保护动物,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南部和西藏东部的高山森林中.由于长期的森林砍伐及某些地区的过度猎杀,种群数量及分布范围严重减小,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鸟类[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尾榛鸡 行为学 种群生物学 栖息地碎分化 景观生态学 保护生物学 无线电遥测
原文传递
Habitat Use, Home Range, and Hibernaculum of the Mongolian Racerunner, Eremias argus (Lacertidae, Reptilia) in a Coastal Sand Dune in South Korea 被引量:1
4
作者 Il-Hun KIM Nam-Yong RA Daesik PARK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2年第2期133-140,共8页
Information on habitat use is critical in sizing protected areas for endangered reptile species. To investigate habitat use, home range, and hibernaculum of the endangered Mongolian Racerunner(Eremias argus), we radio... Information on habitat use is critical in sizing protected areas for endangered reptile species. To investigate habitat use, home range, and hibernaculum of the endangered Mongolian Racerunner(Eremias argus), we radio-tracked 40 specimens in a coastal sand dune in South Korea. Of the 163 locations recorded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 150(92.0%) were in grass sand dunes, and the rest(8.0%), all associated with the same lizard, were in shrub sand dunes. All of the 123 locations recorded during the non-breeding season were in grass sand dunes. No lizards were found in the grasslands abutting the dunes. The four lizards with identifiable hibernation sites were found under an average of 17.8 cm of sand and were all located in grass sand dunes. The lizards moved approximately 5 m daily and used 162 m2of home range(computed by minimum convex polygon, MCP)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 and they moved approximately 2 m and used 68 m2of home range during the non-breeding season. However, the mean daily moved distances and MCP home rang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seasons or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coastal sand dunes, E. argus uses grass sand dunes as its main habitat throughout the year. This finding could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habitat size and to designat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is endangered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sand dune spatial ecology Eremias argus LIZARD radio-telemetry
下载PDF
舟山眼镜蛇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林隆慧 计翔 +1 位作者 陆洪良 罗来高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5,共8页
用 7条舟山眼镜蛇 (Najaatra)研究动物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设计两项实验 ,每项实验历时 9d。实验一光照期覆盖整个白天 ,实验二光照期覆盖整个晚上。眼镜蛇仅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进行体温调节 ,但光照期内任何阶段... 用 7条舟山眼镜蛇 (Najaatra)研究动物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设计两项实验 ,每项实验历时 9d。实验一光照期覆盖整个白天 ,实验二光照期覆盖整个晚上。眼镜蛇仅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进行体温调节 ,但光照期内任何阶段都未发现所有个体同时处于热活动状态。两项实验中热活动个体百分比的时间变化显著 ,实验二热活动个体百分比波动相对大于实验一。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 ,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的百分比总体上大于实验二。在两项实验中 ,热活动眼镜蛇体温的时间变化都不显著。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的体温高于实验二 ,而两项实验中不处于热活动状态的眼镜蛇的平均体温无显著差异。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 (31 1±0 8°C)选择的体温上限高于实验二眼镜蛇 (2 6 0± 0 9°C)。在两项实验的任何时间段内 ,眼镜蛇的体温都不低于环境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眼镜蛇 体温变化 反应 体温调节 舟山 百分比 光照 覆盖 时间变化
下载PDF
生理参数遥测系统无线供能模块的设计
6
作者 贾智伟 颜国正 +1 位作者 石煜 樊绍胜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2期91-96,共6页
能量供应问题是动物生理参数遥测系统实现长期稳定工作的关键,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供能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向动物生理参数遥测系统提供稳定、安全的能量,从能量传输的稳定性与电磁生物安全性两方面出发,对能量传输模块进行... 能量供应问题是动物生理参数遥测系统实现长期稳定工作的关键,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供能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向动物生理参数遥测系统提供稳定、安全的能量,从能量传输的稳定性与电磁生物安全性两方面出发,对能量传输模块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由长方形截面发射线圈和三维接收线圈组成的无线供能模块,能够在Φ10.5 mm×11 mm接收空间内提供至少150 mW有效功率,传输效率不小于2.64%.遥测系统的活体实验证实了该供能方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供能 生理参数 遥测 能量传输稳定性 生物安全性
下载PDF
Eastern wild turkey nest site selection in two frequently burned pine savannas
7
作者 Andrew R.Little Nathan P.Nibbelink +2 位作者 Michael J.Chamberlain LMike Conner Robert J.Warren 《Ecological Processes》 SCIE EI 2016年第1期38-47,共10页
Introduction:Reproductive success is a critical factor affecting avian demographics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nesting chronology,predation risk,and fine-scale nest site selection.Methods:We model... Introduction:Reproductive success is a critical factor affecting avian demographics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nesting chronology,predation risk,and fine-scale nest site selection.Methods:We modeled the relative influences of habitat-related covariates at six spatial scales(nest site:15-,40-,80-,120-,160-,and 200-m radii)on Eastern wild turkey(Meleagris gallopavo silvestris)nest site selection in two pine savannas managed by frequent prescribed fire(≤3 years)in southwestern Georgia during 2011-2013.Results:Nest site(15-m scale)habitat metrics(mean visual obstruction[cm]and canopy closure[%])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nest site selection relative to covariates measured at larger spatial scales.Scaled odds ratios suggested that nests were 26.8% more likely to occur for every 10 cm increase in mean vegetation height with a range of 7.5 to 150.0 cm and 18.5% less likely to occur for every 10% increase in canopy closure with a range from 0.0 to 97.8%.Total ground cover,canopy closure,edge density,and percent land cover type(e.g.,mature pine,mixed pine/hardwood,shrub/scrub)had minimal influence on nest site selection.Conclusions:Management of pine savannas for turkey nest sites should focus on creating early-successional vegetation to conceal nests from potential predators.Additionally,we suggest that future studies consider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spatial scale on turkey nest site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rgia Land cover Meleagris gallopavo silvestris MULTI-SCALE Nest site selection Pinus palustris radio-telemetry
原文传递
一种采用单电源的心电信号遥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大生 颜国正 《电子测量技术》 2012年第8期107-111,共5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单电源的心电信号遥测系统的设计方法。系统采用AD627、AD8603、LTC1860L、IA4420等在单电源供电方式下能较好工作的集成芯片分别完成模拟信号采集放大、A/D转换、数据无线发送等功能,简化了硬件电路,为远程遥测心电信号... 提出了一种采用单电源的心电信号遥测系统的设计方法。系统采用AD627、AD8603、LTC1860L、IA4420等在单电源供电方式下能较好工作的集成芯片分别完成模拟信号采集放大、A/D转换、数据无线发送等功能,简化了硬件电路,为远程遥测心电信号的采集系统提供了1个微型化设计解决方案。电路的仿真分析及实验证明了系统能够较好地完成对心电信号的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采集 单电源 遥测系统 芯片LTC1860L
下载PDF
反刍动物采食行为遥测笼头在野生海南坡鹿中的初步试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平山琢二 张利存 +2 位作者 何康 郑有峰 李玉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7-421,共5页
测定反刍动物的采食、反刍和静颚行为及其时间分配是研究动物野外营养生态学和资源利用机制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我们根据反刍动物采食、反刍和静颚时颚部的活动特点开发了采食行为遥测笼头,并于2005年7月试用于野生成年雌性海南坡鹿... 测定反刍动物的采食、反刍和静颚行为及其时间分配是研究动物野外营养生态学和资源利用机制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我们根据反刍动物采食、反刍和静颚时颚部的活动特点开发了采食行为遥测笼头,并于2005年7月试用于野生成年雌性海南坡鹿。该采食行为遥测笼头由颚部活动测定部分和无线电信号发射回路组成,使用同一频率发射颚部活动信号和用于遥测动物位置的间歇式无线电信号。颚部活动信号可以接收并录制成模拟声音信号,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后按照其信号频度即可区分采食、反刍和静颚行为。在海南坡鹿的试用中测得围栏外坡鹿个体的采食、反刍和休息时间组成分别为12%、36%和52%,围栏内个体为3%、38%和59%,显示存在被测定动物具有初始适应问题。作者预计将来把GPS装置植入该装置,并结合便携式计算机和GIS平台开发能够实时测定反刍动物采食行为活动和地理位置的遥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海南坡鹿 采食行为 采食行为遥测 无线电遥测笼头
下载PDF
TH230无线数传电台工作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敬彪 周巧娣 《遥测遥控》 1999年第4期46-52,共7页
TH230是集成无线和数传专业技术,用于数据传输、无线遥控的多功能电台。介绍TH230专业无线电台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 数传电台 遥测 遥控 数据采集
下载PDF
长期遥控监测动物血压法的建立及其在高血压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华阳 李莉 +5 位作者 辛辉 Jullie Howard 李琼 华方 Molenaar Peter West Malcolm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20-521,共2页
目的:建立一个连续长期遥控监测清醒动物血压的方法并能连接传统血压测定系统.方法:将无线电遥测装置经腹腔植入大鼠腹主动脉,血压信号通过桥装置记录,使用自编软件计算机处理.在非高血压WKY大鼠中建立了连续遥控监测血压方法后,观察一... 目的:建立一个连续长期遥控监测清醒动物血压的方法并能连接传统血压测定系统.方法:将无线电遥测装置经腹腔植入大鼠腹主动脉,血压信号通过桥装置记录,使用自编软件计算机处理.在非高血压WKY大鼠中建立了连续遥控监测血压方法后,观察一组8只清醒高血压大鼠术后2~17周的每周连续24 h的血压.结果:本实验连续遥控监测清醒动物24 h血压期间重复测得的大鼠每周连续24 h血压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收缩压和舒张压总平均值分别为:170±2和115±1mmHg.结论:成功建立了连续长期重复遥控监测清醒高血压大鼠血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大鼠 监测血压 动物血 清醒 血压测定 经腹 腹主动脉 植入 腹腔
下载PDF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植入式动物生理参数遥测系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子平 刘华 +4 位作者 颜国正 贾智伟 石煜 罗章源 朱柄全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2年第3期288-292,301,共6页
目的为长期连续监测动物生理参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植入式遥测系统。方法系统由无线能量传输设备、植入式微型电子胶囊、数据记录仪、数据处理软件组成。胶囊尺寸为13.06 mm×30.90 mm,重6.38 g,功耗约150... 目的为长期连续监测动物生理参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植入式遥测系统。方法系统由无线能量传输设备、植入式微型电子胶囊、数据记录仪、数据处理软件组成。胶囊尺寸为13.06 mm×30.90 mm,重6.38 g,功耗约150 mW。结果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植入式遥测系统能够监测心电、体温和血压。选用新西兰兔进行活体实验,测得体温范围为37.2~37.3℃,基线噪声为0.1℃,血压范围为74~83 mmHg,基线噪声为3 mmHg。结论模拟实验和动物活体实验证明基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植入式动物生理参数遥测系统能够比较准确地监测动物的心电、体温和血压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能量传输 植入式 遥测系统 生理参数
下载PDF
佛坪大熊猫的移动习性 被引量:45
13
作者 雍严格 王宽武 汪铁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4,共6页
1991年4月至1992年4月,在佛坪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方法,对大熊猫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佛坪大熊猫有季节性垂直移动习性。海拔2200米以上的松花竹林为夏居地,1300-1900米的巴山木竹林为冬居地。每... 1991年4月至1992年4月,在佛坪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方法,对大熊猫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佛坪大熊猫有季节性垂直移动习性。海拔2200米以上的松花竹林为夏居地,1300-1900米的巴山木竹林为冬居地。每年6-9月熊猫向上移动至夏居地,10月至次年5月在冬居地活动。熊猫的移动与气候和食物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无线电遥测 移动
下载PDF
红腹角雉取食栖息地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史海涛 郑光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1-136,共6页
1993年11月~1994年10月,在以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贵州省仙人山地区红腹角雉Tragopantemmincki的活动范围、栖息地选择及食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取食栖息地的选择作了探讨。红腹角雉遥测位点和粪便相对集... 1993年11月~1994年10月,在以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贵州省仙人山地区红腹角雉Tragopantemmincki的活动范围、栖息地选择及食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取食栖息地的选择作了探讨。红腹角雉遥测位点和粪便相对集中分布,表明对栖息环境存在明显的选择,对食物分布的样方分析表明其活动特点与食物密切相关。红腹角雉各季节主要活动于多灌木与草本植物的沟谷带上段,春冬季主要取食草本及蕨类植物,活动范围较大,并常在雨雾天到谷底小道上段取食;夏秋季主要取食成熟的灌木及乔木的果实,活动范围较狭小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角雉 食性 活动区 栖息地选择 无线电遥测
下载PDF
白冠长尾雉冬季夜栖行为与夜栖地利用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孙全辉 张正旺 +1 位作者 朱家贵 高振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8-112,共5页
1999年12月至2000年3月,通过野外观察、无线电遥测以及样方调查对河南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的夜栖行为和冬季夜栖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地区针阔混交林和人工针叶林是其冬季夜栖的2种主要植被类型.由于冬季落叶乔木的... 1999年12月至2000年3月,通过野外观察、无线电遥测以及样方调查对河南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的夜栖行为和冬季夜栖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地区针阔混交林和人工针叶林是其冬季夜栖的2种主要植被类型.由于冬季落叶乔木的盖度显著降低,所以白冠长尾雉的夜栖地的使用受到限制,夜栖树种类也主要限于常绿针叶树种.调查显示,冬季白冠长尾雉的夜栖地一般靠近水源、远离林缘,位于山体中上部坡度较大的地方,夜栖树通常高大并且盖度良好.对夜栖地变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冬季影响白冠长尾雉夜栖地利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海拔、栖位下方盖度、灌木密度、坡度、栖枝高度、夜栖区乔木的密度和胸径、栖位上方盖度、坡向以及距水源的距离等.白冠长尾雉的夜栖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较重要的有季节、天气和性别因素.为保护白冠长尾雉的夜栖地,保护区应重视人工针叶林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冠长尾雉 夜栖行为 夜栖地利用 无线电遥测 影响因子 植被类型 灌木密度
下载PDF
白冠长尾雉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孙全辉 张正旺 +2 位作者 阮祥峰 张可银 朱家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117,共7页
野外观察结合无线电遥测研究表明 ,河南董寨鸟类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在非繁殖期倾向于集群活动。雄性集群、雌性集群和两性混合集群是其常见的 3种集群方式 ,但以单性集群为主 ,并且性别隔离现象明显 .繁殖期观察到亚成体仍集群活动 ,但发... 野外观察结合无线电遥测研究表明 ,河南董寨鸟类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在非繁殖期倾向于集群活动。雄性集群、雌性集群和两性混合集群是其常见的 3种集群方式 ,但以单性集群为主 ,并且性别隔离现象明显 .繁殖期观察到亚成体仍集群活动 ,但发现成体也有集群行为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繁殖的需要 .观察期内平均群体大小为 (3 87± 2 2 4 )只 ,而雄群、雌群和混合群平均群体大小依次为 (2 54± 0 31) ,(3 81± 0 4 0 )和 (6 4 2± 1 2 5)只 ,三者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 0 1) .群体活动对研究区内 7种生境类型的利用有明显选择性 (χ2 =93 545,d =6 ,p =0 ) ,其中混交林、幼林和茶灌是集群活动利用的主要生境 .集群活动对坡位的利用存在时空变化 .冬季和繁殖前期对坡位的利用相似 (z =- 0 36 ,p =0 79) ,而与繁殖期和繁殖后期存在明显差异 (χ2 =0 0 2 8,d=3,p =0 0 2 8) ,表现在对坡下位的利用方面 .白冠长尾雉集群个体的组成相对稳定 ,群体内个体间关系多样化 .遥测结果表明 ,雄性集群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独立活动、靠近、尾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冠长尾雉 集群行为 集群方式 无线电遥测 鸟类 非繁殖期 单性集群
下载PDF
小兴安岭南坡野猪家域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文 张静 +1 位作者 马建章 刘海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62,共6页
采用笼式活捕野猪,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R2V、Arcview和SPSS软件技术,于2004年7月15日至2006年1月19日,对小兴安岭南坡野猪家域进行测定、计算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野猪的家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影响野猪家域面积,在春、秋... 采用笼式活捕野猪,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R2V、Arcview和SPSS软件技术,于2004年7月15日至2006年1月19日,对小兴安岭南坡野猪家域进行测定、计算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野猪的家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影响野猪家域面积,在春、秋季,野猪的家域面积显著大于冬季,而春、夏季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及年龄野猪家域大小也不同,成体雄性秋季发情期和亚成体春季分窝期家域面积显著增加;在冬、春季家族群野猪的家域面积显著大于独体野猪家域面积,说明家族群对家域面积有影响;亚成体家域大小主要受家族群家域的影响,家族群野猪面积大,相应地家族野猪中亚成体家域面积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家域 无线电遥测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再引入黑颈长尾雉夜栖行为与夜栖地选择 被引量:10
18
作者 贝永建 陈伟才 +1 位作者 李汉华 吴龙敦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2003年4月~2005年3月,通过野外观察、无线电遥测和样方调查,对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再引入黑颈长尾雉的夜栖行为和夜栖地进行了研究。共观察记录到10个夜栖地,黑颈长尾雉夜间主要在树上栖息,偶尔在地上栖息,在针叶林为独栖(1只/树),... 2003年4月~2005年3月,通过野外观察、无线电遥测和样方调查,对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再引入黑颈长尾雉的夜栖行为和夜栖地进行了研究。共观察记录到10个夜栖地,黑颈长尾雉夜间主要在树上栖息,偶尔在地上栖息,在针叶林为独栖(1只/树),在阔叶林独栖或者2~3只/树。黑颈长尾雉夜栖地选择受到栖树的高度、大小,灌木、乔木、草本层的盖度,水源距离及栖枝高度等因素的影响。黑颈长尾雉夜栖地的栖树具有一定的高度(雌:4.96±1.39m,雄:5.52±1.95m)和胸围大小(雌:21.4±8.29cm,雄:23.50±8.39cm);乔木层(78.00%±8.23%)和灌木层(44.50%±29.67%)盖度较大,草本层盖度较低的环境作为夜栖地;与水源具有一定的距离(348.50±308.30)m;夜栖地的坡度(44.80°±14.73°)和栖枝的高度(2.40±0.7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长尾雉 夜栖行为 夜栖地 再引进 无线电遥测
下载PDF
洪雅县人工林赤腹松鼠活动范围及栖息地利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宋鹏飞 曹晓莉 +4 位作者 祁明大 任娟 孔令雪 贾岗 郭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8,共7页
2009年3~8月期间,通过观察并利用无线电遥测等方法对洪雅县林场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的活动范围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赤腹松鼠的最小凸多边形(minimum convex polygon,MCP)巢域面积为(1.90±0.59)hm... 2009年3~8月期间,通过观察并利用无线电遥测等方法对洪雅县林场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的活动范围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赤腹松鼠的最小凸多边形(minimum convex polygon,MCP)巢域面积为(1.90±0.59)hm2,95%和60%固定核法(fixed kernel,FK)巢域面积分别为(1.06±0.19)hm2和(0.16±0.03)hm2。处在求偶高峰期的雄鼠会显著地扩大活动范围。栖息地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赤腹松鼠对栖息地因子有明显的选择性,倾向在坡度大、灌木生长繁茂、靠近人居和水源及有藤本植物覆盖的区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腹松鼠 无线电遥测 活动范围 栖息地利用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南坡春季野猪活动规律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静 王文 +1 位作者 张伟 刘海波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93,共4页
2005年4-5月,在小兴安岭南坡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笼式活捕的12头野猪(Sus scrofa ussuricua)的活动规律进行144h的监测。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南坡野猪春季的活动高峰主要集中于8:00-18:00时,5个活动强度峰值分别为76.52%、89.23%、91... 2005年4-5月,在小兴安岭南坡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笼式活捕的12头野猪(Sus scrofa ussuricua)的活动规律进行144h的监测。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南坡野猪春季的活动高峰主要集中于8:00-18:00时,5个活动强度峰值分别为76.52%、89.23%、91.56%、78.79%和84.46%;活动规律表现为白天活动而夜间休息;活动时间略少于休息时间;雄性野猪日活动量大于雌性(P=0.021,t=2.474),差异显著,成体野猪的日活动量和亚成体差异不显著(P=0.287,t=-1.089),家族群野猪日活动量显著小于孤野猪(P=0.039,t=-2.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无线电遥测 活动规律 小兴安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