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 |
潘桂棠
李兴振
王立全
丁俊
陈智粱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82
|
|
2
|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
谢高地
鲁春霞
肖玉
郑度
|
《山地学报》
CSCD
|
2003 |
321
|
|
3
|
从特提斯到青藏高原形成:构造-岩浆事件的约束 |
莫宣学
潘桂棠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51
|
|
4
|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构造背景、时空分布和主要类型 |
侯增谦
莫宣学
杨志明
王安建
潘桂棠
曲晓明
聂凤军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6 |
244
|
|
5
|
青藏高原与大陆动力学——地体拼合、碰撞造山及高原隆升的深部驱动力 |
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张建新
曾令森
姜枚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6 |
230
|
|
6
|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中几个重大科学问题的思考 |
潘桂棠
王立全
朱弟成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06
|
|
7
|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 |
廖顺宝
孙九林
|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90
|
|
8
|
大陆俯冲作用及青藏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崛起 |
许志琴
杨经绥
姜枚
李海兵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1999 |
166
|
|
9
|
1∶25万地质填图进一步揭开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的神秘面纱 |
任纪舜
肖黎薇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73
|
|
10
|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
鲁春霞
谢高地
肖玉
于云江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48
|
|
11
|
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及隆升的简要评述 |
肖序常
王军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18
|
|
12
|
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 |
张旗
王元龙
金惟俊
贾秀勤
李承东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44
|
|
13
|
造山的高原——青藏高原巨型造山拼贴体和造山类型 |
许志琴
李海兵
杨经绥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31
|
|
14
|
近40年来青藏高原典型高寒湿地系统的动态变化 |
王根绪
李元寿
王一博
陈玲
|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11
|
|
15
|
SBAS-InSAR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形变 |
李珊珊
李志伟
胡俊
孙倩
俞晓莹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13
|
|
16
|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原因述评 |
崔庆虎
蒋志刚
刘季科
苏建平
|
《草业科学》
CAS
CSCD
|
2007 |
109
|
|
17
|
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灾害效应 |
彭建兵
马润勇
卢全中
李喜安
邵铁全
|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
2004 |
100
|
|
18
|
中国境内可能存在一条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发现榴辉岩带 |
杨经绥
许志琴
耿全如
李兆丽
徐向珍
李天福
任玉峰
李化启
蔡志慧
梁凤华
陈松永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04
|
|
19
|
九寨沟地震发震断层属性及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应变状态讨论 |
徐锡伟
陈桂华
王启欣
陈立春
任治坤
许冲
魏占玉
鲁人齐
谭锡斌
董绍鹏
石峰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05
|
|
20
|
青藏高原东北部阶段性变形隆升:西宁、贵德盆地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记录 |
方小敏
宋春晖
戴霜
朱迎堂
高军平
张伟林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