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耳石核心氧同位素SHRIMP分析研究青海湖裸鲤繁殖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玲 千琳勃 +4 位作者 赵素梅 张秀兰 刘英烈 唐巧玲 原杰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4-477,共14页
青海湖裸鲤是中国重要的内陆珍稀鱼种,在青海湖湖泊生态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繁殖环境是鱼类种群延续的关键因素,能获取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环境参数和明确最佳产卵场,对于保护和扩大其渔业资源量也非常重要。本文尝试利用耳石的微区原位... 青海湖裸鲤是中国重要的内陆珍稀鱼种,在青海湖湖泊生态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繁殖环境是鱼类种群延续的关键因素,能获取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环境参数和明确最佳产卵场,对于保护和扩大其渔业资源量也非常重要。本文尝试利用耳石的微区原位氧同位素组成分析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特征,利用SHRIMPⅡ离子探针测定5尾青海湖裸鲤耳石微区原位δ^(18)O组成,沿着最长生长轴到边缘打点,束斑直径大约25μm,束斑深度约2~3μm。分析结果表明,裸鲤耳石的δ^(18)O值变动范围分别是−4.88‰~3.46‰、−0.28‰~3.91‰、−1.43‰~2.94‰、−1.81‰~3.35‰,并且耳石间歇带的δ^(18)O值高于成长带。耳石间歇带是裸鲤在湖水中形成,而成长带是在河水中形成,上述结果与青海湖湖水的δ^(18)O值显著高于河水的δ^(18)O值一致,因此记录了裸鲤的洄游行为。核心区域差异性的δ^(18)O值则反映了裸鲤的产卵地和水温状况,表明有的裸鲤在水温较低的河口产卵孵化,有的在水温较高的河流上游产卵孵化。与其他样品不同的是,其中1尾裸鲤耳石的δ^(18)O变动范围是−9.36‰~−5.21‰,表明该裸鲤固定在河流里生长繁殖,不发生洄游行为。这一发现为进一步优化青海湖裸鲤的人工繁殖和利用耳石化石探究青海湖水环境演变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产卵地 耳石 氧同位素 SHRIMP 水温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同工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孟鹏 史建全 +4 位作者 祁洪芳 王伟继 孔杰 高悦勉 李晓静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119,共8页
使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20尾青海湖裸鲤的背部肌肉、肝脏、心脏和肾脏4种不同组织的13种同工酶(LDH,MDH,ME,CAT,IDH,EST,ACP,POD,HK,PGM,GDH,SOD,GPI)差异表达,并对部分同工酶基因位点及表达酶谱表型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其... 使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20尾青海湖裸鲤的背部肌肉、肝脏、心脏和肾脏4种不同组织的13种同工酶(LDH,MDH,ME,CAT,IDH,EST,ACP,POD,HK,PGM,GDH,SOD,GPI)差异表达,并对部分同工酶基因位点及表达酶谱表型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以及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13种酶类中12种在4种组织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性,仅有ME在4种组织间差异性较小。其中HK以及GDH的组织差异性尤为明显,仅在肝脏组织中表达。同时使用了适用于这13种酶类表达的3种缓冲系统(TC8.0、TC7.0、EBT),共检测到26个基因位点。其中,Cat,Pgm,Est-1,Gdh,Hk和s-Mdh等6个基因位点为多态位点。进一步分析了这6种多态位点酶类的亚基类型、多态基因位点以及基因位点命名,并计算了多态位点比例(P0.99)为2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同工酶 组织差异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染色体核型及多倍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祁得林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4-47,共4页
采用活体PHA-秋水仙素注射法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92,核型式为:18m+18sm+16st+40t,NF=128。初步认为青海湖裸鲤可能是二倍化了的四倍体,源自某种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生态环境的原始类。
关键词 青海湖 裸鲤 染色体核型 多倍性 鲤科
下载PDF
五条河流青海湖裸鲤的同工酶变异 被引量:5
4
作者 孟鹏 王伟继 +2 位作者 孔杰 李晓静 史建全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2-898,共7页
为全面了解青海湖裸鲤遗传多样性现状,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青海湖裸鲤[样品采自青海湖的五条支流,分别为泉吉河(QJ)、沙柳河(SL)、哈尔盖河(HEG)、布哈河(BH)以及甘子河(GZ)]的13种同工酶,共记录26个位点,统计了基因频率,计... 为全面了解青海湖裸鲤遗传多样性现状,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青海湖裸鲤[样品采自青海湖的五条支流,分别为泉吉河(QJ)、沙柳河(SL)、哈尔盖河(HEG)、布哈河(BH)以及甘子河(GZ)]的13种同工酶,共记录26个位点,统计了基因频率,计算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6个基因位点中多态位点6个,分别为Pgm、Hk、Cat、Gdh、Es-t1、S-Mdh,多态位点比例(P0.99)为23.08%,表明青海湖裸鲤的五个群体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别计算了五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H)为0.1161(HEG)、0.1178(GZ)、0.1304(SL)、0.1305(BH)、0.1287(QJ),多态位点比例(Ae)分别为1.3112(BH)、1.3069(SL)、1.2542(GZ)、1.2492(HEG)、1.2453(QJ);除泉吉河群体外,其它四个群体的遗传偏离指数均为负数,表明多数群体处于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状态;计算了五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以及遗传相似度,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距离与遗传相似度与各个河流的地理位置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根据五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通过构建系统树图将其基本分为两大种群,甘子河与哈尔盖河两群体为一类群,另外三个群体分为一个类群;计算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7.2013,说明河道之间具有较为广泛的基因交流,并计算了两两群体间的基因流,其中布哈河群体与其它群体间的基因交流都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同工酶 遗传变异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体外肝胰细胞原代与传代培养 被引量:2
5
作者 谢保胜 王刚 +1 位作者 史健全 祁洪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分别用DMEM和RPMI1640培养基对青海湖裸鲤肝胰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培养48h组织块周围有细胞迁出,并形成生长晕。培养一周可形成单层细胞。对原代培养的单层细胞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后,传代培养至第四代。确... 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分别用DMEM和RPMI1640培养基对青海湖裸鲤肝胰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培养48h组织块周围有细胞迁出,并形成生长晕。培养一周可形成单层细胞。对原代培养的单层细胞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后,传代培养至第四代。确立青海湖裸鲤肝胰细胞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为DMEM,培养温度为27℃,pH值为7.0~7.5,原代培养血清浓度为20%,传代培养的血清浓度为10%,无需通入CO2和添加细胞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肝胰细胞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