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六书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黎千驹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3-38,共6页
东汉是六书学的孕育期,宋元明时期是六书学的形成期,清代是六书学的兴盛期。古代的六书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六书的分类和六书各书体的研究;第二,创立文字滋生理论;第三,突破《说文》的部首编排体系,改用六书统领所收之... 东汉是六书学的孕育期,宋元明时期是六书学的形成期,清代是六书学的兴盛期。古代的六书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六书的分类和六书各书体的研究;第二,创立文字滋生理论;第三,突破《说文》的部首编排体系,改用六书统领所收之字;第四,系统地阐发六书与《说文》的条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书学 宋元明 清代 综述
下载PDF
清代纪年惠安石雕龙柱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元平 《东南文化》 2000年第9期119-121,共3页
惠安石雕为世人所称道,但因散存于各地,一时难窥其全貌,故以现存的清代纪年惠安石雕龙柱略述清代惠安派石雕龙柱的概貌。
关键词 清代 惠安石雕龙柱 中国 石雕艺术 艺术风格 雕刻技法
下载PDF
清代渭河滩地垦殖与河道移徙——基于长安县马厂地的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史红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56,共20页
历史时期渭河河道移徙是关中区域环境变迁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长安县境渭河的摆动与汉长安城基址、汉唐渭桥遗存关系密切,对沿岸村落、农田、滩地等多有影响。本文基于大量清代题本、奏折档案,结合方志、舆图资料,以清代长安县北乡高庙... 历史时期渭河河道移徙是关中区域环境变迁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长安县境渭河的摆动与汉长安城基址、汉唐渭桥遗存关系密切,对沿岸村落、农田、滩地等多有影响。本文基于大量清代题本、奏折档案,结合方志、舆图资料,以清代长安县北乡高庙村、席王村、东席村、西席村、中席村、师家道口村、唐家村等周边马厂地为研究对象,在探讨其招垦缘起与发展、分布与规模、会勘类型与流程、滩地类型与土壤特质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渭河滩地冲淤的时间特征、村落、滩地与河道的空间关系、河道"南迁"与"北徙"的变迁过程,指出渭河主河道迟至乾隆、嘉庆时期,仍然距现今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渭桥遗址埋藏区较近;渭河北移是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完成的,并不存在由于某一次或某一年渭河涨溢而引发河道"大规模北移"的现象;长安县境渭河河道总体上呈现出"北趋"的大势,但在这一过程中,"南迁"也是河道移徙的重要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渭河 滩地 垦殖 河道 长安
原文传递
启蒙之史─《中国古代史》与清末民初学子 被引量:1
4
作者 姚继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4-150,共7页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本为清末中学堂教科书,1933年列入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之中,成为大学用的历史参考书,到2000年,该书被河北教育出版社列作"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丛书之一,地位不住"升级"。该书在...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本为清末中学堂教科书,1933年列入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之中,成为大学用的历史参考书,到2000年,该书被河北教育出版社列作"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丛书之一,地位不住"升级"。该书在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影响,论者已作出颇详尽的研究,但它对清末民初青年学子起的启蒙作用,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钱玄同、顾颉刚和钱穆几位著名学者为例,探讨他们青少年时习史,如何受到夏曾佑史书的启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曾佑 《中国古代史》 近代史学 钱玄同 钱穆 顾颉刚
下载PDF
清代嵩阳书院雅集活动与文学创作管窥
5
作者 宫嵩涛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嵩阳书院历史悠久,荣膺“四大书院”之首,[1]北宋时期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等名师硕儒的讲学,使得嵩阳书院享誉古今。清代嵩阳书院讲学活动堪与北宋相颉颃,耿介主讲嵩阳书院期间,常同各地诸多学者、友人举行雅集活动,其雅集场所... 嵩阳书院历史悠久,荣膺“四大书院”之首,[1]北宋时期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等名师硕儒的讲学,使得嵩阳书院享誉古今。清代嵩阳书院讲学活动堪与北宋相颉颃,耿介主讲嵩阳书院期间,常同各地诸多学者、友人举行雅集活动,其雅集场所以嵩阳书院为中心,旁及周边叠石溪、七星谷、三公石等书院别墅区,活动内容包括游览、宴饮、拜访、饯别;或描绘嵩阳美景,或揭示宴饮之乐,或表达对前贤的景仰之情,或勖勉生徒立志有为,或颂扬教学成就等。嵩阳书院重视传道授学,雅集活动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嵩阳书院 雅集活动 文学创作 耿介
下载PDF
晚清卖官鬻爵新探——兼论捐纳制度与清朝灭亡 被引量:13
6
作者 谢俊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61,共12页
捐纳,又叫赀选,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卖官鬻爵。一般由政府条订事例,定出价格,公开出售,并成为制度化。清代捐纳始于顺治、完备于康熙、雍正、乾隆,冗滥于咸丰、同治,终于宣统。开办原因主要是为了河工、镇压农民起义、海防等筹集资金。捐... 捐纳,又叫赀选,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卖官鬻爵。一般由政府条订事例,定出价格,公开出售,并成为制度化。清代捐纳始于顺治、完备于康熙、雍正、乾隆,冗滥于咸丰、同治,终于宣统。开办原因主要是为了河工、镇压农民起义、海防等筹集资金。捐纳虽对科举具有补充作用,但“以官为市”,“害国体、害政事、害民生、害官方、害人才”,是直接导致清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捐纳制度 清朝 河工 农民起义 海防 资金 洋务运动 危害
下载PDF
清末民初湖北教育名列前茅原因论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敖文蔚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2-79,共8页
 清末民初,湖北的各种教育尤其普通教育和实业(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以至于在全国各省中名列前茅,并初步形成了民主性、科学性、应用性和大众性的现代教育特色。这一时期湖北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清末民初,湖北的各种教育尤其普通教育和实业(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以至于在全国各省中名列前茅,并初步形成了民主性、科学性、应用性和大众性的现代教育特色。这一时期湖北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改革在全国成就突出,究其原因,除了湖北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经济基础外,还表现于经济、社会振兴和国家安全保障,迫切需要大批各类人才及发展各种教育;同时,湖北地方政府尤其官居要津的张之洞及地方著名教育家在这一文化变迁中扮演了主导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湖北教育 名列前茅 原因
下载PDF
论《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选词学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沙先一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48,共7页
龙榆生是现代词学大家,他在词学研究上的成绩与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就选词批评而言,也颇具开拓意义。他曾撰有《选词标准论》,对选词批评的若干重要问题作了系统的探讨,编选了《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深受读者的喜爱... 龙榆生是现代词学大家,他在词学研究上的成绩与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就选词批评而言,也颇具开拓意义。他曾撰有《选词标准论》,对选词批评的若干重要问题作了系统的探讨,编选了《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深受读者的喜爱。《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的编选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无论编纂体例,还是编选思路,与以往清词选本均有不同,既有学植深厚的传统词学之功底,又具现代学术之眼光,具有较强的开拓意识与创新意识,体现了新颖的选词学观念。因此,对《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民国时期的清代词学研究以及民国词学思想、选词观念的嬗变。另外,《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通过对三百年词坛创作的遴选,名家名篇的选择,从而有助于作家作品的经典化。再加上《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在传播与影响上的强势,也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读者对于清词的接受,从而具有较强的文学经典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榆生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选词学 清词经典化
下载PDF
清至民国时期西藏地震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鲁克亮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根据已整理出版的西藏地震史料,在统计清至民国时期西藏震灾(M≥4.75)数量的基础上,与同时期水、雪灾害作了比较分析,认为震灾虽然数量较少,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清至民国时期西藏震灾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地震的... 根据已整理出版的西藏地震史料,在统计清至民国时期西藏震灾(M≥4.75)数量的基础上,与同时期水、雪灾害作了比较分析,认为震灾虽然数量较少,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清至民国时期西藏震灾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地震的巨大损失和危害、政府的灾后赈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至民国 西藏 地震 灾害
原文传递
清代前期的中铎与禁教中天主教的延续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尔康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33,共16页
中铎是指中国本土传教士。西洋传教士要把天主教输入中国,深知必须有土著人员的配合,因而重视中国神职人员的培养。如在中国本土开办初修院,在意大利开办中国学院,招收中国青少年信徒。中国教徒中的执着者,在洋教士的资助下进入澳门、... 中铎是指中国本土传教士。西洋传教士要把天主教输入中国,深知必须有土著人员的配合,因而重视中国神职人员的培养。如在中国本土开办初修院,在意大利开办中国学院,招收中国青少年信徒。中国教徒中的执着者,在洋教士的资助下进入澳门、周边国家地区和西欧各类教会学校,学习神学,成为修士、神父。教会与信徒两种力量结合,造就了中国神职人员。在清代前期的禁教环境下,中铎协助潜匿、潜入的西洋传教士在广东、福建、江苏、直隶、湖南、湖北、江西、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奉天等教区持续活动,延续了中国教徒的宗教生活,以至发展新教徒,使得中国天主教不绝如缕。从法显、玄奘到清朝前期郑玛诺、殷若望、杨执德等人的留学经历可知,中国早期的留学生均是以学习宗教神学为目的,亦是民间自发进行的,这种现象值得深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期 禁教 中铎 天主教
下载PDF
清代杂剧研究格局的现代构建与反思——以民国时期戏曲史著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华平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61,共16页
民国伊始,现代学术史意义上的戏曲史著不断问世。这些著作对清代杂剧的发展历程作了初步梳理,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如杂剧抒情性的强化与自况体杂剧的出现、短剧的繁荣与文人剧的成熟、北曲的存留与南曲的发达、曲谱的修撰与杂剧的衰落等... 民国伊始,现代学术史意义上的戏曲史著不断问世。这些著作对清代杂剧的发展历程作了初步梳理,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如杂剧抒情性的强化与自况体杂剧的出现、短剧的繁荣与文人剧的成熟、北曲的存留与南曲的发达、曲谱的修撰与杂剧的衰落等,均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厘清了清杂剧发展中的一些史实,有其历史成就,也有不足与缺陷。论文对民国时期的杂剧史研究加以学术史反思,从明确戏曲观与戏曲史观、强化杂剧专题研究、加强杂剧史料文献搜集与整理、拓展杂剧研究领域等方面,对今后清杂剧研究与杂剧史撰写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杂剧 民国戏曲史著 学术史
原文传递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勘误拾遗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小龙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6期46-47,共2页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收录了明清两代51624名进士,是明清科举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但其亦有不少讹误。试以现存《登科录》和其他科举文献、地方志为依据,指出并纠正书中的8处错误。
关键词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勘误 工具书
下载PDF
清末法学教育概况
13
作者 袁天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17-120,138,共5页
尊卑有序、贵贱不等和皇权至上是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精要,并且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想转变传统法律观念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在清末变革的背景下,清政府通过法政学堂和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式法学教育以及... 尊卑有序、贵贱不等和皇权至上是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精要,并且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想转变传统法律观念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在清末变革的背景下,清政府通过法政学堂和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式法学教育以及海外留学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以西方的法律观念为指导,按照现代法律部门的分类进行课程设置,教材多使用西文,教师也多为西方人。清末新式法学教育为我国培养了一些新型的法律人才,更重要的是导致了传统法律观念向现代法律观念的转变。同时,它也促使礼法分离和现代法学的建立,并为体现法治文明的司法体系的形成作了法理上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法学教育 传统法律观念 西方法律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