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简帛隶书的字体演变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晓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简帛隶书作为秦至汉初的重要文字材料,在汉字的隶变阶段具有重要地位。书写元素和构形元素是字体演变的基础,简帛隶书书写元素的演变表现为笔画平直化和方折化;构形元素的演变表现为构件类型上以半篆半隶为主,构件功能以表义示音为主,... 简帛隶书作为秦至汉初的重要文字材料,在汉字的隶变阶段具有重要地位。书写元素和构形元素是字体演变的基础,简帛隶书书写元素的演变表现为笔画平直化和方折化;构形元素的演变表现为构件类型上以半篆半隶为主,构件功能以表义示音为主,构形模式以义音合成为主,形声系统的形成是汉字构形系统走向成熟的标志。简帛隶书字体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汉字系统内部的矛盾运动,而书写材料、书写工具、书写者以及社会因素等,对其字体演变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至汉初 简帛隶书 字体演变 书写元素 构形元素
下载PDF
汉初刘邦集团“入都关中”事迹查验 被引量:1
2
作者 侯甬坚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2-17,共6页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华夏地区,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仅仅过了12年,在"天下苦秦久矣"的怨愤中,全国掀起针对秦朝暴政的武装反抗运动。秦朝统治已土崩瓦解,面对群雄逐鹿、诸侯纷争的形势,出现了天下重新洗牌的机遇。紧扣楚汉战...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华夏地区,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仅仅过了12年,在"天下苦秦久矣"的怨愤中,全国掀起针对秦朝暴政的武装反抗运动。秦朝统治已土崩瓦解,面对群雄逐鹿、诸侯纷争的形势,出现了天下重新洗牌的机遇。紧扣楚汉战争中刘邦集团三入关中的史实,重在考察刘邦集团对秦地战略意义的熟识程度,查验关中地区在刘邦本人心目中的分量,用以判断其是否具有超越一般人的全局眼光。结果表明刘邦前后虽有多次进入关中的亲身经历,但对其战略地位的认识相当含糊,却因善于采纳臣属的高见而抓住了有利时机,做出了"即日车驾西都关中"的果断决定。从上述"入都关中"过程审视得知,一个时代建国定都的胜算,很大部分取决于对既有条件(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的熟识程度,以及据此做出的是否符合形势特征的决策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末汉初 刘邦集团 入都关中 战略眼光
下载PDF
秦至西汉前期海盐县城址新探
3
作者 王斌 陈吉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101-110,156,共11页
关于秦至西汉前期的海盐县城址,目前学界有大金山北麓说、戚家墩说与甸山说三种观点,各有千秋,也各自存在若干值得商榷之处。查山古文化遗址1973年、2008年、2017年(N地块)和2018年(L地块)的4次考古发掘,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线索... 关于秦至西汉前期的海盐县城址,目前学界有大金山北麓说、戚家墩说与甸山说三种观点,各有千秋,也各自存在若干值得商榷之处。查山古文化遗址1973年、2008年、2017年(N地块)和2018年(L地块)的4次考古发掘,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线索与思路,即秦至西汉前期的海盐县城存在位于查山东侧的可能性。以流传于金山卫地区的拱北门石碑故事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该地区地表采集的遗物遗存、现有考古工作报告,以及历史文献学、气象地质学等多学科数据资料与研究成果,对查山东侧新说加以论证,希冀能够裨益未来城址的实地勘探和精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至西汉前期 海盐县 城址 查山东侧
下载PDF
《燕丹子》成书时代问题述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守亮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7,138,共3页
元明以来,《燕丹子》的成书时代问题一直众说纷纭,出现了六种不同意见,即:战国说,秦代说,秦汉之间说,两汉说,宋齐说,隋代说。本文在总结、概述和评议古今诸说的基础上,根据西汉初年流传的荆轲刺秦传说材料,对《燕丹子》的成书时代予以考... 元明以来,《燕丹子》的成书时代问题一直众说纷纭,出现了六种不同意见,即:战国说,秦代说,秦汉之间说,两汉说,宋齐说,隋代说。本文在总结、概述和评议古今诸说的基础上,根据西汉初年流传的荆轲刺秦传说材料,对《燕丹子》的成书时代予以考论,认为《燕丹子》成书于秦汉之际,在内容上则为《史记.刺客列传》所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丹子》 成书时代 秦汉之际
下载PDF
再论秦至汉初的“分异令”及“分户”问题——以出土简牍为中心
5
作者 李希珺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4期8-17,共10页
秦商鞅变法颁布分异令,要求百姓“分异”后,原则上每一户中只有一个成年男子及其妻子与未成年子女。百姓“分异”的过程包含别籍、析财两个部分。秦汉官府以加倍征收户赋作为不“分异”家庭的惩罚,同时在百姓“分异”后,按规定授予一定... 秦商鞅变法颁布分异令,要求百姓“分异”后,原则上每一户中只有一个成年男子及其妻子与未成年子女。百姓“分异”的过程包含别籍、析财两个部分。秦汉官府以加倍征收户赋作为不“分异”家庭的惩罚,同时在百姓“分异”后,按规定授予一定数额的田宅,以此督促百姓分户并保证官府户赋的征收。但由于作为惩罚的“户赋”数额较小,加倍征收之后,惩罚力度仍不大。因此,尽管秦汉官府积极推行分异令、促进百姓分户,但主干家庭乃至联合家庭依然存在,秦至汉初并未完全形成由核心家庭组成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至汉初 分异令 分户 户赋
下载PDF
出土简牍所见秦至汉初的县廷令史
6
作者 李奇灿 《兰台世界》 2021年第5期147-151,155,共6页
令史作为县廷的属吏,在秦至汉初的县廷中拥有广泛的职能,协助县长吏处理文书行政、簿籍管理、县官买卖、出仓入仓、循行府庙、治狱和镇压盗贼等各方面的事务。伐阅是选任令史的主要途径;此外,史学童也可通过两次考核升任令史,但人数较... 令史作为县廷的属吏,在秦至汉初的县廷中拥有广泛的职能,协助县长吏处理文书行政、簿籍管理、县官买卖、出仓入仓、循行府庙、治狱和镇压盗贼等各方面的事务。伐阅是选任令史的主要途径;此外,史学童也可通过两次考核升任令史,但人数较少。令史的秩次直接影响俸禄,虽然收入有俸禄、月食和赏赐,但总收入还是比较微薄,即便有车马和休假的优待,待遇总体而言也并不是太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至汉初 县廷 令史
下载PDF
先秦诸子的廉政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初探 被引量:9
7
作者 唐贤秋 《唐都学刊》 2003年第2期48-53,共6页
先秦诸子的廉政思想产生于先秦社会转型时期。尽管由于学派不同 ,但各派对廉政的认识几乎是趋于一致的。廉政必须解决好爱民、举贤和法治等问题 ,这是先秦诸子的一致共识。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达到了相当水平 。
关键词 先秦时期 诸子百家 廉政思想 现代价值 法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