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吴语和“支脂鱼虞,共为不韵” |
梅祖麟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4
|
|
2
|
《切韵》寒韵字的演变特征与现代吴语 |
郑伟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7
|
|
3
|
《切韵》音系的综合性质再探讨 |
曾晓渝
刘春陶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4
|
论庄初崇生——兼论音韵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金有景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24 |
0 |
|
5
|
从《切韵》到《东宫切韵》——兼论日本平安时代省试诗的用韵问题 |
孙士超
|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
2024 |
0 |
|
6
|
《切韵》系书切音与切字谐声相违的声母问题 |
余迺永
|
《语言科学》
|
2003 |
3
|
|
7
|
再论《切韵》所反映的读书音及其音系性质 |
张金发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2
|
|
8
|
辛德源生平著述考 |
丁宏武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9
|
关于《玄应音义》的音系性质和特点 |
太田斋
|
《辞书研究》
|
2023 |
0 |
|
10
|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异体俗字格式流变 |
仝小琳
|
《语言历史论丛》
|
2015 |
1
|
|
11
|
《切韵》韵类考辨异同分析——对“止”摄分合的个案研究 |
张忠堂
|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2
|
从古代文人的“正音”意识再谈《切韵》音系的性质 |
尹凯
|
《邢台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3
|
不宜轻易否认《切韵》音系的真实性 |
马德强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4
|
高本汉对等韵的认识和运用之评价 |
马德强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5
|
从古代文人的“正音”意识再谈《切韵》音系的性质 |
尹凯
|
《邯郸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6
|
音韵学三论 |
庞光华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7
|
隋代诗歌的押韵特征 |
于英丽
|
《莆田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8
|
当前通行的等韵体系中开合口的来源考论 |
马德强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0 |
|
19
|
《切韵》韵目小注反映的五家分韵之推测 |
王素敏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15 |
0 |
|
20
|
也谈《切韵》音系的性质 |
王文颖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