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痛宁在犬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范宏刚 刘焕奇 +3 位作者 高利 王洪斌 卢德章 胡魁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7-330,共4页
强痛宁及其衍生物是目前临床医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麻醉性镇痛药物。近年来,随着动物麻醉特别是复合麻醉的发展,在动物医学领域对强痛宁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测定犬血浆中强痛宁浓度的方法。并用MC... 强痛宁及其衍生物是目前临床医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麻醉性镇痛药物。近年来,随着动物麻醉特别是复合麻醉的发展,在动物医学领域对强痛宁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测定犬血浆中强痛宁浓度的方法。并用MCPKP自动化药动学分析程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犬静脉注射2μg/kg强痛宁后,血药经时过程符合无吸收的三室开放性模型,其理论方程为:Cp(t)=11.911 e-0.602 0t+7.040 e-0.091 70t+5.013 e-0.005 093t;主要药动学参数:t1/2π为1.591 min、t1/2α7.892 min、t1/2β为140.283 min;kel为0.00 902 min-1;V1为153.372 mL/kg、VB为306.535 mL/kg;CL为2.379 mL·kg-1·min-1;AUC为906.040μg·min·L-1;TCP为237.503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痛宁 血浆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犬血浆及复方麻醉制剂中强痛宁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范宏刚 张建涛 +2 位作者 卢德章 胡魁 王洪斌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6-90,共5页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检测器测定犬血浆和复方麻醉制剂(QFM)中强痛宁浓度的方法,本试验采用外标法,以ZorbaxSBC18(4.6mm×250mm,5μm)为固定相,乙腈与去离子水(含0.015mol·L^-1的磷酸二氢钠)30:70(v/v)...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检测器测定犬血浆和复方麻醉制剂(QFM)中强痛宁浓度的方法,本试验采用外标法,以ZorbaxSBC18(4.6mm×250mm,5μm)为固定相,乙腈与去离子水(含0.015mol·L^-1的磷酸二氢钠)30:70(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195nm。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在2-10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5-0.9986),最低检测限浓度为2ng·mL^-1,犬血浆和QFM中强痛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75±3.96)%、(92.50±4.32)%;日内变异系数(4.01±1.38)%、(4.28±1.59)%;日间变异系数(4.60±2.0)%、(44.46±1.87)%。说明本方法简便、准确、检测浓度低,能够满足犬血浆中低浓度强痛宁的测定及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犬血浆 强痛宁 QFM 方法建立
下载PDF
薄层扫描法测定强痛宁制剂中酯蟾毒配基的含量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红辉 谢红艳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提供合适的方法,以控制强痛宁制剂中蟾酥的含量。方法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强痛宁制剂中酯蟾毒配基的含量,λs=295nm,λR=370nm,在1.102~5.510范围内与吸收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结果 平均加样回收率... 目的 提供合适的方法,以控制强痛宁制剂中蟾酥的含量。方法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强痛宁制剂中酯蟾毒配基的含量,λs=295nm,λR=370nm,在1.102~5.510范围内与吸收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结果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8%,RSD值为0.71%(n=5)。结论 本法简单、准确,可作为蟾酥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痛宁 酯蟾毒配基 薄层扫描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强痛宁对犬的麻醉效果观察
4
作者 申美伦 连慧敏 +4 位作者 张志恒 马相影 李柔茜 金箫迪 高利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24-129,共6页
为了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强痛宁对犬的麻醉效果,试验选取健康杂种犬6只,体重10~15 kg,实施颈部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按体重80μg/kg)和强痛宁(按体重0.1 mg/kg)。6只试验犬作为麻醉组先进行单纯麻醉试验。14 d后再次对这6只犬麻醉并进行... 为了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强痛宁对犬的麻醉效果,试验选取健康杂种犬6只,体重10~15 kg,实施颈部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按体重80μg/kg)和强痛宁(按体重0.1 mg/kg)。6只试验犬作为麻醉组先进行单纯麻醉试验。14 d后再次对这6只犬麻醉并进行手术试验,作为手术组,剖腹探查术2只、节育术4只(其中公犬去势术和母犬绝育术各2只)。试验犬术前不断水,禁食6~8 h,手术部位提前进行剃毛消毒。在复合麻醉前和注射药物后5,10,20,30,40,50,60 min监测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反射活动(角膜、肛门、眼睑反射),并比较单纯麻醉和麻醉后手术过程中具体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犬注射右美托咪定和强痛宁后,平均在4.1 min内进入麻醉期,麻醉持续时间比较适宜,麻醉组苏醒期为(45.00±6.11)min,手术组苏醒期为(43.25±3.14)min,手术组与麻醉组的体温变化基本相同,随着麻醉时间延长,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两组间体温在麻醉后5~15 min内差异显著(P<0.05),但之后均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时间点手术组和麻醉组犬的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呈先下降后逐渐升高趋势,两组的血氧饱和度最低在80%左右,氧合状态略差,而麻醉后10~35 min手术组血氧饱和度较麻醉组略低。麻醉后20~60 min手术组的心率显著高于麻醉组(P<0.05)。麻醉后5~55 min手术组与麻醉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组均为先下降后平稳回升,在麻醉组中出现平缓下降趋势;麻醉后60 min,手术组与麻醉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差异显著(P<0.05)。试验犬在手术期间角膜、肛门反射均未完全消失,麻醉组试验犬在注射麻醉剂的20~60 min内肛门、角膜反射表现出反应迟钝,而在15~60 min时间内,眼睑反射无反应。说明犬颈部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和强痛宁,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麻醉 肌肉注射 手术验证 右美托咪定 强痛宁
原文传递
强痛宁在试验犬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范宏刚 高利 +5 位作者 肖建华 卢德章 马海鵾 胡魁 刘焕奇 王洪斌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47-1051,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LCP)测定犬血浆中强痛宁血药浓度,以探讨强痛宁在犬血浆中代谢规律及药效、毒副作用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给试验犬静脉注射2μg/kg强痛宁后,血药经时过程符合无吸收的三室开放性模型,t1/2π为1.591 min、t1/2α...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LCP)测定犬血浆中强痛宁血药浓度,以探讨强痛宁在犬血浆中代谢规律及药效、毒副作用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给试验犬静脉注射2μg/kg强痛宁后,血药经时过程符合无吸收的三室开放性模型,t1/2π为1.591 min、t1/2α为7.892 min、t1/2β为140.283 min;kel为0.009 02 min;V1为153.372 mL/kg、VB为306.535 mL/kg;CL为2.379 mL·kg^-1·min^-1;AUC为906.040μg·min^-1;TCP为237.503 min。同时建立了强痛宁与镇痛效果、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监测指标之间的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直观、快捷地描述了强痛宁血浆药物浓度与药效之间的量时—量效关系,最终根据构建的模型及线性回归方程,得出了保证犬安全(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85%)且有良好的术中、后镇痛效果的强痛宁血药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4.77μg/L和2.0-4.77μg/L;术后镇痛最低有效质量浓度为2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痛宁 血浆 药代动力学特征 药动-药效同步模型
下载PDF
强痛宁对大鼠中枢脑区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尹柏双 沙万里 +2 位作者 李宇航 呼显生 付连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4-196,200,共4页
为了探讨强痛宁麻醉镇痛作用与中枢脑区Na^+-K^+-ATP酶的相关性,试验选取24只纯种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和催醒组,于各时间点冰上采集大鼠各脑区,采用比色法测定Na^+-K^+-ATP酶活性。结果表明:药物作用后诱导期及麻醉期... 为了探讨强痛宁麻醉镇痛作用与中枢脑区Na^+-K^+-ATP酶的相关性,试验选取24只纯种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和催醒组,于各时间点冰上采集大鼠各脑区,采用比色法测定Na^+-K^+-ATP酶活性。结果表明:药物作用后诱导期及麻醉期大鼠大脑皮质、小脑内Na^+-K^+-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海马、丘脑及脑干区Na^+-K^+-ATP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极显著降低(P<0.01),催醒期各脑区Na^+-K^+-ATP酶活性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说明强痛宁可引起大鼠各脑区Na^+-K^+-ATP酶活性降低,阻碍神经细胞对痛觉刺激信息的传导,产生了麻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痛宁 麻醉 大鼠 中枢系统 脑区 NA^+-K^+-ATP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