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7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刍议 被引量:11
1
作者 颜莹 杨京华 翁泽林 《四川中医》 2021年第12期23-26,共4页
历代对"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的认识有所分歧。文章从《黄帝内经》和《难经》原文出发,通过辨析真气、元气及原气异同,提出真气是一身之气,并随其所到之处名为原气、经气等,以强调气的不同功能;认为原气本质与真气实为一气,... 历代对"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的认识有所分歧。文章从《黄帝内经》和《难经》原文出发,通过辨析真气、元气及原气异同,提出真气是一身之气,并随其所到之处名为原气、经气等,以强调气的不同功能;认为原气本质与真气实为一气,均由三气组成,而元气是胎儿出生前的一身之气。其次结合三焦概念及其气化功能,和一气周流的认识,提出三焦为诸气之别使的观点,以揭示"三焦为原气别使"的内涵及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原气 气化 一气周流
下载PDF
Mechanisms of Qi-blood circulation and Qi deficiency syndrome in view of blood and interstitial fluid circulation 被引量:10
2
作者 Wei Yao Hongwei Yang Guanghong 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38-544,共7页
OBJECTIVE: Based on comparison between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WM) and modern scientific research on meridians, we find that "Qi" in TCM is closely re... OBJECTIVE: Based on comparison between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WM) and modern scientific research on meridians, we find that "Qi" in TC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issue fluid. In this study, the essence of Qi is explored in the view of circulation of blood and interstitial fluid. METHODS: Because the concept of Qi is complicated, Qi deficiency syndrome (QDS) is chosen to pro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f Qi deficiency and Qi-blood circulation (QBC). We analyze Qi-blood theory in terms of WM, set up a hemodynamic model to describe QBC, and review clinical research on QDS in the view of blood-interstitial fluid circulation. RESULTS: QDS is caused by imbalances of substance exchanges between blood and interstitial fluid, 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the interstitial liquid volume or a decrease in nutrients and retention ofmetabolic wastes in interstitial fluid.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essence of Qi, providing support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ories of Qiand Qi-blood circulation in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Hemodynamics Meridians qi blood circulation qi deficiency
原文传递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9例 被引量:7
3
作者 丁海燕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4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9例疗效。[方法]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每日1剂。[结果]4个月以上未复发42例,其中心电图正常者27例;3个月以上症状消失31例,无效6例。[结论]养阴活血化瘀法有扩血管、降低血粘...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9例疗效。[方法]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每日1剂。[结果]4个月以上未复发42例,其中心电图正常者27例;3个月以上症状消失31例,无效6例。[结论]养阴活血化瘀法有扩血管、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灵枢·卫气行》疑义辨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周东浩 周明爱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31-2533,共3页
《黄帝内经·卫气行》篇奠定了中医睡眠医学的基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关于文中卫气出入循行的认识似乎存在前后矛盾,因而一直受到一些质疑和非议。本文通过《黄帝内经·卫气行》篇"夜"、&... 《黄帝内经·卫气行》篇奠定了中医睡眠医学的基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关于文中卫气出入循行的认识似乎存在前后矛盾,因而一直受到一些质疑和非议。本文通过《黄帝内经·卫气行》篇"夜"、"藏"、"日"、"身"等文字含义的分析,提出《灵枢·卫气行》篇后一节经文主要讲的是卫气"昼行于阳"或者说"在于身"的情形,和前一节经文所言的卫气总的运行规律并不相悖。澄清这一点,对于进一步研究卫气出入循行的变化规律,推动中医睡眠医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 黄帝内经 循行 睡眠医学
原文传递
营卫析解及临床应用研究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被引量:6
5
作者 侯仙明 刘淑彦 +3 位作者 潘永梅 方敬 贾云芳 贾春生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9年第2期9-13,39,共6页
笔者对营卫的生成、分布与循行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⑴明确了营气与卫气的生成源头及组成。即营气之源头在中焦脾胃,其组成包括:水谷之精气和自然之清气;卫气之源头在下焦肾,其组成包括:水谷之精气、自然之清气和肾中之精气。⑵明确提出... 笔者对营卫的生成、分布与循行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⑴明确了营气与卫气的生成源头及组成。即营气之源头在中焦脾胃,其组成包括:水谷之精气和自然之清气;卫气之源头在下焦肾,其组成包括:水谷之精气、自然之清气和肾中之精气。⑵明确提出营气循行有两条路线,分别为经络路线与血脉路线。⑶以取象比类的方法对卫气循行的3种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卫气有2种运行状态,其一为全身散布,由内而外的运行状态;其二为循经运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的运行模式。⑷以太极阴阳消长变化模型对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进行了重新解读。⑸对于卫气昼行于阳的路线提出主干与分支说,其循行主干是:起于目,沿太阳膀胱经之主干下行至足小趾,然后由小趾入足心,上内踝,走跷脉上行复归于目。主要涉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一部分)与跷脉。其他循行的阳经均是分支。⑹提出卫气的循行方向存在多向性。另外,除了理论上的认识外,本文还对"避""脉""随"等相关文字对内经原文中的含义进行了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 营气 卫气 生成 分布 循行
下载PD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lleviated myocardial ischemia by regulating Qi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被引量:5
6
作者 Wang Chen Wang Xiaoreng +5 位作者 Tao Tianqi Song Dandan Wang Jianli Wang You Liu Xiuhua Wu Xudo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0年第6期974-982,共9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s on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METHODS:Fifty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n=10)as follows:(a)sh...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s on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METHODS:Fifty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n=10)as follows:(a)sham operation(Sham),(b)myocardial ischemia(Model),(c)treatment that regulates Qi(Qi),(d)treatment that promotes blood circulation(Blood),(e)treatment that both regulates Qi and promotes blood circulation(QB).The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via activities restriction for 6 h followed by tail clamp stimulation for 5 mins every day for 7 d and occlusion left coronary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Afterwards rats were treated with medicines that regulate Qi and/or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via gavage for 14 d.Behavioral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using open field and elevated plus-maze tests.The tongue color and sublingual vein were visually examined.Blood flow perfusion of tongue and auricle were detected using PIMⅡ.The mesenteric microcirculation was examined via capillaroscopy,and hemodynamics was assessed using a polygraph system.Serum homocysteine(Hcy),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levels and endothelin-1(ET-1)were measured.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myocardial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respectively.RESULTS:Compared with findings in Sham group,rats in model group had coarse hair,dark mucosa of the lips and claw,low activity,and increased anxiety.Compared with findings in Model group,rats in the three treatment groups exhibited a lighter tongue color without an extended and varicose sublingual vein.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creases of auricle blood flow perfusion in the Qi group and tongue bottom blood flow perfusion in the QB group.Compared with findings in Model rats,rats in Blood group exhibited improved mesenteric microcirculatio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esenteric blood flow and a larger arteriole diameter.Moreover,compared with findings in Model rats,Qi and QB rats exhibited increased left ventricular±dp/dtmax,decreased ser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schemia HOMOCYSTEINE ENDOTHELIN-1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 qi-stagnation and blood-stasis Regulating qi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原文传递
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角度探析“营卫生会”理论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惠惺 侯怡飞 +7 位作者 金珏 陈晓 朱杨壮壮 苏琳 刘洺希 祝晓雯 邹纯朴 胥孜杭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38-43,共6页
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角度探析“营卫生会”理论。营卫之气在人体内营周不休,发挥防御、温养、调节、营养等作用,与现代医学血液循环在人体内循环往复运行,发挥物质运输、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实现血液防御、调节内分泌等功能颇... 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角度探析“营卫生会”理论。营卫之气在人体内营周不休,发挥防御、温养、调节、营养等作用,与现代医学血液循环在人体内循环往复运行,发挥物质运输、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实现血液防御、调节内分泌等功能颇为相似。“营卫生会”与人体血液循环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营卫生会”的含义又远不止于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 营气 卫气 营卫生会 血液循环
下载PDF
从“肝升肺降”理论论治甲状腺结节并附验案一则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淑倩 冯志海 +2 位作者 张志伟 贾慧雨 葛金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14-17,共4页
“肝升肺降”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指在人体气机循环中,肝气从左升发,肺气从右肃降,环周不休,为气机循环提供动力,故又称为“肝左肺右”“左升右降”。值得注意的是,“肝升肺降”理论没有拘泥于解剖学中肝脏在人体右侧、肺在肝之上... “肝升肺降”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指在人体气机循环中,肝气从左升发,肺气从右肃降,环周不休,为气机循环提供动力,故又称为“肝左肺右”“左升右降”。值得注意的是,“肝升肺降”理论没有拘泥于解剖学中肝脏在人体右侧、肺在肝之上的具象观念,力求突出肝升肺降构成周身之气机循环的生理意义,强调无形之气影响痰、湿、瘀等有形之物的产生与积聚,这是中医文化意象观念的体现。中医学把甲状腺结节归于“瘿病”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于颈前。喉结两旁正是甲状腺,若肝气不舒,气机不畅,则经脉运行受阻,邪气留滞,发为结节。一方面气机阻滞会导致精血津液失于布散,出现痰湿、血瘀的病理产物;另一方面气滞日久,郁而生火,则炼液为痰、熬血成瘀,久而痰、湿血瘀暗结于甲状腺局部,形成甲状腺结节。治疗甲状腺结节应首重调畅气机,通过疏肝理肺之法恢复气机顺达,同时注重消痰行滞以化积,活血通络以散瘀,在理气药的基础上配伍燥湿化痰、活血化瘀之药。文章基于“肝升肺降”理论探讨甲状腺结节的诊疗思路,并附验案1则。该病案提示经3次中药治疗,甲状腺结节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甲状腺同侧不均质回声、囊性结节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升肺降 甲状腺结节 气机循环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原文看卫气循行 被引量:5
9
作者 盖晓丽 王德强 《光明中医》 2019年第8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进一步挖掘卫气循行规律,丰富营卫理论体系,补充卫气循行具体细节点,弥补目前关于卫气循行的认识不足。方法系统总结《黄帝内经》中关于卫气循行的原文,参阅后世文献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出卫气循行的具体规律。结果循行部位:皮... 目的进一步挖掘卫气循行规律,丰富营卫理论体系,补充卫气循行具体细节点,弥补目前关于卫气循行的认识不足。方法系统总结《黄帝内经》中关于卫气循行的原文,参阅后世文献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出卫气循行的具体规律。结果循行部位:皮肤、分肉、四肢之间,经脉之外。循行时间:一日一夜五十周,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具体循行顺序:昼行于阳经,却又行于阴分,夜行于阴脏。结论卫气循行有特定规律,比营气复杂很多,与天地昼夜变化相应,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与人体目之开合、睡眠节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卫气 循行
下载PDF
立足一气周流理论探讨马融从“气郁风动”论治儿童抽动障碍
10
作者 张亚同 陈梦瑞 +4 位作者 付乾芳 聂良卉 马榕 戎萍 马融(指导) 《现代中医临床》 2024年第5期22-26,共5页
一气周流理论以肝肺为轮,脾胃为枢,心肾为轴,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循环往复、周流不息的动态体现。基于一气周流理论,马融教授团队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与肝肺升降失司、脾气壅滞不畅、心肾水火不济密切相关,因脏腑气机升降... 一气周流理论以肝肺为轮,脾胃为枢,心肾为轴,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循环往复、周流不息的动态体现。基于一气周流理论,马融教授团队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与肝肺升降失司、脾气壅滞不畅、心肾水火不济密切相关,因脏腑气机升降失序引发风气内动,气郁风动是其核心病机。故以此为基础,立足于畅达一身气机,创立息风止动汤,并根据抽动的不同症状与内在病机联系,分别佐以疏肝宣肺、斡旋中土、水火相济之法,使一气得复周流,共奏理气疏郁、息风止动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一气周流 气郁风动 息风止动
原文传递
气机升降理论在口疮论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芬 王磊 何华亮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4期428-431,共4页
一气周流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其主旨即保持人体气机升降有常,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疾病的重要内容。医家黄元御将其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发扬光大。后世医家逐渐重视在辨证... 一气周流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其主旨即保持人体气机升降有常,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疾病的重要内容。医家黄元御将其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发扬光大。后世医家逐渐重视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提高临床疗效,并不断在药物性味归经方面予以探索和总结。尤其在口疮病的论治中,笔者立足于以"土枢四象"为指导,以调畅中枢脾胃功能为基础,升发左路,敛降右路,恢复"一气周流"的圆运动,阐述该病的辨治要点及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 一气周流 口疮论治
下载PDF
从气机升降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宛阳 胡莉文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619-1622,共4页
清代医家黄元御《四圣心源》提出一气周流理论,认为气机升降出入遵循升清降浊、阴升阳降之规律,也代表了阴阳的更迭消长,气机升降如同一个不断运转的圆轮,脾土为中轴,带动肝木、心火、肺金、肾水在升降中循环交接,周流不息。多发性骨髓... 清代医家黄元御《四圣心源》提出一气周流理论,认为气机升降出入遵循升清降浊、阴升阳降之规律,也代表了阴阳的更迭消长,气机升降如同一个不断运转的圆轮,脾土为中轴,带动肝木、心火、肺金、肾水在升降中循环交接,周流不息。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一为肾水不温,二为中土不运,进而导致肝气郁闭。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应注重恢复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从肾水、中土、肝木出发,温肾水以水火并济,调中土以转四象,升肝木以畅气机,使脾肝升、肺胃降,一气周流得以顺利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气机 一气周流 温肾水 调中土 升肝木 《四圣心源》 黄元御
下载PDF
基于“一气周流”浅谈半夏泻心汤治疗高血压 被引量:4
13
作者 练景灏 林东桥 +3 位作者 周小琼 黄卓 向蕾 余尚贞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2期1786-1789,共4页
血压是血液在人体气的推动下,通过心脏的搏动,充盈经脉而成,故高血压形成与气的周流运行有关。据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人体一气周流的主要动力源于中土斡旋,当中土斡旋失司,影响气的周流,可引起气血逆乱而诱发高血压。对于... 血压是血液在人体气的推动下,通过心脏的搏动,充盈经脉而成,故高血压形成与气的周流运行有关。据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人体一气周流的主要动力源于中土斡旋,当中土斡旋失司,影响气的周流,可引起气血逆乱而诱发高血压。对于此类高血压,可用《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治疗,因其辛开苦降,寒热并调,可调节人体气的升降,以恢复中土的斡旋,使一气周流的枢轴运转,畅达一气周流的通路。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气血调和,故半夏泻心汤治疗高血压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半夏泻心汤 “一气周流” 《四圣心源》 黄元御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浅析“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在黄斑水肿中的指导应用
14
作者 钟莉 严京 +3 位作者 吴正正 那爽 吴琦 马若楠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9期862-866,共5页
本文主要基于“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探讨“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在黄斑水肿临床上的应用。通过整理医案,阅读相关古籍、文献,深入探讨“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在黄斑水肿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应用。笔者团队... 本文主要基于“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探讨“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在黄斑水肿临床上的应用。通过整理医案,阅读相关古籍、文献,深入探讨“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在黄斑水肿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应用。笔者团队认为黄斑水肿的发生,究其源头,当责之于脾胃中气枢纽的异常,脾胃枢纽异常,则肝、心、肺、肾四象运转不利,并在此过程中出现痰、湿、瘀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影响中土、四象的正常功能。故而在治疗上,提出了以顾护中土为基础,重视调护四象气机升降的流畅,并兼顾祛除病理产物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故本文通过总结临床经验,并基于“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对黄斑水肿的病机、治疗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治疗眼底病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圣心源 一气周流 土枢四象 黄斑水肿
下载PDF
“一气周流”理论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龙丹 毛晨晗 朱莹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7期1189-1192,共4页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中土为枢,四象如轮,气机周流不息。本文从“一气周流”角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辨治,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中轴运转停滞,肝郁左升不及、肾水上升不利、心火上炎太过、肺滞右降无力、四象升降失常是本...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中土为枢,四象如轮,气机周流不息。本文从“一气周流”角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辨治,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中轴运转停滞,肝郁左升不及、肾水上升不利、心火上炎太过、肺滞右降无力、四象升降失常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故治疗时当整体把握气机的变化,恢复中气斡旋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并结合四象气机的动态变化,灵活运用条达肝气、温肾暖水、清心宁神、肃降肺气诸法,使“一气周流”得以顺利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一气周流 气机 五脏同调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中药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丽芳 张丽欣 高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年第1期4-5,50,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活血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血管性痴呆小鼠的最佳时间。方法:利用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式建立缺血再灌注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经不同时间窗的益气活血方治疗后,观察模型小鼠脑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活血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血管性痴呆小鼠的最佳时间。方法:利用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式建立缺血再灌注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经不同时间窗的益气活血方治疗后,观察模型小鼠脑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TH)的含量。结果:益气活血方即刻治疗组、3天后治疗组均可增加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TH)的含量,对缺血再灌注血管性痴呆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即刻治疗组疗效最佳。结论:中药益气活血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最佳时间以即刻为最好,3天以内均可有一定的效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采取尽早治疗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补阳还五汤 中药 血管性痴呆 时间窗 脑神经递质 缺血再灌注 Yiqi Huoxue formula ( benefiting qi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况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合荣 李东华 +1 位作者 徐展 杨力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9期178-179,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因感外邪诱发,甚则加剧,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及脾肾,后期影响心、肝,病因多为感受外邪、吸烟、饮食、情志所伤、痰浊、血瘀、气虚等。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多为痰浊、血瘀之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因感外邪诱发,甚则加剧,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及脾肾,后期影响心、肝,病因多为感受外邪、吸烟、饮食、情志所伤、痰浊、血瘀、气虚等。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多为痰浊、血瘀之壅盛,气虚为本,实邪为标,二者互为因果,构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机特点。治以祛痰、活血化瘀、补虚,标本兼顾,虚实并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胀 喘证 咳嗽 感受外邪 痰浊 血瘀 气虚 祛痰 活血化瘀 补虚 标本兼顾 虚实并治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内经》营气运行规律浅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盖晓丽 王德强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404-405,共2页
关于营卫理论《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论述,详细阐述了营气与卫气的生成、循行、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对后世营卫理论发展及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但关于营卫运行规律后世一直缺乏系统总结,致使营卫体系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其临床应用... 关于营卫理论《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论述,详细阐述了营气与卫气的生成、循行、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对后世营卫理论发展及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但关于营卫运行规律后世一直缺乏系统总结,致使营卫体系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论文以《黄帝内经》营卫体系为研究对象,着眼于营气运行规律的探讨,揭示营气运行部位、时间、具体路径,以期补充现有营卫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营气 运行
下载PDF
从体用角度谈营气循行与根结流注次序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金玲 董甜甜 +2 位作者 孙春全 赵广 杨继国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第6期449-451,共3页
体为阴,用为阳,体主物质基础,用为功能发挥。营气的循行与根结的流注顺序不同,二者看似矛盾,其实不然。笔者从肝"体阴而用阳"中得到启发,将营气理解为体,根结理解为用。即营气的循行强调精微物质的输布,根结的流注重视功能的... 体为阴,用为阳,体主物质基础,用为功能发挥。营气的循行与根结的流注顺序不同,二者看似矛盾,其实不然。笔者从肝"体阴而用阳"中得到启发,将营气理解为体,根结理解为用。即营气的循行强调精微物质的输布,根结的流注重视功能的发挥。试从体和用的角度解析二者之间的"矛盾",以期能充实根结理论内容,为临床提供更为确切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 营气 流注顺序 体用
下载PDF
从“一气周流”探“消渴外感”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欣颖 朱章志 +1 位作者 林明欣 张莹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98-1900,共3页
糖尿病合并感染(DI)是加重病情甚至威胁生命的糖尿病(DM)并发症之一。现代研究表明,DM和感染密切相关,而今业者论治DI多不顾二者联系,忽视DM之本,临床疗效欠佳。通过30余年临证,朱章志教授反思当代DI论治之弊,回归经典,首倡用"消... 糖尿病合并感染(DI)是加重病情甚至威胁生命的糖尿病(DM)并发症之一。现代研究表明,DM和感染密切相关,而今业者论治DI多不顾二者联系,忽视DM之本,临床疗效欠佳。通过30余年临证,朱章志教授反思当代DI论治之弊,回归经典,首倡用"消渴外感"归纳DI,认为"一气不流、运动不圆"致"寒邪内伏"乃"消渴外感"之核心病机,基于"阳气圆运动"之"一气周流"论而立"疏导邪气""培护圆运"法,验于临床,收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运动 一气周流 消渴外感 糖尿病 感染 朱章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