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肾固本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子凯 曹世宏 +1 位作者 徐丽华 刘海燕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980-2982,共3页
目的观察益肾固本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益肾固本组19例,用益肾固本汤剂治疗。对照组用固本咳喘片(通州中药厂生产),观察临床症状、感冒次数、肺功能、白介素-8(IL-8)、免疫球... 目的观察益肾固本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益肾固本组19例,用益肾固本汤剂治疗。对照组用固本咳喘片(通州中药厂生产),观察临床症状、感冒次数、肺功能、白介素-8(IL-8)、免疫球蛋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对临床症状、感冒次数、肺功能、白介素-8(IL-8)、免疫球蛋白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比较,益肾固本法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肾固本法对COPD缓解期患者具有防治作用,对减缓COPD进展速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益肾固本法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丽玲 刘晓晴 +3 位作者 张珍祥 徐永健 倪望 万喜英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7-300,共4页
10例接受右心漂浮导管检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一次性舌下含服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粉剂15mg,5min后肺动脉平均压由(3.15±0.42)kPa下降到(2.75±0.37)kPa,肺血管阻力由(... 10例接受右心漂浮导管检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一次性舌下含服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粉剂15mg,5min后肺动脉平均压由(3.15±0.42)kPa下降到(2.75±0.37)kPa,肺血管阻力由(56.94±8.90)kPa·s/L降至(44.65±6.39)kPa·s/L下降幅度分别为(12.69±1.86)%和(19.66±3.16)%,30min后仍维持在此水平。心输出量用药前为(3.50±0.28)L/min,用药后为(3.95±0.27)L/min,增加(17.60±4.88)%。体动脉血压和体循环阻力无显著变化。用药后血氧饱和度和氧运输值增加,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尼可地尔能降低慢阻肺患者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且有一定选择性,可改善慢阻肺患者心功能,并增强氧运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肺疾病.阻塞性 血流动力学 血气分析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因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张景熙 胡建军 +3 位作者 徐健 赵立军 白冲 李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9-845,共7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与COPD患者疾病预后因素的相关性,以探讨CAT评分在判断预后方面的可能价值。方法选取从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1例初诊及既往无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与COPD患者疾病预后因素的相关性,以探讨CAT评分在判断预后方面的可能价值。方法选取从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1例初诊及既往无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或长效胆碱能药物(LAMA)病史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年版COPD全球倡议指南(GOLD)分为A(低危、症状轻)、B(低危、症状重)、C(高危、症状轻)、D(高危、症状重)组,给予ICS/LABA或ICS/LABA+LAMA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相关资料,包括CAT评分、年龄、吸烟量、肺功能指标、体质指数(BMI)、运动耐力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及诊断前12个月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1例COPD患者平均年龄(66.27±8.52)岁,男性占88.89%,吸烟者占85.19%;治疗前A、B、C、D组比例分别为8.64%、30.86%、4.94%及55.56%;CAT评分≥10分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呼气容积(FVC)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6MWD均较CAT评分<10分组降低(P<0.05),CAT评分为10~20分组、20~30分组及≥30分组上述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评分≥20分组mMRC分级及AECOPD次数较CAT评分<10分组升高(P<0.05),不同分组间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评分与mMRC分级(治疗前r2=0.417,P<0.001;治疗后r2=0.19,P<0.001)、6MWD(治疗前r2=0.320,P<0.001;治疗后r2=0.19,P<0.001)及治疗前FEV1(r2=0.177,P=0.0015)、FEV1%Pred(r2=0.125,P=0.002)、PEF(r2=0.164,P=0.0024)、PEF%Pred(r2=0.129,P=0.0076)、FVC(r2=0.098,P=0.021)、FVC%Pred(r2=0.094,P=0.024)、FEV1/FVC(r2=0.101,P=0.0057)、AECOPD次数(r2=0.059,P=0.028)有关,与吸烟量(r2=0.041,P=0.083)、BMI(r2=0.00,P=0.89)及治疗后FEV1(r2=0.01,P=0.22)、FEV1%Pred(r2=0.003,P=0.09)无关。结论 COPD好发于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 预后 呼吸功能试验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三位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肺康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席明霞 唐朝 +2 位作者 卿利敏 覃琴 骆永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位一体化护理模式(即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出院后肺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COPD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出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依据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 目的探讨应用三位一体化护理模式(即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出院后肺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COPD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出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依据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制定康复计划并实施,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1年进行肺功能测定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患者干预后1年的肺功能监测指标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1年生活质量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三位一体化护理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肺康复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康复 社区护理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熊梦清 胡卫华 +4 位作者 胡克 郑志水 董明林 莫华恒 何建国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2-837,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临床特点,分析慢阻肺重叠OSA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对431例慢阻肺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其中男388例,女43例,平均年龄(67±9)岁。根据监测结果,以AHI≤15次/h为慢...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临床特点,分析慢阻肺重叠OSA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对431例慢阻肺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其中男388例,女43例,平均年龄(67±9)岁。根据监测结果,以AHI≤15次/h为慢阻肺组(151/431),其中男14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7±9)岁;AHI>15次/h为合并OSA组(280/431),其中男24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8±9)岁。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合并OSA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呼吸困难量表评分、入组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合并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及糖尿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OSA组的年龄、体重指数[(24±4)kg/m2]、颈围[38(36,40)cm]、吸烟指数[41(27,55)包年]、慢阻肺评估测试评分(CAT)[19(15,23)分]、FEV1[1.4(0.9,2.0)L]、FEV1占预计值%[56(37,75)%]、FEV1/FVC[50(39,62)%]及合并高血压的比例(67/151)均高于慢阻肺组[(22±3)kg/m2、37(36,38)cm、40(25,55)包年、17(14,20)分、1.2(0.8,1.6)L、46(30,62)%、41(30,52)%、40/280];病程[4(1,7)年]及重度慢阻肺比例(61/151)低于慢阻肺组[5(2,8)年、158/280,均P<0.05]。合并OSA组Charlson合并症指数、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睡眠呼吸暂停临床评分(SACS)均高于慢阻肺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颈围、ESS、SACS以及CAT评分均为慢阻肺合并OSA的危险因素,其中体重指数、ESS、CAT评分为慢阻肺合并OSA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慢阻肺患者较轻、中度慢阻肺患者合并OSA的风险更低(β=-0.459,OR值为0.632,95%CI:0.401~0.997,P=0.048)。结论慢阻肺合并OSA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差,日间嗜睡更明显,合并高血压更多;体重指数、ESS及CAT评分为慢阻肺合并OSA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慢阻肺患者比轻、中度患者合并OSA的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危险因素 量表 多导睡眠监测
原文传递
自我管理项目改善COPD患者生活需求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韩燕霞 汪小华 +1 位作者 钮美娥 钱红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366-1368,共3页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项目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需求的满足情况。方法 2010年4~10月对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11例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了一项为期8周的自我管理项目,在干预后2个月,应用Marslow层次需要论对11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项目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需求的满足情况。方法 2010年4~10月对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11例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了一项为期8周的自我管理项目,在干预后2个月,应用Marslow层次需要论对11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采用Miles和Huberman的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通过自我管理项目干预,COPD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呼吸困难症状预防及控制能力、急性加重的预防能力、与家人、亲朋好友间的相处能力及情绪自控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结论对稳定期COPD患者开展自我管理项目具有有效性及可行性。但在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自我管理效果的各种因素,如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家庭社会支持等,并重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活需求 定性研究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对伴高碳酸血症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陆鹏 吴晓梅 +1 位作者 李兆国 阳成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评估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HNIPPV)在治疗伴高碳酸血症的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而出院的106... 目的评估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HNIPPV)在治疗伴高碳酸血症的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而出院的106例重度COPD患者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55mmHg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例,女14例,年龄60~80岁,平均68.5岁)。其中20例(HNIPPV组)采用多索茶碱片口服+噻托溴铵吸入+HNIPPV治疗,24例(对照组)采用多索茶碱片口服+噻托溴铵吸人+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总观察时间为6个月。对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D)、动脉血氧分压(PaO:)、PaCO2、呼吸困难分级评分、心理情绪评分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量(IC)、6MWD、PaO2、PaCO2、呼吸困难分级评分、住院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mP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HNIPPV组IC、6MWD、PaO:、PaCO:、呼吸困难分级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mPAP分别为(1.80±0.14)L、(266±24)m、(62.6±4.6)mmHg(1mmHg=0.133kPa)、(46.8-4-2.2)mmHg、(2.2±0.5)分、(6.5±2.4)分、(6.0±1.6)分、(33.8±2.4)mmHg,与对照组[(1.62±0.14)L、(194±23)m、(56.2±3.8)mmHg、(55.6±3.0)mmHg、(3.2±0.6)分、(10.6±2.8)分、(10.2±2.4)分、(36.6±2.4)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18、0.025、0.026、0.001、0.013、0.002、0.014);HNIPPV组FEV.、FVC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发生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间歇正压通气 高碳酸血
原文传递
甘露聚糖肽对COPD患者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继红 王利 +1 位作者 吴丽娟 陈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0期2321-2322,共2页
目的为甘露聚糖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经流式细胞术确认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COPD患者,用不同浓度的甘露聚糖肽体外诱导淋巴细胞,采用3H-TdR与14CUR参入双标记法测定淋巴细胞参入计数值。结果在不同... 目的为甘露聚糖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经流式细胞术确认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COPD患者,用不同浓度的甘露聚糖肽体外诱导淋巴细胞,采用3H-TdR与14CUR参入双标记法测定淋巴细胞参入计数值。结果在不同剂量的甘露聚糖肽的作用下,淋巴细胞参入计数和百万细胞参入计数值不同,在1mg/L时,3H-TdR和14CUR计数与对照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甘露聚糖肽浓度达到10mg/L时,3H-TdR和14CUR的参入计数值达到高点,与对照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继续增加甘露聚糖肽至浓度50mg/L和100mg/L时,两项计数水平开始回落,所测数值与对照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参入率与上述两项计数的结果一致。结论甘露聚糖肽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较低剂量(1、10mg/L)时,有明显促进淋巴细胞DNA及RNA合成的效果,但具有双相性,表现出较强的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甘露聚糖肽 淋巴细胞参入计数 淋巴细胞免疫活性
下载PDF
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边翠霞 《临床肺科杂志》 2005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4年 1月 5 6例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和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析。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见 ,多有长...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4年 1月 5 6例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和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析。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见 ,多有长期大量吸烟史 ;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白粘痰、呼吸困难、肺部罗音、紫绀和浮肿 ,常合并有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 ;死因主要为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复杂 ,常合并有多脏器功能改变 ,临床治疗应采取以抗感染、合理氧疗、加强营养和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 ,机械通气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戒烟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是减少发病率和阻止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超短回波时间(UTE)肺部MR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夏艺 管宇 +2 位作者 刘士远 范丽 李兵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MR超短回波时间(UTE)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不同CT表现型及临床分级的评估能力,并与肺功能检查(PFT)及量化CT比较。方法 16例COPD患者同天内分别进行PFT、CT及3T UTE MR检查。UTE MR成像自动产生T_2~*图,定义... 目的探讨MR超短回波时间(UTE)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不同CT表现型及临床分级的评估能力,并与肺功能检查(PFT)及量化CT比较。方法 16例COPD患者同天内分别进行PFT、CT及3T UTE MR检查。UTE MR成像自动产生T_2~*图,定义经升主动脉中间的冠状层面为测量的第一层(A1);由此层向背侧每隔5 cm设定一个测量层面,分别为A2、A3,感兴趣区分别在不同层面的上、中、下肺野选取,计算其平均值。通过软件(Lung Density,Philips)自动获得阈值〈-950 HU的肺气肿指数(EI_(-950))。图像分别由具有4年及12年胸部诊断经验的放射影像医生评价。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UTE MRI的T_2~*值与CT容积参数及PFT的相关性。对于COPD患者的不同临床分级及CT亚型比较,近似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非正态分布数据多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 testing法进行分析。结果 UTE MRI的T_2~*值与用力呼气第1秒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CT的容积参数具有强、中度相关性(︱r︱=0.503~0.668,P〈0.05)。轻、中度COPD组T_2~*值明显高于极重度组(P〈0.05),不同CT表现型的PFT-%FEV1、UTE-T_2~*及CT-EI_(-950)值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UTE成像的T_2~*值与PFT的变化、CT容积参数存在明显负相关性,且其在COPD患者的不同临床分级及CT亚型中存在差异。肺内T_2~*的测量具有评估COPD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试验 磁共振成像 超短回波时间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低剂量双相CT扫描成像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晓华 段江晖 +3 位作者 杜毅鹏 沈宁 贺蓓 袁慧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307-3309,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双相CT扫描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入选COPD患者44例,对照组15例,均在肺功能试验1周内完成低剂量双相CT扫描,得到最大吸气末和最大呼气末CT肺容积数据。采用GE公司Lungs定量软件测定... 目的:探讨低剂量双相CT扫描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入选COPD患者44例,对照组15例,均在肺功能试验1周内完成低剂量双相CT扫描,得到最大吸气末和最大呼气末CT肺容积数据。采用GE公司Lungs定量软件测定全肺容积、气体潴留体积及所占百分比,进行组间比较,并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最大吸、呼气末全肺容积(Vin、Vex)、最大呼气末肺内气体潴留体积(Vtrap)及百分比(Vtr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in与肺总量(TLC)(r=0.675,P<0.01)、Vex与残气量(RV)(r=0.651,P<0.01)存在明显的正相关,Vtrap及Vtrap%与FEV1/FVC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506、-0.602;P<0.05、<0.01)。结论:低剂量双相CT扫描肺功能成像对COPD患者肺功能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CT 低剂量 肺功能
下载PDF
BiPAP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冯小鹏 陈兴无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分组对比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 目的分组对比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1h,pH<7.34)随机分为治疗组(N)和对照组(C)。N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B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选后0、1h、6h、24h、48h、72h、5d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气体交换情况、住院时间及气管插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1h N组较C组PaCO2、pH明显降低(P<0.01)。N组总的气管插管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 AECOPD早期应用NIP-PV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衰竭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预防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雪君 佘晖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预防主要从抗炎、抗感染及抗氧化应激三大方向进行,也是目前新药物新治疗靶点研究的主要线索。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82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是目前...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预防主要从抗炎、抗感染及抗氧化应激三大方向进行,也是目前新药物新治疗靶点研究的主要线索。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82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是目前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但是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肺部感染的风险需要和联合治疗所带来的减少急性发作的收益相权衡,个体化评估风险,个体化用量是可能的途径之一,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识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表型,针对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综合预防
原文传递
三拗片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伟 田梅 +3 位作者 张才擎 郭忠良 何翔 孙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4-1206,共3页
目的了解三拗片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年5—8月,选取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n=78)、山东省千佛山医院(n=64)、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n=64)、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n=73)进行治疗的稳定期COP... 目的了解三拗片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年5—8月,选取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n=78)、山东省千佛山医院(n=64)、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n=64)、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n=73)进行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279例。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全球策略(2014版)》综合评估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A、B、C、D 4组;采用中央随机方法,将各组分为观察组(XE,X代表A、B、C、D)和对照组(XC)。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各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三拗片,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COPD患者自我评估量表(CAT)评分、COPD专用改良版生活质量量表(SGRQ-C)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主要症状评分,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CAT评分、SGRQ-C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主要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组和AE组治疗前后CAT评分、SGRQ-C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和BE组治疗前后CAT评分、主要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和CE组治疗前后CAT评分、SGRQ-C评分、6 min步行距离、主要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和DE组治疗前后CAT评分、SGRQ-C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拗片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床疗效较好,对不同分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三拗片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安 汪群智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高危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院呼吸内科236例因AECOP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呼吸道感染致病病原...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高危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院呼吸内科236例因AECOP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呼吸道感染致病病原体分为PA组(44例)和非PA组(19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获得性PA感染诱发AECOPD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白蛋白血症、近1年内因AECOPD住院、前90d内广谱抗生素使用、90d内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大于1周、COPD肺功能分级(GOLD)3/4级、上1年急性加重次数≥1次、BODE指数、6ra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分级(mMRC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评分(cAT评分)与社区获得性PA感染诱发AECOPD发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ODE指数高、近1年内因AECOPD住院、前90d内广谱抗生素使用、低白蛋白血症是社区获得性PA感染诱发AE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573、18.958、4.170、5.112,均P〈0.05)。结论建议对BODE指数高分值的COPD患者早期进行临床干预,减少AEc0PD患者住院的发生,并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选择特异性的窄谱抗生素,同时还应积极纠正低白蛋白血症,采取多重综合措施减少COPD患者PA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肌少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丹 陈强谱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8-312,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肌少症是一种以骨骼肌质量下降和功能减退为特点的退行性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更易罹患肌少症,同时肌肉质量和功能与肺功能及预后显著相关。本文结合最新文献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肌少症是一种以骨骼肌质量下降和功能减退为特点的退行性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更易罹患肌少症,同时肌肉质量和功能与肺功能及预后显著相关。本文结合最新文献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肌少症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筛查诊断及药物治疗、营养支持、运动及康复治疗等干预措施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肌少症 营养
下载PDF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切换时机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陆启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291-1293,共3页
目的 对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切换时机进行研究.方法 确诊为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56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患者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 目的 对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切换时机进行研究.方法 确诊为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56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患者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序贯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3.2±0.9)d、对照组为(20.2±1.6)d,观察组总住院时间(13.6±2.5)d、对照组为(27.6±11.3)d,观察组费用(12 654.2±1 654.7)元、对照组为(29 658.9±3 654.2)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13.26、6.35、16.35,均P<0.05);观察组治愈率89.29%,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 =6.34,P<0.05).结论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切换时机是治疗的关键因素,可以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减低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人工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衰竭
原文传递
静态肺功能指标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瑞 陈荣昌 +1 位作者 文红 郑劲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静态肺功能指标。方法对34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容量、最大吸气压(MIP)、呼气流速(EFL)受限检测和症状限制递增功率运动试验。结果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 目的探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静态肺功能指标。方法对34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容量、最大吸气压(MIP)、呼气流速(EFL)受限检测和症状限制递增功率运动试验。结果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r=0.493,P<0.05)、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r=0.437,P<0.05)、最大分钟通气量(MVV)(r=0.583,P<0.05)、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肺容量比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pred)(r=0.521,P<0.05)与最大运动功率(WRpeak)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年龄(r=-0.472,P<0.05)和5分法EFL评分(r=-0.477,P<0.05)与最大运动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15个变量中只有MVV对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有显著预测意义。结论MVV可作为评价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静态肺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困难 运动试验
下载PDF
地塞米松及N-乙酰半胱氨酸抑制A549细胞IL-8及ICAM-1表达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项琪 付欣 +4 位作者 冉丕鑫 张锦 郑西卫 陈娟 郭园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探讨DXM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抑制A549细胞IL-8、ICAM-1表达的机制。方法 ELISA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L-8及ICAM-1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GR、HDAC、AP-1、NF-κB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HDAC活性。结果 DXM、NAC均能抑制TNF-α诱导的IL-8... 目的探讨DXM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抑制A549细胞IL-8、ICAM-1表达的机制。方法 ELISA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L-8及ICAM-1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GR、HDAC、AP-1、NF-κB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HDAC活性。结果 DXM、NAC均能抑制TNF-α诱导的IL-8、ICAM-1表达增高。DXM能抑制TNF-α、LPS诱导的AP-1及NF-κB转录活化、HDAC表达及活性降低;NAC只抑制NF-κB转录活化,对AP-1转录活化、HDAC表达及活性降低无影响。结论 DXM、NAC均具有抗炎作用。DXM通过增加HDAC蛋白表达及活性,抑制AP-1、NF-κB转录活化发挥抗炎作用,而NAC对HDAC蛋白表达及活性无影响,提示NAC可能不是通过乙酰化信号机制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炎症反应 地塞米松 N-乙酰半胱氨酸 乙酰化信号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时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歆刚 汪建新 刘又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3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鼻/面罩式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6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BiPAP鼻/面罩式无创通气前、后血气、呼吸和心率的变化。结果62例患者...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鼻/面罩式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6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BiPAP鼻/面罩式无创通气前、后血气、呼吸和心率的变化。结果62例患者经无创通气好转出院54例(87·1%),无创通气4h及无创通气治疗结束时较通气前的血气和体征明显改善(P<0·05),另外8例病情恶化改为有创通气后好转。结论BiPAP无创通气可有效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急性加重期患者,减少有创通气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双水平气道正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