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道拖入术联合尿道吻合术与腔镜下尿道狭窄扩张术对外伤后骨盆骨折致后尿道狭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骏 刘燚 +1 位作者 陈孝彬 王万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8期868-871,共4页
目的研究尿道拖入术联合尿道吻合术与腔镜下尿道狭窄扩张术对外伤后骨盆骨折致后尿道狭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2016年收治的外伤性骨盆骨折后致尿道狭窄的患者4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1例。治疗组患者给予... 目的研究尿道拖入术联合尿道吻合术与腔镜下尿道狭窄扩张术对外伤后骨盆骨折致后尿道狭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2016年收治的外伤性骨盆骨折后致尿道狭窄的患者4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1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尿道拖入术和尿道吻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腔镜下尿道狭窄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患者的一般状况、性功能等因素,并分析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最大尿流速度、平均尿流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性欲、勃起功能以及射精功能BMFS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尿道拖入术联合尿道吻合术的治疗对外伤性尿道狭窄的患者存在更大的创伤,术后的恢复速度也相对较慢,但是相对腔镜下尿道狭窄扩张术,前者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效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尿道狭窄 尿道拖入术 尿道吻合术 腔镜下尿道狭窄扩张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改良Swenson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继炎 姜斌 +5 位作者 李涛 易军 孙斌 陆如刚 周勇 张纯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702-703,共2页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改良Swenson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应用改良Swenson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100例,短段型21例,常见型72例,长段型7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年龄1.5岁.脐部和左右下腹放置内径0.5 cm的0°或30°腹...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改良Swenson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应用改良Swenson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100例,短段型21例,常见型72例,长段型7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年龄1.5岁.脐部和左右下腹放置内径0.5 cm的0°或30°腹腔镜和操作钳,设定CO2压力8~12 mmHg,取结肠浆肌层组织做病理诊断,紧贴肠管处理需要切除的结肠系膜血管,达齿状线上0.5~1 cm水平后经直肠肛门内翻拖出切除,结肠直肠全层心形斜形吻合.结果手术时间80~17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不足10 ml.全部病例治愈,无一例死亡,皮下气肿5例,尿潴留6例,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术后结肠炎5例,污粪2例,吻合口狭窄1例,迟发吻合口漏1例.结论腹腔镜下改良Swenson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创伤小,方法简单,具有改良Swenson法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巨结肠 根治术 小儿
下载PDF
内镜下微创精准尿道拖入术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大家泌尿网”观看手术视频)
3
作者 张新华 郭峰 李岩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569-572,共4页
尿道拖入术是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及闭锁的有效术式。传统尿道拖入术因创伤大、端端对合不精准等问题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本团队对传统尿道拖入术进行改良,应用输尿管镜于直视下行尿道端端精准对合,术中无需切开膀胱,全程使用超声刀... 尿道拖入术是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及闭锁的有效术式。传统尿道拖入术因创伤大、端端对合不精准等问题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本团队对传统尿道拖入术进行改良,应用输尿管镜于直视下行尿道端端精准对合,术中无需切开膀胱,全程使用超声刀,减少了术中出血及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极大地降低了狭窄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现了微创精准的效果。较短的学习曲线使其可作为骨盆骨折后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术式具体操作步骤,结合临床数据对其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并详细说明其创新点和操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后尿道狭窄 尿道拖入术 微创 精准 超声刀
下载PDF
A new modification of transanal Swenson pull-through procedure for Hirschsprung's disease 被引量:2
4
作者 XU Zhi-lin ZHAO Zheng WANG Long AN Qun TAO Wen-f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420-2423,共4页
Background The one-stage pull-through procedures for Hirschsprung's disease (HD) have become popular because it is well accepted by surgeons and mothers with no visible scar and a short hospital stay. It represents... Background The one-stage pull-through procedures for Hirschsprung's disease (HD) have become popular because it is well accepted by surgeons and mothers with no visible scar and a short hospital stay. It represents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the concept of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HD. We introduce a new method of transanal one-stage pull-through for Hirschsprung's disease, different from the transanal Scare procedure.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four patients aged 9 days to 5 years underwent a transanal one-stage pull-through procedure. The diagnosis was definite by barium enema or rectal biopsies preoperatively. The patients were anesthetized and placed in the lithotomy position. A urinary catheter was optional. Giving anorectal dilatations for half a minute, a pull-through of the rectum above the peritoneal reflection and into the intussusception was performed. Fine silk suturing was performed circumferentially at the level of that point which was used for traction for the distal end. Another circumferential suture was performed parallel 0.5 cm distance above the original one and used for traction for the proximal intestines. The full-thickness rectal wall was truncated between the above two circumferential sutures with cautery. The proximal intestines were pulled down and the mesenteric vessels were dissected with ligation until normal intestines were accessed; the presence of ganglion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intraoperative rapid frozen section. The distal end was dissected anteriorly 2.5-3.5 cm above the dentate line. The posterior rectal wall was split longitudinally and dissected to a point 0.5-1.0 cm above the dentate line. The segment of the lesion was resected. The length of bowel resected ranged from 12 to 50 cm (median 16.5 cm). An oblique anastomosis was made. Results The mean operating time was 70 minutes. Postoperative rectal dilation was not required. The patient tolerated feeding on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day. Eighty-eight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All these patients had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 canal MEGACOLON pull-through operation new method
原文传递
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夏绩朴 徐小涵 唐培金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尿道拖入术中采用Foley管经腹壁作牵引固定的方法,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用该方法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随访6~24个月,52例排尿通畅,无需尿道扩张;4例术后近期需行尿道扩张... 目的探讨尿道拖入术中采用Foley管经腹壁作牵引固定的方法,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用该方法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随访6~24个月,52例排尿通畅,无需尿道扩张;4例术后近期需行尿道扩张。结论改良尿道拖入术操作简单,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入术 FOLEY管 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下载PDF
尿道拖入术及尿道吻合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大东 徐火松 古凤莲 《农垦医学》 2016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究对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病例中使用尿道拖入术及尿道吻合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科室进行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病例4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4例,两组分别使用尿道拖入术加尿道吻合术和... 目的:探究对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病例中使用尿道拖入术及尿道吻合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科室进行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病例4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4例,两组分别使用尿道拖入术加尿道吻合术和腔镜尿道狭窄扩张术治疗。对治疗后的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70.8%)(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道拖入术及尿道吻合术能有效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虽然手术创伤大,但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效果明显优于腔镜治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 尿道拖入术 尿道吻合术
下载PDF
Improved laparoscopic transanal pull-through technique for low-rectal cancer resection 被引量:1
7
作者 Taiyuan Li Jianping Gong +2 位作者 Jinzhong Duanmu Haitao Zhang Xiong Lei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0年第10期606-609,共4页
Objective: We described the applicability and evaluated the advantages of improved laparoscopic transanal pull-through (ILTPT) for low-rectal cancer resection. Materials: ILTPT was performed in 4 patients. Five or... Objective: We described the applicability and evaluated the advantages of improved laparoscopic transanal pull-through (ILTPT) for low-rectal cancer resection. Materials: ILTPT was performed in 4 patients. Five or 4 ports were used. After isolation and section of the inferior mesenteric vessels, the rectum and sigmoid colon was mobilized.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and dissection of the distal rectum from the puborectalis muscle was carried out under laparoscopic guidance. The sigmoid colon and rectum were exteriorized via the anus. The rectum was divided proximally. Next, a purse-string suture was placed in the proximal segment, and the distal end of the sigmoid colon was returned to the pelvic cavity. The distal rectum was divided with Curved cutter staplermade by Jonson-Jonson company. Dislodging specimen, the continuity of the intestinal tract was restored using PROXIMATE ILS Curved and Straight Intraluminal Staplers CDH29/33 (Ethicon) through the rectum. Results: None of the cases were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180 min (range, 160-210 min). No blood loss or any other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Average postoperative stay was 9 days. Complications such as necrosis, anastomotic leakage and stricture, and genitoudnary disorders were not found in any of the patients at the 1 m follow-up. Conclusion: This report suggests that ILTPT is feasible and safe in Anus-Conserving Operation for low Rectal Cancer without auxiliary incision. If only we hold the applicability of ILTPT less trauma, more beautif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l cancer laparoscopic transanal pull-through operation
下载PDF
经肛门Soave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疗效比较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卫华 丁娥 +1 位作者 牛军 吕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5期350-352,360,共4页
目的:对比经肛门Soave根治术与开腹巨结肠根治术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2011年12月25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病历资料,其中开腹手术组121例,经肛门手术组13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 目的:对比经肛门Soave根治术与开腹巨结肠根治术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2011年12月25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病历资料,其中开腹手术组121例,经肛门手术组13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切口长度、肛门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等。结果:与开腹手术相比,经肛门手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进食时间短,术后切口感染、小肠结肠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经肛门手术组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如肠梗阻、排尿功能异常、术后复发等比开腹组少,远期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比开腹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较,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时间短、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肛门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SOAVE根治术 开腹根治术
下载PDF
腹腔镜脐孔拖出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福林 符松 林阳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16期1-3,共3页
目的通过与开腹阑尾炎手术的对比,介绍和总结开展腹腔镜脐孔拖出术行小儿阑尾切除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对358例小儿阑尾炎实行手术治疗,其中185例应用腹腔镜脐孔拖出术将阑尾拖出腹腔于体外切除,173例接受开腹手... 目的通过与开腹阑尾炎手术的对比,介绍和总结开展腹腔镜脐孔拖出术行小儿阑尾切除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对358例小儿阑尾炎实行手术治疗,其中185例应用腹腔镜脐孔拖出术将阑尾拖出腹腔于体外切除,173例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脐孔拖出组在手术操作时间(12.3±7.2)min、手术出血量(5.2±3.5)ml、术后恢复时间(3.2±1.8)d、抗生素使用时间(2.8±1.4)d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残余感染及粘连性肠梗阻,而且腹壁完整无手术瘢痕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结论腹腔镜脐孔拖出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成功率高、无瘢痕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脐孔拖出术 开腹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华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对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于长沙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直肠癌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使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进行...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对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于长沙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直肠癌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使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前切除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2周内日均排便次数,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2周内日均排便次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拖出式手术 腹腔镜 直肠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无瘤技术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廖皓宇 周艳霞 《系统医学》 2018年第5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无瘤技术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实施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无瘤技术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实施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t=0.15,P>0.05)、术中出血量(t=0.63,P>0.05)和清扫淋巴数量(t=0.2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病理切缘距离(3.92±1.26)cm明显较参照组患者(2.89±1.18)cm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05)。结论针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无瘤技术其治疗效果良好,可以达到无瘤的效果,且手术操作更加简单,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 中低位直肠癌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大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冠宁 宋涛 何军强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腹腔镜辅助下大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来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就诊的72例结直肠癌患者开展研究,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以腹腔镜... 目的腹腔镜辅助下大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来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就诊的72例结直肠癌患者开展研究,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以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前切除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为主,试验组以腹腔镜辅助下大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为主,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切缘阳性情况、吻合口并发症情况、术后复发情况、术后排便次数、免疫功能和疼痛评分。结果实施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吻合口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术后6个月内排便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有患者的切缘呈阳性;试验组术后2周内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不论是术前还是术后,两组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疼痛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大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前切除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相似,腹腔镜辅助下大肠外翻拖出式手术的操作简洁方便,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 大肠外翻拖出式手术 有效性 并发症
下载PDF
拖出式单、双吻合法在超低位直肠癌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屹 常瑞 魏正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拖出式单、双吻合术式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我院胃肠外科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直肠癌患者共计1 138人,行拖出式吻合法超低位直肠前切术患者共113例,其中行拖出式双吻合器法保肛术(double ... 目的:探讨拖出式单、双吻合术式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我院胃肠外科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直肠癌患者共计1 138人,行拖出式吻合法超低位直肠前切术患者共113例,其中行拖出式双吻合器法保肛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64例,行经肛门拖出单吻合器法保肛术(single stapling technique,SST)49例,分别统计:手术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随访1~4年内盆底局部复发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2种吻合方式的优缺点。结果:2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t=0.172,P=0.864;平均住院时间Z=-0.562,P=0.547)。术后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2,P=0.01);其他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7,P=0.848)。局部复发:随访1~4年2组盆底局部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9,P=0.175)。平均住院费用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82,P=0.00)。结论:拖出式吻合法已成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常用术式,拖出式SST保肛术较拖出式DST保肛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费用更低、切除完整复发率较低等优势,在其适用范围内有有较大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出式 单吻合法 双吻合法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下载PDF
骨盆骨折致后尿道闭锁的术式选择及应用
14
作者 南玉奎 郭兰戈 +2 位作者 姚礼忠 贾宏亮 李九智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治疗骨盆骨折致后尿道闭锁的术式选择以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116例骨盆骨折导致后尿道断裂或闭锁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79例首选经会阴尿道狭窄切除端端吻合术,对于闭锁段>3 cm,预估尿道对合张力... 目的:探讨经会阴治疗骨盆骨折致后尿道闭锁的术式选择以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116例骨盆骨折导致后尿道断裂或闭锁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79例首选经会阴尿道狭窄切除端端吻合术,对于闭锁段>3 cm,预估尿道对合张力明显者,则切开阴茎中隔,分离切除附着于耻骨下缘的肌键及瘢痕组织,用4-0可吸收线吻合8针。另37例针对近端尿道瘢痕化明显,保留尿道<5 mm且尿道黏膜不完整,不能保证黏膜-黏膜有效缝合的患者,选择行传统尿道拖入术。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手术总体成功率78.4%(91/116),其中尿道端端吻合77.2%(61/79),尿道拖入81.1%(30/37)。排尿不畅18例(15.5%),其中尿道端端吻合13例,占比16.5%(13/79),尿道拖入5例,占比13.5%(5/37)。手术失败7例(6.1%),其中尿道端端吻合5例,占比6.3%(5/79),尿道拖入2例,占比5.4%(2/37)。尿道端端吻合手术后排尿不畅,原因主要为瘢痕切除不彻底导致再次狭窄,以及吻合段两侧尿道不在同轴水平。尿道拖入排尿不畅,分析原因为套入尿道黏膜瓣膜形成,再次瘢痕化导致狭窄或套入尿道不在同轴水平。手术失败7例尿道再次闭锁,1例拒绝再次手术而选择膀胱造瘘管引流,其余6例半年后再次行端端吻合术。结论:对于后尿道闭锁患者,经会阴尿道端端吻合为首选治疗方案;针对掌握后尿道吻合技术早期或每年收治病例较少的医院,尿道拖入术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后尿道闭锁 尿道端端吻合术 尿道拖入术
下载PDF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附57例报告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宝富 黄柳明 +2 位作者 刘钢 王淑芹 王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行性。 方法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5月 ,5 7例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结果  5 3例顺利完成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手术时间 (1~ 2 )小时 ,平均 1 5小时 ,... 目的 探讨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行性。 方法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5月 ,5 7例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结果  5 3例顺利完成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手术时间 (1~ 2 )小时 ,平均 1 5小时 ,出血 5ml~ 10ml。 5 1例术后 1天开始自行排便、进食 ,2例术后3天予开塞露灌肠后排便。 4例长段型巨结肠 ,病变累及横结肠 ,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 ,手术时间 (2~3 5 )小时 ,平均 3小时 ,术后 (2~ 3)天开始排便、进食。随访 (2~ 9)月 ,5 7例患儿排便功能均正常良好。 结论 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可行 ,此术式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小儿 先天性巨结肠 手术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预后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迟名伟 周雪鸿 +2 位作者 杜勇 单振潮 岳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1083-1084,共2页
目的对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预后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患儿177例,将其原始资料按统一标准列表、赋值,以其根治术后便秘、术后小肠结肠炎作为自变量,将其他因素作为应变量,采用多... 目的对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预后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患儿177例,将其原始资料按统一标准列表、赋值,以其根治术后便秘、术后小肠结肠炎作为自变量,将其他因素作为应变量,采用多元回归法分析其根治术预后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Ⅰ期根治术便秘可能与后鞘切除范围、黏膜剥离位置、吻合口狭窄及手术年龄有关;术后小肠结肠炎可能与后鞘切除范围、黏膜剥离位置、吻合口狭窄及术前是否存在小肠结肠炎有关。结论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手术后主要与术中病变肠管及后鞘切除范围、黏膜残留、手术年龄,以及正确术前诊断有关,选择合适手术时机,正确处理后鞘及黏膜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 预后
下载PDF
经肛门I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嘉嘉 邓小耿 +4 位作者 陈洁 张杰 伍耀豪 陈伦 陈汝福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I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已证实为短段型或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I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年龄3月至5岁,平均1.8岁。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术后1周左右出院,随访半年,术后有... 目的探讨经肛门I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已证实为短段型或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I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年龄3月至5岁,平均1.8岁。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术后1周左右出院,随访半年,术后有1例出现轻度排便困难,经保守治疗痊愈。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污粪,3~6月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适用于患短段型或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婴幼儿,手术创伤小,不需开腹,合并症少、手术时间短,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症 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三个月内婴儿巨结肠症腹腔镜Soave改良根治术探讨
18
作者 廖桂榕 邓洪辉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Soave改良根治术治疗3个月内婴儿巨结肠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为45例巨结肠患儿施行腹腔镜Soave改良根治术并对术后发生并发症的21例进行分析。结果:45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食欲及大小便正常... 目的:总结腹腔镜Soave改良根治术治疗3个月内婴儿巨结肠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为45例巨结肠患儿施行腹腔镜Soave改良根治术并对术后发生并发症的21例进行分析。结果:45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食欲及大小便正常,无污粪。结论:腹腔镜下巨结肠Soave改良根治术对婴儿打击小,创伤轻,手术风险低,安全系数高,手术效果好。在腹腔镜辅助下可将巨结肠患儿的手术年龄提前至新生儿和小婴儿期,早期治愈有利于患儿身心健康及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术 Soave改良根治术 巨结肠 先天性
下载PDF
拖出式Welch法治疗低位直肠癌:28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道荣 周亦兵 +2 位作者 陈国玉 刘训良 许菊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最佳治疗术式。方法 对 2 8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腹经肛门拖出式Welch法低位切除术。病灶下缘距肛缘 6~ 8cm者 2 0例 ,8~ 1 0cm者8例。DukesA期 8例 ,B期 1 6例 ,C期 4例 ,切缘距肿...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最佳治疗术式。方法 对 2 8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腹经肛门拖出式Welch法低位切除术。病灶下缘距肛缘 6~ 8cm者 2 0例 ,8~ 1 0cm者8例。DukesA期 8例 ,B期 1 6例 ,C期 4例 ,切缘距肿瘤下缘的距离分别是 2 ,3 ,4cm。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术后平均随访 30个月 ,2例于术后 1 8个月局部癌复发(7.1 % ) ,余 2 6例无癌生存。全组术后平均 8~ 1 2周排便次数及功能接近正常人。结论 拖出式Welch法直肠癌超低位切除术 ,在确保癌根治的情况下 ,保存了肛提肌和肛管内、外括约肌 ,保存了正常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拖出式weleh法 保肛手术
下载PDF
齿线上环直肠一周的绒毛状腺瘤的外科诊治附五例分析
20
作者 隋金珂 王启 +4 位作者 曹付傲 龚海峰 楼征 孟荣贵 张卫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齿线上环直肠一周的绒毛状腺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长海医院治疗的5例齿线上环直肠一周的绒毛状腺瘤的病例,其中,3例患者采用经肛局部切除,2例患者采用直肠拖出式经腹前切除+末端回肠造口术方式治疗。结果 5例患者... 目的探讨齿线上环直肠一周的绒毛状腺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长海医院治疗的5例齿线上环直肠一周的绒毛状腺瘤的病例,其中,3例患者采用经肛局部切除,2例患者采用直肠拖出式经腹前切除+末端回肠造口术方式治疗。结果 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肛门功能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齿线上环直肠一周的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是肛肠外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经肛局部切除或采用直肠拖出式经腹前切除+末端回肠造口术,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绒毛状腺瘤 手术方式 经肛局部切除术 拖出式经腹前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