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isoniazid and hydrazine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amperometric detection at a Pt-particle modified carbon fiber microelectrode
1
作者 Wang, EK Zhou, WH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1-137,共7页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EC)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hydrazine and isoniazid has been developed. The electrochemical method uses a novel modified electrode dispersed with...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EC)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hydrazine and isoniazid has been developed. The electrochemical method uses a novel modified electrode dispersed with ultrafine platinum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of a 30 mu m carbon fiber microelectrode.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t-particles modified carbon fiber microelectrode is its excellent stability. The current measurement for hydrazine is more sensitive than that of isoniazid. Selectiv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 of free hydrazine in isoniazid and its formulation can be achieved at applied potential of 0.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erometric detectio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ISONIAZID HYDRAZINE pt-particles carbon fiber microelectrode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原文传递
液相还原法制备Pt胶体粒子
2
作者 黎慧 毕亚东 张立军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49-52,共4页
分别使用强还原剂硼氢化钠(NaBH4)和弱还原剂乙二醇,通过液相中还原氯铂酸(H2PtCl6)制备Pt胶体粒子,并考察了保护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对Pt胶体粒子形态的影响.制备中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对还原过程进行监测.NaBH4在室温下... 分别使用强还原剂硼氢化钠(NaBH4)和弱还原剂乙二醇,通过液相中还原氯铂酸(H2PtCl6)制备Pt胶体粒子,并考察了保护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对Pt胶体粒子形态的影响.制备中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对还原过程进行监测.NaBH4在室温下即可还原PtCl62-为Pt0,而乙二醇作还原剂时,在110℃才开始发生还原.透射电镜(TEM)观察表明,NaBH4为还原剂时,随着PVP加入量的增加,Pt胶体粒径从2.6 nm减小到2.1 nm.乙二醇为还原剂时,加入PVP后制备的Pt胶体粒径为3.1 nm,未加PVP制备的Pt胶体粒径为3.7 nm.保护剂PVP对于Pt胶体粒子尺寸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NaBH4相比,乙二醇作还原剂时制备的Pt胶体粒子尺寸较大,并且呈规则的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胶体粒子 液相还原 乙二醇 硼氢化钠 聚乙烯吡咯烷酮
下载PDF
煤炭制氢替代技术——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技术及其衰减机理 被引量:5
3
作者 宋洁 邓占锋 +4 位作者 徐桂芝 梁丹曦 彭笑东 赵雪莹 徐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144,共9页
氢能作为一种零污染、高热值的二次能源,其高效生产和有效利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目前主流的制氢方式主要是煤炭的焦化和气化,然而,在煤炭的焦化产氢过程中会产生甲烷、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气化过程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 氢能作为一种零污染、高热值的二次能源,其高效生产和有效利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目前主流的制氢方式主要是煤炭的焦化和气化,然而,在煤炭的焦化产氢过程中会产生甲烷、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气化过程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2种煤制氢方式不仅产生的氢气纯度低而且对环境不友好。因此,寻求一种低碳环保、产氢效率/纯度高的制氢方式至关重要。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具备宽范围快速动态响应能力,在新能源消纳、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功率动态平衡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但波动电源制氢过程中启停、过载、快速大幅变载等工况会影响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中的关键材料和传热传质过程,导致耐受性不足及性能衰减加剧,严重制约了PEM制氢的大规模推广。因此,亟需开展PEM电解槽衰减机理和失效机制分析,为研发适于波动工况输入的高性能、长寿命PEM制氢装置提供理论指导。主要从传统的煤炭制氢技术6及其弊端、(PEMWE)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PEM电解槽性能优化的发展现状、PEM电解槽中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双极板的衰减机理及其缓解策略5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指导未来PEMWE系统的性能和耐久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制氢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 IrO2颗粒 pt颗粒 质子交换膜衰减机理
下载PDF
多孔聚乙酰苯胺纳米纤维载铂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彦春 兰黄鲜 +2 位作者 田建袅 杨秀林 王凤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50-2054,共5页
采用简单的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新型多孔结构的聚乙酰苯胺纳米纤维(np-PAANI),并以此为载体在络合剂的存在下合成了Pt纳米微粒修饰的np-PAANI复合物膜电极C/np-PAANI/Pt.样品的形貌和结构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 采用简单的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新型多孔结构的聚乙酰苯胺纳米纤维(np-PAANI),并以此为载体在络合剂的存在下合成了Pt纳米微粒修饰的np-PAANI复合物膜电极C/np-PAANI/Pt.样品的形貌和结构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在0.5mol·L-1CH3OH+0.5mol·L-1H2SO4混合溶液中考察了C/np-PAANI/Pt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以np-PAANI负载的Pt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和稳定性都比普通PAANI结构及石墨粉负载的Pt催化剂好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乙酰苯胺 铂微粒 多孔结构 甲醇 电催化氧化
下载PDF
ITO表面Pt颗粒的电化学沉积制备及其电催化氧化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邓晓辉 仵亚婷 +5 位作者 何美凤 但承益 陈钰娟 邓意达 蒋登辉 钟澄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41-1046,共6页
以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玻璃为导电基体,采用恒电位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其表面制备Pt颗粒.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S)与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ITO表面沉积的Pt颗粒的形貌、成分和结构.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 以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玻璃为导电基体,采用恒电位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其表面制备Pt颗粒.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S)与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ITO表面沉积的Pt颗粒的形貌、成分和结构.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活性面积(EASA)表征Pt/ITO电极在碱性介质中对氨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及其有效电化学表面积.结果表明,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可在ITO表面获得具有较好分散度的亚微米尺寸的Pt颗粒.制备的Pt/ITO电极在较低Pt担载量(约0.12 mg?cm-2)的条件下,即可获得远高于纯Pt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氨活性.这主要归因于电化学沉积制备的Pt颗粒尺寸较小且在ITO表面呈良好分散,具有很高的电化学活性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 pt颗粒 电化学沉积 电催化氧化
原文传递
阴极等离子电解制备抗氧化涂层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鹏 刘宸旭 +2 位作者 邓舜杰 张津 何业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4,共8页
目的通过对阴极等离子电解放电机制进行讨论,提出大面积沉积复杂形状试样的解决办法。方法在电解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氯铂酸制备Pt颗粒弥散的复合涂层,通过测试电流密度-电压曲线,分析气膜放电机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的表面、... 目的通过对阴极等离子电解放电机制进行讨论,提出大面积沉积复杂形状试样的解决办法。方法在电解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氯铂酸制备Pt颗粒弥散的复合涂层,通过测试电流密度-电压曲线,分析气膜放电机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的表面、截面形貌进行分析表征。结果在电解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或者在阴极区施加微珠,使气膜层更均匀,同时降低了沉积涂层的电流密度。随着Pt含量的增加,涂层孔隙率逐渐降低。涂层中弥散的Pt颗粒起到了弥散增韧的作用,提高了涂层的断裂韧性和抗剥落性能。结论实现了在大面积复杂形状试样上制备陶瓷涂层,并通过在涂层中弥散Pt颗粒提高了涂层的致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等离子电解沉积 陶瓷涂层 放电击穿 pt颗粒 弥散增韧 抗氧化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Nafion表面沉积Pt粒子新方法
7
作者 赵月 赵红 +1 位作者 丁敏 韩苗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98-101,共4页
通过在Nafion膜表面负载Pt粒子,增大电解质与催化剂的有效接触面积.试验利用U型管装置还原Pt粒子.U型管反应装置可以确保在Nafion膜两边在浓度差和渗透压的作用下,在垂直方向的Nafion膜两侧的Pt离子在Nafion膜上充分均匀的还原成Pt粒子... 通过在Nafion膜表面负载Pt粒子,增大电解质与催化剂的有效接触面积.试验利用U型管装置还原Pt粒子.U型管反应装置可以确保在Nafion膜两边在浓度差和渗透压的作用下,在垂直方向的Nafion膜两侧的Pt离子在Nafion膜上充分均匀的还原成Pt粒子.利用此方法可以得到分散均匀、粒径尺寸在十到几十纳米的Pt粒子.对新方法与传统的Pt/C(1∶1)催化剂下的膜电极进行交流阻抗测试,新方法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 pt粒子 化学沉积
下载PDF
N掺杂Pt/HZSM-5催化剂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研究
8
作者 贾永杰 吕岩 +5 位作者 王进 丁传敏 王俊文 石琪 张侃 刘平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66,共7页
以三聚氰氨(CHN)为N源,制得N掺杂HZSM-5分子筛(N-HZSM-5)。以Pt为活性组分,N-HZSM-5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掺杂Pt/HZSM-5催化剂,并探究了催化剂对甲烷部分氧化(POM)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将Pt负载到N-HZSM-5分子筛... 以三聚氰氨(CHN)为N源,制得N掺杂HZSM-5分子筛(N-HZSM-5)。以Pt为活性组分,N-HZSM-5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掺杂Pt/HZSM-5催化剂,并探究了催化剂对甲烷部分氧化(POM)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将Pt负载到N-HZSM-5分子筛时形成的Pt-N物种,有助于增强活性组分Pt与载体之间的作用力,改善Pt颗粒的分散性,明显提升催化剂对POM反应的催化性能。其中,当m(C_(3)H_(6)N_(6))/m(HZSM-5)为1/2时,催化剂中的Pt-N物种含量(质量分数)最高,活性组分Pt与载体之间的作用力最强,Pt颗粒粒径最小,催化性能提升最显著,CH初始转化率提高了15%,CO选择性提高了18%,H选择性提高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掺杂 甲烷部分氧化 pt颗粒 分散 催化性能
下载PDF
纳米Pt粒子的微乳液法制备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罗阳明 孙颖 +1 位作者 王昌斌 韩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5-647,共3页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正辛醇 /水 (CTAB/C8H17OH/H2 O)微乳液中 ,选择合适的微乳液配比 ,水合肼为还原剂 ,常温下制得了粒径为 6~ 8nm的Pt粒子。研究了微乳液的形成条件和水含量对Pt粒子粒径大小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 ,以He为保护...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正辛醇 /水 (CTAB/C8H17OH/H2 O)微乳液中 ,选择合适的微乳液配比 ,水合肼为还原剂 ,常温下制得了粒径为 6~ 8nm的Pt粒子。研究了微乳液的形成条件和水含量对Pt粒子粒径大小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 ,以He为保护气体 ,热处理Pt粒子后表明 :10 0℃时 ,XRD峰中有表面活性剂CTAB存在 ,2 0 0℃时未见杂质成分 ;温度升高到 3 0 0℃ ,Pt粒子XRD峰变尖变窄 ,这意味着Pt粒子开始出现晶粒长大。为避免Pt粒子长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热处理 纳米铂粒子 制备
下载PDF
阴极等离子电解大面积沉积弥散Pt微粒增韧8YSZ热障涂层 被引量:8
10
作者 邓舜杰 何业东 +1 位作者 王鹏 张津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1-197,共7页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在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一层Ni Co Cr Al Y粘结层,然后采用阴极等离子电解沉积(CPED)制备一层弥散Pt微粒的8YSZ涂层。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陶瓷微珠,促使阴极表面发生均匀的等离子微弧放电,实现了在大面积样品上沉积8...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在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一层Ni Co Cr Al Y粘结层,然后采用阴极等离子电解沉积(CPED)制备一层弥散Pt微粒的8YSZ涂层。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陶瓷微珠,促使阴极表面发生均匀的等离子微弧放电,实现了在大面积样品上沉积8YSZ涂层。获得的涂层厚度到达120μm,具有多孔结构,由立方相和四方相8YSZ以及Pt组成。1100℃空气中循环氧化的结果表明,随着涂层中Pt含量的的增加,涂层的抗高温氧化和抗剥落性能得到明显提高。Pt微粒对8YSZ涂层的增韧作用主要为:Pt微粒塑性变形吸收裂纹扩展的能量,钝化裂纹尖端,减小裂纹尺寸,提高涂层的临界断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等离子电解沉积 8YSZ热障涂层 颗粒增韧 高温循环氧化
原文传递
阴极等离子电解沉积ZrO_2-Al_2O_3-Pt复合热障涂层组织及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伟泽 何业东 +2 位作者 王鹏 邓舜杰 张津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3-179,共7页
采用在阴极区添加陶瓷微珠进行阴极等离子电解的方法,可以在大面积的高温合金上沉积ZrO2-5%Al2O3弥散Pt微粒的复合热障涂层。SEM形貌观测结果表明,涂层的内层为致密结构,外层为多孔结构,涂层厚度可达200μm。XRD分析结果表明,该涂层由t-... 采用在阴极区添加陶瓷微珠进行阴极等离子电解的方法,可以在大面积的高温合金上沉积ZrO2-5%Al2O3弥散Pt微粒的复合热障涂层。SEM形貌观测结果表明,涂层的内层为致密结构,外层为多孔结构,涂层厚度可达200μm。XRD分析结果表明,该涂层由t-ZrO2、c-ZrO2、α-Al2O3。在1100℃空气中循环氧化结果表明,随着Pt含量的增加,ZrO2-5%Al2O3弥散Pt微粒的复合热障涂层抗高温氧化性能和抗剥落性能显著提高,隔热实验证明该涂层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这些优异的性能可归于弥散Pt微粒的增韧效应,垂直闭塞微孔可以松弛应力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等离子电解 热障涂层 pt微粒增韧
原文传递
分散铂修饰聚苯胺电极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怡 贾梦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11-2215,共5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CV)方法,探讨了在合成分散铂修饰聚苯胺复合电极(Pt-PANi/pt)时能够影响聚苯胺表面形貌的质子酸种类以及铂微粒的电沉积方法。实验发现,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聚苯胺时,在硝酸介质中制备的纳米聚苯胺纤...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CV)方法,探讨了在合成分散铂修饰聚苯胺复合电极(Pt-PANi/pt)时能够影响聚苯胺表面形貌的质子酸种类以及铂微粒的电沉积方法。实验发现,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聚苯胺时,在硝酸介质中制备的纳米聚苯胺纤维细小、膜层稳定、能够提高复合电极的催化活性,比在硫酸介质中制备的聚苯胺更适合作为Pt催化剂的载体;沉积分散铂所采用的电化学方法不同导致铂的生长方式不同,造成复合电极催化活性的差异。采用脉冲电位法,通过缩短脉冲沉积时间,能够使铂微粒数目增多、分布均匀,有效提高铂的比表面积,制备的Pt-PANi/pt复合电极显示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电沉积pt催化剂 分散铂修饰聚苯胺电极 甲醇电氧化
下载PDF
差分脉冲伏安法同时检测硝苯地平和尼群地平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安亭 卫应亮 +1 位作者 王璐 王永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1,共8页
采用绿色环保的还原剂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制备石墨烯(GR)/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铂纳米粒子(PtNPs)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制备了GR/PDDA/PtNPs复合修饰电极,并采用透射电镜、电化学等方法对GR/PDDA/PtNPs进行表征。以pH=8.5... 采用绿色环保的还原剂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制备石墨烯(GR)/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铂纳米粒子(PtNPs)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制备了GR/PDDA/PtNPs复合修饰电极,并采用透射电镜、电化学等方法对GR/PDDA/PtNPs进行表征。以pH=8.5的B.R缓冲溶液为支持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硝苯地平(Nifedipine,NF)和尼群地平(Nitrendipine,NT)在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优化了电化学测量条件。NF溶液浓度为4.0×10(-7)~1.6×10(-4) mol·L^(-1),NT溶液浓度为1.0×10^(-6)~1.4×10^(-4) mol·L^(-1),它们的还原峰电流与浓度成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5.0×10^(-8) mol·L^(-1),3.7×10^(-7) mol·L^(-1)。所建立的方法成功应用于血药中NF、NT的测定,获得可靠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尼群地平 石墨烯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铂纳米粒子
下载PDF
静电自组装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膜电极的光谱学分析
14
作者 唐浩林 潘牧 +1 位作者 木士春 袁润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24-527,537,共5页
合成了一种季铵聚阳离子(PDDA)修饰的纳米Pt颗粒,采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这种颗粒组装到质子交换膜(PEM,Nafion112)表面,Pt粒子的表面原子状态、Pt的还原和自组装过程以及自组装膜的电化学性能分别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FTIR)、紫外-可见... 合成了一种季铵聚阳离子(PDDA)修饰的纳米Pt颗粒,采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这种颗粒组装到质子交换膜(PEM,Nafion112)表面,Pt粒子的表面原子状态、Pt的还原和自组装过程以及自组装膜的电化学性能分别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电化学工作站分析。结果表明,较低的修饰离子含量有利于提高还原速度和增加Pt粒子的表面裸露原子数量,n(PDDA)∶n(Pt)=5∶3为合适的修饰离子用量;发现静电自组装是一个先由大量的小阳离子占据空位,然后由带电大颗粒取代的过程,该体系的自组装在12h完成,此后Pt的组装量(3 2×10-3mg/cm2)和膜的导电能力(0 02S/cm)不再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聚阳离子 纳米pt Nation膜 静电自组装
下载PDF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溶胶-凝胶杂化膜漆酶传感电极的邻苯二酚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娄童芳 屈建莹 +2 位作者 邢欢欢 杜学萍 董莹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利用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溶胶-凝胶复合材料固定漆酶(Lac),制得漆酶生物电极(Pt-Au-CS—SiO2-Lac/GC).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在该漆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 利用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溶胶-凝胶复合材料固定漆酶(Lac),制得漆酶生物电极(Pt-Au-CS—SiO2-Lac/GC).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在该漆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Au—CS—SiO2-Lac/GC电极对邻苯二酚的电催化在8×10-7~1×10-4mol·L。浓度范围,其浓度与还原峰电流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3,检出限7.9×10-8mol·L-1,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壳聚糖/二氧化硅溶胶-凝胶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 邻苯二酚
下载PDF
铜离子掺杂双金属纳米球免疫传感器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起 姜丽萍 +4 位作者 郭丰佳 滕圆圆 韩洪文 孙静波 郭立娜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9-1235,共7页
以比表面积大、结合位点多的金铂纳米球杂化二氧化锡石墨烯(GS-SnO2@Au-Pt)修饰玻碳电极,作为传感平台固定捕获抗体(Ab1),铜离子掺杂金银纳米球(Au-Ag@Cu^(2+))与检测抗体(Ab2)结合作为免疫探针,构建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并用于检测... 以比表面积大、结合位点多的金铂纳米球杂化二氧化锡石墨烯(GS-SnO2@Au-Pt)修饰玻碳电极,作为传感平台固定捕获抗体(Ab1),铜离子掺杂金银纳米球(Au-Ag@Cu^(2+))与检测抗体(Ab2)结合作为免疫探针,构建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并用于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基于Cu^(2+)和Cu^(+)之间的电子转移,以及金银双金属协同效应增强检测信号,通过方波伏安法(SWV)检测,在0.25 V处获得尖锐信号峰。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1 fg/mL~10 ng/mL)和较低的检出限(0.34 fg/mL),在PSA临床检测中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铜离子掺杂金银纳米球 金铂纳米球杂化二氧化锡石墨烯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原文传递
铂钴修饰聚乙酰苯胺复合膜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彦春 兰黄鲜 +2 位作者 田建袅 罗全迁 蔡英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6,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石墨电极表面合成铂钴微粒修饰的聚乙酰苯胺复合膜电极(Pt-Co/PAANI/C),并分别用XRD与SEM对样品的成分与形貌进行表征。SEM研究表明:铂钴颗粒在聚乙酰苯胺膜上具有很高的分散度,且颗粒大小均匀,电极的比表面积大大提高...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石墨电极表面合成铂钴微粒修饰的聚乙酰苯胺复合膜电极(Pt-Co/PAANI/C),并分别用XRD与SEM对样品的成分与形貌进行表征。SEM研究表明:铂钴颗粒在聚乙酰苯胺膜上具有很高的分散度,且颗粒大小均匀,电极的比表面积大大提高。考查了复合膜电极在酸性介质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与Pt-Co/C电极相比,Pt-Co/PAANI/C电极对甲醇的催化氧化呈现出更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酰苯胺 铂钴微粒 电催化氧化 甲醇
下载PDF
催化层厚度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18
作者 王娜 张文 王宇新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2017年第3期80-87,共8页
采用一维稳态宏观均相模型,首次对不同阴极催化层(CCL)厚度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在全操作电流范围内的功率输出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在催化层中各相的体积比不变的前提下,催化层厚度以2种方式变化:一是变化单位面积催化层内的Pt载... 采用一维稳态宏观均相模型,首次对不同阴极催化层(CCL)厚度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在全操作电流范围内的功率输出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在催化层中各相的体积比不变的前提下,催化层厚度以2种方式变化:一是变化单位面积催化层内的Pt载量;二是变化Pt在碳载铂(Pt/C)催化剂颗粒中的质量分数。2种方式的模拟结果均表明,催化层较厚的PEMFC具有较高的功率输出。但是从提高催化剂利用率角度考虑,第1种催化层厚度变化方式中催化层越薄催化剂利用率越高,第2种方式相反。在本研究设定的CCL参数范围内,最适宜厚度催化层在整个电流密度范围内都使PEMFC有最高的功率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层厚度 单位面积催化层的pt载量 ptpt/C颗粒中的质量分数 功率输出
原文传递
Chemically Synthesised Pt Particles on Surface Oxidized Carbon Nanotubes as an Effective Catalyst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19
作者 Mohammad yari Sajjad Sadaghat Sharehjini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8-,共1页
1 Results The synthesis,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of Pt particles prepared using the surface oxidized carbon nanotubes prepared by chemically anchoring Pt onto the surface of the CNTs wit... 1 Results The synthesis,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of Pt particles prepared using the surface oxidized carbon nanotubes prepared by chemically anchoring Pt onto the surface of the CNTs with 2.0 mol/L HNO3 by refluxing for 10 h to introduce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The particles of Pt are synthesized by reduction with sodium borohydride of H2PtCl6. The electro-oxidation of liquid methanol of this catalyst as a thin layer on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is investigated at room 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s pt particles fuel cell 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