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培养基及不同温度对体外培养泡球蚴原头节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赵阶峰 夏海洋 +3 位作者 郁晓峰 张示杰 彭心宇 杨宏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4-246,25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不同培养基对体外培养泡球蚴原头节的影响,探讨泡球蚴原头节体外培养合适条件。方法按照培养基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4℃、25℃、37℃);Ⅱ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4℃、25℃、37℃);...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不同培养基对体外培养泡球蚴原头节的影响,探讨泡球蚴原头节体外培养合适条件。方法按照培养基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4℃、25℃、37℃);Ⅱ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4℃、25℃、37℃);Ⅲ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M199(4℃、25℃、37℃)。观察各组泡球蚴原头节存活、生长情况,并记录原头节存活率及最长生存时间。结果 RPMI-1640培养基、D-MEM培养基与M199培养基中泡球蚴原头节的存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RPMI-1640培养基与D-MEM培养基中泡球蚴原头节的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25℃与37℃泡球蚴原头节的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RPMI-1640培养基在4℃及37℃,D-MEM培养基在25℃泡球蚴原头节存活率较高;各组在第3d和第9d泡球蚴原头节存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4℃各组原头节存活时间明显高于25℃组和37℃组。结论不同温度及不同培养基对体外培养泡球蚴原头节的存活的影响不同,RPMI-1640在4℃下培养,D-MEM在25℃培养,原头节成活率较高,存活时间较长,M199培养基不适合泡球蚴原头节的体外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 原头节 温度 体外培养
下载PDF
用ELISA方法检测原头节及EgM免疫犬IgG变化情况 被引量:4
2
作者 郭宝平 张壮志 +5 位作者 张文宝 石宝新 古努尔.吐尔逊 吐尔洪.依米提 哈斯也提艾力 王进成 《地方病通报》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用不同的抗原检测免疫犬后的血清,判定所引起的IgG变化和有无与其他虫种的交叉反应。方法在用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和EgM家族重组表达蛋白对犬的免疫保护实验中,以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可溶性粗抗原和多头绦虫可溶性... 目的用不同的抗原检测免疫犬后的血清,判定所引起的IgG变化和有无与其他虫种的交叉反应。方法在用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和EgM家族重组表达蛋白对犬的免疫保护实验中,以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可溶性粗抗原和多头绦虫可溶性粗抗原包被检测时,通过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其中的特异性抗体IgG的变化规律及与多头绦虫抗原有无交叉反应。结果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检测出相对应免疫组实验犬IgG应答变化情况,同时用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包被抗原亦检测出IgG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十分明显,与多头绦虫无交叉反应。检测EgM重组蛋白免疫组IgG时它们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十分明显。结论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免疫组通过ELISA的方法较为准确地检测出其IgG的应答情况;EgM重组蛋白免疫组的抗体检测仍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头节 可溶性粗抗原 细粒棘球绦虫 多头绦虫 ELISA IGG
下载PDF
吡喹酮治疗人体肝、肺包虫病的观察
3
作者 陈刚 钱中希 刘瑞霖 《地方病通报》 1989年第4期47-51,97-98,共5页
25例肝、肺包虫病患者口服吡喹酮治疗7天后手术摘除包虫囊肿,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了包虫囊内药物浓度和血药浓度,证实吡喹酮确可进入包虫囊内,但其浓度很低,肝包虫囊内浓度高于肺包虫,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囊内浓度。应用透射和扫描电... 25例肝、肺包虫病患者口服吡喹酮治疗7天后手术摘除包虫囊肿,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了包虫囊内药物浓度和血药浓度,证实吡喹酮确可进入包虫囊内,但其浓度很低,肝包虫囊内浓度高于肺包虫,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囊内浓度。应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治疗后生发层皮层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空泡增多,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糖原减少,出现较多溶酶体和髓样结构等;原头节呈外翻型,吸盘凸出,后部短缩,体表呈粗糙颗粒状或带状,散在分布泡状结构;少数原头节变化更显著。原头节活力鉴定提示,治疗后肝包虫囊内原头节着色率(62.7%)高于肺包虫(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包虫病 疗效
下载PDF
去氢骆驼蓬碱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红玲 赵军 +4 位作者 马运芳 高惠静 吕国栋 阮洁 王建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5-999,共5页
目的研究去氢骆驼蓬碱在体外及小鼠体内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药物干预试验检测去氢骆驼蓬碱(Harmine)体外杀原头蚴效果,并以去氢骆驼蓬碱对原头蚴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与传统抗包虫药物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相比... 目的研究去氢骆驼蓬碱在体外及小鼠体内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药物干预试验检测去氢骆驼蓬碱(Harmine)体外杀原头蚴效果,并以去氢骆驼蓬碱对原头蚴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与传统抗包虫药物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相比较,评价去氢骆驼蓬碱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活性;通过昆明白小鼠腹腔注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制备包虫病动物模型,观察10.0、5.0、2.5mg/kg体重去氢骆驼蓬碱连续给药14d对包虫病小鼠的囊湿重、抑囊率及囊泡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去氢骆驼蓬碱在体外可抑制原头蚴生长,LC50为(44.11±1.32)μg/ml;去氢骆驼蓬碱2.5、5.0、10.0 mg/kg体重均可抑制包虫病小鼠体内囊泡的生长,抑囊率分别为64.59%、68.38%和72.43%,且能破坏囊泡的生发层结构和抑制肝脏的炎症。结论去氢骆驼蓬碱对体内外细粒棘球原头蚴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骆驼蓬碱 细粒棘球蚴绦虫 原头节 体内外试验
原文传递
3种药物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7
5
作者 赵春芳 温浩 +3 位作者 阿孜古丽.吐尔逊 王建华 陈晓 买买提江.阿不都卡德尔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 ,探讨氧苯达唑抗包虫病的作用。 方法 将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分别配成高、中、低浓度加入 RPMI16 4 0培养基中 ,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 目的 通过比较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 ,探讨氧苯达唑抗包虫病的作用。 方法 将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分别配成高、中、低浓度加入 RPMI16 4 0培养基中 ,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 ,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 ,直到对照组的头节全部死亡为止。 结果 将相同条件下 3种药物作用原头节的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 ,阿苯达唑、氧苯达唑高、中、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而阿苯达唑脂质体仅在高浓度时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均有显著的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 ;氧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与阿苯达唑相当 ,可认为是一种新型抗包虫药 ;阿苯达唑脂质体剂型并未显示出特殊的体外抗原头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原头节 阿苯达唑 氧苯达唑 阿苯达唑脂质体 体外实验
下载PDF
微囊法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慧 李军 +2 位作者 郭宝平 温浩 张文宝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4-788,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原头蚴发育成微囊,经腹腔注射建立稳定的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和鼠源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经胃蛋白酶消化后检测虫体活力并计数,于37℃、5%CO2条件下...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原头蚴发育成微囊,经腹腔注射建立稳定的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和鼠源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经胃蛋白酶消化后检测虫体活力并计数,于37℃、5%CO2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至发育成微囊,以每鼠50个微囊的剂量经腹腔注射的途径分别接种BALB/c小鼠。接种6个月后,通过腹部解剖大体观察和病理检测分析各组小鼠的感染情况及包虫囊的生长情况。结果原头蚴在体外培养60d时发育成微囊,显微镜下观察Eg具有明显的透明角质层结构,而Em微囊角质层较薄。小鼠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感染率均为100%,Eg包虫囊为游离单囊,成囊率达70%,囊内无原头蚴;Em包虫囊为类似肿瘤的团块状组织,病灶内有生发囊及原头蚴。结论采用微囊法可建立稳定的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为疫苗研制、药物筛选和疗效判定提供研究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多房棘球蚴 原头蚴 微囊 小鼠 感染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梅 李文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81-784,共4页
目的:研究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对原头蚴攻击小鼠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分别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黏膜接种和口服接种免疫BALB/c小鼠12周后,用50个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腹腔... 目的:研究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对原头蚴攻击小鼠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分别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黏膜接种和口服接种免疫BALB/c小鼠12周后,用50个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腹腔注射进行攻击,攻击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取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体外培养,分别以多房棘球绦虫抗原(EmAg)、刀豆素A(ConA)刺激诱生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以脂多糖(LPS)刺激诱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常规ELISA测定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0、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疫苗免疫组IFN-γ、IL-12、TNF-α水平增加,IL-10水平降低,EmAg刺激组和ConA或LPS刺激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原液组。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可诱导攻击感染小鼠产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增强宿主抗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 原头蚴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原头蚴及囊液促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TGF-β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小林 印双红 +1 位作者 吴向未 陈雪玲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囊液及原头蚴对体外培养BABL/c小鼠脾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取BABL/c小鼠脾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加入不同浓度囊液/原头蚴共培养72h,用ELISA检测上清液TGF-β含量;同时收集细胞并提取mRNA,用RT-PCR检测TGF-βmRNA...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囊液及原头蚴对体外培养BABL/c小鼠脾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取BABL/c小鼠脾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加入不同浓度囊液/原头蚴共培养72h,用ELISA检测上清液TGF-β含量;同时收集细胞并提取mRNA,用RT-PCR检测TGF-βmRNA的相对表达量。试验以PBS与脾细胞混合培养组为对照。结果 ELISA检测囊液组和原头蚴组TGF-β分泌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囊液组和原头蚴不同浓度组及对照组TGF-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囊液/原头蚴不同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头蚴和囊液均能刺激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TGF-β表达增加,提示原头蚴和囊液中含有能促使宿主产生TGF-β的抗原物质,这些抗原物质在包虫病的免疫逃避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液 原头蚴 脾细胞 TGF-Β
原文传递
包虫病局部化疗药物的筛选试验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温浩 姚秉礼 +1 位作者 邹培范 丁兆勋 《新疆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本文对14种中西药物杀灭包虫原头蚴效用进行了试验观察,药物作用时间分别为5、10、15、20min。结果表明,较为理想的化疗药物依次为氯化钠(20%)、冰醋酸(0.125%)+氯化钠(10%)及乙醇(70%),双水(3%)和醛甲(4%)仍具药效,中药在短期内... 本文对14种中西药物杀灭包虫原头蚴效用进行了试验观察,药物作用时间分别为5、10、15、20min。结果表明,较为理想的化疗药物依次为氯化钠(20%)、冰醋酸(0.125%)+氯化钠(10%)及乙醇(70%),双水(3%)和醛甲(4%)仍具药效,中药在短期内效用不佳。同时提出药物对原头蚴损伤程度的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化疗药物 原头蚴 体外实验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小鼠肝脏髓源抑制性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比例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小凡 巩文词 +3 位作者 曹胜魁 徐梦 曹建平 沈玉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2-627,共6页
目的分析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肝脏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和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动态变化,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将30只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感染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约2000个... 目的分析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肝脏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和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动态变化,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将30只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感染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约2000个,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感染后3、6、12个月(感染早、中、晚期)收集小鼠肝脏白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MDSCs及其亚型M-MDSCs、PMN-MDSCs与Treg细胞比例。结果感染组小鼠感染后3、6、12个月肝脏白细胞中MDSCs比例分别为(1.61±0.36)%、(5.68±0.69)%和(16.18±0.69)%,对照组分别为(2.19±0.42)%、(0.99±0.07)%和(4.18±0.84)%,感染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感染组小鼠感染3、6、12个月后肝脏白细胞中M-MDSCs比例分别为(0.69±0.27)%、(5.30±0.72)%和(10.75±0.29)%,对照组分别为(0.42±0.24)%、(0.69±0.02)%和(2.12±0.13)%,感染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感染组小鼠感染后3、6、12个月肝脏白细胞中PMN-MDSCs比例分别为(0.93±0.23)%、(0.32±0.02)%和(5.14±1.03)%,对照组分别为(1.77±0.26)%、(0.28±0.05)%和(1.99±0.90)%,感染后3个月和12个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小鼠感染后3、6、12个月肝脏白细胞中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3.35±0.14)%、(6.24±0.38)%和(3.41±0.07)%,对照组分别为(3.48±0.46)%、(3.65±0.45)%和(3.12±0.12)%,感染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6个月和12个月后,其肝脏白细胞中MDSCs与Treg细胞比例增加,前者比例变化更加明显,以M-MDSCs为主;以上提示M-MDSCs可能在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中后期发挥主要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原头节 髓源抑制性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青海高原不同宿主体内原头节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虎 阎海玉 武海燕 《地方病通报》 1994年第3期19-21,共3页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青海高原藏羊、牦牛和人体内原头节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三种宿主体内原头节的形态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由体被和实质组织构成。体被为5层,由外向内依次为合胞体带、透明带、纤维带、肌层和基底膜;实质组织由实质...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青海高原藏羊、牦牛和人体内原头节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三种宿主体内原头节的形态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由体被和实质组织构成。体被为5层,由外向内依次为合胞体带、透明带、纤维带、肌层和基底膜;实质组织由实质细胞、肌细胞、含糖原细胞、焰细胞—收集管系统和石灰小体等构成。并对其形态结构特征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羊 牦牛 原头节 超微结构
下载PDF
Analysis of Protoscoleces-specific Antigens from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with Proteomics Combined with Western Blot 被引量:7
12
作者 LI Zong Ji and ZHAO WeiDepartment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Cell Biology,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04,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Center of Scientific Technology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04,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The medical scientific institute of Ningxia, Yinchuan 750004,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718-723,共6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d optimize the proteomic analysis of protoscoleces-specific antigens from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To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identifying specific antigens in the soluble proteins of E. granu...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d optimize the proteomic analysis of protoscoleces-specific antigens from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To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identifying specific antigens in the soluble proteins of E. granulosus protoscoleces for further research. Methods Brood capsules were collected aseptically from fertile E. granulosus cysts from the livers of an infected patient. The fertile E. granulosus cysts were fractured, and protoscoleces were collected by centrifugation. The soluble proteins of protoscoleces were acquired using the 2D Quant kit according to the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 We employed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 combined with immunoblot assay (Western blot) to analyze the soluble components of E. granulosus protoscoleces antigens. The 2-DE and immunoblot maps obtained were analyzed with PDQuest 8.0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Results About 233 soluble protein spots were identified with Coomassie-stained gels. Most of the proteins had a molecular weight of 16 000 Da to 117 000 Da, and an isoelectric point value of 3.0 to 10.0. 2-DE immunoblot was conducted and 57 specific antigen spots were observed, among which 23 spots were identified. Conclusion 2-DE combined with Western blot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proteomic analysis and presents a new possibility for searching the specific E. granulosus protoscoleces antig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protoscoleces PROTEOMICS Specific antigen Two-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 (2-DE) Western blot
下载PDF
亚砷酸钠体外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邢国强 姜玉峰 +5 位作者 王勃 王卓 雷颖 史红娟 彭心宇 吕海龙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5-909,914,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NaAsO2)对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NaAsO2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NaAsO2(3、6、9、12和15μ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经0.1%伊红染色后于光...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NaAsO2)对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NaAsO2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NaAsO2(3、6、9、12和15μ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经0.1%伊红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原头节的活力,实验独立重复3次。不同浓度NaAsO2作用原头节24h后,采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酶活性;采用化学比色法或ELISA法测定NaAsO2作用后原头节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12μmol/L和15μmol/L NaAsO2对原头节杀伤作用明显,从作用第1d开始,原头节活力开始下降,培养至第10d时12μmol/L组原头节存活率仅为12.64%,15μmol/L组原头节全部死亡。不同浓度(≥6μmol/L)NaAsO2作用原头节24h后caspase-3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NaAsO2作用后的原头节抗氧化酶(SOD、GST、HO-1和NQO-1)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结论亚砷酸钠能显著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并显著降低抗氧化酶的活性,推测这种抑制作用与下调抗氧化酶活力有关,然而关于亚砷酸钠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原头节 亚砷酸钠 抗氧化酶
原文传递
细粒棘球绦虫在人体内棘球蚴原头节、囊壁蛋白质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得萍 樊海宁 +2 位作者 毋德芳 白海燕 赵海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5-577,582,共4页
目的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表达谱,进一步利用2DE和MALDI-TOF质谱分析技术对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构... 目的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表达谱,进一步利用2DE和MALDI-TOF质谱分析技术对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构成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结果在原头蚴、囊壁组织的双向电泳图中,各蛋白点通过MALDI-TOF-MS检测,原头蚴和囊壁分别有40个蛋白质点和8个蛋白质点得以初步鉴定,包括有:(1)细胞骨架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2)代谢相关酶类:苹果酸脱氢酶;磷酸丙糖异构酶;脯氨酸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类胡萝卜脱氢酶;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3)物质转运相关蛋白:载脂蛋白A-I;(4)应激反应蛋白(HSP70,HSP20相关蛋白)。结论初步鉴定了寄生人体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囊壁组织中的部分蛋白质点,其中,原头蚴中共有40个蛋白点,囊壁中有8个蛋白点。这些蛋白可能与细粒棘球蚴运动、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方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原头节 囊壁 蛋白质表达谱
下载PDF
Anti-parasitic effects of water-soluble alkaloid fractions from ethanolic extracts of Sophora moorcroftiana seeds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被引量:4
15
作者 LUO Yan-Ping ZHANG Yuan +8 位作者 ZHANG Hui-Min ZHANG Hong ZHANG Lin YU Hong-Juan CAO Ming-Qiang SHI Yan-Bin ZHI De-Juan MA Xing-Ming DONG Kai-Zho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9期665-673,共9页
Parasite infections of humans and animals remain a major global health problem, with limited choice of drugs being available to the treatment of parasitosis in the clinic. Sophora moorcroftiana(S. moorcroftiana) is a ... Parasite infections of humans and animals remain a major global health problem, with limited choice of drugs being available to the treatment of parasitosis in the clinic. Sophora moorcroftiana(S. moorcroftiana) is a shrub that grows in Tibet Plateau of China. Decoction of the seeds has been used as a traditional Tibetan medicine to treat parasitosis for years. But the anti-parasitic effects of water-soluble fractions in the seeds need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water-soluble alkaloid fractions(E2) were obtained from S. moorcroftiana seeds by refluxing extraction with 60% ethanol and low polarity fraction(E2-a) and high polarity fraction(E2-b) were subsequently isolated from E2 using column chromatography. As a parasite model, Caenorhabditis elegans(C. elegan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fractions and their survivals were record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at E2-a induced a lower survival rate in C. elegans than E2-b and E2. The protoscoleces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E. granulosus) were cultured in the presence of E2-a. Compared with E2-b and E2, protoscoleces exhibited decreased survival rate following E2-a treatment. Furtherly, the effects of E2-a on the behavior, brood size, and lifespan of the worms were investigated. Body bend frequencies of the worms treated with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E2-a were reduced by two-third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 < 0.01). Compared with non-E2-a-treated group, exposure of nematodes to E2-a led to a decrease in head thrashes and pharyngeal pumps frequency(P < 0.01). E2-a treatment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ly lower brood size(P < 0.01). Additional E2-a treatment induced a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lifespa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P < 0.05).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water-soluble fraction E2-a from S. moorcroftiana seeds was a potential helminthic ag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PHORA moorcroftiana ALKALOIDS ANTHELMINTICS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rotoscoleces
原文传递
不同来源棘球蚴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人体包虫病的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9-21,共3页
用不同来源(绵羊、牦牛、人)棘球蚴囊壁切制成4μm厚的冰冻切片和绵羊棘球蚴内原头节涂片作抗原,以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人体包虫病并进行比较。结果认为羊源细粒棘球囊壁抗原和头节抗原对诊断人体包虫病有一定价值。将IFAT和其... 用不同来源(绵羊、牦牛、人)棘球蚴囊壁切制成4μm厚的冰冻切片和绵羊棘球蚴内原头节涂片作抗原,以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人体包虫病并进行比较。结果认为羊源细粒棘球囊壁抗原和头节抗原对诊断人体包虫病有一定价值。将IFAT和其它免疫学方法合用,能提高包虫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囊壁 包虫病 诊断 IFAT
全文增补中
布洛芬抑制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史红娟 吕海龙 +6 位作者 雷颖 秦文娟 王勃 王卓 邢国强 杨仁坦 姜玉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布洛芬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组和布洛芬处理组(0.5、1.0、2.0、4.0mmol/L),将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加入相应培液中孵育,经0.1%伊红染色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布洛芬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组和布洛芬处理组(0.5、1.0、2.0、4.0mmol/L),将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加入相应培液中孵育,经0.1%伊红染色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形态及活力,实验重复3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原头节的超微结构变化;孵育24h后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原头节caspase-3酶活性。结果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原头节活力无明显变化。2.0mmol/L和4.0mmol/L布洛芬组作用48h后原头节活力开始下降,作用12d后4.0mmol/L布洛芬处理组无存活的原头节,2.0mmol/L布洛芬处理组的原头节活力为26.89%,0.5mmol/L和1.0mmol/L组原头节活力也明显下降。SEM观察超微结构,4.0mmol/L布洛芬组处理3d后的原头节顶突外翻、变形,吸盘变形,虫体出现虫蛀样损害。布洛芬处理组作用24h后caspase-3酶活性分别为(18.486±0.450)、(29.045±0.273)、(36.203±0.450)、(47.537±0.450)×103活力单位,对照组为(10.016±0.358)×103活力单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7.897,P<0.05)。结论布洛芬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细粒棘球蚴 原头节 体外
原文传递
p38MAPK抑制剂SB202190体外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晶 吕海龙 +4 位作者 王成华 孙冯 雷颖 彭心宇 姜玉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77-679,685,共4页
目的探讨p38MAPK抑制剂SB202190体外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分别加入12.5、25、50、100μmol/L的SB202190中体外孵育,在光镜下观察原头节的形态变化,同时通过伊红染色显示原头节活力。实验重复... 目的探讨p38MAPK抑制剂SB202190体外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分别加入12.5、25、50、100μmol/L的SB202190中体外孵育,在光镜下观察原头节的形态变化,同时通过伊红染色显示原头节活力。实验重复3次。结果孵育14d后,正常和DMSO对照组原头节的活力几乎没有改变。50μmol/L和100μmol/L SB202190作用1d后,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活力开始下降;作用14d后,100μmol/L SB202190组无存活的头节,50μmol/L SB202190组的头节活力仅为13.8%。12.5μmol/L和25μmol/L SB202190对原头节的活力也有影响,但不及高浓度组显著。结论 p38MAPK抑制剂SB202190在体外有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MAPK抑制剂 细粒棘球蚴 原头节 体外实验
原文传递
青海高原不同源原头节感染犬后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虎 慈延令 +1 位作者 闫海玉 武海燕 《地方病通报》 1993年第3期6-10,共5页
本文对青海高原藏羊、牦牛体内棘球蚴和原头节实验感染犬后获得的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二者在某些形态学上有显著差异,很可能是不同的虫株。牦牛-犬型细粒棘球绦虫的形态与世界各地报道过的虫株相比,有其... 本文对青海高原藏羊、牦牛体内棘球蚴和原头节实验感染犬后获得的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二者在某些形态学上有显著差异,很可能是不同的虫株。牦牛-犬型细粒棘球绦虫的形态与世界各地报道过的虫株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很可能是存在于我国的独立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头节 细粒棘球绦虫 成虫 形态学
下载PDF
石蒜碱及其与阿苯达唑联合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凌志 彭心宇 +3 位作者 张宏伟 陈钦钦 刘国升 朱东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5-268,273,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石蒜碱、阿苯达唑及石蒜碱联合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方法从感染羊肝上提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体外培养3d后,分别用石蒜碱(100、500、1000μmol/L)、阿苯达唑(50μmol/L)、石蒜碱联合阿苯达唑(100μmol/L+5... 目的观察比较石蒜碱、阿苯达唑及石蒜碱联合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方法从感染羊肝上提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体外培养3d后,分别用石蒜碱(100、500、1000μmol/L)、阿苯达唑(50μmol/L)、石蒜碱联合阿苯达唑(100μmol/L+50μmol/L)处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在处理后的第1、3、5、7、9d,用1%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的活性,使用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各组间原头节活性率的差异。结果经100、500、1000μmol/L的石蒜碱体外作用9d后,原头节的活性分别为72.70%、14.09%和0。石蒜碱不同剂量组处理后的原头节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蒜碱高、中、低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浓度石蒜碱处理组内,不同测量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蒜碱联合阿苯达唑(100μmol/L+50μmol/L)、阿苯达唑(50μmol/L)及低剂量石蒜碱(100μmol/L)体外作用9d后,原头节的活性分别为50.20%、90.22%和7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蒜碱具有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并表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与阿苯达唑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碱 阿苯达唑 细粒棘球蚴 原头节 体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