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认罪认罚案件量刑从宽的刑事一体化实现
被引量:
15
1
作者
陈实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42,195,共16页
量刑从宽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落点,当前认罪认罚案件存在控辩合意去协商化,法庭审理非实质化以及实体宽宥窄化的三重弊病,严重阻碍量刑从宽的实现。认罪认罚案件的量刑从宽应当推进刑事一体化改革,在量刑合意机制方面应当赋予辩方量刑...
量刑从宽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落点,当前认罪认罚案件存在控辩合意去协商化,法庭审理非实质化以及实体宽宥窄化的三重弊病,严重阻碍量刑从宽的实现。认罪认罚案件的量刑从宽应当推进刑事一体化改革,在量刑合意机制方面应当赋予辩方量刑协商的启动权、规范量刑建议的协商性交涉和开放认罪量刑从宽答辩,在审判程序方面应当确立以量刑为主的庭审结构、规范认罪认罚量刑从宽的法庭调查和允许法院依职权调整明显不当的量刑建议,在实体供给配套方面应当理顺认罪认罚的量刑情节体系,分离认罪认罚与悔罪表现情节并拓宽认罪认罚的量刑从宽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量刑从宽
量刑建议
控辩协商
量刑审理
量刑情节
原文传递
我国控辩协商程序的规范进路:以认罪认罚案件为视角
被引量:
12
2
作者
刘泊宁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48,共16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量刑协商模式。协商性司法模式的确立,使刑事诉讼的重心由审判阶段向审查起诉阶段前移,与对抗模式下的庭审实质化相对应,控辩协商实质化亦成为协商性司法模式的基本要求。然而,控辩平等协商作为协...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量刑协商模式。协商性司法模式的确立,使刑事诉讼的重心由审判阶段向审查起诉阶段前移,与对抗模式下的庭审实质化相对应,控辩协商实质化亦成为协商性司法模式的基本要求。然而,控辩平等协商作为协商性司法的核心和量刑合意形成的关键环节,却未受到立法、实务层面的应有重视,相应配套之程序性规则体系与保障措施的缺失,使得控辩协商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控辩双方诉讼实力不平衡导致控辩协商实质性缺位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程序正义是刑事诉讼的灵魂。为增强控辩合意过程和协商结果的公正性,应探索控辩协商之规范模型,从控辩双方的主体地位、决策能力两个层面考量,探讨建立规范、具体、系统的控辩协商程序之基本方向和完善法律规范层面对控辩协商规制不足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控辩协商
协商实质化
程序规则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从宽原则解释的差异化及其整合
被引量:
2
3
作者
周建军
周宵欣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9-106,共8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重要一环,自诞生以来便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以职权主义为中心的诉讼构造模式的发展。在当前司法实务中,更倾向于将认罪认罚从宽原则解释为一项涵盖刑事诉讼法和刑法中各种具体制度的司法制度,而非...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重要一环,自诞生以来便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以职权主义为中心的诉讼构造模式的发展。在当前司法实务中,更倾向于将认罪认罚从宽原则解释为一项涵盖刑事诉讼法和刑法中各种具体制度的司法制度,而非刑事诉讼法所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公检法三机关对其的理解各执其言,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基本以自身角度出发对该原则作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单一解释,使得应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的认罪认罚从宽原则呈现出解释的阶段性脱节的状态。在各个诉讼阶段对认罪认罚从宽原则的认知偏差的形成原因在于我国阶段论的诉讼化的效应和模糊不清的刑诉权力结构的双重影响。为了打破对认罪认罚从宽原则阶段性解释的认知壁垒,应当优化现有诉讼程序、区分重点审查对象、促进量刑建议精准化,以此来打破阶段性解释所造成的司法实务中适用时的阶段性割裂的现状,将认罪认罚从宽原则的优势最大化,从而推动其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控辩协商
差异化整合
刑事诉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罪认罚案件控辩协商的形式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李贵扬
王梓俨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47-56,共10页
认罪认罚案件中控辩协商形式化的弊端日渐显露,检察官主导下的协商存在压缩律师辩护空间的风险,控辩之间力量的失衡及信息资源不对称等使辩护方始终游离于协商之外,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控辩协商的合法性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正...
认罪认罚案件中控辩协商形式化的弊端日渐显露,检察官主导下的协商存在压缩律师辩护空间的风险,控辩之间力量的失衡及信息资源不对称等使辩护方始终游离于协商之外,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控辩协商的合法性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正当性受到质疑。由于固有的控辩失衡问题、过度追求司法效率的价值导向、控辩双方信息资源的不对称、协商过程缺少监督机制及欠缺有效辩护等因素,致使实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控辩协商形式化的风险,影响协商性司法的发展进程。目前,突破控辩协商的形式化,需要在现行制度运行的框架内寻求控辩双方实质性的共商协作,既应敦促律师积极行使辩护权,实现有效辩护;又需要检察官落实客观义务,规范公诉权的行使,构建权利与义务交互式的实质化控辩协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控辩协商
有效辩护
客观义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轻罪治理背景下协商性辩护机制的完善路径
5
作者
张咏涛
陈奕轩
《西部学刊》
2024年第7期87-90,共4页
随着轻罪治理体系在我国逐步构建,为保障被追诉人的正当权益,应当构建协商性辩护机制。协商性辩护机制具有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司法质效、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相统一的重要价值。但在运行中,却呈现出辩护进程追诉机关主导、“辩...
随着轻罪治理体系在我国逐步构建,为保障被追诉人的正当权益,应当构建协商性辩护机制。协商性辩护机制具有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司法质效、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相统一的重要价值。但在运行中,却呈现出辩护进程追诉机关主导、“辩护”形式化的现状,为化解适用规则阙如、程序设计原则、信息掌握不平衡的运行阻碍,应探求通过提升协商性辩护质效、健全协商性辩护程序规则、完善协商性辩护细则、建立控辩双方的证据开示制度等路径,完善轻罪治理背景下的协商性辩护机制,丰富轻罪治理的中国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治理
认罪认罚
控辩协商
协商性辩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罪认罚“自愿性”保障的困境与纾解
6
作者
董娟
匡碧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8-23,共6页
2018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然而,司法实践中该制度的适用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缺位、值班律师作用发挥不明显和被追诉人上诉权受到限制等。上述问题共同导致认罪认罚案件中“自愿...
2018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然而,司法实践中该制度的适用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缺位、值班律师作用发挥不明显和被追诉人上诉权受到限制等。上述问题共同导致认罪认罚案件中“自愿性”保障的缺位,被追诉人无法基于内心“自愿”放弃权利。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应当通过完善被追诉人权利告知程序、落实值班律师制度、保障被追诉人的上诉权等方式确保被追诉人“自愿”认罪服判,保障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认罪认罚制度的正当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自愿性
权利保障
控辩协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控辩协商中被追诉人预期利益保障的本土化省思——中美比较视域下的考察
7
作者
严嘉琪
《政法学刊》
2024年第4期56-69,共14页
对于美国辩诉交易中被追诉人预期利益保障机制而言,联邦为被追诉人设置了撤回认罪答辩、排除不利证据等相关规定,而部分州则创设出“法官信息提供模式”和“司法调和模式”等司法参与协商的保障体系。在制度构思上,美国法官在多数情形...
对于美国辩诉交易中被追诉人预期利益保障机制而言,联邦为被追诉人设置了撤回认罪答辩、排除不利证据等相关规定,而部分州则创设出“法官信息提供模式”和“司法调和模式”等司法参与协商的保障体系。在制度构思上,美国法官在多数情形中仅充当着形式上确认辩诉协议和量刑建议的角色。在我国的控辩协商过程中,审判方的最终裁决权并未因协商性司法理念的引入向控方移转,实践中法官对控辩合意的调整可能影响被追诉人对量刑的预期。基于比较法视域下的法文化思考,此类现象揭示出以妥协为核心的协商性司法这一子系统与以追求国家本位、实质真实的刑事诉讼母系统之间的张力。控辩协商在我国的制度语境下不宜单纯定位为纠纷解决的手段,可以作为尽快探知事实真相的辅助方式。相应地,我国可在宏观考量上为检法沟通赋予适当的空间,并通过法官依申请介入协商、对司法参与进行录音录像以及设置量刑咨询法官等举措规避司法参与协商的潜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辩协商
辩诉交易
预期利益保障
司法参与
法文化
原文传递
挑战与应对:轻罪治理背景下的审前辩护
8
作者
付静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9-98,共10页
在轻罪时代呼唤犯罪治理方式转型的背景下,轻罪治理应运而生。轻罪治理没有动摇辩护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价值,但令律师辩护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包括辩护阶段的前移、辩护重心的转变以及辩护策略的调整。同时,轻罪治理也给律师审前辩护造...
在轻罪时代呼唤犯罪治理方式转型的背景下,轻罪治理应运而生。轻罪治理没有动摇辩护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价值,但令律师辩护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包括辩护阶段的前移、辩护重心的转变以及辩护策略的调整。同时,轻罪治理也给律师审前辩护造成现实困境,包括律师有效辩护的可能性降低、律师辩护权利保障不足以及律师辩护流于形式。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未来应从提高律师业务能力、保障审前阶段律师辩护权利、加强律师实质参与协商能力等方面出发,保障控辩平等协商,激发律师审前辩护潜力,实现轻罪案件审前辩护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治理
审前辩护
辩护形态
控辩协商
辩护空间
值班律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证据开示制度研究
被引量:
2
9
作者
丁成
乌日嘎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1-57,共7页
证据开示制度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配套机制在实践中适用率较低,主要面临着司法理念滞后、适用成本高和程序设计阙如等三重困境。鉴于证据开示制度具有保障被追诉方的知悉权、提升认罪认罚质效和强化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主导地位...
证据开示制度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配套机制在实践中适用率较低,主要面临着司法理念滞后、适用成本高和程序设计阙如等三重困境。鉴于证据开示制度具有保障被追诉方的知悉权、提升认罪认罚质效和强化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主导地位等价值,有必要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合理地探索其程序设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证据开示程序的设计应当从启动范围和方式、开示主体与开示对象、开示内容、证据开示的衍生效力、救济程序设计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证据开示
控辩协商
程序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刑事辩护视域下认罪认罚程序的三个转向
10
作者
刘潇雨
廖群
《武陵学刊》
2022年第4期75-82,共8页
以控辩平等为基础、控辩协商为核心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刑事辩护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制度安排下,刑事辩护陷入重重困境:抗辩式诉讼程序的阙如导致律师程序性辩护和控辩协商均难以开展;实质自愿性保障的不足妨碍被追诉人与辩...
以控辩平等为基础、控辩协商为核心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刑事辩护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制度安排下,刑事辩护陷入重重困境:抗辩式诉讼程序的阙如导致律师程序性辩护和控辩协商均难以开展;实质自愿性保障的不足妨碍被追诉人与辩护律师产生诉讼合力;法官程序控制的缺位致使律师辩护空间被再次压缩。未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善面临三大转向:通过诉讼化改造审前程序,实现从非抗辩式程序朝抗辩式诉讼程序的转向;通过扩张辩方案件知悉权,实现从重视形式自愿性朝保障实质自愿性的转向;通过强化法官诉讼程序控制,实现从检察官主导认罪认罚程序朝法官主导认罪认罚程序的转向。完成这三大转向应坚持控辩平等原则,构建控辩协商制度,为律师进行高质量刑事辩护预留更多空间,提供更多便利,进而促进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刑事辩护制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刑事辩护
控辩平等
控辩协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认罪认罚案件中控辩协商程序完善路径研究
11
作者
刘琛
《警学研究》
2023年第5期64-71,共8页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控辩双方围绕量刑从宽来展开协商是最为核心的部分,这宣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之确立。协商性司法提倡通过主体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磋商,以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实现刑事纠纷的解决,这对于节约诉讼资...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控辩双方围绕量刑从宽来展开协商是最为核心的部分,这宣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之确立。协商性司法提倡通过主体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磋商,以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实现刑事纠纷的解决,这对于节约诉讼资源和提高诉讼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构建量刑协商程序中也会有困难和阻碍,如程序的启动、协商的模式和被追诉人权利的保障等方面,这使得控辩协商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此,应探索控辩协商之规范模型,从程序运行和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等方面来考量、探讨其完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控辩协商
量刑建议
值班律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考量——以《刑事诉讼法》为契机
12
作者
左德起
郭沙沙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0-15,共6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司法改革中的重要成果。该制度建立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的基础之上,强调控辩双方的平等协商,最终由法院根据协商的内容依法从宽处理。从理论上来看涉及到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的内容,但主要探讨刑事诉...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司法改革中的重要成果。该制度建立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的基础之上,强调控辩双方的平等协商,最终由法院根据协商的内容依法从宽处理。从理论上来看涉及到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的内容,但主要探讨刑事诉讼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探讨认罪认罚制度的理论基础上,合理界定认罪、认罚和从宽等概念含义;结合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相关内容,围绕认罪认罚制度中的适用范围、协商制度主体以及审理程序等内容展开相关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适用范围
控辩协商主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认罪认罚案件量刑从宽的刑事一体化实现
被引量:
15
1
作者
陈实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42,195,共16页
基金
教育部201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的规制研究”(19YJA82000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量刑从宽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落点,当前认罪认罚案件存在控辩合意去协商化,法庭审理非实质化以及实体宽宥窄化的三重弊病,严重阻碍量刑从宽的实现。认罪认罚案件的量刑从宽应当推进刑事一体化改革,在量刑合意机制方面应当赋予辩方量刑协商的启动权、规范量刑建议的协商性交涉和开放认罪量刑从宽答辩,在审判程序方面应当确立以量刑为主的庭审结构、规范认罪认罚量刑从宽的法庭调查和允许法院依职权调整明显不当的量刑建议,在实体供给配套方面应当理顺认罪认罚的量刑情节体系,分离认罪认罚与悔罪表现情节并拓宽认罪认罚的量刑从宽幅度。
关键词
认罪认罚
量刑从宽
量刑建议
控辩协商
量刑审理
量刑情节
Keywords
Admitting
Guilt
and
Accepting
Punishment
Lenient
Sentencing
Sentencing
Recommendations
prosecution
defense
negotiation
Sentencing
Trial
Sent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控辩协商程序的规范进路:以认罪认罚案件为视角
被引量:
12
2
作者
刘泊宁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48,共16页
文摘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量刑协商模式。协商性司法模式的确立,使刑事诉讼的重心由审判阶段向审查起诉阶段前移,与对抗模式下的庭审实质化相对应,控辩协商实质化亦成为协商性司法模式的基本要求。然而,控辩平等协商作为协商性司法的核心和量刑合意形成的关键环节,却未受到立法、实务层面的应有重视,相应配套之程序性规则体系与保障措施的缺失,使得控辩协商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控辩双方诉讼实力不平衡导致控辩协商实质性缺位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程序正义是刑事诉讼的灵魂。为增强控辩合意过程和协商结果的公正性,应探索控辩协商之规范模型,从控辩双方的主体地位、决策能力两个层面考量,探讨建立规范、具体、系统的控辩协商程序之基本方向和完善法律规范层面对控辩协商规制不足的路径。
关键词
认罪认罚
控辩协商
协商实质化
程序规则
Keywords
admission
of
guilty
and
acceptance
of
punishment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negotiation
substantialization
of
negotiation
procedure
rules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认罪认罚从宽原则解释的差异化及其整合
被引量:
2
3
作者
周建军
周宵欣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9-106,共8页
文摘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重要一环,自诞生以来便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以职权主义为中心的诉讼构造模式的发展。在当前司法实务中,更倾向于将认罪认罚从宽原则解释为一项涵盖刑事诉讼法和刑法中各种具体制度的司法制度,而非刑事诉讼法所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公检法三机关对其的理解各执其言,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基本以自身角度出发对该原则作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单一解释,使得应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的认罪认罚从宽原则呈现出解释的阶段性脱节的状态。在各个诉讼阶段对认罪认罚从宽原则的认知偏差的形成原因在于我国阶段论的诉讼化的效应和模糊不清的刑诉权力结构的双重影响。为了打破对认罪认罚从宽原则阶段性解释的认知壁垒,应当优化现有诉讼程序、区分重点审查对象、促进量刑建议精准化,以此来打破阶段性解释所造成的司法实务中适用时的阶段性割裂的现状,将认罪认罚从宽原则的优势最大化,从而推动其良性发展。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控辩协商
差异化整合
刑事诉讼
Keywords
leniency
system
for
confession
and
punishment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negotiation
differentiated
integration
criminal
prosecution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罪认罚案件控辩协商的形式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李贵扬
王梓俨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47-56,共10页
基金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专题调研和理论研究重点课题(SD2022B10)。
文摘
认罪认罚案件中控辩协商形式化的弊端日渐显露,检察官主导下的协商存在压缩律师辩护空间的风险,控辩之间力量的失衡及信息资源不对称等使辩护方始终游离于协商之外,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控辩协商的合法性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正当性受到质疑。由于固有的控辩失衡问题、过度追求司法效率的价值导向、控辩双方信息资源的不对称、协商过程缺少监督机制及欠缺有效辩护等因素,致使实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控辩协商形式化的风险,影响协商性司法的发展进程。目前,突破控辩协商的形式化,需要在现行制度运行的框架内寻求控辩双方实质性的共商协作,既应敦促律师积极行使辩护权,实现有效辩护;又需要检察官落实客观义务,规范公诉权的行使,构建权利与义务交互式的实质化控辩协商。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控辩协商
有效辩护
客观义务
Keywords
the
plea
leniency
system
prosecution
-
defense
negotiation
effective
defense
the
objective
obligation
分类号
D915.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轻罪治理背景下协商性辩护机制的完善路径
5
作者
张咏涛
陈奕轩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法学院
出处
《西部学刊》
2024年第7期87-90,共4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2021年度青年项目“建设工程领域贿赂问题多元化治理研究”(编号:21B0608)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21年度一般自筹课题“法治反腐视域下监察管辖研究”(编号:XSP21YBC23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随着轻罪治理体系在我国逐步构建,为保障被追诉人的正当权益,应当构建协商性辩护机制。协商性辩护机制具有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司法质效、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相统一的重要价值。但在运行中,却呈现出辩护进程追诉机关主导、“辩护”形式化的现状,为化解适用规则阙如、程序设计原则、信息掌握不平衡的运行阻碍,应探求通过提升协商性辩护质效、健全协商性辩护程序规则、完善协商性辩护细则、建立控辩双方的证据开示制度等路径,完善轻罪治理背景下的协商性辩护机制,丰富轻罪治理的中国实践。
关键词
轻罪治理
认罪认罚
控辩协商
协商性辩护
Keywords
misdemeanor
governance
confession
of
guilt
and
punishment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negotiation
consultative
defense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罪认罚“自愿性”保障的困境与纾解
6
作者
董娟
匡碧
机构
天津大学法学院
出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8-23,共6页
文摘
2018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然而,司法实践中该制度的适用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缺位、值班律师作用发挥不明显和被追诉人上诉权受到限制等。上述问题共同导致认罪认罚案件中“自愿性”保障的缺位,被追诉人无法基于内心“自愿”放弃权利。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应当通过完善被追诉人权利告知程序、落实值班律师制度、保障被追诉人的上诉权等方式确保被追诉人“自愿”认罪服判,保障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认罪认罚制度的正当性建构。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自愿性
权利保障
控辩协商
Keywords
leniency
in
guilty
plea
voluntariness
protection
of
rights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negotiation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控辩协商中被追诉人预期利益保障的本土化省思——中美比较视域下的考察
7
作者
严嘉琪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出处
《政法学刊》
2024年第4期56-69,共14页
基金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相结合的难点与路径研究”(18ZDA137)。
文摘
对于美国辩诉交易中被追诉人预期利益保障机制而言,联邦为被追诉人设置了撤回认罪答辩、排除不利证据等相关规定,而部分州则创设出“法官信息提供模式”和“司法调和模式”等司法参与协商的保障体系。在制度构思上,美国法官在多数情形中仅充当着形式上确认辩诉协议和量刑建议的角色。在我国的控辩协商过程中,审判方的最终裁决权并未因协商性司法理念的引入向控方移转,实践中法官对控辩合意的调整可能影响被追诉人对量刑的预期。基于比较法视域下的法文化思考,此类现象揭示出以妥协为核心的协商性司法这一子系统与以追求国家本位、实质真实的刑事诉讼母系统之间的张力。控辩协商在我国的制度语境下不宜单纯定位为纠纷解决的手段,可以作为尽快探知事实真相的辅助方式。相应地,我国可在宏观考量上为检法沟通赋予适当的空间,并通过法官依申请介入协商、对司法参与进行录音录像以及设置量刑咨询法官等举措规避司法参与协商的潜在隐患。
关键词
控辩协商
辩诉交易
预期利益保障
司法参与
法文化
Keywords
prosecution
-
defense
negotiation
Plea
Bargaining
,Expected
Interest
Protection
Judicial
Participation
Legal
Culture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挑战与应对:轻罪治理背景下的审前辩护
8
作者
付静宇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9-98,共10页
文摘
在轻罪时代呼唤犯罪治理方式转型的背景下,轻罪治理应运而生。轻罪治理没有动摇辩护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价值,但令律师辩护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包括辩护阶段的前移、辩护重心的转变以及辩护策略的调整。同时,轻罪治理也给律师审前辩护造成现实困境,包括律师有效辩护的可能性降低、律师辩护权利保障不足以及律师辩护流于形式。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未来应从提高律师业务能力、保障审前阶段律师辩护权利、加强律师实质参与协商能力等方面出发,保障控辩平等协商,激发律师审前辩护潜力,实现轻罪案件审前辩护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轻罪治理
审前辩护
辩护形态
控辩协商
辩护空间
值班律师
Keywords
misdemeanor
governance
pretrial
defense
defense
pattern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negotiation
possibility
of
defense
duty
counsel
分类号
DF7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证据开示制度研究
被引量:
2
9
作者
丁成
乌日嘎
机构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锡林郭勒盟分院第一检察部
出处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1-57,共7页
基金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重点调研课题“醉酒型危险驾驶罪司法适用及综合治理研究——基于锡盟检察机关所办案件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NJ2021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证据开示制度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配套机制在实践中适用率较低,主要面临着司法理念滞后、适用成本高和程序设计阙如等三重困境。鉴于证据开示制度具有保障被追诉方的知悉权、提升认罪认罚质效和强化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主导地位等价值,有必要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合理地探索其程序设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证据开示程序的设计应当从启动范围和方式、开示主体与开示对象、开示内容、证据开示的衍生效力、救济程序设计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
认罪认罚
证据开示
控辩协商
程序设计
Keywords
pleading
guilty
and
accepting
punishment
evidence
discovery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negotiation
program
design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刑事辩护视域下认罪认罚程序的三个转向
10
作者
刘潇雨
廖群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
出处
《武陵学刊》
2022年第4期75-82,共8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南开大学项目组资助项目“司法公正理论的创新与发展”(MYJ2021002)。
文摘
以控辩平等为基础、控辩协商为核心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刑事辩护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制度安排下,刑事辩护陷入重重困境:抗辩式诉讼程序的阙如导致律师程序性辩护和控辩协商均难以开展;实质自愿性保障的不足妨碍被追诉人与辩护律师产生诉讼合力;法官程序控制的缺位致使律师辩护空间被再次压缩。未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善面临三大转向:通过诉讼化改造审前程序,实现从非抗辩式程序朝抗辩式诉讼程序的转向;通过扩张辩方案件知悉权,实现从重视形式自愿性朝保障实质自愿性的转向;通过强化法官诉讼程序控制,实现从检察官主导认罪认罚程序朝法官主导认罪认罚程序的转向。完成这三大转向应坚持控辩平等原则,构建控辩协商制度,为律师进行高质量刑事辩护预留更多空间,提供更多便利,进而促进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刑事辩护制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刑事辩护
控辩平等
控辩协商
Keywords
the
leniency
system
of
guilty
pleas
criminal
defense
equality
of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negotiation
分类号
D915.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认罪认罚案件中控辩协商程序完善路径研究
11
作者
刘琛
机构
吉林财经大学
出处
《警学研究》
2023年第5期64-71,共8页
文摘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控辩双方围绕量刑从宽来展开协商是最为核心的部分,这宣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之确立。协商性司法提倡通过主体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磋商,以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实现刑事纠纷的解决,这对于节约诉讼资源和提高诉讼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构建量刑协商程序中也会有困难和阻碍,如程序的启动、协商的模式和被追诉人权利的保障等方面,这使得控辩协商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此,应探索控辩协商之规范模型,从程序运行和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等方面来考量、探讨其完善路径。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控辩协商
量刑建议
值班律师
Keywords
lenient
confession
and
punishment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negotiation
sentencing
recommendations
duty
lawyer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考量——以《刑事诉讼法》为契机
12
作者
左德起
郭沙沙
机构
深圳大学法学院
出处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0-15,共6页
文摘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司法改革中的重要成果。该制度建立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的基础之上,强调控辩双方的平等协商,最终由法院根据协商的内容依法从宽处理。从理论上来看涉及到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的内容,但主要探讨刑事诉讼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探讨认罪认罚制度的理论基础上,合理界定认罪、认罚和从宽等概念含义;结合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相关内容,围绕认罪认罚制度中的适用范围、协商制度主体以及审理程序等内容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
司法改革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适用范围
控辩协商主体
Keywords
judicial
reform
the
system
of
guilty
plea
and
lenient
punishment
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subject
of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negotiation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认罪认罚案件量刑从宽的刑事一体化实现
陈实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5
原文传递
2
我国控辩协商程序的规范进路:以认罪认罚案件为视角
刘泊宁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2
原文传递
3
认罪认罚从宽原则解释的差异化及其整合
周建军
周宵欣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认罪认罚案件控辩协商的形式化问题研究
李贵扬
王梓俨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轻罪治理背景下协商性辩护机制的完善路径
张咏涛
陈奕轩
《西部学刊》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认罪认罚“自愿性”保障的困境与纾解
董娟
匡碧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控辩协商中被追诉人预期利益保障的本土化省思——中美比较视域下的考察
严嘉琪
《政法学刊》
2024
0
原文传递
8
挑战与应对:轻罪治理背景下的审前辩护
付静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证据开示制度研究
丁成
乌日嘎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刑事辩护视域下认罪认罚程序的三个转向
刘潇雨
廖群
《武陵学刊》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认罪认罚案件中控辩协商程序完善路径研究
刘琛
《警学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考量——以《刑事诉讼法》为契机
左德起
郭沙沙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