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PD-L1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孔明 陈雯 +2 位作者 刘坤坤 王哲 陈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5期2904-2909,共6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1-配体(PD-L1)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7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取距离切除肿瘤边缘3cm内的非癌组织作为癌旁组织。比较两...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1-配体(PD-L1)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7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取距离切除肿瘤边缘3cm内的非癌组织作为癌旁组织。比较两组PD-1、PD-L1的表达,分析其和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回归分析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肺癌组织PD-1、PD-L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吸烟情况、EGFR表达、肿瘤大小肺癌患者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Ⅲ及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中分化程度、临床分期Ⅲ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PD-L1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PD-1、PD-L1的表达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组织PD-1、PD-L1呈高表达,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和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程序性死亡1-配体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与先兆流产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PD-1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有 闫正平 +1 位作者 张华旭 朱君涵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6期1109-111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与先兆流产(T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与Th1/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URSA早孕患者40例为URSA组,40...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与先兆流产(T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与Th1/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URSA早孕患者40例为URSA组,40例早期先兆流产者为TA组,40例健康早孕孕妇为健康早孕组。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Tim-3、PD-1表达水平,Th1/Th2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IL-12、γ-干扰素(IFN-γ)、IL-4、IL-6、IL-10。结果:URSA组和TA组的单核细胞上Tim-3、PD-1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早孕组且URSA组低于TA组,外周血IL-2、IL-12、IFN-γ水平均高于健康早孕组且URSA组高于TA组,外周血IL-4、IL-6、IL-10水平均低于健康早孕组且URSA组低于TA组(均P<0.05)。URSA组和TA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与PD-1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Tim-3、PD-1表达与IL-2、IL-12、IFN-γ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IL-4、IL-6、IL-1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PD-1低表达可能参与了URSA和TA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先兆流产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相关性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对程序性死亡因子-1/-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婷 崔浩波 +1 位作者 罗洞波 初建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7期658-661,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化疗前后程序性死亡因子(programmed death factor,PD)-1、PD-2、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水平变化,探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局部中晚期食... 目的观察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化疗前后程序性死亡因子(programmed death factor,PD)-1、PD-2、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水平变化,探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6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给予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至少4个周期;观察组术前应用紫杉醇+顺铂方案行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4周行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方式及术后化疗方案同对照组。比较2组病理类型、肿瘤部位、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R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后化疗情况;比较2组入院次日及术后2个月血清PD-1、PD-2、TGF-β水平;随访记录2组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R切除率(86.25%)高于对照组(67.25%)(χ^(2)=3.935,P=0.048),年龄、男性比率、体质量指数、肿瘤部位、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率、病理分级及术后吻合口漏、出血、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至少完成4个周期化疗,观察组腹泻呕吐、骨髓抑制、皮疹、肝功能异常等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次日血清PD-1[(118.6±33.2)ng/L]、PD-2[(85.2±21.6)ng/L]、TGF-β[(76.8±20.8)mg/L]水平与对照组[(112.4±32.8)ng/L、(83.5±23.4)ng/L、(75.4±21.2)m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2个月血清PD-1[(34.2±12.3)、(52.1±17.2)ng/L]、PD-2[(26.4±10.2)、(42.1±16.5)ng/L]、TGF-β[(20.4±11.2)、(38.2±13.4)mg/L]水平均低于入院次日(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37.50%)、总生存率(71.25%)均高于对照组(18.75%、45.00%)(χ^(2)=3.789,P=0.046;χ^(2)=4.235,P=0.041)。结论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新辅助化疗 食管癌根治术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程序性死亡因子-2 转化生长因子-Β
原文传递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哲 张灵 +2 位作者 刘洁 张斌 高炳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水平,探讨PD-1在IT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血液科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水平,探讨PD-1在IT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血液科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ITP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0.15 mg/(kg·d)的地塞米松静脉输注,1次/d或0.8 mg/(kg·d)的甲泼尼龙静脉输注,1次/d,病情好转后改为1 mg/(kg·d)泼尼松顿服,一共连续治疗4周。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情况。观察研究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阳性表达率的变化,按治疗效果将研究组分成完全反应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不同治疗效果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计数高于治疗前,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研究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阳性表达率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完全反应组和有效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阳性表达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无效组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完全反应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阳性表达率低于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上调可能与ITP患者疾病发展程度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程序性死亡因子-1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TNF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R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拓进宝 任羽 王丽萍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729-733,共5页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factor-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TNF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R(B cell-activating factor-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BAFF-R)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factor-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TNF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R(B cell-activating factor-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BAFF-R)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初诊的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及瘤旁组织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PD-1、PD-L1及BAFF-R表达,然后统计分析PD-1、PD-L1及BAFF-R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PD-1、PD-L1及BAFF-R阳性表达积分分别为(5.44±0.79)、(5.58±0.86)及(4.49±0.65)分,瘤旁组织PD-1、PD-L1及BAFF-R阳性表达积分分别为(3.31±0.35)、(3.25±0.34)及(2.77±0.27)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淋巴瘤组织PD-1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组织PD-L1表达与Ann Arbor/Costwards分期、病理分型及EBV是否阳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淋巴瘤组织BAFF-R表达与Ann Arbor/Costwards分期、病理分型、IPI评分及EBV是否阳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PD-L1及BAFF-R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期、病理分型及EBV感染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病人预后评估可能具有较高价值;对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而言,以PD-L1及BAFF-R的信号通路为靶点,是潜在的免疫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TNF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R
下载PDF
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PD-1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及先兆流产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梁贤 迟学静 叶乔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及先兆流产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URSA、先兆流产早孕妇女和正常早孕妇女各80例。采集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及先兆流产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URSA、先兆流产早孕妇女和正常早孕妇女各80例。采集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检测单核细胞上Tim-3、PD-1表达水平,并测定外周血IL-4、IL-12、IFN-γ水平。结果:Tim-3、PD-1、 IL-4水平URSA组最低,先兆流产组次之,正常组最高;IL-12和IFN-γ水平URSA组最高,先兆流产组次之,正常组最低(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IL-12与IL-4、Tim-3、PD-1水平均呈负相关,与IFN-γ呈正相关(P均<0.05);IL-4与IFN-γ、Tim-3、PD-1均呈正相关(P均<0.05);IFN-γ与Tim-3、PD-1均呈负相关(P均<0.05);Tim-3与PD-1呈正相关(P<0.05)。结论:URSA及先兆流产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PD-1表达水平降低有关,临床可将其作为治疗URSA和先兆流产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先兆流产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 程序性死亡因子-1 免疫因素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1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惠俊 张丽皎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免疫治疗迅速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已经在NSCLC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打破了传统放、化疗有效率低、靶向治疗耐...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免疫治疗迅速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已经在NSCLC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打破了传统放、化疗有效率低、靶向治疗耐药广泛的格局,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文章针对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NSCLC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PD-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金晶 吴水莲 郭可俊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7-9,13,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杭州市肿瘤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收治的78例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杭州市肿瘤医院...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杭州市肿瘤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收治的78例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杭州市肿瘤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接受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外周血CD4^(+)、CD8^(+)细胞、PD-1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外周血CD4^(+)、CD8^(+)细胞、PD-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外周血CD4^(+)、CD8^(+)细胞、PD-1水平与观察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CD4^(+)细胞低于对照组,CD8^(+)细胞、PD-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PD-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4^(+)细胞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CD8^(+)细胞、PD-1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4^(+)细胞降低,CD8^(+)细胞、PD-1水平升高,且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具有相关性,应予以密切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相关性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甲强龙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PD-1、PD-L1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霞 聂文莎 +3 位作者 王惠萍 王左华 王春霞 郑宇霞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究利妥昔单抗联合甲强龙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7月期间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A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究利妥昔单抗联合甲强龙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7月期间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A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甲强龙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甲强龙治疗。2组均用药4周后进行评价。比较2组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PD-1、PD-L1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3^(+)、CD4^(+)水平以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PD-1、PD-L1高于对照组(P<0.05),IgA、IgG、Ig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甲强龙对AE疗效确切,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PD-1、PD-L1水平,可作为临床应用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甲强龙 自身免疫性脑炎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下载PDF
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对氧磷酯酶1、程序性死亡因子-1、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检测的意义
10
作者 李素燕 范川朋 刘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对氧磷酯酶1(PON1)、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17年5月—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12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统...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对氧磷酯酶1(PON1)、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17年5月—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12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统计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内死亡与生存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及外周血PON1、PD-1、IP-1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外周血PON1、PD-1、IP-10水平与中毒剂量、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外周血PON1、PD-1、IP-10水平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随访期间共35例患者死亡(29.17%)。死亡患者中毒剂量、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IP-10、PD-1水平均高于生存患者,外周血PON1水平低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PON1水平与中毒剂量、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呈负相关,PD-1、IP-10水平与中毒剂量、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PON1、PD-1、IP-10预测百草枯中毒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8、0.774、0.770,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22,三者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PON1、PD-1、IP-10联合检测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对氧磷酯酶1 程序性死亡因子-1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SDF-1及PD-1/PD-L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萸 朱光荣 沈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585-1588,共4页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联合化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的25例...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联合化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的25例MDS患者,分为中危组和高危组,缓解组和未缓解组。采用q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与骨髓单个核细胞PD-1、PD-L1、SDF-1 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治疗后,中危组与高危组PD-1和PD-L1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缓解组PD-1、PD-L1和SDF-1 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未缓解组(均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化疗可显著上调PD-1/PD-L1表达,SDF-1、PD-1/PD-L1高表达可能是导致地西他滨耐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下载PDF
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钱美芳 张艳 +1 位作者 尤倩 赵薇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2005-200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正常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病例组病人分为... 目的探讨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正常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病例组病人分为轻中度组46例、重度组34例、危重组2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CD4+PD-1)、CD8+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CD8+PD-1),CD19+B淋巴细胞中PD-L1(CD19+PD-L1)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病例组外周血CD4+PD-1、CD19+PD-L1表达水平及PD-1/PD-L1值均高于对照组高[17.98±4.16比5.43±1.52、3.13±0.75比1.08±0.27、5.75±1.62比5.03±1.11](P<0.05);病例组FeNO及外周血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29.74±6.08)μg/L比(16.38±4.12)μg/L、(38.66±8.27)ng/L比(24.73±5.21)ng/L],外周血IL-4水平低于对照组[(9.14±2.47)ng/L比(12.86±3.65)ng/L](P<0.05);病例组不同严重程度外周血CD4+PD-1、CD19+PD-L1表达水平及PD-1/PD-L1值由高至低为危重组、重度组、轻中度组(P<0.05);病例组外周血CD4+PD-1、CD19+PD-L1与FeNO呈正相关关系(r=0.61、0.55,P<0.05),与IL-17呈正相关关系(r=0.51、0.50,P<0.05),与IL-4呈负相关关系(r=−0.43、−0.38,P<0.05)。结论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PD-1/PD-L1(CD4+PD-1/CD19+PD-L1)表达异常,病情越严重,其表达水平可能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呼出气一氧化氮 CD4淋巴细胞计数 抗原 CD19
下载PDF
PD-1分子调控肺纤维化的机制进展及其在矽肺病研究中的展望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则圣 吴一鸣 +3 位作者 周婷 彭哲 史廷明 崔秀青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2年第4期118-123,共6页
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是近年临床肿瘤免疫治疗的明星靶向分子。最新研究提示,PD-1分子及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JAK/STAT3、p38MAPK、ERK等)在肺纤维化进程中也具有关键调控作用。矽肺是一种由于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以肺部... 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是近年临床肿瘤免疫治疗的明星靶向分子。最新研究提示,PD-1分子及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JAK/STAT3、p38MAPK、ERK等)在肺纤维化进程中也具有关键调控作用。矽肺是一种由于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广泛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分析PD-1分子在矽肺进展中的机制,可能在矽肺的机制研究和临床诊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拟围绕PD-1分子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影响肺纤维化过程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并对以上机制在矽肺病研究中的应用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1 肺纤维化 矽肺 PI3K/AKT JAK/STAT3 P38MAPK ERK
原文传递
程序死亡因子1及配体水平变化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清 李世东 朱旭利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8期1240-1242,1257,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PD-L1)水平变化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喉癌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存在声带息肉的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程序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PD-L1)水平变化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喉癌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存在声带息肉的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患者标本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研究组PD-1表达阳性率为6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PD-L1阳性表达率为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1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研究组患者中40例PD-1阳性表达的喉癌组织有37例为PD-L1阳性表达,经χ^2检验可知喉癌组织中PD-1和PD-L1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PD-1、PD-L1表达和喉癌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癌组织发生部位无关(P>0.05)。结论PD-1和PD-L1在喉癌患者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两者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PD-1、PD-L1表达情况与喉癌临床TNM分期和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喉癌发生发展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程序死亡因子-1 程序死亡因子配体-1 发生 发展
下载PDF
蝮蛇咬伤患者程序性死亡因子-1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洪锋 吕彩萍 +3 位作者 郭瑜佳 陈文泱 骆方军 何玉领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3期344-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蝮蛇咬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变化及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蝮蛇咬伤患者106例,根据蛇咬伤严重度评分表(SSS评分)分为轻度组75例与中重度组31例;其中中重度... 目的探讨蝮蛇咬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变化及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蝮蛇咬伤患者106例,根据蛇咬伤严重度评分表(SSS评分)分为轻度组75例与中重度组31例;其中中重度组中有23例患者经治疗康复后14 d随访复查。选择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PD-1表达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CRP、SAA;流式荧光法测定IL-10、IL-6、TNF-α。结果蝮蛇咬伤患者外周血中炎症指标CRP、SAA、IL-10、IL-6、TNF-α均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且治疗后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咬伤组中CD4^(+)T淋巴细胞、CD4^(+)/CD8^(+)值均低于对照组及轻度组,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咬伤组CD4^(+)PD-1^(+)和CD8^(+)PD-1^(+)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S评分与CD4^(+)PD-1^(+)、CRP、SAA、IL-10、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与CD4^(+)/CD8^(+)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蝮蛇咬伤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及PD-1表达变化明显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以作为疾病严重程度与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咬伤 程序性死亡因子-1 T淋巴细胞亚群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负性共刺激分子介导免疫下调与免疫逃逸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波 夏超明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01-105,共5页
T细胞充分活化需要识别双信号系统,即MHC-抗原肽提供的第一信号和共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共刺激分子在调节T细胞的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其中负性共刺激分子介导的免疫下调在病毒、细菌、肿瘤细胞等的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也... T细胞充分活化需要识别双信号系统,即MHC-抗原肽提供的第一信号和共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共刺激分子在调节T细胞的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其中负性共刺激分子介导的免疫下调在病毒、细菌、肿瘤细胞等的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与寄生虫慢性感染的免疫逃逸有关。该文就负性共刺激分子介导免疫下调与免疫逃逸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共刺激分子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原文传递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单个核细胞PD-1/PD-L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国忠 罗洪强 王慧瑜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PD-1及其配体(PD-L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6例初诊为急性ITP成人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外周血标本,用流...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PD-1及其配体(PD-L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6例初诊为急性ITP成人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外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上分子(CD273、CD274和CD279)的表达水平;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随机区组的方差检验。结果与ITP患者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患者单核细胞PD-Ls表达水平均显著性下降(P<0.05);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治疗后6个月以及1年的患者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显著性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TP患者中单核细胞PD-Ls表达与CD8^+T淋巴细胞的PD-1呈正相关(P<0.01)。结论 ITP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与单个核细胞PD-1/PD-Ls的表达水平存在关联性,证实PD-1/PD-Ls可作为观察ITP疗效的动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程序性死亡因子 配体
原文传递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OX40和PD-1与感染的关系
18
作者 丁丁 陈坤峰 赵志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OX40和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表达水平与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41例与未...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OX40和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表达水平与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41例与未感染组559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OX40及PD-1,归纳术后感染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OX40和PD-1对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6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有41例出现感染,发生率为6.83%;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革兰阴性菌46株、真菌2株;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引流管放置时间、合并糖尿病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一定影响(P<0.05);感染组外周血CD_(4)^(+)、CD_(8)^(+)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PD-1表达水平高于未感染组,OX40表达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外周血CD_(4)^(+)、CD_(8)^(+)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OX40和PD-1表达水平联合评估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ROC曲线下面积0.839大于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0.748、0.677、0.720、0.664(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OX40表达水平降低、PD-1表达水平升高,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对患者术后感染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感染风险 共刺激分子 程序性死亡因子1
原文传递
PD-1和IL-35与脓毒症的关系研究
19
作者 周婷 张青青 +1 位作者 刘运安 王胜昱 《医学信息》 2020年第23期27-30,共4页
迄今为止,脓毒症在医学界仍然是一个难题。研究表明,脓毒症早期促炎和抗炎共同发生,高病死率与后期免疫抑制有关。大量研究显示,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白细胞介素-35(IL-35)在脓毒症中起着免疫调控的作用,脓毒症发生时PD-1和IL-35的... 迄今为止,脓毒症在医学界仍然是一个难题。研究表明,脓毒症早期促炎和抗炎共同发生,高病死率与后期免疫抑制有关。大量研究显示,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白细胞介素-35(IL-35)在脓毒症中起着免疫调控的作用,脓毒症发生时PD-1和IL-35的升高可以引起免疫抑制,而通过PD-1和IL-35调节免疫抑制可以降低死亡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PD-1和IL-35与脓毒症免疫抑制的关系、发生机制以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的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抑制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白介素-35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PD-L1蛋白表达、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二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邹琳 兰建云 +2 位作者 宋曙 邵伟伟 胥传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2期2698-2702,2707,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93例NSCLC石蜡组织标本中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运用突变扩增系...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93例NSCLC石蜡组织标本中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运用突变扩增系统(ARMS)-q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PD-L1蛋白表达、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93例肺癌组织中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9%(52/93)。PD-L1蛋白表达与TNM分期相关,TNMⅡ、Ⅲ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Ⅰ期(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病变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类型无关(P>0.05)。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更易发生于女性、无吸烟史、肿瘤大小≤3cm、腺癌患者,而与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分化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可显著影响EGFR基因突变状态(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PD-L1蛋白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状态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PD-L1蛋白表达、EGFR基因突变状态,有助于高效筛选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检测对象,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