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NL治疗孤立肾结石与常规肾结石患者的预后风险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常俊锴 侯俊清 +4 位作者 李铁强 朱朝阳 徐文超 杜信毅 胡晓华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25期3261-3265,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孤立肾结石与常规肾结石患者的预后风险。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被诊断为孤立肾结石患者64例为孤立肾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常规肾结石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经皮肾镜...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孤立肾结石与常规肾结石患者的预后风险。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被诊断为孤立肾结石患者64例为孤立肾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常规肾结石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Guy′S肾结石评分、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与尿蛋白下降值、结石清除率等。Cox回归分析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预测其预后风险的能力。结果孤立肾组预后不良率高于对照组(26.56%vs.18.00%,P<0.05),结石清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85,P=0.043)。Cox回归显示Guy′S肾结石评分为GⅢ(RR=1.267,P=0.036)、GⅣ(RR=2.307,P=0.031)及结石清除率(RR=0.712,P=0.039)对孤立肾结石患者预后存在影响;结石清除率(RR=0.575,P=0.046)、Guy′S肾结石评分为GⅣ(RR=1.971,P=0.037)对对照组患者预后有影响。孤立肾组中Guy′S肾结石评分为GⅣ与术后结石清除率的危险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孤立肾组Guy′S肾结石评分为GⅣ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0.816)。结论孤立肾结石患者经PCNL治疗后的预后不良风险较常规肾结石患者更高,其Guy′S肾结石评分为GⅣ有望作为早期监测患者预后风险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预后风险 Guy′S肾结石评分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及Gleason分级用于评估低风险转移性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预后的价值
2
作者 兰乐健 尤升杰 +1 位作者 桂志红 彭健韫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探究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及Gleason分级用于评估低风险转移性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mHSPC)预后的价值,为低风险mHSPC患者的诊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1年丽水市人民医院低风险mHSPC患者,以出现去势抵... 目的探究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及Gleason分级用于评估低风险转移性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mHSPC)预后的价值,为低风险mHSPC患者的诊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1年丽水市人民医院低风险mHSPC患者,以出现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作为不良预后的主要结局指标,将48例出现CRPC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出现CRPC的4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ALP、LDH和Gleason分级状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LP、LDH、Gleason分级对mHSPC出现不良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ALP和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Gleason分级4~5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ALP(≥300 U/L)、高LDH(≥200 U/L)、高Gleason分级(4~5级)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79,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87.6%。结论高ALP、高LDH、高Gleason分级是低风险mHSPC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联合使用可为低风险mHSPC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乳酸脱氢酶 GLEASON 前列腺癌 预后风险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内质网应激相关LncRNA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3
作者 王依杰 龙朝辉 +5 位作者 陈丹 瞿根义 徐勇 阳光 黄文琳 汤乘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82-387,共6页
目的此项研究旨在深度解析内质网应激相关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LCA)的预后效应,同时构建BLCA内质网应激相关LncRNA预后风险模型,以便更好地指导膀胱癌的个体化治疗... 目的此项研究旨在深度解析内质网应激相关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LCA)的预后效应,同时构建BLCA内质网应激相关LncRNA预后风险模型,以便更好地指导膀胱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BLCA RNA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在Genecard数据库中提取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列表,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出BLCA内质网应激相关LncRNA,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与BLCA预后显著相关的LncRNA,并通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分析法,进一步筛选显著相关的LncRNA,旨在识别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的内质网应激相关LncRNA。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针对BLCA预后风险的模型。同时计算所有患者的风险评分,以此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并比较两亚组间的生存预后差异。绘制ROC曲线以评价BLCA预后风险模型的效能,最后分析BLCA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风险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筛选出6个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的BLCA内质网应激相关LncRNA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结果表明低风险组的预后优于高风险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此外,风险评分是BLCA的独立预测因子且与死亡率呈正相关,同时还与年龄、肿瘤分级、病理分期和T分期显著相关。结论BLCA内质网应激相关LncRNA预后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价值,这将有利于协助BLCA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并提供可能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内质网应激 长非编码RNA 预后风险 模型
原文传递
CT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风险的评估
4
作者 刘东顺 张敏丽 +1 位作者 李翠乔 司翠权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36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CT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都进行CT检测,同时选择PRR比率和NIHSS评分进行近期预后风险评估。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CT主要表现为... 目的:探讨CT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都进行CT检测,同时选择PRR比率和NIHSS评分进行近期预后风险评估。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CT主要表现为形态卵圆形,病灶内部密度大,伴随有豆状核钙化;同时梗死区的CBF和CBV值都明显少于缺血半暗带区,而MTT值明显高于缺血半暗带区(P<0.05)。80例患者的PRR比率为(67.33±2.19)%,NIHSS评分为(34.09±12.44)分,Pearson分析显示CBF和CBV值与PRR比率和NIHSS评分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而MTT值与PRR比率和NIHSS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在CT灌注参数上有很好的特异性表现,同时对于近期预后风险有很好的指导判定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CT灌注参数 预后风险 Pearson分析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及预后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53
5
作者 葛庆岗 姚智渊 +10 位作者 王铁华 刘壮 李昂 王书鹏 李刚 边伟帅 陈炜 易亮 杨志旭 陶立元 朱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73-779,共7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及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入选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地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ICU住院的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创伤、肺炎、误吸、大...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及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入选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地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ICU住院的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创伤、肺炎、误吸、大量输血、菌血症、肺挫伤患者。各中心研究人员按照统一的病例报告表格记录患者24 h内人口学、既往史、全身状况、原发病、病情严重程度等。根据入ICU当日诊断分为ARDS组和重症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COX回归方法分析ARDS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两组患者28 d生存曲线。结果入选343例患者中,ARDS组163例中失访2例,死亡49例;重症对照组180例中失访1例,死亡34例;ARDS组28 d病死率明显高于重症对照组〔30.43%(49/161)比18.99%(34/179),χ2=6.013,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误吸〔优势比(OR)=6.390,95%可信区间(95%CI)=2.046~19.953,P=0.001〕、有酗酒史(OR=4.854,95%CI=1.730~13.617,P=0.003)、脓毒症(OR=2.859,95%CI=1.507~5.425,P=0.001)、肺炎(OR=2.822,95%CI=1.640~4.855,P<0.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OR=1.050,95%CI=1.007~1.094,P=0.022)能够增加ARDS发生的风险;重症患者一旦呼吸频率>30次/min(OR=3.305,95%CI=1.910~5.721,P<0.001)、心率>100次/min(OR=2.101,95%CI=1.048~4.213,P=0.037)高度提示ARDS的发生;ARDS患者血肌酐>176.8μmol/L的比例较重症患者低(OR=0.387,95%CI=0.205~0.733, 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和感染性休克能够增加ARDS患者28 d死亡的风险〔年龄:相对危险度(HR)=1.040,95%CI=1.018~1.064,P<0.001;感染性休克:HR=3.209,95%CI=1.676~6.146, P<0.001〕。Kaplan-Meier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生危险因素 预后危险因素 病死率
原文传递
老年与中青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特点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缺缺 张久之 万献尧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94-798,共5页
目的: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老年及中青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中符合ARDS柏林诊断标准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 目的: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老年及中青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中符合ARDS柏林诊断标准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65岁的老年组(78例)和<65岁的中青年组(72例);再根据临床结局分别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患者入院后临床特征相关指标,单因素分析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预后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住院时间〔d:27.0(16.0,36.0)比15.0(8.0,21.0),P=0.000〕、ICU住院时间〔d:25.0(15.0,32.0)比13.0(7.0,19.00),P=0.000〕、机械通气时间〔d:19.0(11.0,27.0)比8.0(5.0,15.0), P=0.000)、气管切开率〔39.74%(31/78)比18.06%(13/72),P=0.003〕、器官功能障碍数(个:3.78±0.49比1.97±1.03,P=0.043)、血肌酐(μmol/L:153.85±16.89比108.26±9.14,P=0.017)均显著升高;老年组病死率〔67.95%(53/78)比59.72%(43/72),P=0.190〕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17.94±6.04比15.99±6.93,P=0.068)虽然高于中青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原因老年患者以呼吸衰竭为主;中青年患者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循环衰竭等其他原因为主,原因较复杂。老年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障碍数、最高呼气末正压(PEEP)均明显高于老年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分):19.45±6.00比14.72±4.83,器官功能障碍数(个):4.13±0.88比2.16±1.01,最高PEEP(cmH2O,1 cmH2O=0.098 kPa):13.93±4.16比9.72±3.72,均P<0.01〕,而气管切开率、pH值显著低于老年存活组〔气管切开率:32.08%(17/53)比56.00%(14/25),pH值:7.35±0.14比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中青年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危险因素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原文传递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车霄 王乐霄 +3 位作者 赵磊 黄锐 徐哲 王福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07,共7页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重症患者比例高,其临床特征、预后风险因素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预后风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319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实验...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重症患者比例高,其临床特征、预后风险因素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预后风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319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验指标、CT影像学特点、临床评分等。分析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差异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19例重症患者中,重型262例,危重型57例。其中,11例重型患者、35例危重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死亡患者中位年龄,发热等症状比例,合并基础疾病比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凝血异常等并发症的比例均高于存活患者(P<0.05)。存活患者CT主要表现为斑片影和磨玻璃影,死亡患者肺CT出现实变影、胸腔积液比例高于存活患者(P<0.05)。入院检验显示319例重症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中位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降低,但死亡患者较存活患者的升高或降低幅度都更显著(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住院期间出现ARDS(OR=7.904,95%CI:1.899~32.907)与患者不良结局相关,年龄(OR=1.054,95%CI:1.005~1.105)、qSOFA评分(OR=3.787,95%CI:1.616~8.874)、CRP(OR=1.013,95%CI:1.004~1.022)、D-二聚体(OR=1.104,95%CI:1.006~1.212)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大(P<0.05)。结论合并基础疾病、并发症、感染指标异常、凝血指标异常与死亡相关,需早期识别。年龄、CRP、D-二聚体、qSOFA评分升高可作为评估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升高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重症患者 临床特征 检验结果 预后风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12个miRNAs表达信息学分析构建食管癌预后风险评分系统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泽森 罗何三 +1 位作者 李绪渊 吴盛喜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42-848,共7页
目的研究表明,基于多个miRNAs表达模型可以预测肿瘤患者预后。本研究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基于miRNAs表达信号的食管癌预后评分系统。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食管癌miRNA测序数据,采用R语言limma包进行差异表达miRNAs分析,采用dplyr... 目的研究表明,基于多个miRNAs表达模型可以预测肿瘤患者预后。本研究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基于miRNAs表达信号的食管癌预后评分系统。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食管癌miRNA测序数据,采用R语言limma包进行差异表达miRNAs分析,采用dplyr和survival语言包进行批量分析miRNAs与预后关系,根据预后有关联的miRNAs表达水平构建风险评分(risk score,RS)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在GEO食管癌数据集中进行验证。Cox多因素分析探讨RS模型及其他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因素,最后进行miRNAs靶基因预测,并对靶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98个miRNAs在食管癌与正常食管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其中Has-mir-550a-2(χ^2=6.837,P=0.009)、Has-mir-550a-1(χ^2=9.778,P=0.002)、Has-mir-425(χ^2=9.649,P=0.002)、Has-mir-421(χ^2=7.534,P=0.006)、Has-mir-196a-1(χ^2=6.843,P=0.009)、Has-mir-17(χ^2=7.142,P=0.008)、Has-mir-1301(χ^2=7.956,P=0.004)、Has-mir-378c(χ^2=4.350,P=0.037)、Has-mir-3682(χ^2=5.436,P=0.02)、Has-mir-345(χ^2=6.499,P=0.01)、Has-mir-335(χ^2=4.226,P=0.04)和Has-mir-196a-2(χ^2=4.049,P=0.04)与食管癌患者预后有关联。根据12个miRNAs表达量构建预后RS模型,并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n=92)和低风险组(n=92),低风险组患者预后优于高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02,P<0.001,该RS系统可以将GEO数据集食管癌患者分为高风险组(n=59)和低风险组(n=60),高风险组预后差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5,P=0.03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表明RS评分高(HR=2.823,95%CI:1.495~5.332,P=0.001)、T3/4分期(HR=0.605,95%CI:0.407~0.889,P=0.013)、N1~3(HR=1.527,95%CI:1.183~1.971,P=0.001)和TNM分期Ⅲ/Ⅳ(HR=2.074,95%CI:1.428~3.011,P<0.001)、肿瘤低分化G3(HR=0.654,95%CI:0.460~0.929,P=0.018)和病理类型鳞癌(HR=0.425,95%CI:0.182~0.992,P=0.048)是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12个miRNAs表达水平构建的RS系统可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MIRNAS 预后评分系统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谭莉 曾莉怡 +3 位作者 吴健 熊迪 段群群 李美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耐药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确定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II评分)对CR-AB老年感染者死亡的预测作用。方法抽取株洲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CR-AB...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耐药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确定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II评分)对CR-AB老年感染者死亡的预测作用。方法抽取株洲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CR-AB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其CR-AB感染情况。依据感染后30 d内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57例)和存活组(139例)。分析CR-AB感染老年患者的耐药性,统计分析老年CR-AB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8年至2019年株洲市中心医院共196例年龄≥65岁患者发生CR-AB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CR-AB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率最高,耐药率均>90.0%,其次为复方新诺明耐(65.1%)、替加环素(44.8%),未产生多粘菌素耐药。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后曾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7 d、高APACHEⅡ评分是影响CR-AB老年感染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PACHEⅡ评分预测CR-AB感染老年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4(95%CI:0.686~0.822,P<0.001),临界诊断值为26.5分,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9%、70.5%。结论老年CR-AB感染患者耐药情况严重,如患者入院后感染前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7 d以及高APACHEⅡ评分要警惕预后不良,APACHEⅡ评分对老年CR-AB感染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的手术切除方法对胃癌患者血浆及血清中IL-6,TNF-α浓度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大刚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2期275-277,29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切除方法对胃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及血清中IL-6,TNF-α浓度的影响及预后。方法随机选择80例胃恶性肿瘤患者,并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方案;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手术方...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切除方法对胃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及血清中IL-6,TNF-α浓度的影响及预后。方法随机选择80例胃恶性肿瘤患者,并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方案;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手术方案。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统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有效率及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IL-6,TNF-α的浓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67. 82±17. 43) ml]、卧床时间[(19. 68±2. 41) h]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1. 67±4. 46) h]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18. 54±16. 17) ml]、卧床时间[(24. 18±2. 33) h]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8. 16±4. 17) h],手术时间[(194. 24±12. 46) min]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57. 56±12. 1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及血浆中的IL-6,TNF-α含量无明显差别;术后7 d,2组患者的血清及血浆中的IL-6,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的血清及血浆中的IL-6,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90. 00%)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8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 00%)低于对照组的总发生率(1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手术切除胃恶性肿瘤,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及血浆中IL-6及TNF-α含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手术方式 胃恶性肿瘤 IL-6 TNF-Α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风险预后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伟锋 林萍 +1 位作者 刘萧萧 郭泉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625-3629,共5页
目的筛选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风险的中西医预后危险因素,构建基于血管功能、中医证候的原发性高血压预后的最优预测模型。方法以前期建立的高血压队列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人口社会学资料、病情病史特征、实验室指标、... 目的筛选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风险的中西医预后危险因素,构建基于血管功能、中医证候的原发性高血压预后的最优预测模型。方法以前期建立的高血压队列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人口社会学资料、病情病史特征、实验室指标、血管功能及心功能检查指标、中医证候等相关基线指标,随访心血管风险的发生情况。使用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共线性诊断初步确定高血压心血管风险的中西医预后模型的纳入变量。筛选的病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训练集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原发性高血压的预后预测模型,利用测试集评价预后模型的预测效能,分别使用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原发性高血压的预后预测模型,以测试集评估并对比4种预后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评估并建立具有较好预测能力的模型。结果纳入985例病例中有284例出现心血管风险。COX回归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共线性诊断确定18个变量纳入预后模型变量。变量包括:一般资料〔病程、性别、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体重指数(BMI)、饮食习惯〕、实验室指标〔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功能指标〔平均踝臂压指数(ABI)、平均动脉压、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中医证候(头晕、头痛、气虚血瘀证、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基于这18个建模变量,分别通过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4个原发性高血压的预后预测模型。通过混淆矩阵评估4种算法对训练集的数据解析能力,发现基于相同变量的情况下,人工BP神经网络的错误率最低(19.1%),其次为支持向量机(24.2%),决策树(28.7%)和随机森林(28.7%)并列最差。测试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功能 中医证候 预后模型
下载PDF
基于TCGA构建胃癌免疫相关基因预后风险模型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凯 费素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279-286,共8页
目的对TCGA数据库胃癌数据集进行分析,构建基于免疫相关基因的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数据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合并、表达差异分析。与ImmPort数据库取交集获得差异表达的免... 目的对TCGA数据库胃癌数据集进行分析,构建基于免疫相关基因的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数据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合并、表达差异分析。与ImmPort数据库取交集获得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IRGs),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按照排除标准,将胃癌样本随机分为Train组(224例)、Test组(111例),利用Train组构建免疫相关基因预后风险模型并用Test组进行检验。将胃癌表达数据按照评估模型分为高、低风险2组,进行免疫浸润,分析2组免疫细胞表达水平的差异。观察2组免疫检查点表达差异及免疫治疗相关结果。结果共得到238个差异表达的IRGs。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示差异表达的IRGs主要参与免疫球蛋白生产、免疫反应分子介质的产生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示差异表达的IRGs主要参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通过数据分析,得到6个IRGs(MPO APOH IGHD3-16 CGB5 GHR PRKCG)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Train组和Test组中高风险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风险组(P<0.05)。Train组ROC第3年曲线下面积为0.692,Test组ROC第3年曲线下面积为0.658。该模型可作为独立预测因子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高、低风险组中幼稚B细胞、活化的记忆CD4+T细胞、静止肥大细胞、活化肥大细胞表达具有明显差异。低风险组PD-L1表达增高,抗PD-1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基于TCGA确定了一个胃癌免疫相关基因预后风险模型,可以较好地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并指导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相关基因 预后风险模型 免疫浸润 免疫治疗
下载PDF
T1期结直肠癌64例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和黏膜下深浸润临床意义的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井海燕 田春方 +5 位作者 裴庆山 赵淑磊 姚志刚 孙锡超 覃业军 朱小龙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70-774,共5页
目的探讨T1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和黏膜下深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0年1月30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结直肠癌外科根治术的41例(外科手术组)和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23例(ESD组)T1... 目的探讨T1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和黏膜下深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0年1月30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结直肠癌外科根治术的41例(外科手术组)和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23例(ESD组)T1期结直肠癌患者,记录患者肿瘤大体类型、最大径、是否含有组织学低分化成分、浸润程度(黏膜肌层破坏类型、浸润宽度和深度)、肿瘤出芽分级,以及是否有脉管瘤栓。采取电话随访方式收集患者追加治疗和预后情况。分析T1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ESD组中黏膜肌层完全破坏与肿瘤浸润宽度和深度的相关性,以及术后追加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肿瘤有组织学低分化成分或脉管瘤栓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高于无低分化成分或无脉管瘤栓者[3/6比12.1%(7/58)、3/4比11.7%(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34、11.409,P均<0.05)。外科手术组患者黏膜肌层均完全破坏;ESD组中,16例肿瘤浸润宽度≥2 mm,其中15例黏膜肌层完全破坏,1例部分破坏;7例肿瘤浸润宽度<2 mm,其中2例黏膜肌层完全破坏,5例部分破坏;14例肿瘤浸润深度≥2000μm,其中13例黏膜肌层完全破坏,1例部分破坏;9例肿瘤浸润深度<2000μm,其中4例黏膜肌层完全破坏,5例部分破坏;黏膜肌层完全破坏与肿瘤浸润宽度≥2 mm和肿瘤浸润深度≥2000μm均有关(15/16比2/7,13/14比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9、6.659,P均<0.05)。64例T1期结直肠癌患者中6例(9.4%)预后不良;5例(7.8%)患者死亡,其中3例(4.7%)为肿瘤相关死亡。外科手术和ESD组患者中各有10例追加辅助治疗且均未发生预后不良,两组内未追加治疗与追加治疗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9.7%(3/31)比0(0/10)和23.1%(3/13)比0(0/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1期结直肠癌伴有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预后危险因素 黏膜下浸润 追加手术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丽 王硕 +4 位作者 刘焱超 栗冲 谷翠红 王丽红 张志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91-96,共6页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耐药情况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合并血流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菌种分布、耐药情况等临床资料,以30 d病死率为主要终点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6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血...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耐药情况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合并血流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菌种分布、耐药情况等临床资料,以30 d病死率为主要终点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6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62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112株(69.1%)、革兰阳性菌42株(25.9%)、真菌8株(4.9%)。在革兰阴性菌中排名前4位的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共发现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8例次,其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杆菌占比最高。总30 d病死率为2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疾病状态、粒缺持续时间、Pitt菌血症评分。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较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应根据本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多发性骨髓瘤 病原学 血流感染 耐药性 预后危险因素
下载PDF
转移性结直肠癌生存率、预后因素及预后风险预测评分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弛 王新 +4 位作者 李世霞 李利娟 张寰 滕妍 刘俊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983-990,共8页
目的:探讨研究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风险因素,构建预后风险预测评分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5年美国监测、流行病和结果队列(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诊断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Kapl... 目的:探讨研究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风险因素,构建预后风险预测评分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5年美国监测、流行病和结果队列(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诊断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研究患者生存率,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预后风险预测评分并进行预测准确性的内部评价,同时采用2016年诊断的患者进行预测评分的外部验证。结果:研究共选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37092例,5年生存率为10.6%。年龄较高、黑种人、组织学分化程度较低、T分期较高、N分期、高癌胚抗原水平以及骨、脑、肝和肺转移是死亡的风险因素,而女性、已婚状态、有保险、非右半结肠和原发部位手术是死亡的保护性因素。验证性结果显示该预测评分具有较高的内部稳定性和外部适应性。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基于预后风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患者生存概率,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远处转移 预后因素 预后风险预测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相关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6
作者 赵娇 隋佰延 +1 位作者 刘昕 阮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45-353,共9页
目的:分析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核心基因,构建OSCC患者的免疫相关预后风险模型。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内的OSCC患者RNA测序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 目的:分析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核心基因,构建OSCC患者的免疫相关预后风险模型。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内的OSCC患者RNA测序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识别免疫相关模块和关键基因。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筛选与免疫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构建OSCC的免疫相关预后风险模型;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来自外部GSE41613数据集评估该预后风险模型的预测能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OSCC患者肿瘤组织样本中8个免疫预后核心基因的表达,计算风险评分,评估该评分与肿瘤浸润深度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基于8个免疫预后核心基因(CSF2RA、CLEC4C、COL5A3、CTSG、EDNRA、GPC4、GUCY1A2和ANGPT2)的口腔鳞癌预后风险模型。Kaplan-Meier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外部GSE41613数据集验证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效能。基于该模型计算的OSCC患者的风险评分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表明该模型同时具有预测OSCC潜在风险的能力。结论:基于8个免疫预后核心基因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具有预测OSCC患者预后的能力,有望成为口腔鳞癌免疫防治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免疫预后相关基因 预后风险模型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长期预后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敏 林章宇 +4 位作者 丰雷 朱成刚 尹栋 杨跃进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0-1056,共7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具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预后特征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PCI的患者26771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具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预后特征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PCI的患者26771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钙化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无或轻度钙化组和中重度钙化组,比较两组PCI后的长期预后特征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终点事件为3年靶血管失败(TVF),包括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TV-MI)及靶血管相关血运重建(TVR)在内的复合终点事件。结果: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4105例(15.33%),无或轻度钙化患者22666例(84.67%)。与无或轻度钙化组比,中重度钙化病变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比例较高,病变较为复杂(包括累及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开口处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3年,中重度钙化患者具有更高的TVF率(5.31%vs.4.65%;HR=1.162,95%CI:1.004~1.344,P=0.044)、心原性死亡率(1.24%vs.0.64%;HR=1.996,95%CI:1.451~2.747,P<0.001)以及TV-MI发生率(0.85%vs.0.61%;HR=1.449,95%CI:1.000~2.101,P=0.049)。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术前SYNTAX评分高、合并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以及未使用血管内超声是中重度钙化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具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在接受PCI后,其TVF、心原性死亡、TV-MI发生风险均高于无或轻度钙化患者。高龄、合并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以及未使用血管内超声是中重度钙化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中重度钙化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长期预后特征 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在自定义高危群体中M蛋白定量筛查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预后研究
18
作者 蒋志勇 俞方泉 +2 位作者 罗信国 章勇 叶宝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M蛋白定量检测在符合自定义高危群体中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预后分层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所筛查出的200例符合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进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检测及血清游离轻链定量测定,记录... 目的探讨M蛋白定量检测在符合自定义高危群体中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预后分层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所筛查出的200例符合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进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检测及血清游离轻链定量测定,记录入组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结果、血清游离轻链定量及κ/λ比值;阳性患者进一步完善检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确诊患者再进一步行Fish检测评估预后危险分层,记录相关检测结果。结果200例高危群体中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异常共检出58例,血清蛋白电泳阳性检出39例,进一步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共34例;确诊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异常为34例,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阳性为27例,7例漏诊;免疫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提示确诊患者血清游离轻链高比值13例中(>100或<0.01)有8例存在高危遗传学改变,其他21例有3例存在高危遗传学改变。而多发性骨髓瘤高危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贫血、球蛋白异常、血肌酐升高是高危影响因素,符合本研究中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的诊断标准。结论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相较于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可以明显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漏诊率,是高危人群检测筛查的有效手段,并且血清游离轻链高比值跟基因风险分层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其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蛋白电泳 游离轻链 高危因素 预后风险分层
下载PDF
基于焦亡和铁死亡基因构建食管癌预后模型
19
作者 孙希野 蒋灿 +4 位作者 罗旭 舒佩 王森 周科讯 黄媚娟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45,共11页
为了解并评估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提前预测其疾病进展和生存情况.本研究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收集食管癌相关基因和临床数据,筛选与预后相关的细胞焦亡和铁死亡基因,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开发构建食管癌预后风险模型,最终在癌症基因... 为了解并评估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提前预测其疾病进展和生存情况.本研究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收集食管癌相关基因和临床数据,筛选与预后相关的细胞焦亡和铁死亡基因,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开发构建食管癌预后风险模型,最终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ESCA队列中进行验证,同时分析不同风险组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显示训练队列中低风险组的生存明显优于高风险组(P<0.05).训练队列中低风险组与高风险组患者相比有更多CD4+T细胞,低风险组中CD8A、GZMB、PRF1的表达水平高于高风险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基于焦亡和铁死亡基因组学所构建的ESCA预后模型可为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焦亡 铁死亡 预后风险模型 公共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肥大细胞相关基因的膀胱癌预后模型构建
20
作者 米俊豪 周荣斌 杨日荣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肥大细胞相关基因与膀胱癌预后间的关系,筛选预后关键基因,构建膀胱癌预后风险模型。方法利用肥大细胞批量RNA测序(bulk RNA-seq)数据提取差异基因,并进行KEGG、GO分析与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膀胱癌单细胞测... 目的分析肥大细胞相关基因与膀胱癌预后间的关系,筛选预后关键基因,构建膀胱癌预后风险模型。方法利用肥大细胞批量RNA测序(bulk RNA-seq)数据提取差异基因,并进行KEGG、GO分析与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膀胱癌单细胞测序内的肥大细胞特征基因。选取共有基因,使用Lasso回归与多因素COX回归筛选关键预后基因,基于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最后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合风险评分与多个独立预后因素共同开发列线图以预测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率。结果构建预后模型的五个基因是WDR45B、EI24、NCOR1、VEGFA和RNF19A,五个基因成功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相较于低风险组,高风险组患者生存预后显著变差。同时成功在GSE31864数据验证模型效能。此外,在整合T/N分期、风险评分和年龄而构建的列线图,在膀胱癌患者生存预后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结论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膀胱癌患者肥大细胞五个基因的预后风险模型,可帮助临床医生评估预后情况,为膀胱癌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RNA测序 膀胱癌 LPS 预后风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