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不同类型青光眼的长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郑蓥蓥 张玉秋 +1 位作者 王晓蕾 孙兴怀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83-289,共7页
目的评价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不同类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行P50型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的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209例(283眼),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组13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 目的评价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不同类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行P50型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的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209例(283眼),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组13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组12眼、发育性青光眼(DG)组94眼、继发性青光眼(SG)组42眼,比较了手术成功率,术后眼压、视力,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7±10.7)个月。术后36个月,POAG组的完全成功率(68.8%)明显高于PACG组(40.0%)和SG组(47.6%),DG组的完全成功率(65.1%)明显高于SG组(47.6%),以上P值均<0.05。各组青光眼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不同随访时间各组间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视力均在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5),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SG组术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1.05±1.13)明显高于POAG组(0.51±1.22)、PACG组(0.83±0.84)及DG组(0.63±0.90),P值均<0.05。SG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0.48%)高于POAG组(15.56%)和DG组(21.28%),P值均<0.05。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POAG和DG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PACG和SG的治疗则需根据临床情况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育性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 青光眼手术
下载PDF
PEI联合术中房角镜下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治疗中晚期PACG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思佳 闻郁 +2 位作者 万茜茜 刘贺婷 陶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64-869,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12-01/2023-03-31在安徽医科...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12-01/2023-03-31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的中晚期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65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32眼行PEI+GSL+GT,对照组32例33眼行PEI+GSL。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 1 wk, 1、3、6 mo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前和术后6 mo时分别评估视野、杯盘比、前房角开放范围、前房深度、RNFL平均厚度。结果:PEI+GSL+GT组术后6 mo眼压和平均眼压降幅(16.68±2.65、11.12±8.53 mmHg)与PEI+GSL组(18.71±2.51、8.32±4.17 mmHg)有显著差异(P<0.05),眼压降幅率无差异(44.57%±21.79%和35.20%±17.94%,P>0.05)。术后6 mo两组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BCVA、前房深度、房角关闭范围均较术前改善(均P<0.01),PEI+GSL+GT组术后6 mo的药物减少数量和房角开放范围均大于PEI+GSL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6 mo的视野平均偏差、杯盘比及RNFL平均厚度较术前均无差异(均P>0.05)。PEI+GSL+GT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1%(26/32),手术条件成功率为94%(30/32);PEI+GSL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58%(19/33),手术条件成功率为76%(25/33)。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均有差异(完全成功率χ^(2)=4.275,P=0.039;条件成功率χ^(2)=4.040,P=0.044)。两组患者均未见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及再次手术。结论:对于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PEI+GSL+GT治疗比PEI+GSL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 白内障 房角切开术 房角分离术 微创青光眼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PEI) 前房角镜检查
下载PDF
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蕾 王继兵 《国际眼科纵览》 2023年第3期244-249,共6页
房角分离术(goniosynechialysis,GSL)概念的提出已有半个多世纪,技术上从最初前房塌陷难以实施逐步到用黏弹剂维持前房采用带灌注的分离器完成分离并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消除瞳孔阻滞获得满意效果,发展到现代GSL治疗体系,包括晶状体摘除... 房角分离术(goniosynechialysis,GSL)概念的提出已有半个多世纪,技术上从最初前房塌陷难以实施逐步到用黏弹剂维持前房采用带灌注的分离器完成分离并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消除瞳孔阻滞获得满意效果,发展到现代GSL治疗体系,包括晶状体摘除、IOL植入联合房角镜或内窥镜直视下完成GSL,现代GSL治疗体系已成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有效治疗手段,快捷、微创、非滤过泡依赖、恢复生理引流通道是其优势。近年来随着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应用,将房角部分切开术或切除术用于现代GSL治疗体系(GSLplus)提高了PACG的治疗效果,拓展了治疗思路,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GSL的历史、降眼压机制、现代治疗体系、临床效果、关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分离术 晶状体摘除 微创青光眼手术
原文传递
睡眠护理干预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晨清 陈洁 +2 位作者 李婷 林增萍 宋仁欢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第7期980-981,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护理应用睡眠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常...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护理应用睡眠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睡眠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睡眠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睡眠护理干预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中可改善睡眠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操作规范专家推荐意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秀兰 林凤彬 +6 位作者 范肃洁 唐莉 唐广贤 谢琳 卢岚 原慧萍 聂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作为新型的微创联合术式,目前被证实在治疗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没有白内障手... 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作为新型的微创联合术式,目前被证实在治疗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没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中晚期PACG中是安全、有效的,目前在临床上已用于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但其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用药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影响了治疗效果的正确评价。国内部分青光眼治疗专家针对目前SPI联合GSL及GT治疗PACG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完整的规范专家推荐意见,包括手术适应证、麻醉方法、手术部位、手术步骤、围手术期用药方法,以规范临床医生应用该技术治疗PACG的医疗过程,为更好地评价MIGS疗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周边虹膜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房角切开术 推荐意见
下载PDF
晶状体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8
6
作者 刘杏 黄晶晶 《眼科》 CAS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发病机制包括传统的瞳孔阻滞、非瞳孔阻滞、多种机制共存等类型。实际上,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阻滞因素在PACG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PACG抗青光眼术后及晶状体摘除术后眼前段结构变化的研究发现,超声乳...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发病机制包括传统的瞳孔阻滞、非瞳孔阻滞、多种机制共存等类型。实际上,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阻滞因素在PACG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PACG抗青光眼术后及晶状体摘除术后眼前段结构变化的研究发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地同时解决房角关闭的多个机制。临床医师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除考虑患者自身条件外,还应考虑术者对手术的娴熟程度、手术仪器和器械等条件是否适合开展此手术,以使患者得到最佳的眼压控制和良好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外科学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理生理学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原文传递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0
7
作者 廖辉 伍继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683-168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2-03/2015-05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4例15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71眼,试验组52例81眼。对...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2-03/2015-05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4例15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71眼,试验组52例81眼。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术后3、7、30d的眼压,术中前房出血、穿透结膜瓣,术后浅前房发生、虹膜炎症、前房积血、滤道阻塞、角膜水肿以及脉络膜脱离多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平均视力为1.4±0.4,视力提高者42例64眼(79.0%),对照组平均视力0.8±0.3,视力提高者31例47眼(6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7、30d眼压分别为27.3±4.7、20.7±3.8、16.2±4.4mmH g,对照组术后3、7、30d眼压分别为32.6±3.9、26.5±5.1、20.8±4.7mmH 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前房出血21眼(25.9%)、术中穿透结膜瓣5眼(6.2%),对照组患者术中前房出血37眼(52.1%)、术中穿透结膜瓣16眼(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Ⅰ级浅前房14眼(17.3%)、Ⅱ级浅前房11眼(13.6%)、Ⅲ级浅前房2眼(2.5%),对照组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分别为34眼(47.9%)、18眼(25.4%)、19眼(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虹膜炎症9眼(11.1%)、前房积血10眼(12.3%)、滤道阻塞6眼(7.4%)、角膜水肿8眼(9.9%)、脉络膜脱离2眼(2.5%),对照组术后虹膜炎症21眼(29.6%)、前房积血20眼(28.2%)、滤道阻塞15眼(21.1%)、角膜水肿18眼(25.4%)、脉络膜脱离9眼(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对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改良青光眼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晶状体悬韧带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之已知与未知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慧 张烨 +1 位作者 张烁(综述) 乔春艳(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0-147,共8页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包括松弛和断裂)可引起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前房变浅、房角关闭和眼压升高,即闭角型青光眼(angle closure glaucoma,ACG)的发生。特发性悬韧带异常多发生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包括松弛和断裂)可引起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前房变浅、房角关闭和眼压升高,即闭角型青光眼(angle closure glaucoma,ACG)的发生。特发性悬韧带异常多发生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可能是PACG的发病机制之一,但仍需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此类患者双眼前房深度不等,虹膜/晶状体震颤等体征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能够诊断的悬韧带异常比例较低,通常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前未能被诊断而在术中被发现,故被称为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目前根据术中表现如充分散瞳可见晶状体赤道部,连续环形撕囊破囊时可见前囊放射状皱褶,超声乳化时囊袋赤道部移位或卷曲,灌注抽吸时囊袋异常飘动,囊袋口不规则等可明确诊断。根据悬韧带异常的程度、范围,选择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或不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或人工晶体缝合固定术。PACG患者术前和术中应关注是否存在悬韧带异常,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保证手术安全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松弛、断裂) 晶状体不全脱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术前诊断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永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13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随访3~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眼压、视力以及内皮细胞...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随访3~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眼压、视力以及内皮细胞。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48例患者视力均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眼压、内皮细胞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抗青光眼术 超声乳化术
原文传递
有无急性发作史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18个月效果比较
10
作者 陈燕云 范肃洁 +4 位作者 梁远波 荣世松 孟海林 王星 王宁利 《眼科》 CAS 2014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比较有无急性发作史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CACG)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18个月的效果。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4个临床中心参与的48例(48眼)具有急性发作史的原发性CACG患者(急性发作组)和101... 目的比较有无急性发作史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CACG)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18个月的效果。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4个临床中心参与的48例(48眼)具有急性发作史的原发性CACG患者(急性发作组)和101例(101眼)无急性发作史的原发性CACG患者(无急性发作组)。方法所有患者经全面的眼科检查后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8个月。记录手术前、手术后1、3天、1、2周、1、3、6、12、18个月的视力、眼压、用药情况及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小于21 mm Hg者认为手术成功。主要指标眼压、视力变化(末次随访视力-基线视力)、眼压波动(随访中眼压的标准差)和手术成功率。结果手术前后视力的变化在急性发作组和无急性发作组分别为-0.06±0.47和0.02±0.36(P=0.166)。随访平均眼压分别为(14.9±4.0)mm Hg和(14.6±2.8)mm Hg(P=0.601)。随访中的眼压波动分别为(3.1±2.5)mm Hg和(2.8±1.6)mm Hg(P=0.452)。随访18个月时急性发作组和无急性发作组的眼压分别为(16.8±7.5)mm Hg和(15.4±4.0)mm Hg(P=0.259)。术后随访18个月急性发作组的手术成功率(85.7%)与无急性发作组的手术成功率(93.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P=0.146)。结论小梁切除术在有急性发作史和无急性发作史的CACG患者中18个月的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外科学 小梁切除术 急性发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