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揿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内关穴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0
1
作者 王群 刘宁宁 +2 位作者 王连主 蒋强 苏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揿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内关穴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20~65岁,BMI 18~27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探讨揿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内关穴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20~65岁,BMI 18~27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揿针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术前30 min,揿针组采取揿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与内关穴,对照组在相同穴位贴上无菌穴位透明敷贴。两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相同,揿针组需在术后24 h更新揿针一次。记录术后0~12、12~24、24~48 h恶心呕吐发生例数、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皮内针相关感染、刺痛、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0~12、12~24、24~48 h揿针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揿针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皮内针相关感染、刺痛、不适等不良反应。结论揿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内关穴治疗可明显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揿针 足三里 内关 胃肠功能 紊乱
下载PDF
运动训练结合揿针治疗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运动能力、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2
作者 毛立伟 季鹏 +4 位作者 余萍 王萍 汤瑶 胡树罡 王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0-925,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制定科学、个体化,以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结合揿针疗法,观察患者运动能力、心肺功能以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方法:60例中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各20例,三... 目的:通过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制定科学、个体化,以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结合揿针疗法,观察患者运动能力、心肺功能以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方法:60例中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A组患者于心脏康复门诊接受每周3次,共12周的运动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B组患者采用揿针,选择双侧内关、郄门、足三里、心俞、肺俞、膈俞、三阴交留针后进行运动训练。C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12周前后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包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肺运动试验1min后心率恢复(HRR1);相关运动能力包括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阈(AT),最大运动负荷(MWL);生存质量评估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等8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①C组12周后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②A组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SF-36量表评估中,生理机制、社会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四个方面有所改善(P<0.01),其余四项无明显改善(P>0.05)。③B组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HRR1、LVEF、VO2max、AT优于A组(P<0.05)。SF-36量表评估8个维度均显著改善(P<0.01),其中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优于A组(P<0.05)。结论:①中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其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将会不同程度下降,不利于预后;②揿针治疗结合运动训练相比于单纯运动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中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对患者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改善也优于单纯运动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运动训练 揿针
下载PDF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4
3
作者 柏林 杨洋 吕姝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0期192-193,共2页
本文主要对揿针疗法的应用机制、应用方法、特征及临床应用的范围进行综述,以期为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揿针 应用 皮内针 技术
下载PDF
帕洛诺司琼联合揿针刺激足三里穴、内关穴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被引量:36
4
作者 金浩然 夏梦 +1 位作者 罗艾静 李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观察帕洛诺司琼联合揿针刺激足三里穴、内关穴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8月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18~60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Apfel评分≥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观察帕洛诺司琼联合揿针刺激足三里穴、内关穴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8月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18~60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Apfel评分≥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帕洛诺司琼组(P组)、揿针刺激穴位组(Q组)和帕洛诺司琼联合揿针刺激穴位组(PQ组),每组30例。P组术前30 min静注帕洛诺司琼0.25 mg;Q组术前30 min揿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内关穴;PQ组术前30 min静注帕洛诺司琼0.25 mg联合揿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内关穴。记录术后0~3、3~6、6~12、12~18、18~24 h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和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术后3~6、6~12、12~18、18~24 h PQ组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明显低于P组和Q组,术后0~3、3~6、6~12、12~18、18~24 h P组和Q组间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长于Q组和PQ组(P<0.05),Q组和PQ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洛诺司琼联合揿针刺激足三里穴、内关穴对术后恶心呕吐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有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洛诺司琼 揿针 足三里穴 内关穴 术后恶心呕吐 腹腔镜
下载PDF
揿针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症状的作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李立红 张海峰 +3 位作者 陈晟 汪凡 齐亮 王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2-766,共5页
目的药物治疗帕金森病(PD)便秘会导致依赖性,甚至造成胃肠道其他损害。文中通过观察揿针俞募配穴法和口服枸橼酸枸橼酸莫沙必利片2种治疗方法,比较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肛肠动力学和PD便秘症状的改善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 目的药物治疗帕金森病(PD)便秘会导致依赖性,甚至造成胃肠道其他损害。文中通过观察揿针俞募配穴法和口服枸橼酸枸橼酸莫沙必利片2种治疗方法,比较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肛肠动力学和PD便秘症状的改善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针灸科和北京东方医院脑病科门诊收治的PD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采用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组采用揿针治疗。通过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便秘患者生活质量(PAC-QOL)量表评分和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7%,显著高于对照组(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改善PAC-QOL量表评分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治疗前比较,肛肠动力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PD便秘症状均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肛肠动力学,疗效近似。但揿针俞募配穴法在改善PD便秘症状中总有效率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且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便秘 揿针 俞募配穴
下载PDF
揿针结合耳穴对原发性失眠近期和远期疗效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5
6
作者 梁虹 杨丽燕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耳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片,1 mg/次,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揿针结合耳穴治疗,左右耳交替取...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耳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片,1 mg/次,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揿针结合耳穴治疗,左右耳交替取穴。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30天。观察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在两组治疗结束1个月之后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及随访时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与87.5%,高于对照组的82.5%与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及随访时两组PSQI评分、I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结合耳穴治疗能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减轻失眠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揿针 耳穴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下载PDF
腰三针联合分经辨证取穴配合揿针留针候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池伟东 庄娟娜 +1 位作者 吴俊哲 曾东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654-658,共5页
[目的]观察分经取穴结合揿针留针候气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共纳入94例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门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分经取穴结合揿针留针候气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共纳入94例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门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后配合艾灸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揿针留针候气治疗,两组治疗30天后行效果评价。[结果]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的改善上,两组患者治疗第30天后较治疗前1天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改善随着时间推移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0天后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感觉障碍一项评分中,两组患者治疗第30天后较治疗前1天提高明显,且治疗组改善随着时间推移最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三针分经辨证取穴配合揿针留针候气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急性期 揿针 留针候气 分经取穴 疼痛 针灸
下载PDF
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晞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针药组采用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中药组采用黄连阿胶汤治疗,西药组予艾...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针药组采用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中药组采用黄连阿胶汤治疗,西药组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评估3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的变化,记录中医症状的发生率。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0.0%,中药组总有效率67.5%,西药组总有效率82.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指数评分及IS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针药组IS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西药组IS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1),西药组2项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早醒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中药组(P<0.05),西药组早醒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针刺组和中药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及中药组情绪抑郁、善太息、潮热汗出、急躁易怒、五心烦热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情绪抑郁、急躁易怒发生率低于中药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围绝经期 肾虚肝郁型 揿针 黄连阿胶汤 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
原文传递
揿针围刺联合常规西药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朱璇璇 段培蓓 吴常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15,共5页
目的观察揿针围刺联合西药对带状疱疹(HZ)急性期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HZ急性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盐酸伐昔洛韦片,每次1片,每日2次;甲钴胺片,每次1片,每日3次;均餐后口服。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揿针围刺联合西药对带状疱疹(HZ)急性期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HZ急性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盐酸伐昔洛韦片,每次1片,每日2次;甲钴胺片,每次1片,每日3次;均餐后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揿针围刺,每日1次,留针24h,每周6次。2组均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评价2组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F-MPQ各条目评分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SF-MPQ各成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下降,随访时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下降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随访时比较,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89.19%(33/37),对照组为64.86%(24/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N发生率为5.41%(2/37),对照组为21.62%(8/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揿针围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HZ急性期患者,可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降低PHN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揿针 围刺 急性疼痛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主动运动训练配合揿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逸 程康 +2 位作者 阳煦 孔建 李信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82-85,116,共5页
目的:观察主动运动训练配合揿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主动运动训练配合揿针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治疗,每组30例,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Q)和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分别对患者治疗前、... 目的:观察主动运动训练配合揿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主动运动训练配合揿针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治疗,每组30例,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Q)和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2 w的功能障碍和腰痛程度进行评估,并随访患者12个月内的复发率和转为慢性损伤的发生率。结果:主动运动配合揿针组既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急性期RMQ和VAS评分(P<0.05),且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又可降低患者12个月内的本病复发率(16.7%vs 46.7%)和慢性腰痛发生率(6.7%vs 26.7%)。结论:主动运动训练早期干预对急性腰扭伤的短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均有显著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主动运动 揿针
下载PDF
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联合耳穴揿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启燕 曹建峰 +1 位作者 董月 阚婷婷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0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联合揿针针刺耳穴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06月至2019年10月在扬州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60例(117只患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只眼)及揿针组(60只眼);对照组予消旋山莨菪碱滴... 目的观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联合揿针针刺耳穴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06月至2019年10月在扬州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60例(117只患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只眼)及揿针组(60只眼);对照组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滴眼,每晚一次;揿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行耳穴揿针疗法,选双耳肝、脾、肾、眼、目1、目2共十二穴,行揿针治疗,2天后取下,每周治疗2次,两组均治疗12周,治疗结束观察两组裸眼远视力和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揿针组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揿针组患者裸眼视力及疗效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联合耳穴揿针疗法可有效提高单纯性青少年近视患者裸眼远视力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耳穴 揿针
下载PDF
揿针耳穴联合腧穴治疗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2
作者 凡国华 宋亚男 +1 位作者 孙静云 卢开信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9期1803-1807,共5页
目的观察揿针耳穴联合腧穴治疗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12月我院呼吸科化疗期间出现睡眠障碍的肺癌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予揿针耳穴联合腧穴,对照组予以口服艾司唑... 目的观察揿针耳穴联合腧穴治疗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12月我院呼吸科化疗期间出现睡眠障碍的肺癌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予揿针耳穴联合腧穴,对照组予以口服艾司唑仑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随访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治疗后及随访时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SQI评分时间的主效应显著(P<0.01),组间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和组别交互作用显著(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6%和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1.4%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耳穴联合腧穴疗法、口服艾司唑仑均能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状况,而揿针疗法具有疗效持久、不易复发、无不良反应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耳穴联合腧穴 肺癌 化疗 睡眠障碍 中医护理
下载PDF
揿针埋五脏俞加膈俞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玲 李玉侠 +2 位作者 于晓刚 李伟 章葱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765-1768,共4页
目的评价揿针埋五脏俞加膈俞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予五脏俞加膈俞埋揿针治疗,每次留针1 d,每周3次;对照组每晚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 目的评价揿针埋五脏俞加膈俞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予五脏俞加膈俞埋揿针治疗,每次留针1 d,每周3次;对照组每晚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PSQI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 <0.05),入睡时间评分减分值对照组大于观察组(P <0.05),日间功能评分减分值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2.41%,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揿针埋五脏俞加膈俞能改善失眠患者睡眠状况,且与艾司唑仑疗效相当。口服艾司唑仑片可能在缩短入睡时间方面更为有效,揿针埋五脏俞加膈俞可能在改善患者日间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揿针 五脏俞 膈俞 艾司唑仑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下载PDF
揿针配合针刺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永红 张万龙 +5 位作者 汪芗 杨文婷 王惠敏 张俞 陈响 于翔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3期89-90,92,共3页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对失眠症患者的症状评分影响。方法:将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揿针结合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治疗,疗程8周。观察1主症:入睡困难,夜醒。2次症:多梦,心悸,神疲,乏力,口淡无味,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对失眠症患者的症状评分影响。方法:将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揿针结合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治疗,疗程8周。观察1主症:入睡困难,夜醒。2次症:多梦,心悸,神疲,乏力,口淡无味,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黄等症状变化,对治疗前后症状程度评分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揿针埋针腕踝针穴位上1,配合针刺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公孙等穴位,可健脾益气,诸穴共奏养血安神之功,用以治疗失眠。揿针结合针刺疗法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揿针 腕踝针 针灸治疗
下载PDF
揿针与浅刺法理论及治疗脾胃系疾病概况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兆山 杨森林 +2 位作者 卢秀玲 陈鸾 陈红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2期75-77,共3页
承淡安发明了揿针,浅刺体表可调节卫气,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等;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操作简单,不影响活动。揿针刺法属浅刺法范畴,浅刺法起源于《黄帝内经》,较完整详细论述浅刺法理论、手法及应用范围,包括"浮刺""半刺&quo... 承淡安发明了揿针,浅刺体表可调节卫气,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等;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操作简单,不影响活动。揿针刺法属浅刺法范畴,浅刺法起源于《黄帝内经》,较完整详细论述浅刺法理论、手法及应用范围,包括"浮刺""半刺""扬刺""直刺""毛刺"等5种浅刺手法,为浅刺法发展奠定基础。魏晋时期形成系统化理论体系,元明时期逐渐发展成熟。浅刺法中医理论基础系十二皮部与卫气及辨证论治,将揿针刺入皮下留针,长时间保留,产生微弱持续时间较长刺激。揿针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交感神经反射,传导到中枢,释放神经递质、相应激素、神经肽类物质,对免疫系统产生作用。揿针主要有麦粒型、图钉型两种类型。揿针可长时间留于皮下,持续刺激,强化疗效;治疗脾胃系疾病久泻、便秘、呕吐、呃逆等应用越来越广泛,均取得显著疗效。研究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大样本研究,已逐步从临床观察向作用机制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承淡安 脾胃系疾病 十二皮部 卫气 辨证论治 留针 麦粒型揿针 图钉型揿针 久泻 便秘 呕吐 呃逆 综述
下载PDF
揿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谈慧 曾科学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揿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采用揿针配合普通针刺,对照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采用单纯普通针刺... 目的:观察揿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采用揿针配合普通针刺,对照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采用单纯普通针刺,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方案基础上,揿针配合普通针刺比单纯普通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揿针 针刺
下载PDF
揿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梁艳 龚正寿 +3 位作者 张勇 陈万辉 蒋锐亿 赵燕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01-1903,共3页
目的:探讨揿针与普瑞巴林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2月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共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 目的:探讨揿针与普瑞巴林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2月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共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揿针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压痛点数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指数。结果:治疗结束后,揿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压痛点数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定显示揿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 揿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揿针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安 张志芳 +5 位作者 杨永升 张明明 李佳豪 任孟伟 李红梅 李怡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揿针是皮内针的一种,以作用持久、无毒副反应、操作简便、无痛苦为特点。该疗法把中医腧穴理论和皮部理论相结合,采用古代的“静以久留”的思想,对皮部有较长时间的持续的刺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主... 揿针是皮内针的一种,以作用持久、无毒副反应、操作简便、无痛苦为特点。该疗法把中医腧穴理论和皮部理论相结合,采用古代的“静以久留”的思想,对皮部有较长时间的持续的刺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面瘫、带状疱疹等疾病,近年来,才逐渐扩展到眼科的临床治疗中,主要用于治疗青少年近视、干眼、视疲劳、青光眼、麦粒肿等常见疾病。揿针的临床疗效可与传统针刺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指标上优于针刺疗法,且比传统针刺更安全。经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发现,揿针在眼科的应用还很局限,且临床研究多为小样本量研究或者个案报道,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依据,因此,今后可增加临床大样本研究,并形成诊疗规范,为拓展揿针在眼科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皮内针 眼科 中医 应用 针刺
下载PDF
揿针结合安胃饮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虞蓓蓓 田敏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安胃饮在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孕妇82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安胃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揿针。对比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清...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安胃饮在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孕妇82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安胃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揿针。对比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妊娠恶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β-hCG水平均增加(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188,P<0.05)。2组孕妇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使用揿针结合安胃饮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 妊娠 揿针 脾胃虚弱 安胃饮
原文传递
揿针联合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P物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小翠 王立玉 +4 位作者 季锋 龙灿海 王静霞 郭晓冬 谢国群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P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营养支持、阿片类镇痛药...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P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营养支持、阿片类镇痛药物止痛治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揿针疗法,连续治疗14 d。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NRS)、简明疼痛量表(BPI)、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以及血清β-内啡肽、P物质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期间,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试验者69例,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疼痛NRS评分降低、KPS评分升高(P<0.05),对照组疼痛NRS、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BPI中24 h最剧烈疼痛、24 h平均疼痛、目前疼痛、对日常生活影响、对情绪影响、对日常工作影响、对睡眠影响及疼痛影响程度总评分降低(P<0.05),对行走能力影响评分升高(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清β-内啡肽水平升高、P物质水平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P物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组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揿针对癌性疼痛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β-内啡肽、P物质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揿针 阿片类药物 Β-内啡肽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