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逻辑: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新视角 被引量:96
1
作者 李润洲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18,29,共5页
从“实践逻辑”的视角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会发现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隔阂、脱离是双向的,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教育理论与实践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也是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进行真诚的... 从“实践逻辑”的视角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会发现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隔阂、脱离是双向的,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教育理论与实践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也是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进行真诚的合作、对话,而非相互埋怨、疏离,并应展开基于问题情境的沟通、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逻辑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原文传递
核心素养的本质追问与实践探析 被引量:92
2
作者 杨志成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20,共7页
核心素养提出的本质是教育哲学的本体性回归,由现代教育的知识本位的教育哲学观,回归到基于人(儿童)本位的教育本体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与三元教育价值分类体系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体现了教育的个体生命性、工具性和社会性价... 核心素养提出的本质是教育哲学的本体性回归,由现代教育的知识本位的教育哲学观,回归到基于人(儿童)本位的教育本体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与三元教育价值分类体系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体现了教育的个体生命性、工具性和社会性价值。核心素养对综合素养具有全息撬动性。在教育政策层面,核心素养的实施要构建学段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在学校层面,要建立与核心素养对应的校本化核心素养目标、课程体系,变革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开启了教育的新时代,是中国教育发展新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教育价值 认识论 实践逻辑
原文传递
基层信访治理中的“包保责任制”:实践逻辑与现实困境 以鄂中桥镇为例 被引量:87
3
作者 田先红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4-193,共30页
本文以桥镇为个案,运用国家、基层政权和农民博弈关系的三层分析框架,阐释了乡村基层信访治理中"包保责任制"的实践逻辑和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尽管"包保责任制"能够强化包保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 本文以桥镇为个案,运用国家、基层政权和农民博弈关系的三层分析框架,阐释了乡村基层信访治理中"包保责任制"的实践逻辑和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尽管"包保责任制"能够强化包保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访治理工作难题,但监控环境与空间隔离、监控技术与社会基础、监控强度与道义压力这三大矛盾使得这一制度的运行陷入困境,滋生了越来越多与制度设计初衷相悖的"目标替代"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阐释了中国科层制运作的三大矛盾,即理性科层制与非理性运作的矛盾、专业化与综合性的矛盾、常规运作与非常规任务的矛盾,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本研究强调,在中国基层权力运作中,长期而广泛存在的名实分离的矛盾现象,不仅仅是科层体制内部各行动主体博弈的结果,也不纯粹是一个组织激励问题,而是由科层体制与乡村社会的合力所催生。由此,在推进基层政权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就不能局限于制度建设层面,还要考虑是否具备支撑现代基层政权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保责任制 科层制 信访治理 实践逻辑 现实困境
下载PDF
第三方治理:理论范式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61
4
作者 陈潭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8,共9页
第三方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工具,是克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志愿失灵而导致的治理困境的必然产物。第三方治理具有开放性、专业性、契约性、竞争性等核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第三方供给、第三方运营、... 第三方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工具,是克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志愿失灵而导致的治理困境的必然产物。第三方治理具有开放性、专业性、契约性、竞争性等核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第三方供给、第三方运营、第三方监管、第三方评估等不同的实践模式。在既有约束条件下,第三方治理实践存在着制度困境、契约困境、执行困境、信任困境等治理风险和困局。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三方治理是对传统国家治理模式的补充与创新,是推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和手段,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途径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治理 理论范式 实践逻辑
原文传递
布迪厄实践理论再审视 被引量:59
5
作者 谢立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58,共13页
布迪厄"实践理论"的主旨是要超越"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之间的对立,形成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更适当地反映社会现实的社会学、人类学体系。布迪厄实践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实践"及其"... 布迪厄"实践理论"的主旨是要超越"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之间的对立,形成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更适当地反映社会现实的社会学、人类学体系。布迪厄实践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实践"及其"实践逻辑"的含义做出了独特的诠释,从而为我们理解实践提供了一些富有启示的新方向。但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局限,我们需要对其审慎地加以反思,不可盲目地加以接受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实践理论 习性 实践逻辑
原文传递
财政在中国改革发展中的贡献——探寻中国财政改革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58
6
作者 吕炜 张妍彦 周佳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5-40,共16页
财政改革始终内嵌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财政理论缺乏将中国改革作为一个特殊过程、从改革发展全局视角对财政改革的逻辑进行探讨,导致关于中国财政理论基础的讨论缺少相应的实践对照和改革语境。探寻中国... 财政改革始终内嵌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财政理论缺乏将中国改革作为一个特殊过程、从改革发展全局视角对财政改革的逻辑进行探讨,导致关于中国财政理论基础的讨论缺少相应的实践对照和改革语境。探寻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财政逻辑,是构建和发展中国财政理论在方法论层面的有益探索。本文以40年改革实践的特殊过程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财政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回答"财政在中国改革发展中的贡献"为理论命题,总结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工具为改革进程承担成本和提供发展激励的实践逻辑。这种归结形成了中国财政理论认知区别于既有财政理论的特殊性,有助于进一步阐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和财政关系的实践形态,有助于客观评价40年财政改革绩效、展望未来财政改革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财政观的继承与发展,是构建契合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财政理论基础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改革 经济改革 实践逻辑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逻辑与路径再选择——基于全国养老服务业典型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55
7
作者 封铁英 南妍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3-125,173,共14页
本文以2017年全国养老服务业医养结合典型案例为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具有主体互动逻辑与生产过程逻辑两条主线,两条逻辑线交叉融合,"基于主体互动、实现价值共生"... 本文以2017年全国养老服务业医养结合典型案例为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具有主体互动逻辑与生产过程逻辑两条主线,两条逻辑线交叉融合,"基于主体互动、实现价值共生"的主体互动逻辑贯穿医养结合全过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运行由适应性主体的互动产生,其生产过程为医养服务的共同生产,包括共同设计、共同提供与共同评估,以及贯穿这三个环节的共同管理。该结论对于破解医养结合实践中关键环节缺失、机制不健全、运行不顺畅等问题与推广其有益经验具有启发意义,实现路径包括重塑医养结合实践逻辑、发挥老年人主观能动性、优化医养结合战略协同策略和创新医养服务方式。本研究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逻辑从服务提供延伸到服务设计、服务评价、服务管理的全过程,并扩展和丰富了共同生产理论的范围与内涵,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 实践逻辑 路径选择 扎根理论
原文传递
营商环境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46
8
作者 郭燕芬 柏维春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2期5-16,共12页
营商环境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具有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营商环境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经历了起步、拓展、调整优化和全面协同四个从混沌到清晰的发展阶段;从理论逻辑来看,作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治理结果的营商环境具有... 营商环境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具有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营商环境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经历了起步、拓展、调整优化和全面协同四个从混沌到清晰的发展阶段;从理论逻辑来看,作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治理结果的营商环境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社会需求性以及多元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决定了政府在营商环境建设中负有首要和主导责任。同时,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视角探寻营商环境政府责任的边界、内容和方式;从实践逻辑来看,营商环境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包括从顶层设计到地方政策落地的自上而下的实践逻辑、从地方政府改革试点到中央政府总结推广自下而上的实践逻辑以及地区间对标先进的横向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政府责任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义务教育新课标的精神内核与实践逻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被引量:46
9
作者 于泽元 马祝敏 《教师教育学报》 2022年第3期84-91,共8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成就,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充分体现出对“人的成长”的回归,其“三有”培养目标构建了清晰的素养框架。“新课标”体现了素养本位的课程取向,以课程...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成就,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充分体现出对“人的成长”的回归,其“三有”培养目标构建了清晰的素养框架。“新课标”体现了素养本位的课程取向,以课程内容结构化为核心,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带来了学习时空的重要改变;确立了以学科实践为中心的新型育人方式,以学科基本思想、基本结构为基础,引领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和实践”;走向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了基于学习进阶的学业质量评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课程 精神内核 实践逻辑 新课标 核心素养
下载PDF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及其实践逻辑 被引量:42
10
作者 朱浩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106,共9页
社区嵌入式养老正成为打破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边界的新兴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如何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实现其社会化运作机制的创新成为当前模式发展的关键。结合上海嵌入式养老主要类型“为老服务综合体”的实践发展,依据嵌入理... 社区嵌入式养老正成为打破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边界的新兴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如何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实现其社会化运作机制的创新成为当前模式发展的关键。结合上海嵌入式养老主要类型“为老服务综合体”的实践发展,依据嵌入理论“经济行为嵌入社会关系网络”的假设,从宏观结构和微观嵌入两个方面考察其“一站多点”服务网络和养老服务企业在社区情境中的“关系运作”,总结社区嵌入式养老“人-环境-机构”的系统发展逻辑,并依此提出政府应该积极寻求与社会资本的合作,确立面向市场构建养老服务产业链发展的整体性思维,并要努力增进人、机构和环境的互动,在社区情境中建立企业与老年人及其家庭之间信任的微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养老服务 社会化运作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党政统合与自主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基于2020年至2021年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的扎根理论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李庆瑞 曹现强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22,173,共14页
立足中国制度情境并扎根于典型案例的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层出不穷。但以往研究较少涉及基层社会治理背后蕴含的本土化实践逻辑。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2020年至2021年社会治理创新奖的60个案例进行研究,凝练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机理和... 立足中国制度情境并扎根于典型案例的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层出不穷。但以往研究较少涉及基层社会治理背后蕴含的本土化实践逻辑。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2020年至2021年社会治理创新奖的60个案例进行研究,凝练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机理和一般性的解释框架。研究发现,自上而下的场域化党政统合治理和自下而上合法化的多主体自主治理构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两条实践路径。以“双向动员-治理工具”为链接机制,科层动员依托政府权威,在压力型体制下以强制性政策工具实现自上而下的层级链接;依托社会自治力量,以柔性治理工具挖掘非正式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实现自下而上自发的社会动员;以双向动员和多样化治理工具激活党政体制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治理效能,由此构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研究既挖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本土实践逻辑,也丰富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中观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统合 自主治理 社会治理 实践逻辑 扎根理论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 被引量:33
12
作者 倪志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0,共6页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表现为从黑格尔思辨思维方式到费尔巴哈人本思维方式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在他为详细制定自己新哲学的观点而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确立。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表现为从黑格尔思辨思维方式到费尔巴哈人本思维方式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在他为详细制定自己新哲学的观点而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确立。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把握属人存在,理解、诠释和评价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具有深刻的合理性。它是对一切旧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由之开创了人类哲学思维的新视野、新境界和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新哲学 实践思维方式 属人存在 实践逻辑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被引量:32
13
作者 刘成 李建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11,共12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新时代我国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提出了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新时代我国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提出了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新的文化使命,厘清了文化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作出了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要求,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于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文本基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逻辑分析框架,诠释了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提炼了这一思想蕴含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思想武器、人民中心;源于实践、开放包容的基本特征,凸显了领航掌舵,彰显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凝心聚力,明确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追求的新的面向;谋篇布局,表明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的重大意义,给出了新时代坚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坚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开放包容、坚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初心使命的时代重大启示。彰显了这一思想的科学性、实践性与开放性,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为我国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文化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教育科学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关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方法论意蕴 被引量:36
14
作者 冯向东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9,共7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理论逻辑的特性限制着理论对实践的把握,使得将实践活动纳入"理论话语"时面临着可能"失真"的危险。布迪厄在社会学研究中提出了"实践逻辑"并将其视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对于教育研...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理论逻辑的特性限制着理论对实践的把握,使得将实践活动纳入"理论话语"时面临着可能"失真"的危险。布迪厄在社会学研究中提出了"实践逻辑"并将其视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对于教育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实践逻辑"是在实践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活动中"生成"的逻辑。深入了解教育实践,摆脱"经院认识论"的羁绊,考察纯粹认识论赖以成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就有可能在理论上重建各种具体教育活动的实践逻辑,并且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修订和完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方法论 实践逻辑 理论逻辑
原文传递
技术赋能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逻辑与运行机制——基于关中H村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34
15
作者 胡卫卫 申文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61-67,75,共8页
乡村数字治理是技术赋能下乡村数字化转型的产物,不仅解构了传统乡村治理结构的单向性,还消解了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的局限性,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关中H村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证考察认为:技术增信的价值共识、技术赋权的主体共建、... 乡村数字治理是技术赋能下乡村数字化转型的产物,不仅解构了传统乡村治理结构的单向性,还消解了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的局限性,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关中H村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证考察认为:技术增信的价值共识、技术赋权的主体共建、技术赋能的行动共治和技术互惠的成果共享形塑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逻辑;应以“治理效能”提升为导向,从主体共建、动力激活、资源整合、共生平衡和规则约束等方面探究乡村数字治理的运行机制,以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数字乡村建设 实践逻辑 运行机制
下载PDF
技术变革与我国城市治理逻辑的转变及其反思 被引量:32
16
作者 文军 高艺多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6,共10页
在当代全球技术变革驱动下,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国正在从"总体—支配型"社会逐步过渡到"制度—技术型"社会,而互联网技术嵌入到城市治理中以后又进一步促进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发展。近些年来,在大数据技... 在当代全球技术变革驱动下,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国正在从"总体—支配型"社会逐步过渡到"制度—技术型"社会,而互联网技术嵌入到城市治理中以后又进一步促进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发展。近些年来,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和应用下,一种新型的"系统—协同型"社会及其城市治理方式也即将形成。技术变革与城市治理在权力结构、组织方式、时空关系等方面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而城市中的"人"扮演着被治理者与治理者的双重角色,并成为城市治理逻辑转变的核心。未来需要警惕数据驱动的城市主义的肆意扩张,守住人本治理的底线和培育包容性的治理胸襟,处理好技术、制度与社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变革 互联网 大数据 城市治理 实践逻辑
原文传递
论立德树人的实践逻辑与推进机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铭凯 靳玉乐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3,共7页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有效落实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立德树人实践的理论追问,要以认识论的澄清确认根本旨趣,回答立德树人"为了谁";以价值论的引领达成价值认同,回答立德树人"是什么";以方法论的...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有效落实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立德树人实践的理论追问,要以认识论的澄清确认根本旨趣,回答立德树人"为了谁";以价值论的引领达成价值认同,回答立德树人"是什么";以方法论的协同践行知行合一,回答立德树人"怎么办",据此明晰立德树人实践的理论根基。立德树人是复杂的系统实践,需以整体的、联系的、协同的思维方式统筹谋划,其实践遵循教育主导、文化助推、制度保障和生活渗透的"四位一体"逻辑体系。因由此,推进立德树人实践,有必要深入探究并发挥好五大机制的作用,即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衔接机制、家校深度合作的互渗机制、文化生态系统优化的辅助机制、理念引领与行动跟进的整合机制和测评体系牵引的反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实践 理论根基 实践逻辑 推进机制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26
18
作者 张瑞芳 徐鹏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47,共4页
新时代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这是高校形成主次分明、协同育人整体格局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推进高校教育理念革新,明确高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 新时代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这是高校形成主次分明、协同育人整体格局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推进高校教育理念革新,明确高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战略目标的价值逻辑;具有形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引领下的“育人共同体”,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下的“资源共享体”,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引领下的“德才耦合体”的理论逻辑;具有理念引领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师资引领强化课程思政协同团队,方法引领创新课程思政方法路径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价值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农民县域城镇化的实践逻辑与社会风险 被引量:26
19
作者 袁梦 杨华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32,共9页
推进县域城镇化,是加快推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县域社会具有产业去工业化、生活高消费性和社会强阶层性的特点,使进城农民家庭面临低收入高支出的结构压力,农民家庭不得不采取“半工半耕半陪”的家计模式、“城县乡三栖”的... 推进县域城镇化,是加快推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县域社会具有产业去工业化、生活高消费性和社会强阶层性的特点,使进城农民家庭面临低收入高支出的结构压力,农民家庭不得不采取“半工半耕半陪”的家计模式、“城县乡三栖”的居住格局、阶段性进城的家庭流动方式和二次城镇化的发展规划,家庭劳动力和资源配置更加刚性。分析表明,当前县域城镇化形塑出消耗型城乡三元结构,导致县域空间风险聚集,农民城镇化压力增加,呈现不稳定特征。因此,需要适当调整城镇化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系统布局,发挥县域的“稳定器”功能,坚持渐进式城镇化道路,为中国现代化转型提供稳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城乡结构 农民家庭 实践逻辑 社会风险
原文传递
智慧养老的精准化供给逻辑与实践:来自上海市的调研 被引量:27
20
作者 高鹏 杨翠迎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7-193,共7页
智慧养老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而智慧养老的精准化供给对于提升智慧养老服务质量、丰富智慧养老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在智慧养老服务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通过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政策体系、构建信息化智慧养老平台等手段... 智慧养老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而智慧养老的精准化供给对于提升智慧养老服务质量、丰富智慧养老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在智慧养老服务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通过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政策体系、构建信息化智慧养老平台等手段,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并通过拓宽服务运用场景、丰富使用范围、构建智慧养老服务精准化治理逻辑等方式明确了智慧养老的精准化供给路径。据此,我国在今后的智慧养老中应贯彻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从提升老年人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提高智慧养老服务解决现实痛点问题的能力入手,实现智慧养老服务的精准化供给,提升智慧养老的服务可及性,并在智慧养老的人文关怀以及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等方面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养老 精准化供给 养老服务 实践逻辑 上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