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类治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困境与重点方向——以湖北秭归县为例 被引量:67
1
作者 任超 袁明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8,共9页
精准扶贫是解决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契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精准扶贫也遭遇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扶贫政策要求的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与基层实践中贫困户的非精准定位的矛盾,致使精准扶贫的功能发挥和实际效果受限,真正的贫困户... 精准扶贫是解决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契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精准扶贫也遭遇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扶贫政策要求的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与基层实践中贫困户的非精准定位的矛盾,致使精准扶贫的功能发挥和实际效果受限,真正的贫困户难以受益;精准扶贫意欲在短时间内集聚各部门的项目资源,以便改善贫困村庄的生产生活条件及贫困户发展能力、发展机会缺乏的难题,这使得扶贫绩效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要想摆脱困境,精准扶贫的重点和用力方向理应是在坚持分类治理的基本原则下,重点支持那些有发展能力的贫弱家庭,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 运动式治理 分类治理
下载PDF
多维框架下中国家庭贫困的动态识别 被引量:41
2
作者 高艳云 马瑜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9-94,共6页
如果仅考虑一个时点的贫困,很难把握贫困的动态变化特点,在政策制定上也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首先在多维视角下,选用了9个指标识别出家庭在某个时点是否贫困,然后将家庭在不同时点贫困状态的变动分为三种类型,并采用有序响应probit模... 如果仅考虑一个时点的贫困,很难把握贫困的动态变化特点,在政策制定上也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首先在多维视角下,选用了9个指标识别出家庭在某个时点是否贫困,然后将家庭在不同时点贫困状态的变动分为三种类型,并采用有序响应probit模型,着重从家庭层面和区域层面来揭示什么样的家庭容易慢性贫困,什么样的家庭不容易贫困。研究认为,加强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改善人口结构、平衡地区发展差距等都是改善贫困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贫困分类 动态研究 有序响应probit模型
下载PDF
中国贫困地区环境类型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郭来喜 姜德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指出贫困是困惑人类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中国存在592个重点扶贫县,按照环境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型,即:(1)中部山地高原环境脆弱贫困带,包括蒙古高原东南边缘风蚀沙化贫困区、黄土高原沟壑水土严重流失贫困区、秦巴山地生态恶... 本文指出贫困是困惑人类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中国存在592个重点扶贫县,按照环境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型,即:(1)中部山地高原环境脆弱贫困带,包括蒙古高原东南边缘风蚀沙化贫困区、黄土高原沟壑水土严重流失贫困区、秦巴山地生态恶化贫困区、喀斯特高原丘陵环境危急贫困区、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封闭型贫困区等类型;(2)西部沙漠高寒山原环境恶劣贫困带,包括新疆、青海及西藏三省区的沙漠地区及青藏高原高寒区等类型;(3)东部平原山丘环境危急及革命根据地孤岛型贫困带,包括东北沿边地区、华北平原低洼盐碱地区;东部岛状分布的丘陵山区革命根据地贫困区。文中还论述了环境与贫困度的关系,即环境愈脆弱,贫困度愈高,脱贫难度愈大。但致贫因子又错综复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自然环境较好,而交通闭塞,信息不灵,技术落后,也阻碍致富。同一环境不同的政策机制,可以引发不同的结果。环境改造与脱贫,一定要有宏观战略规划和分类指导的方案,并有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贫困地区即使解决了温饱,依然是低标准,向贫困开战仍将是21世纪中国的一项艰巨工程,只不过那时的贫困线划定标准有所变化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类型 贫困地区
下载PDF
基于贫困分级的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子生 杨人懿 刘凤莲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52-2271,共20页
云南是中国贫困县最多的山区省份,同时也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长期居高不下的典型省份。针对当前研究中未能深入探讨城乡收入差距与各地贫困程度关联性、未能深入探讨各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忽视关键地理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等问题和不... 云南是中国贫困县最多的山区省份,同时也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长期居高不下的典型省份。针对当前研究中未能深入探讨城乡收入差距与各地贫困程度关联性、未能深入探讨各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忽视关键地理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等问题和不足,本文将各县按照贫困程度的差异划分为4个类别,使用云南省129个县(市)2010—2018年产业、社会、经济、人口等维度的面板数据,并引入“地形-气候综合优劣度”作为非经济指标,在分析城乡收入差距时空演化和空间格局特征基础上,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深入探析了其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果,认为有必要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贫困分级 空间动态面板模型 云南
原文传递
精准扶贫政策与农村居民增收——基于云南省129个县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5
5
作者 杨人懿 钟昌标 +1 位作者 杨子生 杨诗琴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150,共20页
举世瞩目的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是否促进了农民增收,其具体效应如何,已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精准的科学评估。针对目前采用宏观数据的研究较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前后统计口径不一... 举世瞩目的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是否促进了农民增收,其具体效应如何,已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精准的科学评估。针对目前采用宏观数据的研究较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前后统计口径不一致、单纯将贫困县作为试验组而非贫困县作为对照组的做法无法通过平行趋势检验等问题和不足,本文选取全国贫困县最多的云南省开展实证研究。参考前期研究成果,本文将全省129个县按照贫困程度分为5个级别:Ⅰ级、Ⅱ级非贫困县和Ⅰ级、Ⅱ级、Ⅲ级贫困县,选用2011—2020年各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结果表明:(1)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且精准扶贫政策对各等级贫困县的作用效果大致相同。(2)然而,精准扶贫政策仅提升了农村居民收入的相对增量,即农村居民的增收速度得到了一定提升,但并没有完全改变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收的绝对数额显著低于贫困程度较浅地区的这个事实,各等级贫困县绝对收入差距仍存在进一步被拉大的趋势,消除相对贫困、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促进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以及科学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政策 农村居民增收 贫困分级 双重差分模型 云南省
下载PDF
国外能源贫困文献综述 被引量:6
6
作者 罗国亮 职菲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2-16,共5页
能源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它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重要标志。在发展中国家,能源贫困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家部分地区的发展。为了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贫困的问题,本文将对能源贫困的相关文献做出总结,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和基础。能源贫困是一个... 能源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它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重要标志。在发展中国家,能源贫困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家部分地区的发展。为了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贫困的问题,本文将对能源贫困的相关文献做出总结,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和基础。能源贫困是一个抽象概念,通过量化的能源贫困指数,以便定量研究能源贫困问题。本文着重对能源贫困概念的界定、衡量能源贫困度的方法、能源贫困的指标体系构建、解决途径的研究及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贫困 维度 划分标准
下载PDF
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乡镇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类型划分 被引量:3
7
作者 廖梓均 闵婕 翁才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2-290,共9页
深度揭示秦巴、武陵等连片特困山区的贫困特征对于当前脱贫攻坚效应分析、返贫预警机制构建以及2020年后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研究以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境内392个乡镇为评价单元,通过构建多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深度揭示秦巴、武陵等连片特困山区的贫困特征对于当前脱贫攻坚效应分析、返贫预警机制构建以及2020年后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研究以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境内392个乡镇为评价单元,通过构建多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热点分析等方法,综合测度多维贫困指数,并进行贫困地理识别。结果显示:1)乡镇贫困程度多以比较、高度贫困为主,各维度贫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多维贫困空间呈现“北深南中浅”分布且高值区集聚明显,北部秦巴山区贫困程度最深;2)基于各维度下贫困测度值识别评价单元致贫因素,划分出弱综合约束型、单因素约束型、双因素约束型、三因素约束型和强综合约束型,秦巴山区更多表现为三因素和强综合约束型为主,武陵山区更多表现为单因素和双因素约束型为主,而连接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之间的万州区则以弱综合约束型为主,表明区域贫困是综合性因素导致的结果。该研究能为乡镇尺度开展脱贫效应评价及乡村振兴基础工作提供前提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乡镇 划分 热点分析 连片特困区
下载PDF
基于REAHCOR特征选择和GBDT的贫困等级评价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夏艳姣 孙咏 +2 位作者 焦艳菲 高岑 田月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0年第5期209-213,共5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思想.要想实现精准扶贫中的“精准”要求,就需要精准识别贫困户.为了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进行,本文通过分析收集的家庭信息数据,综合考虑到以多维贫困为依据的信...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思想.要想实现精准扶贫中的“精准”要求,就需要精准识别贫困户.为了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进行,本文通过分析收集的家庭信息数据,综合考虑到以多维贫困为依据的信息数据含有离散型和连续型数值,并且该系列的特征数据具有层次性的特点,构建了基于REAHCOR新型特征选择算法与GBDT分类算法结合的模型.把该模型应用到贫困分级评价系统中,取得了不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特征选择 相关性 分类算法 贫困等级评价
下载PDF
基于农户视角的脱贫类型划分与路径研究——以新晃侗族自治县84个出列村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谭雪兰 王振凯 +4 位作者 余航菱 安悦 蒋凌霄 罗家欣 任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6-407,共12页
以新晃侗族自治县(以下称"新晃县")84个出列村农户为研究对象,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收入状况、产业发展四个方面构建脱贫成效指标体系,对2019年新晃县出列村农户脱贫成效的空间格局、脱贫类型划分与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以新晃侗族自治县(以下称"新晃县")84个出列村农户为研究对象,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收入状况、产业发展四个方面构建脱贫成效指标体系,对2019年新晃县出列村农户脱贫成效的空间格局、脱贫类型划分与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新晃县出列村农户脱贫成效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基础设施脱贫成效平均得分为2.53,整体呈"北高南低"的态势;教育医疗脱贫成效平均得分为2.65,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收入脱贫成效平均得分为2.48,呈高、中、低得分区域交替分布态势;产业脱贫成效平均得分为4.23,但差异明显,仅东部、南部少数村域得分较高。(2)新晃县出列村农户脱贫类型可分为单因素主导脱贫型、双因素驱动脱贫型、多因素综合脱贫型三个大类和F因素主导型、F-E因素驱动型、P-E-I因素综合型等13个小类,同时针对不同脱贫类型提出巩固脱贫成效的策略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成效 空间分异 类型划分 农户 新晃侗族自治县
原文传递
Types and Optimization Paths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ivenes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Hun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
10
作者 TAN Xuelan WANG Zhenkai +1 位作者 AN Yue WANG Weil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966-982,共17页
Exploring the synergy types and optimization paths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ivenes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necessary for achieving the two centenary goals.Taking poverty alleviation counties in Hunan Pro... Exploring the synergy types and optimization paths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ivenes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necessary for achieving the two centenary goals.Taking poverty alleviation counties in Hunan Province,China as an example,our study proposed an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ivenes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using the multi-index integrated evaluation method.Then,the coupling types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both the proposed indicator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Besides,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path for each coupling type was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Results are as follows:1)Lower synergy focused on the southwestern Hunan,while low synergy is widely distributed(such as the west,southwest,northwest,and midland).Moderate synergy is in the midland,such as Huaihua and Chenzhou cities.High synergy is distributed in Yongzhou,Huaihua,Xiangxi cities,etc.Besides,only Hecheng City belongs to the higher synergy.2)This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paths for differen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problem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of the protection system,industrial planning,and rural market.Continuously consolidate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achieve coupled and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systems.Our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implemen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unan Province,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iveness Rural Revitalization coupling synergy type classification optimization path
下载PDF
Classific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elderly's vulnerability to health-related poverty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被引量:2
11
作者 Qin Xiang Chaoyang Yan +2 位作者 Ying Ma Hui Liao Jing Wang 《Global Health Journal》 2021年第3期135-143,共9页
Objective:To calculate the health poverty vulnerability index of elderly households in rural area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and then to classify these samples,lastly to decompose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 Objective:To calculate the health poverty vulnerability index of elderly households in rural area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and then to classify these samples,lastly to decompose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First,based on survey data in 2018,the three-stage feasibl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health poverty vulnerability index of elderly households,and then combined with whether the household income was below the poverty line and whether the family was healthy poverty vulnerability,the sample household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and then used multiple un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 to analyze various types of influencing factors,and finally used the Shapley index to decompos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influencing factor.Results:The average vulnerability of health poverty was 0.5979±0.25199,with 1169 household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0.5,accounting for 63.26%;the number of households stuck in poverty,temporary poverty,potential poverty,and escaped from poverty were 489,300,680,and 379 households,accounting for 26.46%,16.23%,36.80%,and 20.51%of the total sample;compared with escaped from poverty families,the three variables of marital status,the number of chronically ill patients,and the number of annual hospitalizations were the com­m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ther three types families;The Shapley decomposition showed that the interviewees’education level and family members engaged in non-agricultural work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three types,however two indicators:time required to visit a medical institution and self-assessment of health status of the main interviewees showed grea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families.Conclusion:Rural elderly households have a high level of vulnerability to health poverty;potential poverty house­holds and persistent poverty household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and continuous interven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it is necessary to unify the implementation of basic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but also to enhance r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lth-related poverty VULNERABILITY Measurement classific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Shapley decomposition
下载PDF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涵、机理与模式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宁慧 龙花楼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18,共8页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亟需寻求系统性方案。文章从科学内涵出发,对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与机理,地域类型分异与村庄分类视角下的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下的扶贫开发与乡...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亟需寻求系统性方案。文章从科学内涵出发,对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与机理,地域类型分异与村庄分类视角下的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下的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启示。结果表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质上是通过缩小乡村内部分化水平,在转型统筹与良性互馈机制下,提升乡村居民发展能力与村庄发展禀赋的过程。脱贫攻坚解决乡村振兴的前端问题与底线短板,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域整体功能的全方位诊断与优化,为乡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提供全方案。实现二者有效衔接需要从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发展机制与实现路径上实现多维立体衔接,实现路径中政策供给是根本,要素供给是重点,动力供给是关键。不同类型地域与村庄需要选取差异化发展模式与路径。需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破解贫困问题,促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整合协同,以城乡融合发展助推城乡地域系统功能的整体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扶贫开发 地域分异 村庄分类 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城镇化 乡村地域系统
原文传递
规模性返贫风险因素、类型及其政策启示——基于西南民族地区的调查 被引量:34
13
作者 赵普 龙泽美 王超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6-158,173,共14页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例,构建涵盖“经济—社会—自然”3个层面的衡量规模性返贫风险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度量模型、贡献度模型以及最小方差模型,对规模性返贫风险程度、因素和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例,构建涵盖“经济—社会—自然”3个层面的衡量规模性返贫风险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度量模型、贡献度模型以及最小方差模型,对规模性返贫风险程度、因素和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是规模性返贫风险程度分布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态势,表明西南民族地区脱贫后仍存在不稳定因素。二是基于贡献度模型计算结果,西南民族地区规模性返贫风险因素的次序为产业因素>能力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自然因素>文化因素>家庭因素。三是根据最小方差模型,规模性返贫风险类型可划分为单风险、双风险、三风险、四风险、五风险、六风险和七风险返贫型7种,但西南民族地区的七风险返贫型最接近于理论模型,表明其规模性返贫风险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基于此,研究提出建立产业防线、重视能力提升、筑牢经济基础、优化政策体系、明确返贫风险、建设反贫文化、强化帮扶职责七点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性返贫 西南民族地区 可持续发展 因素分析 类型划分
原文传递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贫困精准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罗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29,160,共10页
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条件。实现贫困数据的精准分类与识别以及贫困识别由定性到定量、由单维瞄准向多维瞄准的转变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基础。精准识别可以采用大数据分析中的分类算法实现。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条件。实现贫困数据的精准分类与识别以及贫困识别由定性到定量、由单维瞄准向多维瞄准的转变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基础。精准识别可以采用大数据分析中的分类算法实现。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生计环境六个方面建立了多维贫困指标体系,运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精准识别模型,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模型的分类及识别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模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多维贫困指标 分类 随机森林算法 精准识别
下载PDF
构建教育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廷勇 李天俊 邹联克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2-21,共10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构建教育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是其重要抓手。基于扶贫政策变迁的视角,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扶贫政策实践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以下构建策略:构建精准识别机制,进一步解决...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构建教育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是其重要抓手。基于扶贫政策变迁的视角,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扶贫政策实践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以下构建策略:构建精准识别机制,进一步解决好"扶持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共建合作帮扶机制,明确"谁来扶";构建"多位一体"的帮扶机制,落实"怎么扶";"如何退"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充分认识到反贫困的复杂性,持续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高水准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精准扶贫 分类分层 长效机制
下载PDF
高分辨率遥感土地覆盖分类技术的应用研究--以重庆市黔江贫困区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田军 骆剑承 +2 位作者 沈占锋 夏列钢 徐楠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3-361,共9页
针对贫困区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地表覆盖精细化调查需求,本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了土地覆盖信息提取的方法和应用研究。重点分析了高分辨率影像均值漂移分割、多特征提取与分析、对象级样本采集以及监督分类等技术,并综合实现了流程... 针对贫困区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地表覆盖精细化调查需求,本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了土地覆盖信息提取的方法和应用研究。重点分析了高分辨率影像均值漂移分割、多特征提取与分析、对象级样本采集以及监督分类等技术,并综合实现了流程化的对象级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表明,本文串联的高分辨率影像分类技术能生成较精细的土地覆盖专题图,可及时为贫困区生态资源环境评价、碳核算等应用提供较可靠的地表覆盖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区 精细化土地覆盖制图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面向对象分类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场K-means聚类的农村贫困人口精准分级研究——以贵州省某镇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龚艳冰 巢妍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139,共5页
综合考虑贫困人口分级单指标和多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场K-means融合聚类的农村贫困人口精准分级方法,该方法先由数据场势函数得到初始聚类的个数与聚类中心,再将其导入K-means聚类算法得到最终分级结果,有效地解决了传统K-means算... 综合考虑贫困人口分级单指标和多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场K-means融合聚类的农村贫困人口精准分级方法,该方法先由数据场势函数得到初始聚类的个数与聚类中心,再将其导入K-means聚类算法得到最终分级结果,有效地解决了传统K-means算法需要主观给定聚类参数的问题。最后,以贵州省某乡镇贫困人口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融合聚类方法更简洁、高效,能够为农村贫困人口分级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数据场 K-MEANS聚类 分级
原文传递
基于CART模型的贵州省贫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建斌 宋洁 +1 位作者 曹小曙 孙峰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6-173,共8页
以贫困形势严峻和地理环境空间异质性显著的贵州省为案例,将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引入贫困研究,分析了贫困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并制定了相关对策。结论表明:①贵州省的贫困格局呈现出典型的敞口“马... 以贫困形势严峻和地理环境空间异质性显著的贵州省为案例,将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引入贫困研究,分析了贫困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并制定了相关对策。结论表明:①贵州省的贫困格局呈现出典型的敞口“马蹄”形结构,黔东、南和西部地区高而中部及北部较低。②基于CART模型的贵州省贫困影响因素重要性的排序为平均隔离度>路网密度>水域比例>平均偏远度>NDVI>年均降水。③根据CART模型决策规则,对贵州省扶贫攻坚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应采取更加“精准”的易地扶贫和村镇体系规划降低居民点隔离度,确保居民点之间平均隔离度小于4847 m。其次,在居民点距离确定的基础上,应科学改善区域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将水域面积比例尽可能提升至0.8%以上,保障生活用水和生产灌溉,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最后,在确保居民点隔离度改善,水资源丰度提升的前提下,应重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将县域的NDVI提升至0.45以上,提高区域生态资产,提升贫困社区韧性,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促进区域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易地扶贫 CART模型 喀斯特地貌 水资源承载力 隔离度 生态保护
原文传递
基于村级尺度的农村水贫困评价——以常德澧县梅家港村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玉蓉 张青山 邹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28,32,共6页
以WPI为基本框架,结合南方农村社区水资源系统的特点,从水资源状况、供水设施、利用能力、使用效率和环境状况五方面选择24个指标,建立一套南方农村社区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分级打分法量化数据,构建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并对湖南澧县... 以WPI为基本框架,结合南方农村社区水资源系统的特点,从水资源状况、供水设施、利用能力、使用效率和环境状况五方面选择24个指标,建立一套南方农村社区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分级打分法量化数据,构建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并对湖南澧县梅家港村水贫困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梅家港村的WPI指数值为46.567,呈现一定程度的水贫困现象。其水贫困主要表现在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环境状况堪忧以及供水等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方面。该项研究说明,我国南方自然水资源条件优越的农村地区同样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贫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贫困 分级打分法 综合指数法 湖乡垸村
下载PDF
县域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有效衔接政策分类研究——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迎军 张永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629-637,共9页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是中国当前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甘肃省榆中县各乡镇综合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并从县域视角出发,以乡镇为节点,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政策分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具有...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是中国当前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甘肃省榆中县各乡镇综合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并从县域视角出发,以乡镇为节点,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政策分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具有高度耦合性和明显差异性,可从实施主体、实施内容和体制机制3个方面构建两大战略衔接耦合机制;2)以县域为统筹、乡镇为对象,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的政策区分为巩固型、过渡型和发展型3类;3)采用熵值法将县域的各乡镇划分为3种类型,根据"三三制"原则,分别采取以"稳"为基的巩固型政策、以"调"为要的过渡型政策和以"增"为向的发展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有效衔接 政策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