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年江苏省居民死因顺位及主要疾病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63
1
作者 俞浩 武鸣 +4 位作者 林萍 杨婕 韩仁强 罗鹏飞 周金意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死因顺位及主要疾病潜在寿命损失。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2012年江苏省居民死因监测报告数据进行分析。...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死因顺位及主要疾病潜在寿命损失。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2012年江苏省居民死因监测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江苏省居民总死亡率为684.65/10万(标化率368.83/10万)。居民前5位的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损伤和中毒引起的PYLL仅次于恶性肿瘤,但造成的AYLL最为严重,高达23.70人年。结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等是影响江苏省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疾病,慢性病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重点关注并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恶性肿瘤 损伤和中毒 潜在寿命损失
下载PDF
湖南省2014-2016年在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死亡现况及减寿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唐任之慧 刘学军 +4 位作者 付文彬 罗邦安 谌良民 肖水源 杨徐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分析2014-2016年湖南省在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死亡现况、死亡原因及寿命损失,为重性精神障碍的防治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4-2016年间"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所有死亡个案的性别、发病年龄、死亡原因等信息导出... 目的:分析2014-2016年湖南省在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死亡现况、死亡原因及寿命损失,为重性精神障碍的防治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4-2016年间"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所有死亡个案的性别、发病年龄、死亡原因等信息导出,利用Excel 2016以及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应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采取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及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分析重性精神障碍所致的寿命损失。结果:湖南省2014~2016年在管重性精神障碍死亡个案共计12017例,平均病死率为14.52‰,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χ~2=6.684,P〈0.05);死亡患者平均寿命为(60.97±18.18)岁,疾病类型以精神分裂症为主,死亡患者人口学特征方面,以汉族、农民、已婚、小学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在当地贫困标准以下者为主;死因主要包括躯体疾病、精神疾病相关并发症、意外、自杀、他杀等,其构成比分别为48.9%、12.7%、9.3%、3.3%、0.2%;初次发病年龄平均为(43.64±21.41)岁,不同类型的重性精神障碍死亡患者的初次发病年龄有统计学意义(F=44.559,P〈0.001);精神分裂症所致潜在减寿年数最高,为165870.48人年,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所致潜在减寿率最高,为1096.69‰。结论:湖南省在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死亡风险及寿命损失明显高于一般人群,降低患者病耻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提高精神障碍就医诊疗的可能性是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其健康寿命年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精神障碍 病死率 死因分析 减寿分析
下载PDF
湖州市2003年市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 被引量:7
3
作者 俞梅华 王珊红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11期606-608,共3页
目的了解湖州市市区居民死亡谱的特点和疾病的减寿危害,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死亡专率和减寿年数等指标,对2003年市区居民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湖州市市区居民死亡率为721.23/10万,男性死亡率为832... 目的了解湖州市市区居民死亡谱的特点和疾病的减寿危害,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死亡专率和减寿年数等指标,对2003年市区居民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湖州市市区居民死亡率为721.23/10万,男性死亡率为832.69/10万,女性死亡率为609.51/10万;死因别顺位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意外伤害,其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76.42%;减寿率排位前5位依次为意外伤害、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意外伤害和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是湖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也是导致早死的主要原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应从青少年做起,同时做好意外伤害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主要死因 潜在寿命损失
下载PDF
龙游县2010~2015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和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徐艳平 刘文学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了解龙游县2010至2015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龙游县全人群死因监测和人口资料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 目的了解龙游县2010至2015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龙游县全人群死因监测和人口资料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和标化减寿率(standar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SPYLLR)等。结果 2010至2015年龙游县脑血管病占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的61.45%,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73.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2.23/10万,男性总体粗死亡率高于女性;从长期趋势上看,男性与女性以及合计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病的年龄性别死亡率均随年龄逐段上升,从55~岁年龄段开始明显升高。心脑血管病减寿率为6.71‰,男性(8.61‰)高于女性(4.75‰);标化减寿率为5.95‰,男性(7.42‰)高于女性(4.32‰)。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龙游县处于较高水平,是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重点关注男性、中老年人群的防控工作,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死亡率 趋势 潜在寿命损失
下载PDF
2005-2014年南通市心脏病死亡趋势及潜在寿命损失 被引量:2
5
作者 韩颖颖 蔡波 +3 位作者 徐红 林玲 王秦 糜跃萍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96-498,501,共4页
目的了解南通市居民心脏病死亡流行趋势及潜在寿命损失。方法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减寿年数(SPYLL)、潜在减寿率(PYLLR)、标化减寿率(S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南通市200... 目的了解南通市居民心脏病死亡流行趋势及潜在寿命损失。方法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减寿年数(SPYLL)、潜在减寿率(PYLLR)、标化减寿率(S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南通市2005-2014年居民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南通市心脏病粗死亡率波动在86.26/10万~123.55/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APC值为2.71%(95%CI:0.52%~4.96%,t=2.86,P<0.05);标化死亡率波动在27.37/10万~46.62/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值为-4.54%(95%CI:-6.55%^-2.49%,t=-5.05,P<0.05)。女性心脏病死亡率高于男性(χ~2=223.03,P<0.05),心脏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心脏病死亡所致PYLLR和SPYLLR总体呈下降趋势,APC值PYLLR为-1.21%(95%CI:-2.34%^-0.07%,t=-2.44,P<0.05),SPYLLR为-2.79%(95%CI:-4.06%^-1.50%,t=-4.95,P<0.05),男性PYLLR和SPYLLR均高于女性。结论心脏病对南通市居民健康和寿命的危害较严重,应针对心脏病死亡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心脏病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死亡率 死亡趋势 潜在寿命损失
下载PDF
2010年徐州市云龙区居民全死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利 申涛 +2 位作者 陈迪 刘亚鹏 倪楠楠 《职业与健康》 CAS 2012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了解2010年徐州市云龙区居民的疾病和死亡情况,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卫生工作决策和评价疾病预防工作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所有户籍地为徐州市云龙区的死因卡片进行统计分析。死亡病例按《国... 目的了解2010年徐州市云龙区居民的疾病和死亡情况,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卫生工作决策和评价疾病预防工作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所有户籍地为徐州市云龙区的死因卡片进行统计分析。死亡病例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编码。数据处理程序为Death Reg 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结果 2010年全区粗死亡率为577.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07.60/10万,前5位死因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对该市居民潜在减寿年数影响较大,平均减寿年数为19.91和7.9 a。结论慢性病和伤害为云龙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降低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潜在寿命损失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1991~2000年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 被引量:240
7
作者 杨功焕 周脉耕 +1 位作者 黄正京 王黎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 了解1991~2000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地区特点和疾病负担。方法使用全国疾病监测资料,经漏报调查结果进行调整,描述伤害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并计算伤害导致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以及伤害死... 目的 了解1991~2000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地区特点和疾病负担。方法使用全国疾病监测资料,经漏报调查结果进行调整,描述伤害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并计算伤害导致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以及伤害死亡、寿命损失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占总死亡的比例。结果 1991~2000年伤害死亡基本维持在恒定水平,经漏报率调整后10年平均伤害死亡率为66.56/10万,男性为81.41/10万,女性为51.17/10万。城市和农村人群的10年平均伤害死亡率分别为38.68/10万和74.63/10万。西部农村伤害的死亡率为81.02/10万,东、中、西部农村地区伤害死亡率之比为1:1.14:1.21。伤害是儿童和青年的主要死因,交通事故、自杀、淹溺、意外中毒、意外坠落是伤害的主要死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明显,至2000年已成为第一位死因。因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是2132年/10万,导致的工作减寿年数为1587年/10万,分别占总死亡减寿年数的24.56%和26.51%。结论 伤害带来的疾病负担是严重的,由于“早死”,使伤害死亡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损失,特别是交通伤害死亡率的上升应该引起更多重视,不同地区应针对本地区的重要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群 1991-2000年 伤害死亡 流行趋势 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9
8
作者 池桂波 王声湧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5-198,共4页
应用标化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对广州市1988~1994年的意外伤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意外伤害在死因构成中居第四位,但在YPLL率的排位中则跃居第二位;男女性别比为1.69:1,男性的意外伤害多发生在青、中年,女性则以青、老年多见... 应用标化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对广州市1988~1994年的意外伤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意外伤害在死因构成中居第四位,但在YPLL率的排位中则跃居第二位;男女性别比为1.69:1,男性的意外伤害多发生在青、中年,女性则以青、老年多见。随着寿命年数损失的增加,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和潜在价值损失年数(VYPLL)也相应加大。与标化死亡率相比较的结果,揭示YPLL能更合理地反映意外伤害死亡对低年龄层人群所造成的实质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意外伤害 死亡率 潜在寿命 损失年数
原文传递
2002年我国高血压的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71
9
作者 王建生 姜垣 金水高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7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了解2002年我国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状况。方法通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和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采用患病率、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早死指数等指标对高血压的健康损失进行估计;并计算了高血压导致的... 目的了解2002年我国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状况。方法通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和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采用患病率、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早死指数等指标对高血压的健康损失进行估计;并计算了高血压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我国2002年至少有1.74亿高血压患者,每年大约22万人死于高血压。去死因期望寿命计算结果显示,高血压导致的期望寿命损失男性为0.363岁,女性为0.359岁,全国合计为0.36岁。高血压引起的潜在寿命损失约为254万寿命年;平均每个高血压病人死亡,将会导致11.4年的″早死″。每年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用为318.9亿元。结论无论是健康损失还是经济损失,高血压导致的疾病负担都是非常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疾病负担 死亡率 去死因期望寿命 潜在寿命损失年 早死指数
下载PDF
石家庄市居民伤害现况研究 被引量:66
10
作者 阎纯锴 董会敏 +7 位作者 许英路 张世勇 王颖 朱伟力 姚书江 杨增生 曹进怀 梁秀联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居民伤害现状 ,为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城市 2个居委会和农村 6个自然村居民 2 15 44人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伤害标准化发生率为 4 2 1% ,农村高于城市 ,男性高于女...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居民伤害现状 ,为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城市 2个居委会和农村 6个自然村居民 2 15 44人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伤害标准化发生率为 4 2 1% ,农村高于城市 ,男性高于女性。位居伤害前 3位的依次是 :交通伤、跌伤、中毒。城市以交通伤居首位 ,农村以中毒居首位。 14岁以下和 6 0岁以上年龄组以跌伤为主 ,15~34岁组煤气中毒、交通伤较多 ,35~ 5 9岁组交通伤占首位。伤害标准化死亡率 48 78/ 10万 ,农村高于城市。自杀死亡率最高 ,为 2 3 2 1/ 10万 ,交通伤次之。平均每例伤害死亡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2 2年 ,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17年 ,潜在价值损失年数 9年。伤害致残率 1 1%。平均每例伤害直接经济损失6 79 98元。结论 伤害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发生率 死亡率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原文传递
深圳市居民伤害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调查 被引量:55
11
作者 张青献 张世英 +4 位作者 梁红英 宁豪丁 朱浴晖 李学云 张雪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 了解城镇居民伤害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调查 2 0 0 0年深圳特区内外 2个市区 5个办事处的 115 76名居民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伤害标化发生率 7.0 7%。居前 3位的依次是 :交通伤、跌倒伤、碰撞伤... 目的 了解城镇居民伤害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调查 2 0 0 0年深圳特区内外 2个市区 5个办事处的 115 76名居民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伤害标化发生率 7.0 7%。居前 3位的依次是 :交通伤、跌倒伤、碰撞伤。暂住人口高于户籍人口 ,主要表现为交通伤、烧烫伤、坠落伤、自杀较高。伤害的标化死亡率为 5 4.13/10万。造成的个人、家庭及社会负担主要有就诊或住院医疗费、家庭收入减少、社会保险费和休工或休学、失业等 ;心理负担以情绪低落为主 ,占 31.6 2 %。结论 深圳居民伤害的发生率较高 ,其带来的负担较重 ,且暂住人口高于户籍人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发生率 死亡率 疾病负担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原文传递
2006—2010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58
12
作者 崔琮琪 谷鑫 +2 位作者 王海东 周脉耕 谭吉宾 《疾病监测》 CAS 2013年第12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分析2006—2010年我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死亡资料及人口资料均来自2006—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1个监测点,... 目的分析2006—2010年我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死亡资料及人口资料均来自2006—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1个监测点,覆盖全国人口的比例约为6%,2006—2010年总监测人口为365 204 390人年。根据死因监测数据集死亡资料和人口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YP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YPLL)。结果 2006—2010年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4.0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2.61/10万,全死因构成比为21.95%,YPLL为449.85人年/10万,SYPLL为386.37人年/10万。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1.82/10万,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0.61/10万,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6.71/10万,女性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0.78/10万。2006—2010年脑血管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8.48/10万,中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7.27/10万,西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0.95/10万。东、中、西部脑血管病死亡研究比较,东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处于低水平、低速增长阶段,中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处于高水平、低速增长阶段,西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处于低水平、高速增长阶段。结论 2006—2010年我国脑血管病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呈上升趋势,男性脑血管病危害大于女性,农村大于城市,中部地区最为严重,西部地区脑血管病对健康的危害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重庆市2010年城乡居民期望寿命及减寿情况分析 被引量:49
13
作者 戴敏 毛德强 +1 位作者 冯连贵 熊鸿燕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男女及城乡不同人群的主要死因及其对期望寿命的疾病影响因素,分析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订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重庆地区全死因监测点数据,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男女及城乡不同人群的主要死因及其对期望寿命的疾病影响因素,分析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订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重庆地区全死因监测点数据,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损失年数、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0年重庆地区人口期望寿命值为76.5岁,在西部地区属于高寿命值地区,但低于其他直辖市及部分沿海发达省市;处于死因构成前5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不同人群的死因顺位基本一致,但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病死率存在差异;去除前5位死因后,人均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4.22、2.50、2.01、1.26、0.27岁,各类疾病对不同人群的寿命影响程度不同;对居民早死威胁最大的是恶性肿瘤,以肺癌为首,其次是以交通事故、意外死亡为主的损伤中毒类;自杀行为导致的早死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重庆地区人口期望寿命值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针对不同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意外伤害的防治策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死因顺位 期望寿命 去死因期望寿命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下载PDF
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44
14
作者 王建生 张庆军 金水高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疾病负担状况。方法通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和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采用患病率、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早死指数等指标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健康损失进行估计;并计算这... 目的了解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疾病负担状况。方法通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和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采用患病率、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早死指数等指标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健康损失进行估计;并计算这两种疾病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我国目前至少有1.74亿高血压患者,每年大约22万人死于高血压;去死因期望寿命计算结果显示,高血压导致的期望寿命损失在男性中为0.362岁,女性为0.359岁,全国合计为0.36岁;高血压引起的潜在寿命损失约为254万寿命年;平均每一个高血压病人死亡,将会导致11.4年的“早死”;每年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用为318.9亿元人民币,约占200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5.6%。目前,我国共有2300万人正经受着糖尿病的困扰;每年有大约9万人死于糖尿病;去死因期望寿命计算结果显示,糖尿病导致的期望寿命损失在城市中为0.21岁,农村为0.08岁,全国合计为0.15岁;糖尿病引起的潜在寿命损失约为130万寿命年;平均每一个糖尿病人死亡,将会导致14.4年的“早死”;糖尿病导致的直接经济负担约为107亿元人民币,约占200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1.88%。结论无论是健康损失还是经济损失,高血压和糖尿病导致的疾病负担都是非常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疾病负担 死亡率 去死因期望寿命 潜在寿命损失年 早死指数
下载PDF
1983~1994年广州市区人群潜在生命、工作和价值年数损失分析 被引量:40
15
作者 杨智聪 周秀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8-212,共5页
为评价广州市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各类疾病的危害性,对广州市区1983~1994年死亡监测资料应用YPLL、WYPLL和VYPLL等新的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CSMR、YPLL标化率分别从1983年的448.2/10万和53.16‰降至1994年的398.6/10万和42.29‰,表明... 为评价广州市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各类疾病的危害性,对广州市区1983~1994年死亡监测资料应用YPLL、WYPLL和VYPLL等新的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CSMR、YPLL标化率分别从1983年的448.2/10万和53.16‰降至1994年的398.6/10万和42.29‰,表明居民的健康状况不断改善;肿瘤、损伤中毒和心血管系病居YPLL标化率的前三位,是危害居民长寿水平的主要疾病;损伤中毒、精神病和传染病均居WYPLL标化率和VYPLL标化率前三位,是危害社会劳动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性别比较:CSMR男性高于女性(u=14.79,P<0.01),YPLL标化率男性高于女性(u=27.05,P<0.01),WYPLL标化率和VYPLL标化率男女均为负值,但男性仍高于女性;0岁组的YPLL标化率、WYPLL标化率和VYPLL标化率均远高于其他年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状况 评价指标 潜在生命 年数损失 潜在价值
原文传递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2006年主要死因及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41
16
作者 石鹏 孟海英 +1 位作者 韩晓燕 王翔军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06年朝阳区报告死亡总数为9 744例,...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06年朝阳区报告死亡总数为9 744例,死亡率559.13/10万(标化死亡率436.37/10万),男性高于女性;期望寿命为77.84岁,前五位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和营养代谢性疾病和损伤和中毒,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后期望寿命分别增高7.02岁和2.99岁;以YPLL率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五位死因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和营养代谢性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并减少损伤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分析 死亡率 去死因期望寿命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原文传递
广东省1999~2003年伤害死亡情况及死因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李剑森 马文军 +5 位作者 许燕君 徐浩锋 聂少萍 林锦炎 董智强 李海康 《华南预防医学》 2005年第2期7-10,共4页
目的 探讨广东省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广东省5个国家疾病监测点1999~2 0 0 3年伤害死亡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分析。结果 1999~2 0 0 3年5年间,广东省居民... 目的 探讨广东省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广东省5个国家疾病监测点1999~2 0 0 3年伤害死亡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分析。结果 1999~2 0 0 3年5年间,广东省居民伤害的死亡率为2 4 11/10万~33 13/10万,平均死亡率为2 7 5 3/10万,占死亡总数的5 94 % ,在死因顺位中排第5位;按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进行排位,伤害从第5位跃居到第2位,总YPLL为5 0 12年,平均每年每10 0 0人导致的死亡人年数为9 32人年。5年伤害平均死亡率农村(31 75 /10万)高于城市(12 4 4 /10万) (P <0 0 5 ) ,男性(35 73/10万)高于女性(19 16 /10万) (P <0 0 5 )。伤害是1~4 4岁人群主要死亡原因,占2 1.4 2 %~83.4 9%之间。居民伤害死亡的前5位死因为交通事故、淹死和窒息、自杀、意外坠落和意外中毒。15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淹死、窒息和交通事故(占89 8% ) ,15~6 5岁人群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和自杀(占6 6 2 % ) ,6 5岁以上的老年人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自杀、坠落和交通事故(占73 5 % )。结论 伤害是广东省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危害青壮年人群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对劳动力的损失影响最为明显。政府必须尽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死亡率 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
下载PDF
2010—2013年北京市居民主要死因的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35
18
作者 刘菲 韦再华 +3 位作者 王晶 刘庆萍 王苹 邓小虹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5年第5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2010—2013年主要死因对北京市居民寿命损失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居民期望寿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损失年等指标对2010—2013年北京市居民主要死因的寿命损失进行分析。结果 201... 目的分析和评价2010—2013年主要死因对北京市居民寿命损失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居民期望寿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损失年等指标对2010—2013年北京市居民主要死因的寿命损失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北京市居民平均死亡率为606.97/10万,平均期望寿命81.20岁,造成居民期望寿命损失的主要死因是心脏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去除这3种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分别可增加4.78岁、3.75岁和3.66岁。前3位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损失年均为恶性肿瘤(925 279人年,292 438人年)、心脏病(525 735人年,143 163人年)和脑血管病(451 965人年,114 373人年);前3位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和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均为损伤和中毒(19.81年,10.28年),传染病(16.01年,6.76年),神经系统疾病(12.79年,6.16年)。结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是造成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损伤和中毒、传染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是造成低年龄组人口寿命和工作年数损失的主要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死因期望寿命 潜在寿命损失年 潜在工作损失年 期望寿命 死亡率
下载PDF
武汉市2009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 被引量:29
19
作者 严亚琼 杨念念 +3 位作者 孙惠玲 李芳 李卫平 龚洁 《中国肿瘤》 CAS 2011年第7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武汉市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减寿率等指标对武汉市2009年死因监测资料恶性肿瘤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武汉市恶性肿... [目的]探讨武汉市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减寿率等指标对武汉市2009年死因监测资料恶性肿瘤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武汉市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为153.61/10万,标化率为80.93/10万。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和食管癌是恶性肿瘤死因的前5位,0~14岁人群死亡率最高的癌种为白血病,15~44岁人群为肝癌,45~59岁和60岁以上人群为肺癌。恶性肿瘤死亡的YPLL为96105年,在全死因YPLL构成中高于伤害、心脑血管疾病居第1位(31.47%),减寿率为13.42‰,标化减寿率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白血病和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肿瘤的标化减寿率比较,农村(9.60‰)高于城市(8.15‰),男性(10.58‰)高于女性(6.65‰)。[结论]恶性肿瘤是导致"早死"和寿命损失的重要疾病负担,武汉市居民寿命损失的模式有明显的城乡和性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开展科学防治,是降低人群健康和寿命损失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死亡率 潜在寿命损失年 减寿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1995~2001年浙江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胡如英 俞敏 +1 位作者 韩晓军 龚巍巍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 了解浙江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浙江省疾病监测系统1995~2 0 0 1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采用ICD - 9的E编码进行伤害死因分类统计,计算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 目的 了解浙江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浙江省疾病监测系统1995~2 0 0 1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采用ICD - 9的E编码进行伤害死因分类统计,计算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结果1995~2 0 0 1年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30 .30 /10万,占儿童死亡的2 7.2 5 % ,为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其中伤害占婴儿的死亡的9.11% ,为婴儿的第3位死因。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35 .4 0 /10万)高于城市(7.6 3/10万) ,男性儿童(36 .0 1/10万)高于女性儿童(2 4 .14 /10万) ,儿童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χ2 =316 .70 ,P <0 .0 5 )。意外机械性窒息是婴儿的第一位死因,占婴儿伤害死亡的4 7 4 8% ,淹溺、机动车交通事故是1~14岁儿童的主要死亡死因,占该年龄段儿童伤害死亡的5 9 6 1%。儿童伤害YPLL标化率为16 3.72‰。结论 伤害已成为浙江省0~14岁儿童首位死因,尤其是淹溺、机动车交通事故对儿童的生命健康危害更大,亟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儿童 死亡原因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