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理论与社会空间理论的耦合和创新 被引量:21
1
作者 林聚任 申丛丛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4,共10页
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后工业社会"或"后现代社会"渐趋凸显,西方以现代性为主要特征的理论传统及发展模式出现了危机,受到了广泛质疑和批评。相应地,社会理论研究相关的多个领域了发生了一系列新转向。其中"... 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后工业社会"或"后现代社会"渐趋凸显,西方以现代性为主要特征的理论传统及发展模式出现了危机,受到了广泛质疑和批评。相应地,社会理论研究相关的多个领域了发生了一系列新转向。其中"后现代转向"是一个突出方面。这种转向既是社会理论自身发展危机的反映,也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和学术变迁根源。在此背景下,传统理论在走向"终结",而各种"后现代"理论观点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近年来兴起的社会空间理论就是一个突出方面,作为一类具有跨学科性和后现代性特征的新理论,它实际上也是这种理论大思潮下理论综合与创新性发展的结果。本文侧重分析社会空间理论兴起的理论背景,其主要理论取向及其对空间社会学新学科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理论 社会空间理论 耦合 创新
原文传递
关于文学宏大叙事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德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100,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宏大叙事之所以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内在合法性遭到质疑、颠覆和解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对宏大叙事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从宏大叙事的概念生成与内涵特征、对后现代理论的认知...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宏大叙事之所以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内在合法性遭到质疑、颠覆和解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对宏大叙事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从宏大叙事的概念生成与内涵特征、对后现代理论的认知偏差、意识形态或政治工具和个人化叙事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反思。认为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作为文学遗产的宏大叙事,对当下文学放弃社会责任、价值关怀和精神担当等,具有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理论 中国语境 宏大叙事 个人叙事 反思
下载PDF
后现代理论与中国图书馆学 被引量:12
3
作者 邱景华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11,39,共6页
中国图书情报学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越来越明显,但误读颇多。后现代理论核心是非中心论,否定二元对抗;方法是多元并置,而不是直线进步。蒋永福建构"后现代图书馆学",所采用的不是后现代的思维和方法,是线性进化论的旧思维模式,... 中国图书情报学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越来越明显,但误读颇多。后现代理论核心是非中心论,否定二元对抗;方法是多元并置,而不是直线进步。蒋永福建构"后现代图书馆学",所采用的不是后现代的思维和方法,是线性进化论的旧思维模式,以新代旧,犯了用"一个中心"代替另"一个中心"的错误。郑敏的结构-解构理论,真正做到"视界融合",对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图书馆学融合后现代理论,提供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理论 后现代图书馆学 蒋永福 郑敏
下载PDF
哈贝马斯后现代理论对现代教育的批判与建设 被引量:6
4
作者 曾屹丹 辛治洋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7,共3页
文章从现代教育目的、课程、教学和教育研究方法论四个方面,阐述了哈贝马斯后现代理论对现代教育的批判与建设。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后现代理论 现代教育 批判 建设
下载PDF
后现代规划设计理念在历史街区更新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梁影君 华晨 《规划师》 2008年第2期14-18,共5页
后现代理论认为城市充满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应重视对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人的多种需求,主张用动态、高兼容性、可持续发展和延续文脉的方法去解决城市问题和规划城市。基于后现代规划设计理念,在历史街区更新保护中可借鉴"嫁... 后现代理论认为城市充满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应重视对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人的多种需求,主张用动态、高兼容性、可持续发展和延续文脉的方法去解决城市问题和规划城市。基于后现代规划设计理念,在历史街区更新保护中可借鉴"嫁接更新理念",重视对历史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实施"弹性发展单元""刚性+柔性"的功能控制,协调社会多元主体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理论 嫁接更新 哈尔滨花园街保护街坊
下载PDF
后现代视野中的“世界文学”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庆祝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7-91,96,共6页
近年来,比较文学界经常把"世界文学"作为学科概念使用,甚至把它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但是,"世界文学"的概念并不被法国学派所推重。"世界文学"在比较文学中地位的提升得益于美国学派的崛起,因为美国... 近年来,比较文学界经常把"世界文学"作为学科概念使用,甚至把它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但是,"世界文学"的概念并不被法国学派所推重。"世界文学"在比较文学中地位的提升得益于美国学派的崛起,因为美国学派倡导的"文学性"、"总体文学"、"共同诗学"研究与"世界文学"有内在的共通性。但是,歌德只是把"世界文学"作为达到民族和睦的一个手段,马克思的"世界文学"则指范围更大的文化产品。在后现代理论的观照下,美国学派的学科理念包含了本质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因素。因此,比较文学研究应从共通性转向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总体文学 共同诗学 后现代理论 共通性 差异性
下载PDF
试论我国“教育本土化”研究演进的话语谱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戴军 戴淑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9-193,共5页
笔者以《教育研究》杂志从创刊至今30余年的文本资料作为考证对象,通过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挖掘和梳理教育中国化、教育全球化以及后现代理论对我国"教育本土化"研究影响的话语谱系和演进路径。"教育本土化"的实现... 笔者以《教育研究》杂志从创刊至今30余年的文本资料作为考证对象,通过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挖掘和梳理教育中国化、教育全球化以及后现代理论对我国"教育本土化"研究影响的话语谱系和演进路径。"教育本土化"的实现,应该是在引进异域理论的前提下,寻求博弈性平衡和共融性发展的结果,进而逐步建立教育理论研究"本土"与全球的中庸平衡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本土化 教育中国化 教育全球化 后现代理论 话语谱系
下载PDF
论后现代人类学语境下的当代民族音乐学学术转型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民康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5,33,共12页
当前国内一个具有后现代音乐理论特点的重要讨论话题,是从哲学、美学的角度谈论“音乐的本质”是艺术性、本真性的,还是具有其他多样性、多义性(例如文化)、多层性的可解释途径。以梅里亚姆、赖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民族音乐学,先后采纳... 当前国内一个具有后现代音乐理论特点的重要讨论话题,是从哲学、美学的角度谈论“音乐的本质”是艺术性、本真性的,还是具有其他多样性、多义性(例如文化)、多层性的可解释途径。以梅里亚姆、赖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民族音乐学,先后采纳了学术上有较深承继关系的博厄斯人类学多元文化观和后现代建设论音乐观,在以较宽容、理性的态度来处理和面对各种音乐文化危机现象的同时,还一定程度削弱、化解了由彻底、极端的后现代怀疑论所带来的某些尖锐矛盾问题。中国民族音乐学学者在对之进行反思、批评的同时,也在有效地学习、研究和借鉴,以挖掘、开拓自己的后现代学术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 后现代理论 怀疑论 建设论 上下文语境
原文传递
后现代理论及其对中国刑事政策选择的可能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蔡道通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6,共8页
后现代理论对中国刑事政策的选择是有其意义的 ,可以说 ,它为中国的刑事政策选择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与切入点。后现代理论认为 ,世界应当是多元的 ,“他者”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建构的。这些观点对我们检讨并确立中国的刑事政策应有所启迪 ... 后现代理论对中国刑事政策的选择是有其意义的 ,可以说 ,它为中国的刑事政策选择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与切入点。后现代理论认为 ,世界应当是多元的 ,“他者”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建构的。这些观点对我们检讨并确立中国的刑事政策应有所启迪 :应当警惕刑事政策对作为“他者”的少数人的可能霸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理论 中国 刑事政策 霸权主义 法治思想
下载PDF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范式及其演变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3-30,共8页
在近代以前,人们对社会的研究大多以直观、猜测、思辨的方法为主。社会科学在近代成熟以后产生了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理论三种基本的研究范式,这三种范式在20世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的各种哲学思潮、后现代理论以及自然科学... 在近代以前,人们对社会的研究大多以直观、猜测、思辨的方法为主。社会科学在近代成熟以后产生了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理论三种基本的研究范式,这三种范式在20世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的各种哲学思潮、后现代理论以及自然科学的进步都对社会科学方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代,多元化方法的综合运用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本土化成为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方法 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 批判理论 后现代理论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总体性思想:历史、挑战与当下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耿仁杰 《理论界》 2019年第5期11-16,共6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等从总体性的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理解为一种总体性思想,这一阐释视角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流变。然而,从利奥塔、德里达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解构主义视角看...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等从总体性的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理解为一种总体性思想,这一阐释视角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流变。然而,从利奥塔、德里达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解构主义视角看来,总体性思想作为一种"宏大叙事",其合法性在当代已部分消解,当下更应该从批判性精神的角度继承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总体性思想何以具有当下性,关键在于如何辩证地发展唯物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总体性思想 后现代理论
原文传递
“理论”仍在路上——浅探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
12
作者 刘博识 徐金玲 隋立双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69-73,共5页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新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在其理论中一直呈现着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具有深度模式平面化、历史意识断裂化、主体地位零散化等特征。他通过整体性和辩证法等方面实现了对后现代主义的超越...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新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在其理论中一直呈现着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具有深度模式平面化、历史意识断裂化、主体地位零散化等特征。他通过整体性和辩证法等方面实现了对后现代主义的超越,其理论研究方法能够为寻找哲学发展之路提供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后现代理论 哲学
下载PDF
仍在途中的“理论”——浅探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
13
作者 杨洋 《德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6-30,共5页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新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在其理论中一直呈现着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具有深度模式平面化、历史意识断裂化、主体地位零散化等特征。他在整体性和辩证法等方面实现了对后现代主义的超越,...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新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在其理论中一直呈现着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具有深度模式平面化、历史意识断裂化、主体地位零散化等特征。他在整体性和辩证法等方面实现了对后现代主义的超越,其理论研究方法为寻找哲学发展之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后现代理论 哲学
下载PDF
怀特海后现代理论与心理治疗
14
作者 克里斯托弗.奥.琼斯 谢邦秀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79,共4页
介绍了怀特海关于文明的理论,这一理论关注表象与实在的区别以及文明的五种特质——艺术、真、美、探险、安宁。认为这些观念可以作为桥梁性原理连接对怀特海一般理论的整合与扩充。认为怀特海思想能够给心理治疗的性质和过程提供重要... 介绍了怀特海关于文明的理论,这一理论关注表象与实在的区别以及文明的五种特质——艺术、真、美、探险、安宁。认为这些观念可以作为桥梁性原理连接对怀特海一般理论的整合与扩充。认为怀特海思想能够给心理治疗的性质和过程提供重要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特海 后现代理论 心理学 心理治疗
下载PDF
反思老龄社会——以中国香港与内地老年人退休保障政策为例
15
作者 李娟 《老龄科学研究》 2020年第2期38-51,共14页
在人口老龄化时代,一些国家将其视作负担或威胁。如果仅从人口学、病理学及福利依赖话语角度分析老龄社会特征,难免过于悲观。从老龄化的社会过程分析,以批判视角解读传统文化、劳动力市场政策和退休保护政策。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 在人口老龄化时代,一些国家将其视作负担或威胁。如果仅从人口学、病理学及福利依赖话语角度分析老龄社会特征,难免过于悲观。从老龄化的社会过程分析,以批判视角解读传统文化、劳动力市场政策和退休保护政策。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危机是社会建构的,是劳动力市场上老年人被社会排斥的结果;(2)老年人的边缘地位是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构建的。通过比较中国香港与内地的老年人退休政策,重新思考和解构有关退休保护、就业、工作的论述,以期助益制定应对老龄社会挑战的有效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社会 退休保障 灵活退休 后现代理论
原文传递
哲学角色、后现代理论与自由主义——齐泽克对罗蒂的批评析论
16
作者 王伟 《武陵学刊》 2020年第5期40-46,共7页
不论在哲学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齐泽克与罗蒂两位哲学家都既有一定的亲和性,又有诸多值得注意的分歧。齐泽克对罗蒂的批评与罗蒂或间接或直接的回应,充分展示了这种亲睦与争执。虽然他们都认为哲学的传统角色已然瓦解,但因为对本体论的... 不论在哲学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齐泽克与罗蒂两位哲学家都既有一定的亲和性,又有诸多值得注意的分歧。齐泽克对罗蒂的批评与罗蒂或间接或直接的回应,充分展示了这种亲睦与争执。虽然他们都认为哲学的传统角色已然瓦解,但因为对本体论的坚持,齐泽克随声附和巴迪欧对罗蒂“民主先于哲学”的不实批判。齐泽克指责以罗蒂与利奥塔为代表的后现代理论在反本质主义之后驱逐了普遍真理,认为拉康的理论是对这一新的相对主义态度的及时回应。实质上,拉康是不彻底的反本质主义者,齐泽克批评后期的拉康简直成了罗蒂主义者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明。齐泽克还批评罗蒂的自由主义预设了不受污染的普遍社会法律之可能性、社会易于陷入原子化、公共空间缺少解放普遍性维度、将资本主义自然化等等,这些批评均可进一步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罗蒂 哲学角色 后现代理论 自由主义
下载PDF
刑法究竟有无目的:一个前序性之辩
17
作者 贾健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98-102,共5页
刑法目的论首要的问题是要回答刑法是否有目的?而刑法有无目的,涉及法律究竟有没有目的的问题。对此,法律盲进主义与后现代理论均从各自的进路提出了否定性的质疑。但前者否定的真意是认为法律不存在一个先验的、全能的康德意义上的目的... 刑法目的论首要的问题是要回答刑法是否有目的?而刑法有无目的,涉及法律究竟有没有目的的问题。对此,法律盲进主义与后现代理论均从各自的进路提出了否定性的质疑。但前者否定的真意是认为法律不存在一个先验的、全能的康德意义上的目的,而后者的真意是提醒我们注意法律的权力异化。刑法(法律)的目的在社会需要的意义层面上是可以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目的 法律盲目进化主义 后现代理论
下载PDF
台湾当代诗的后现代理论轮廓
18
作者 郑慧如 《江汉学术》 2013年第2期22-27,共6页
在台湾当代诗的后现代文化思潮中,后现代的"后"同时具备"现代主义之后"及"对现代主义的反动"两种意涵。居于台湾"主流"位置的后现代论述,恒以简化的标签横扫文学界与文化界,昌言文类泯灭、意... 在台湾当代诗的后现代文化思潮中,后现代的"后"同时具备"现代主义之后"及"对现代主义的反动"两种意涵。居于台湾"主流"位置的后现代论述,恒以简化的标签横扫文学界与文化界,昌言文类泯灭、意义崩解、游戏当道、解构至上,造成1980年代之后,文学创作者向边缘靠拢的风潮。权宜性的"后"字,极贴切地表述了后现代思维中的解构精神:既解构外于自我的一切,也趋向自我消解。台湾现代诗界对于后现代状况的发生与取名的意见大致可分为两派。不赞成或不喜欢后现代艺术表现的学者、炒作或消费后现代主义的评论者、及从文化角度研究后现代的学者除外,对于后现代思想的论述意见也有分岐明显的两派。通过探讨理论演绎后的台湾后现代论述轮廓,从时间上与美学上的后现代意涵,可把握台湾现代诗坛理解中的后现代诗特质,追溯历史发展中的各种派别与意见,进而讨论奚密、廖炳惠、简政珍对后现代的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当代诗 后现代理论 奚密 廖炳惠 简政珍
下载PDF
cMOOC的内涵及其主体观、知识观和学习观 被引量:19
19
作者 黄小强 柯清超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4年第2期48-57,共10页
cMOOC是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与开放教育理念在网络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实践发展,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对传播、分享与创新知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提取和总结国外学者早期对MOOC的表述,结合cMOOC的字面意义初步提出了cMOO... cMOOC是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与开放教育理念在网络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实践发展,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对传播、分享与创新知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提取和总结国外学者早期对MOOC的表述,结合cMOOC的字面意义初步提出了cMOOC的描述性定义,进而分析了cMOOC与OCW、传统网络课程之间的区别;然后分析了cMOOC的差异性、自治性、交互性或关联性、开放性、参与性、生成性特征;最后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自组织理论与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视角解析了cMOOC的主体观、知识观与学习观。结论是cMOOC主张交往、对话、理解与包容的关系型主体观;主张将知识看成是主体间协商对话的结果,倡导知识的境脉性、流变性与网络化;主张学习就是持续地创建个人知识网络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OC 关联主义 自组织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下载PDF
医学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价值与编制路径——基于泰勒原理与后现代课程理论融合视角 被引量:4
20
作者 韦娜 王懿明 《科教文汇》 2022年第7期45-48,共4页
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促进教育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实现上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学生的体力劳动被淡化,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高校的劳动教育相对薄弱,尚未设置系统化课程,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亟待补... 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促进教育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实现上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学生的体力劳动被淡化,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高校的劳动教育相对薄弱,尚未设置系统化课程,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亟待补齐的短板。加强医学院校劳动教育,应以课程建设为主渠道,基于相关课程理念,结合医学院校专业特点,编制符合大学学段需要的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勒原理 后现代课程论 劳动教育 实践课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