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diac remodeling and physical training po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被引量:29
1
作者 Michael A Garza Emily A Wason John Q Zhang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5年第2期52-64,共13页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the heart undergoes extensive myocardial remodeling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fibrous tissue in both the infarcted and noninfarcted myocardium, which distorts tissue structure, incr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the heart undergoes extensive myocardial remodeling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fibrous tissue in both the infarcted and noninfarcted myocardium, which distorts tissue structure, increases tissue stiffness, and accounts for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There is growing clinical consensus that exercise training may beneficially alter the course of post-MI myocardial remodeling and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tate of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effect of post-MI exercise training on infarcted hearts. Due to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to study a viable human heart at both protein and molecular levels, most of the detailed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by using animal models.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negative reports indicating that post-MI exercise may further cause deterioration of the wounded hearts,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from both human and anim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s that post-MI exercise may beneficially alter the course of wound healing and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Furthermore, the improved function is likely due to exercise training-induced mitigation of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mproved balance betwee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favorable myosin heavy chain isoform switch, diminished oxidative stress, enhanced antioxidant capacity, improved mitochondrial calcium handling, and boosted myocardial angiogenesis. Additionally, meta-analyses revealed that exercise-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has proven to be effective, and remains one of the least expensive therapies for both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prevents re-infar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EXERCISE training myocardial REMODELING ANGIOTENSIN FIBROSIS
下载PDF
Effectiv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mproves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survival 被引量:8
2
作者 Soudabeh Khojasteh Banankhah Erika Friedmann Sue Thomas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5年第4期215-223,共9页
AIM: To exa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TRD) to mortality in depressed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MI) patients independent of biological and social predictors.METHODS: This secondary analysis... AIM: To exa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TRD) to mortality in depressed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MI) patients independent of biological and social predictors.METHODS: This secondary analysis study utilizes the Enhancing Recover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ENRICHD) clinical trial data.From 1834 depressed patients in the ENRICHD study,there were 770 depressed post-MI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for depression.In this study,TRD is defined as having a less than 50% reduction in Hamilton Depression(HAM-D) score from baseline and a HAM-D score of greater than 10 in 6 mo after depression treatment began.Cox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independent contributions of TRD to mortality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biological and social predictors.RESULTS: TRD occurred in 13.4%(n = 103) of the 770 patients treated for depression.Patients with TRD were significantly younger in age(P = 0.04)(mean = 57.0 years,SD = 11.7) than those without TRD(mean = 59.2 years,SD = 12.0).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ercentage of females with TRD(57.3%) compared to females without TRD(47.4%) [χ2(1) = 4.65,P = 0.031].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current smokers with TRD(44.7%) than without TRD(33.0%) [χ2(1) = 7.34,P = 0.007].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abetes(P = 0.120),history of heart failure(P = 0.258),prior MI(P = 0.524),and prior stroke(P = 0.180) between patients with TRD and those without TRD.Mortality was 13%(n = 13) in patients with TRD and 7%(n = 49) in patients without TRD,with a mean follow-up of 29 mo(18 mo minimum and maximum of 4.5 years).TRD was a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mortality(HR =1.995; 95%CI: 1.011-3.938,P = 0.046) after controlling for age(HR = 1.036; 95%CI: 1.011-1.061,P = 0.004),diabetes(HR = 2.912; 95%CI: 1.638-5.180,P < 0.001),heart failure(HR = 2.736; 95%CI: 1.551-4.827,P = 0.001),and smoking(HR = 0.502; 95%CI: 0.228-1.105,P = 0.087).CONCLUSION: The analysis of TRD in the ENRICHD study shows that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reduced mor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RESSION TREATMENT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Mortality ANTI-DEPRESSANT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下载PDF
心梗患者12周运动心脏康复活动后摄氧量与心率、主观用力感觉的相关关系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洵 Brodie DA Bundred PE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12周运动心脏康复活动后心梗患者(PMIP)心率(HR)、摄氧量(VO2)、主观用力感觉(RPE)的相关关系,据此为其以后的康复活动提供强度控制和自身有氧工作能力评定的合理方法和依据。方法:36名PMIP(其中服用β-阻断剂者(blockade)17名... 目的:探讨12周运动心脏康复活动后心梗患者(PMIP)心率(HR)、摄氧量(VO2)、主观用力感觉(RPE)的相关关系,据此为其以后的康复活动提供强度控制和自身有氧工作能力评定的合理方法和依据。方法:36名PMIP(其中服用β-阻断剂者(blockade)17名,未服用β-阻断剂者(non-blockade)19名)在活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其HR、VO2、RPE。建立HR/VO2/RPE的相关关系,并对实施12周运动心脏康复活动前后的这些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康复活动前HR/VO2及RPE/VO2相关关系的数据分布较集中,康复活动后其数据有沿回归线向两端扩展的趋势。(2)康复活动后HR/%VO2pk及RPR/%VO2pk关系的回归线平行下移(P<0.05)。(3)康复活动后RPE/HR回归线的斜率增大(P<0.05)。结论:康复活动后PMIP的机能能力有所提高,运动可达到较高的强度,而低强度运动时PMIP只表现较小的心肺机能反应。建议在不同心脏康复期,采用不同方程预测PMIP的%VO2p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心梗患者 运动康复 心率 摄氧量 主观用力感觉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的静息心率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相关:基于227例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卢丽萍 钟嘉鑫 +4 位作者 吴锡林 陈琴 林慧中 陈良龙 罗育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HR)高低与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入住我院的心梗后室壁瘤患者资料,最终共227例纳入研究,随访24月,随访期间任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的发生都是终点事件。根据基线...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HR)高低与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入住我院的心梗后室壁瘤患者资料,最终共227例纳入研究,随访24月,随访期间任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的发生都是终点事件。根据基线RHR测量值高低分为RHR<10%、10%~90%和>90%三组,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来研究RHR对MACCEs的影响,结果以风险比(HR)的95%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在24月的随访中,90例(39.6%)患者发生MACCEs。RCS曲线显示RHR与MACCEs发生之间存在非线性“U”型相关性。与RHR在10%~90%组的个体相比,RHR>90%组的MACCEs风险增加了3.01倍(HR=4.01,95%CI:2.07-7.76,P<0.001)。患者在RHR<10%组,10%~90%组和91%~100%组的MACCEs发生率分别为39.1%、36.6%、66.7%(P=0.027),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的发生率分别为17.4%、2.7%、4.8%(P=0.005),心衰再入院的发生率为8.7%、26.8%、42.9%(P=0.036)。结论持续监测和管理心率范围可为心梗后室壁瘤患者的预后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 静息心率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围术期处理提高冠脉结扎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存活率的探索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政 陈梓欣 +3 位作者 陈洁 申啸笑 唐雅琴 冼绍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通过改善围术期系列处理,提高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存活率。方法:在多次造模中不断摸索,通过筛选动物、调整呼吸管理、冠脉结扎手术及围术期护理等提高模型存活率,同时通过调整结扎位点控制致心衰的程度。... 目的:通过改善围术期系列处理,提高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存活率。方法:在多次造模中不断摸索,通过筛选动物、调整呼吸管理、冠脉结扎手术及围术期护理等提高模型存活率,同时通过调整结扎位点控制致心衰的程度。结果:通过调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的存活率逐渐提高,心功能下降明显。结论:通过改善系列围术期处理,可以较好地提高心梗致心衰大鼠模型的存活率,为进一步实验提供稳定可行的心衰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梗致心衰 大鼠 冠脉结扎 存活率
下载PDF
基于“心藏神”探讨金丝桃苷对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裴玲军 王小玲 +5 位作者 张乃中 章艺子 李洁 王会敏 裴金娜 唐新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2347-2353,共7页
【目的】基于“心藏神”探讨金丝桃苷对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金丝桃苷低、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福辛普利钠)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心肌梗死后抑郁... 【目的】基于“心藏神”探讨金丝桃苷对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金丝桃苷低、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福辛普利钠)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心肌梗死后抑郁模型。干预结束后,记录大鼠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皮质酮(CORT)水平,进行电生理监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脑、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A型钾离子通道电压门控型钾通道4.2(Kv4.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血清IL-1β和BDNF含量降低、CORT含量升高,梗死周边区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升高、心室颤动阈值(VFT)降低,心肌组织中NMDAR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Kv4.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丝桃苷低、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大鼠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时间延长,血清IL-1β和BDNF含量升高、CORT含量降低,梗死周边区VERP降低、VFT升高,心肌组织中NMDAR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Kv4.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呈剂量依赖性;与西药组比较,金丝桃苷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丝桃苷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心电不稳定性,改善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中IL-1β、BDNF含量,减少CORT含量,抑制心肌组织NMDAR1表达及促进Kv4.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苷 心藏神 心肌梗死后抑郁 睡眠 电生理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 大鼠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关键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兴渊 朱明军 +1 位作者 彭广操 王建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3-631,共9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筛选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VRpMI)中的关键基因,并探索其对VRpMI的诊断价值。方法:从GEO数据库分别下载GSE132143中健康人和VRpMI患者心室组织的测序数据,猪心肌梗死后6个月梗死区和梗死远端区组织的测序数...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筛选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VRpMI)中的关键基因,并探索其对VRpMI的诊断价值。方法:从GEO数据库分别下载GSE132143中健康人和VRpMI患者心室组织的测序数据,猪心肌梗死后6个月梗死区和梗死远端区组织的测序数据,GSE775中小鼠心肌梗死后48 h、8周及正常小鼠心室组织的表达谱数据。基于健康人和VRpMI患者心室组织的测序数据,利用edgeR包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重要差异表达基因(DEG);通过LASSO算法和SVM-RFE算法筛选关键基因,并利用自身数据和猪、小鼠数据分析关键基因诊断VRpMI的价值;最后,对关键基因开展单基因的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355个重要DEG,从中筛选出1个关键基因即神经元正五聚蛋白2(NPTX2)。NPTX2在自身数据和小鼠、猪验证数据中的AUC(95%CI)分别为0.996(0.984~1.000)、0.972(0.895~1.000)和0.963(0.882~1.000)。单基因的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NPTX2富集于心肌收缩、鞘脂类代谢、细胞凋亡、谷胱甘肽代谢等19个信号通路。结论:NPTX2可能为诊断VRpM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生物信息学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机器学习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离子通道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冬梅 吴爱明 +2 位作者 娄利霞 赵明镜 王硕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为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相关的离子通道基因,进行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和正常大鼠心肌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Stc-GO分析。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行左冠状动脉结扎术造成心肌梗死后心力... 目的为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相关的离子通道基因,进行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和正常大鼠心肌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Stc-GO分析。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行左冠状动脉结扎术造成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每组6只。分别于心力衰竭形成期(术后10天)和稳定期(8周)取材,每组3只。取大鼠左心室非梗塞区和假手术组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总RNA抽提,逆转录制备探针,与双通道cDNA大鼠离子通道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杂交后信号经扫描仪检测,计算机分析筛选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对所得结果进行Stc-GO功能集群分析,研究该类表达趋势中具有显著性意义的Gene Ontology(GO)分类。结果按差异显著性标准,从746条基因中筛选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10天大鼠的左心室非梗塞区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319条,均为上调表达。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8周大鼠的左心室非梗塞区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276条,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274条,下调表达的基因有2条。对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初步分类,表达上调的基因包括各类激素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神经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核受体、蛋白磷酸化酶、G蛋白、配体或电压介导的各种离子通道、转运蛋白、受体干扰蛋白等,表达下调的基因包括钾通道、转运蛋白等。进一步的Stc-GO分析发现,肾上腺能受体激酶β1(βARK1)、盐酸阿米洛利敏感阳离子通道-2(Accn2)、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γ亚基-1(Cacng1)、环核苷酸门控通道-α1(Cnga1)、谷氨酸盐受体海人藻酸2(Grik2),神经酪氨酸激酶受体-2(Ntrk2)等6条基因不但在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时是显著性的上调差异基因,而且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下调趋势。经RT-PCR实验,有4条基因获得验证。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基因芯片 离子通道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模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熊剑涛 张春龙 +3 位作者 张诗锐 郭琴 周承毅 孙娟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22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模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HFMI)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白藜芦醇组(30 mg/kg)和非诺贝特组(100 mg/kg),各10只。手术结扎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模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HFMI)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白藜芦醇组(30 mg/kg)和非诺贝特组(100 mg/kg),各10只。手术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HFMI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予灌胃相应药物或0.9%氯化钠溶液,每天1次,持续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心室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结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SO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IL-6,TNF-α,MDA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TLR4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和非诺贝特组大鼠EF,FS,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LVEDs,LVESd和IL-6,TNF-α,MDA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TLR4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排列紊乱,白藜芦醇组和非诺贝特组排列趋于整齐。结论白藜芦醇可改善模型大鼠HFMI状态,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TLR4/NF-κB通路 炎性因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AAFP心肌梗死后抑郁的筛查与治疗指南介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伊颖 耿庆山 《循证医学》 CSCD 2010年第6期377-379,共3页
抑郁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美国家庭医师协会在2009年发表了《心梗后抑郁的筛查与治疗:AAFP指南》,对临床诊疗作出了规范,本文将对该指南的重点内容作介绍。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抑郁 筛查与治疗 临床指南
下载PDF
北京某社区代谢综合征人群的牙周状况调查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蓬 沙月琴 +2 位作者 和璐 栾庆先 郑润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438,共5页
目的:明确北京某社区代谢综合征人群的牙周状况并与心梗、高血压等其它心血管病患者的牙周状况进行比较。方法:对152名代谢综合征患者、106名陈旧性心梗患者、211名单纯高血压患者及56名全身健康者进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菌斑指数(plaque... 目的:明确北京某社区代谢综合征人群的牙周状况并与心梗、高血压等其它心血管病患者的牙周状况进行比较。方法:对152名代谢综合征患者、106名陈旧性心梗患者、211名单纯高血压患者及56名全身健康者进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和缺失牙数,按性别分层后比较4组人群的牙周状况。结果:男性代谢综合征组的PLI、BI、PD、AL均高于其它3组;女性代谢综合征组的PLI、PD高于其它3组,中重度牙周炎的比例也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健康组。结论:代谢综合征者是牙周炎防治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代谢综合征 陈旧性心梗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早期适宜运动强度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洵 Brodie D.A. Bundred P.E.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52,75,共3页
急性期后心肌梗塞病人(PMIP)进行适宜运动有利于机能的恢复及降低疾病复发率。通过对101名男性PMIP渐增负荷实验,测定和评价心脏康复早期的PMIP运动中的生理反应,为制定PMIP康复期运动处方提供适宜运动强度。结果表明:(1)PMIP应通过改... 急性期后心肌梗塞病人(PMIP)进行适宜运动有利于机能的恢复及降低疾病复发率。通过对101名男性PMIP渐增负荷实验,测定和评价心脏康复早期的PMIP运动中的生理反应,为制定PMIP康复期运动处方提供适宜运动强度。结果表明:(1)PMIP应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特别是改变饮食结构及参加体育运动来降低其BC的浓度;(2)康复初期的PMIP运动强度可被允许达到themodifiedBrucetreadmillprotocol的第三级或RPE13;(3)这一建议强度适用于大多数PMIP,有较广泛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患者 康复运动 适宜强度
下载PDF
心梗患者康复期运动心肌缺血的预测方法及适宜运动强度的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洵 D.A.Brodie P.E.Bundred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2-376,433,共6页
目的 :探讨预测心肌梗死患者 (PMIP)急性期后康复运动时心肌缺血的方法 ,并为他们参加康复锻炼提供适宜的运动强度。方法 :通过对 112名PMIP进行运动实验 ,将受试者分为 :服用β -阻断剂 (blockade)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 1mm组 ;服用 ... 目的 :探讨预测心肌梗死患者 (PMIP)急性期后康复运动时心肌缺血的方法 ,并为他们参加康复锻炼提供适宜的运动强度。方法 :通过对 112名PMIP进行运动实验 ,将受试者分为 :服用β -阻断剂 (blockade)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 1mm组 ;服用 β -阻断剂 (blockade)ST段下降 <1mm组 ;未服用 β -阻断剂 (non -blockade)ST段下降≥ 1mm组 ;未服用 β -阻断剂 (non -blockade)ST段下降 <1mm组。并测试受试者运动前血胆固醇 (BC)、血乳酸 (BL)、心率 (HR)及运动中BL、HR、主观运动强度 (RPE)和ST段下降数值。结果 :( 1)运动心肌缺血阳性者安静时BC、BL显著高于阴性者 ,HR只在RPE为 13时二者出现显著性差异。 ( 2 )未服用 β -阻断剂与服用 β -阻断剂患者在每级运动强度的HR均存在显著差异。 ( 3)本研究确定安静时BC、BL、RPE为 13时HR作为预测运动心肌缺血的联合靶数值。 ( 4 )运动心肌缺血阳性者运动中在RPE为 15时出现血乳酸堆积 ,阴性者则在RPE为 17时才出现。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联合靶数值预测PMIP发生运动心肌缺血的准确度评估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 83% ,为国际认可的高敏感和高特异性。运动心肌缺血预测阳性的PMIP康复期的运动强度不宜超过RPE 13,预测阴性的PMIP的运动强度可控制在REP 15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心肌缺血 运动康复 PMIP 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心梗后患者递增负荷运动中ST段降低与VO_2、VE、BL和RPP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洵 Brodie DA +2 位作者 解垚 吕云 Bundred PE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497,525,共4页
目的:探讨心梗后(PMI)患者递增负荷运动中生理反应与心电图ST段水平变化的关系,旨在根据服用和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不同反应,为心脏康复中适宜运动强度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46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和55名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 目的:探讨心梗后(PMI)患者递增负荷运动中生理反应与心电图ST段水平变化的关系,旨在根据服用和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不同反应,为心脏康复中适宜运动强度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46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和55名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男性PMI患者,依据改良布鲁斯方案在活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运动中每30s测量一次摄氧量(VO2)和通气量(VE),每3min记录一次心率血压乘积(RPP)和血乳酸浓度(BL),并连续监测12导心电图。结果:(1)ST段下降水平与VO2、VE和BL的关系,两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在相同RPP时,其ST段水平却存在显著差异(P<0.01);(2)ST段下降1mm时,患者的VO2、VE和BL分别约为30ml.kg-1.min-1、63L.min-1和5.3mmol.L-1;(3)ST段下降1mm时,服用和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RPP分别为190beats.mmHg.100-1和230 beats.mmHg.100-1。结论:为了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结果(2)和(3)中生理指标的数值,应被作为心脏康复中PMI患者运动强度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脏康复 心梗后患者 心肌缺血 适宜运动强度
下载PDF
家庭支持系统对心梗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学萍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系统对心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80例心梗康复期患者的家庭支持状况和预后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80例心梗康复期患者中,高家庭支持55例占69%,低家庭支持25例占31%;出院后1年...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系统对心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80例心梗康复期患者的家庭支持状况和预后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80例心梗康复期患者中,高家庭支持55例占69%,低家庭支持25例占31%;出院后1年内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发病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P<0.05、P<0.01);结论:家庭支持系统直接影响心梗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支持系统 心肌梗塞 预后
下载PDF
心脏康复中运动终止原因的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洵 Brodie D A +1 位作者 陈翀 Bundred P E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1-5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心肌梗塞后患者(PMI患者)运动中功能、生理、知觉和临床的反应,检测他们运动终止的主要原因(RET),目的在于确定RET是否可被预测得出;方法:112名男性近期PMI患者在活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运动终止依美国运动医学... 目的:通过分析心肌梗塞后患者(PMI患者)运动中功能、生理、知觉和临床的反应,检测他们运动终止的主要原因(RET),目的在于确定RET是否可被预测得出;方法:112名男性近期PMI患者在活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运动终止依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的标准。随后,受试者依据不同的运动终止原因被细分为4个组(生理组,身体组,感觉组和临床组)。运动中记录主观用力感觉、血压、血乳酸浓度(BL)、摄氧量、心率和呼吸困难记分,并且连续监控12导联心电图。运动前测量血胆固醇浓度(BC)。结果显示,在运动能力方面,身体组和知觉组的运动终止原因优于临床组,但劣于生理组。患者的分布在BC为5.4mmol·L-1和BL为1.6mmol·L-1这两点出现了显著的组间差异(P<0.01或P<0.05)。在获得了安静状态下的BC和BL,病人的RET便可被预测出来,且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利用本研究得出的方法对RET进行预测,在心脏康复的运动实验和处方制定中,都可发挥出有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终止 原因 心脏 心肌梗塞 患者 康复
下载PDF
运动中ST段下移程度不同的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血管反应(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洵 Brodie DA Bundred PE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00-702,共3页
目的:对运动中ST段下移程度不同的心梗后患者(PMIP)的心血管反应进行探讨。方法:46名男性PMIP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其间测量每级负荷时的血压、心率并连续监测12导联心电图(ECG)。根据跑台第Ⅱ级负荷时的ST段下移程度将其分为... 目的:对运动中ST段下移程度不同的心梗后患者(PMIP)的心血管反应进行探讨。方法:46名男性PMIP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其间测量每级负荷时的血压、心率并连续监测12导联心电图(ECG)。根据跑台第Ⅱ级负荷时的ST段下移程度将其分为两组,第一组ST段下移<1.0mm,第二组ST段下移>1.0mm。结果:定量负荷工作时ST段下移程度大的患者其心率-血压乘积(RPP)也高。结论:当不便进行ECG监测时,RPP可能是评价患者对运动的临床反应的特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血管反应 ST段下移 心率-血压乘积 运动
下载PDF
心肌梗塞后抑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高书 勤石丹 +1 位作者 沐楠 马崔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8-390,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塞后抑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WHOQOL -BREF)评定 3 5例心梗后伴有明显抑郁症状的患者 ,并与 3 0例不伴明显抑郁症状的心梗患者以及 3 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G4、生理... 目的 :探讨心肌梗塞后抑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WHOQOL -BREF)评定 3 5例心梗后伴有明显抑郁症状的患者 ,并与 3 0例不伴明显抑郁症状的心梗患者以及 3 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G4、生理、心理领域方面 ,抑郁组得分低于非抑郁组 ,非抑郁组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 ,而在G1、环境领域方面 ,抑郁组得分既低于非抑郁组又低于健康对照组。G1和G4都与并发症成负相关。结论 :心梗后抑郁使心梗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抑郁 生活质量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下载PDF
皮质抑素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氧化应激及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9
作者 顾峥 王顾浩 刘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8期3312-3317,共6页
目的 探究皮质抑素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HF-AMI)大鼠氧化应激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皮质抑素高剂量组(CST-H组)和皮质抑素低剂量组(CST-L... 目的 探究皮质抑素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HF-AMI)大鼠氧化应激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皮质抑素高剂量组(CST-H组)和皮质抑素低剂量组(CST-L组),每组10只。通过手术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HF-AMI大鼠模型。CST-H组和CST-L组腹膜内注射皮质抑素[175.0 mg/(kg·d)和87.5 mg/(kg·d)],其余组腹膜内注射生理盐水。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B淋巴细胞瘤-2(Bcl-2)抗体、Bcl-2相关X蛋白(Bax)抗体、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6(p-MKK6)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6(MKK6)、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和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功能下降,血流动力学障碍,心肌排列紊乱,且伴有炎性细胞浸润,MDA和ROS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p-MKK6/MKK6和p-p38 MAPK/p38 MAPK表达明显升高(P<0.05),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皮质抑素呈剂量依赖性改善HF-AMI大鼠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病理学变化,降低MDA和ROS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p-MKK6/MKK6和p-p38 MAPK/p38 MAPK表达(P<0.05),升高SOD含量(P<0.05)。结论 皮质抑素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心肌细胞凋亡,改善HF-AMI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皮质抑素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下载PDF
β-受体阻断剂对心脏康复跑台运动时机能、生理、临床和感觉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洵 Brodie D A +1 位作者 任丽伟 Bundred P E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8-30,33,共4页
目的:测试服用和未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心梗后患者(PMIP)在跑台运动中其功能、生理、临床及自我感觉方面的反应。方法:46名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男性PMIP和55名未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男性PMIP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其间记录每级负荷时的... 目的:测试服用和未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心梗后患者(PMIP)在跑台运动中其功能、生理、临床及自我感觉方面的反应。方法:46名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男性PMIP和55名未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男性PMIP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其间记录每级负荷时的摄氧量(VO2)、心率(HR)、血压和自我用力感觉(RPE),并持续监测12导联心电图(ECG)。结果: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其安静时和运动中的HR、最大心率百分比(%HRmax)及心率—血压乘积(RPP)显著低于未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P<0.01)。运动中,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有59%能够完成改良布鲁斯跑台方案的第级运动,而在未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中仅有49%能完成这一负荷。两组在运动中各级别VO2、RPE及ST段下移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由β受体阻断剂所致的HR降低并没有直接地影响到氧利用和代谢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断剂 心脏 康复 临床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