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4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论“失语症”:历史的错位与理论的迷误 被引量:23
1
作者 熊元良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3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90年代,西方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传入我国,它对于消除国际文化交流间的不平等现象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其强烈的批判色彩却演变成了一种文化复仇情绪,“失语症”论调可谓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拟以此命题为个案,深入探讨一下这一命题的... 90年代,西方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传入我国,它对于消除国际文化交流间的不平等现象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其强烈的批判色彩却演变成了一种文化复仇情绪,“失语症”论调可谓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拟以此命题为个案,深入探讨一下这一命题的内涵和思路,辨析其在上述“文化复仇”情绪的支配下导致的理论偏失和内在悖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 “失语症” 文化复仇情绪 文论话语 复古主义 话语体系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论库切小说《耻》的后殖民主义话语特征 被引量:23
2
作者 卫岭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3,共5页
库切的小说《耻》用后殖民主义的叙事话语,从“篡越与和谐”、“耻辱与光荣”、“衰落与崛起”等三个主要层面,深刻揭示了南非后殖民时代的社会生活角色的转位、殖民主义所带来的心理紊乱和创伤。该小说所反映的种族关系与殖民关系的历... 库切的小说《耻》用后殖民主义的叙事话语,从“篡越与和谐”、“耻辱与光荣”、“衰落与崛起”等三个主要层面,深刻揭示了南非后殖民时代的社会生活角色的转位、殖民主义所带来的心理紊乱和创伤。该小说所反映的种族关系与殖民关系的历史画面只有在后殖民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才能发生。作者表述殖民主义势力逐渐削弱、新时代拉开序幕的南非这种后现代社会的背景,深刻揭示了后殖民主义时代所特有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示了黑人逐步崛起、人们趋向和谐的社会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库切 诺贝尔文学奖 话语特征 《耻》
下载PDF
建构全球媒体伦理:可实现的愿景抑或乌托邦? 被引量:9
3
作者 牛静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4-146,共13页
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可以到达全球各处,从而被处于不同文化、不同区域的个人所获得。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区域性媒体伦理需要转变为全球媒体伦理,从而使新闻从业者承担世界公民的责任。这是研究者提出建构全球媒体伦理的背景。建构全... 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可以到达全球各处,从而被处于不同文化、不同区域的个人所获得。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区域性媒体伦理需要转变为全球媒体伦理,从而使新闻从业者承担世界公民的责任。这是研究者提出建构全球媒体伦理的背景。建构全球媒体伦理的理论基础是世界主义伦理,其研究路径主要有本体论伦理、契约伦理、美德伦理三种。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在跨文化的探讨中建构出全球媒体伦理原则是一个可实现的愿景。但该设想受到了文化相对主义者与后殖民主义理论者的质疑,这些质疑反映了一个现实,即要求全球新闻从业者都认可、遵循的全球媒体伦理原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媒体伦理 媒体责任 世界主义伦理 后殖民主义
原文传递
新世纪的中西之辩——对当代中国一个音乐文化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晓东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1,共9页
文章针对近些年来有关中西音乐的若干论争 ,特别是其中涉及到应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文化相对论方法所写的文章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指出其中若干文章对后现代等理论的误用 ,并进而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后现代 欧洲中心论 后殖民主义 文化相对论 批判
下载PDF
殖民规划下的城市巷弄空间——以澳门、上海、青岛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武昕 刘晶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2期37-46,共10页
为探讨西方城市规划对华人住区的影响,本研究从殖民时期澳门、上海、青岛的三个案例入手,发现三个城市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由"里"、"弄"串联或者围合形成的低层高密的居住组团。作为传统居住建筑类型的一个重要原型... 为探讨西方城市规划对华人住区的影响,本研究从殖民时期澳门、上海、青岛的三个案例入手,发现三个城市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由"里"、"弄"串联或者围合形成的低层高密的居住组团。作为传统居住建筑类型的一个重要原型,巷弄住宅空间的出现意味着在文化"他者"到"正本"的过程中,传统中国城市与外来现代城市叠合成双重结构的共生体系,这一发现对我国当下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设计 规划 传统社区 邻里单位 巷弄 类型学 类型 后殖民主义 他者
下载PDF
在科学与“道地”之间:中药标准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慧宇 赖立里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1期30-39,共10页
通过对中药从业者的实证研究发现,中西药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完全以西药标准来规训中药是一种后殖民主义的话语权力,其造成了传统被摒弃、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张力未能解决等中药发展的困境。在全球文化不断融合的今天,更需要以平等、取长补... 通过对中药从业者的实证研究发现,中西药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完全以西药标准来规训中药是一种后殖民主义的话语权力,其造成了传统被摒弃、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张力未能解决等中药发展的困境。在全球文化不断融合的今天,更需要以平等、取长补短的态度对待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和交流,将西药有效成分的标准与中药的传统性状、道地标准等结合起来。由于目前仍存在某些中药传统知识无法规范化的问题,中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自身优势、应付外界变化、解决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张力,以获得良性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现代化 科学主义 后殖民主义 道地药材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西方视野下的东方——谈谈萨义德的《东方主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朱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文描述了萨义德《东方主义》产生前后美国的社会背景,探讨了其理论基础的三大来源: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福柯的知识与话语关系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某些特征。
关键词 萨义德 《东方主义》 后殖民主义 文化霸权 美国 社会背景
下载PDF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与后殖民主义批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郑茗馨 李嵘剑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08-109,共2页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作为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之一,旨在实现其边缘文化身份认同。黑人女性剧作作家运用其独特的女性文本书写范式抵制主流文化的侵蚀,维护黑人女性文学。后殖民主义批评主张多元文化共存,反对主流文化的霸权主义。对美国黑人...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作为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之一,旨在实现其边缘文化身份认同。黑人女性剧作作家运用其独特的女性文本书写范式抵制主流文化的侵蚀,维护黑人女性文学。后殖民主义批评主张多元文化共存,反对主流文化的霸权主义。对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与后殖民主义批评的研究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女性戏剧 后殖民主义批评 身份研究
下载PDF
“户外日戏剧社”与爱尔兰文化身份的建构(1980—1994) 被引量:4
9
作者 祁亚平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6,共10页
"户外日戏剧社"由当代爱尔兰戏剧大师布赖恩·弗里埃尔和北爱演员斯蒂芬·瑞于1980年在德里市共同创办。该剧社作为继"阿贝剧院"之后爱尔兰最具影响力而又最具争议的文化团体,不仅推动了北爱舞台戏剧的发... "户外日戏剧社"由当代爱尔兰戏剧大师布赖恩·弗里埃尔和北爱演员斯蒂芬·瑞于1980年在德里市共同创办。该剧社作为继"阿贝剧院"之后爱尔兰最具影响力而又最具争议的文化团体,不仅推动了北爱舞台戏剧的发展与繁荣,而且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政治意图。本文拟通过回顾"户外日"的发展轨迹,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来考察该剧社的创建理念、主要文化活动及其负载的文化意识形态,进而探讨"户外日"在想象、建构爱尔兰文化身份和最终实现多元文化共荣共存的局面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日戏剧社”北爱尔兰 去殖民化团体 后殖民主义 爱尔兰文化身份
原文传递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中国台湾电影本体意识的构建矛盾——以《赛德克·巴莱》为中心
10
作者 牛振宇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9-84,共6页
《赛德克·巴莱》是导演魏德圣反映日据时期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一部电影。在影片中,导演通过描写赛德克人身份的自我意识构建、部分台湾地区少数民族身份认同危机,展示出导演自我矛盾的错误观点。对《赛德克·... 《赛德克·巴莱》是导演魏德圣反映日据时期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一部电影。在影片中,导演通过描写赛德克人身份的自我意识构建、部分台湾地区少数民族身份认同危机,展示出导演自我矛盾的错误观点。对《赛德克·巴莱》这样的本土电影而言,若想要承担自己应有的历史使命,就不能停留在自身撕扯和矛盾的历史想象中,而是应该追本溯源重新回到历史场域中寻找与祖国内地的血脉关系,将民族的命运与中华文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德克·巴莱》 后殖民主义 魏德圣 人物叙事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其学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3,共6页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具有以下几点基本特征 :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为宏观背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为主线、立足于“历史环境”的唯物史观分析、立足于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来...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具有以下几点基本特征 :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为宏观背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为主线、立足于“历史环境”的唯物史观分析、立足于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来分析东方社会。本文分析了这些特征并进一步阐释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当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东方社会理论 后殖民主义 生产关系 唯物史观
原文传递
《上海女孩》的女性身份建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宏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8-52,63,共6页
邝丽莎的代表作品《上海女孩》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亲姐妹珍珠和梅从上海移民到美国华人街的传奇经历。做为华人女性,她们面临着西方霸权和传统父权的双重压迫,她们处于整个社会边缘的边缘,承受着比华人男性更大的压力和困境。她们... 邝丽莎的代表作品《上海女孩》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亲姐妹珍珠和梅从上海移民到美国华人街的传奇经历。做为华人女性,她们面临着西方霸权和传统父权的双重压迫,她们处于整个社会边缘的边缘,承受着比华人男性更大的压力和困境。她们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产生了身份的焦虑与迷失,并在建构女性主体身份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寻。本文结合后殖民与女性主义理论,从身份建构角度论述两姐妹的身份问题,探讨她们如何从姐妹亲情和故国回望中汲取力量反抗双重压迫,逐步从边缘向中心靠拢,在经济、家庭、文化三个方面建构女性主体身份。在全球文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的今天,邝丽莎通过两姐妹身份的探求,不仅强调了女性主体身份建构的必要性,而且表达了一种中西文化相互包容、和谐共荣的美好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建构 后殖民 女性主义 《上海女孩》
下载PDF
全球化与本土化:论心理学本土化的意涵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光国 《阴山学刊》 2010年第1期5-17,共13页
台湾华人本土心理学运动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争议的内容,和世界其他地区之本土化运动所遭遇的困境是十分类似的。非西方社会中的本土心理学者要想达成建立全球心理学或普世心理学的目标,必须将反殖民主义的心态,调整成为后殖民主义,... 台湾华人本土心理学运动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争议的内容,和世界其他地区之本土化运动所遭遇的困境是十分类似的。非西方社会中的本土心理学者要想达成建立全球心理学或普世心理学的目标,必须将反殖民主义的心态,调整成为后殖民主义,将相对主义的哲学默认转换成为普世主义,充分吸纳西方学术传统既有的研究成果,采用多元典范的研究取向,针对普世性心智的运作机制,建构假设可适用于各个不同文化的形式性理论,同时用它来分析某一特定文化中人们所独有的心态,再以之作为参考架构,从事实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本土心理学 多元典范的研究取向 形式性理论 全球心理学 普世性的心智 后殖民主义
下载PDF
’97后的香港建筑:变与不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元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2-56,共5页
作者认为 ,香港的后殖民建筑文化不是要寻回正宗的民族主义文化 ,也不是要继承殖民主义的变化 ,而是试图解构原本对立的、相互排斥的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文化 ,然后在两个主体文化空间的边缘上 ,自取所需地建立本土主义的“灰色空间”... 作者认为 ,香港的后殖民建筑文化不是要寻回正宗的民族主义文化 ,也不是要继承殖民主义的变化 ,而是试图解构原本对立的、相互排斥的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文化 ,然后在两个主体文化空间的边缘上 ,自取所需地建立本土主义的“灰色空间”。文章探讨了香港建筑中后殖民文化的倾向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文化 香港 后殖民文化 本土主义
原文传递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中国经典文学走出去的战略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海燕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92-96,100,共6页
中国经典文学走向世界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政府发起并大力支持一系列促进这一战略的活动和项目,但效果甚微。对后殖民背景下的文化“他者”和文化“自我”及中国经典文学走向世界的困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 中国经典文学走向世界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政府发起并大力支持一系列促进这一战略的活动和项目,但效果甚微。对后殖民背景下的文化“他者”和文化“自我”及中国经典文学走向世界的困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构建中国文化身份、加强文化意识和内省、融合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学翻译机制是中国经典文学走出去的五条战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中国经典文学走向世界 战略路径 文化身份构建 翻译机制
下载PDF
“摩登”上海:创意经济与创意之城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士亭.欧康纳 顾鑫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96-116,共21页
本文是作者针对现当代中国创意创新发展理论的评述。着重点评了威尔·霍顿关于中国没有能力完成新现代化任务,中国的现代化是不完全的看法。霍顿认为要做到这一点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完全采纳和接受西方"启蒙价值"。而本文... 本文是作者针对现当代中国创意创新发展理论的评述。着重点评了威尔·霍顿关于中国没有能力完成新现代化任务,中国的现代化是不完全的看法。霍顿认为要做到这一点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完全采纳和接受西方"启蒙价值"。而本文作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一种典型的"西方中心论",它完全忽视了所谓的"启蒙价值"也可能导致与文明截然相反的"野蛮"行径,比如现代化初期的资本主义殖民统治。本文建议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来重新审视中国所特有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及其资源。通过对现当代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模式的理论进行的比较和分析,作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以及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历程并不能简单地用"启蒙价值"来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 现代化 后殖民主义
原文传递
国际科学教育实践转向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桂周 肖白云 雷昕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年第6期54-60,共7页
近年来,以美国颁布《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为标志,国际科学教育理念实现了从科学探究向科学实践的转向,这一转向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根源。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这一转向遵从着社会维度的“现代性的拓展—社会性科学议题—科学实践”、政... 近年来,以美国颁布《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为标志,国际科学教育理念实现了从科学探究向科学实践的转向,这一转向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根源。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这一转向遵从着社会维度的“现代性的拓展—社会性科学议题—科学实践”、政策维度的“新自由主义—STEM教育—科学实践”和哲学维度的“后殖民主义—本土科学—科学实践”的三重逻辑。国际科学教育实践转向的三重逻辑对于我国理科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科学实践 现代性 STEM教育 后殖民主义
下载PDF
Hybridity in Disgrace
18
作者 刘建平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2期185-186,共2页
John Maxwell Coetzee's masterpiece-Disgrace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about post colonialism. The novel describes a series of disgraceful events happened between the white and the black in the post apartheid Sout... John Maxwell Coetzee's masterpiece-Disgrace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about post colonialism. The novel describes a series of disgraceful events happened between the white and the black in the post apartheid South Africa. The famous literature theory- hybridity of Homi K. Bhabha is the very key theory to analyze the work. In post apartheid South Africa, hybridity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white and the black to coex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 colonialism HYBRIDITY Coetzee
下载PDF
博弈下的暗涌——解读20世纪中期英国加勒比流散文学
19
作者 张建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5期46-50,共5页
20世纪中期英国殖民统治逐渐走向衰落,与此同时美国正在迅速崛起,曾称霸一时的英国文化面临着被其取代甚至同化的危机。因此英国文化不断寻找着既能助其保持殖民统治,又能抵制美国化的同盟军。它们在英国加勒比移民文化中找到了可团结... 20世纪中期英国殖民统治逐渐走向衰落,与此同时美国正在迅速崛起,曾称霸一时的英国文化面临着被其取代甚至同化的危机。因此英国文化不断寻找着既能助其保持殖民统治,又能抵制美国化的同盟军。它们在英国加勒比移民文化中找到了可团结的力量,以此一度对加勒比移民采取拉拢的态度。反映在文学上,加勒比流散文学也需要这种拉拢才能得到英国主流文化的承认,并确立其在英国的地位,因此欣然接受拉拢,甚至主动向其靠拢;但流散书写总是不断对自我身份进行重新审视,这使加勒比作家进一步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其的统治。由此,二者之间虽呈现出短暂的、反常的融洽,但这种平衡终究会被打破。20世纪中期英国加勒比流散文学正是这一特殊时期的典型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 同盟关系 双重身份
下载PDF
模拟与杂糅——《眷恋》的后殖民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眷恋》是英国小说家保罗.司各特最后一部小说,荣获了1977年布克文学奖。小说取材于七十年代,它的价值在于艺术地反思了殖民时期的英印关系对后殖民时期的影响。通过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巧妙地体现出这种关系的矛盾冲突。本文借用后殖民... 《眷恋》是英国小说家保罗.司各特最后一部小说,荣获了1977年布克文学奖。小说取材于七十年代,它的价值在于艺术地反思了殖民时期的英印关系对后殖民时期的影响。通过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巧妙地体现出这种关系的矛盾冲突。本文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模拟与杂糅的概念,对这部小说的模拟做了后殖民主义理论意义上的解读,提出东西方文化模拟杂糅的现象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杂糅 后殖民主义 东西方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